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鑑。
唐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無法繞過去的一個朝代,不但湧現出來唐太宗李世民這樣的千古一帝,還出現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則天。
在武則天稱帝的帶動下,許多大唐女性都視武則天為偶像,看到武則天一個普通的嬪妃都能一步登天,有一些身份顯赫的都想自己試一下,其中最著名的就要數太平公主和安樂公主了。本期我們就聊一聊在大唐所有公主中最奇葩的一位:安樂公主!
安樂公主名叫李裹兒,是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因為她出生時正值當時的李顯和韋氏被武則天貶斥廬陵的路上,出生時甚至缺少嬰兒衣物,李顯於是脫下自己的衣服裹住嬰兒,於是起名李裹兒。
李裹兒因為出生情況比較慘,又是李顯和韋氏的患難中所生的女兒,因此本來就寵愛,等待李裹兒長大後又出落的非常美麗,因此更加溺愛。
如今每一個人都知道,如果對孩子過於溺愛那不是為他好,而是害了他!但是李顯不知道這個道理,不但越發寵愛李裹兒,甚至隨著李顯再次登基為皇帝後,給予了李裹兒極大的權力。
一、安樂公主的婚姻
武則天隨著年紀的增大,最終決定把皇位重新歸還李氏,於是被廢的廬陵王李顯,再次成為了太子,李裹兒也跟著李顯來到了帝都,經常出入宮廷。
這個時候,武三思的次子武崇訓也經常出入宮廷,這一來二去,年紀相仿,身世相仿的武崇訓和李裹兒就互有感情,於是武則天乾脆直接把李裹兒嫁給武崇訓。
武三思與李顯原本就是姑表兄弟,後來又成了兒女親家,兩位子弟結婚時,規模浩大,當時的宰相李嶠、蘇味道,以及當時以詩詞聞名的沈佺期、宋之問等一大幫大才子寫《花燭行》這樣的誇讚詩詞來給武崇訓何安樂公主捧場子。
中宗為太子在東宮,三思宅在天津橋南,自重光門內行親迎禮,歸於其宅。三思又令宰臣李嶠、蘇味道,詞人沈佺期、宋之問、徐彥伯、張說、閻朝隱、崔融、崔湜、鄭愔等賦《花燭行》以美之。——《舊唐書-武崇訓傳》
等到太子李重俊發動景龍政變,殺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訓後。安樂公主又馬上嫁給了武崇訓的弟弟武延秀。
武延秀比武崇訓年輕英俊,而且因為在突厥帶過幾年,算是個海歸。掌握了一門外語,會講一些突厥人的故事,會跳一些突厥人的舞蹈,很快就獲得了安樂公主的歡心。
其實倆人早早就勾搭上了。這次武崇訓一死,武延秀馬上就轉正了。
這次安樂公主雖然是二婚,但是婚禮更加盛大,安樂公主直接用了皇后禮儀,群臣甚至不敢抬頭。
對於唐中宗李顯和武家人來說,只要肉爛在自己鍋裡就行,誰還管別的?
二、安樂公主的權勢
等到武則天去世,李顯稱帝後,安樂公主更是權勢顯赫,達到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地步。
隨便舉幾個例子。
1、宰相以下大臣隨意任命
安樂公主因為受寵,被唐中宗李顯特地給予了開府的權利。於是安樂公主直接把賣官鬻爵發揮到了極大化的程度。
只要能認識安樂公主這條線,只要出了一大筆錢,馬上不問出身,不問階層,全都讓做官。甚至還有安樂公主拿著自己書寫的任命官員的詔書故意捂住不讓李顯看,讓皇帝籤字蓋章這樣的事情。
李顯竟然也就同意了。
2、因為一個愛好直接造成物種滅絕
安樂公主所有的用具不求最好但求最貴,吃穿用行都是最頂級的。住的房子必須和皇宮級別一致,在精細化上還要超過。
有一次安樂公主穿上了一件百鳥裙,這件裙子是用無數種珍稀鳥類的羽毛製作而成,在陽光下看是一種顏色,在陰影裡是一種顏色,舞動起來的時候簡直眼花繚亂就好像無數鳥兒在眼前飛舞。
《新唐書·五行志》記載:「日中影中,各為一色,百鳥之狀」
安樂公主給自己母親送了一件,從此之後,但凡有點身份的公主妃子,甚至官太太、地主婆都要求自己也要有一件百鳥裙。
這件事情的直接後果就是所有人都去抓鳥,越是珍稀鳥類越好,直接導致「山林奇禽異獸,搜山蕩谷,掃地無遺。」
安樂公主的這一個行為,不知道滅絕了多少珍稀動物。
3、驕奢淫逸
安樂公主想要基本上李顯都滿足了,只有兩件事情是例外。
第一件事是安樂公主想要昆明池。昆明池可以說是唐代皇帝的私產,除了觀賞遊玩的作用之外,湖裡每年產出的水產品變賣後的財產,是宮裡妃子宮女們水粉錢的重要渠道。於是李顯就拒絕了安樂。
結果安樂覺得沒面子,很生氣,於是自己搞了一次暴力拆遷,挖了一個「定昆池」,湖挖好了,還請中宗去看,明擺著是在炫耀。
第二件事是廢太子。
太子李重俊雖然是李顯的兒子,但是因為不是韋氏所生,就多次被安樂公主和武崇訓所折辱。李重俊甚至被安樂公主和武崇訓直接稱之為「奴」。這種稱呼是個人就受不了,更不用說是一國太子了。
三、安樂公主想當武則天第二
安樂公主因為見證了武則天的權勢,一直就有當女皇帝的心思,對太子李重俊的故意打擊也有這方便的存在。甚至安樂公主直接問李顯,我能不能當皇太女?
大臣魏元忠名字裡有個忠字,人也是大大的忠臣,馬上跟李顯說:我反對!
安樂公主知道後很生氣,直接跟李顯說:魏元忠這個人只不過是一個山東村夫,他哪裡知道國家大事。連阿武子(武則天)這樣的人都能當皇帝,更別說根正苗紅的我李裹兒了!
又請為皇太女,左僕射魏元忠諫不可,主曰:「元忠,山東木強,烏足論國事?阿武子尚為天子,天子女有不可乎?」——《新唐書》
於是在這種情勢下,太子李重俊被逼帶領三百人發動景龍政變,先衝到武三思家裡,殺死了武三思和武崇訓,然後才去玄武門殺韋後等人。
結果這一耽誤,政變就失敗了,自己也被部下所殺。但是匪夷所思的是唐中宗李顯竟然拿兒子李重俊的頭去祭祀武三思,還追封武三思為梁王,諡號為宣這樣的事情。
四、安樂公主之死
在唐中宗李顯神秘暴死後,李重茂成為傀儡繼位,但是韋太后打算當一個武則天第二。
李顯死後,外界謠傳是韋氏和安樂公主下毒,人心惶惶之下韋氏迅速把朝廷所有的臺閣政職、內外兵馬大權以及中央禁軍的負責人全部更換為自己的親信。
這個時候太平公主等看到韋氏權勢巨大,於是就聯合上官婉兒起草遺詔,準備讓睿王李旦輔政,韋後為皇太后攝政。意思是果子要大家分著吃。
但是韋後手底下的宰相宗楚客、韋溫認為,果子還是自己單獨吃比較好,建議韋後馬上稱帝,成為武則天第二。
這一做法馬上激化了局勢,太平公主聯合睿王李旦的三兒子臨淄王李隆基,決定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這一次李隆基吸取了李重俊失敗的教訓,率領禁軍直接衝入宮中先斬殺韋後,再誅殺其黨羽,取得完美勝利。
據《新唐書·公主傳》記載,當時安樂公主正在攬鏡畫眉,聞知亂起,逃至右延明門,追兵趕到,斬其首級。而《舊唐書·外戚傳》則記載,公主與武延秀在內宅與士兵格戰良久後雙雙被斬。
反正不論如何,安樂公主在混亂中出生,因此得到了父母的過度溺愛,等到父母一步步成長後,她又再一次過多的得到並不符合她年齡的東西,過早的耳濡目染了醜惡的政治鬥爭,但是作為父母的李顯和韋氏,並未關注這個女兒的心理成長,反而用過渡的物質來補償所謂的虧欠。
如果放到今天,這也就是一個嬌生慣養,嬌蠻任性的小丫頭。但是因為李顯和韋氏身份的特殊,直接把安樂公主推向了權力的巔峰,十餘歲就權傾天下,整個大唐都由著這個小姑娘的性子來玩,這種權力和能力、自我欲望和自我制約之間的不平等也造就了無數普通百姓的悲劇。
當然,安樂公主也為自己這短短十餘年的權勢狂想曲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不論是混亂的私生活,還是賣官鬻爵、圖謀稱帝的野心,都把她向黃泉路上推了一把,最後二十五歲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殺,死後還追貶為「悖逆庶人」,可以為今天的諸位父母借鑑。
我是以史為鑑,為您講述靠譜的歷史故事,歡迎關注。
文/以史為鑑
圖/網絡
參考資料/
《新唐書·公主傳》
《新唐書·五行志》
《舊唐書·外戚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