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我在北京等你》到《清平樂》,不知道是劇本的原因,還是真的是表演的問題,就是讓人不太想看的下去她的表演模式。本來滿懷期待的去看劇,但過於沉悶的表演讓觀眾無法堅持。今日, 稱自己是怎麼也捧不紅的演員,文中她訴說自己是自卑且悲觀的的,很多人的評論也有傷害到她,她也稱自己想要紅,想要合作更好的班底與更有力量的演員。
演員固然需要有人捧,但我理解的這個「捧」是遇見伯樂,給了機會,而不是網上所謂的金主。同樣,我覺得一個真正優秀的演員在於她真的能抓得住這個機會。論長相,江疏影有自己的特點,有辨識度,所以是好看的女孩,但2020年目前已經2部劇播完,但依然沒有任何水花,這不在於捧不紅,演員本身應該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
章子怡,鞏俐,在那個網絡不發達的年代,卻可以憑藉一部戲就能成為家喻戶曉的影后,後多部優秀作品疊加,才能夠有今天這樣在影壇不可撼動的地位。但細看她們的作品,確實靈動,一個眼神,一個微表情,甚至皺一下眉頭都恰到好處,觀眾可以融入其中,與角色共情。但反觀《我在北京等你》中的盛夏,喜怒哀樂表現的不明顯,對男主的喜歡,看不出,眼睛裡沒有感情,這樣演員都沒有演繹出的感情戲,又怎樣讓觀眾共情,去感受劇裡那份愛?在看《清平樂》中的曹皇后,雖然人設為一個知書達理,大局為重的賢良淑德形象,但對於曹皇后,我認為她心中有一定的隱忍,在面對仁宗看不到她的情的時候,心中也應該有一份哀,但江疏影的演繹,除了一個面無表情的皇后,依然眼神中沒有過多的感情。
演員的表演,不只在於行為表演,動作的表達,更多的是在於眼神的表演,眼神能流露出心理活動。而對於《清平樂》中的表演,葉祖新最讓人驚豔,大家對葉祖新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初《步步驚心》中的十阿哥,但現在,葉祖新演繹的茂則,眼神中的隱忍,我們都能從細微表情看到他心裡在想什麼。而飾演張貴妃的王楚然,真的演繹出張貴妃那種美,嬌,鬧的性格,她跳舞時的柔美,和仁宗撒嬌時眼睛裡流露出的依賴與甜,最後雨中的悽美。她的演繹讓人就覺得這位張貴妃真的有點恃寵而驕,有點任性。演員的演繹風格舉手投足之間就有貴妃的那種不羈。
我認為沒有捧不紅的演員,也沒有一夜爆火的演員,演員,是需要積累和沉澱的。那些所謂一夜爆火的演員,在演繹那部爆火劇之前也是有別的作品的積累,也是有對劇本的研究與共情,如果不是演繹的到位,觀眾帶入感情,怎麼會爆?
而捧不紅,只能是因為表演過程中還有欠缺的地方,是表情不夠到位,還是眼神沒有感情?演員需要自己去努力,去改變,而不是所有劇千篇一律的表演方式,還要覺得是自己努力了沒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