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紅塵:所謂想通了,就是妥協了

2021-01-07 聊史補丁

明天會不會變得更「好」一點?我不知道,我現在只想「好受」一點。

所謂想通了,很多時候就是妥協了

文:羅西

負能量來了。

沈從文有個小說,故事梗概是:

一位街頭賣藝的孤苦老人,全部家當只有兩隻木偶,黑臉木偶叫趙四,白臉木偶叫王九。

有心人發現,兩隻木偶互搏十年,從來都是白臉王九取勝。

老人從來沒和別人說過,他的兒子叫王九。

十年前被一個叫趙四的人毆殺了……

一件事,想通了是天堂,想不通就是地獄。

你說一個人自殺了,是想通了還是想不通?

顯然,沒有想通。

想通了,就是柔軟了,不絕對了,不偏執了,不鑽牛角尖了……

所謂「想通」,大部分應該是妥協。

路過大學生舊貨市場,看到一個上了年紀的外賣大哥,買了一個二手的小黃人毛絨玩偶。

「他努力把它塞進電動車前面的儲物箱的時候,我已感受到了今天晚上一個小孩看到爸爸下班回來帶著玩偶開心的樣子……」

有小姑娘跟我說這個的時候,眼裡閃著淚花。

其實也挺好的,買不起貴的,但是知道買對的,是一種適應,雖然也是妥協。

「想想你以後是站在村口曬太陽,還是在北極看極光。」 有人這麼嚇唬一個未來主人翁。

結果他早想通了:「我不可想天天看極光。」

想通了,就是有所取捨,比如丟掉「北極光」的幻想、逃離「村口」的現實,卻保住了「曬太陽」的這個努力方向。

你奔跑的時候,打在身上的雨點會更多。

很多時候,你的智慧,就是想通了,就是找到一個平衡點或者妥協點。

然後,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一個農夫到森林裡撿柴枝,在草叢中發現一尊金色十八羅漢,農夫趕緊將金羅漢抱回家。農夫的妻子高興地說:「拿去變賣,一輩子不愁吃穿了。」

幾天後,農夫卻一直悶悶不樂,妻子問:「撿到金羅漢應該高興才是,怎麼悶悶不樂呢?」

農夫說:「我在想另外十七尊金羅漢在哪裡?」

顯然,他還執著。

他沒有想通,因為他還在堅持,有時堅持就是貪念的一種。

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 理寫道: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非常開通而高級的想法。

你知道穿山甲為什麼要一直打洞嗎?

因為它要去找穿山乙。

有時,你不能太認真嚴肅,一認真就輸了,一嚴肅就完了。

這就是想通了,自己說服自己,自己不為難自己,自己玩自己開心。

不再為難自己。

哪裡有人會喜歡失敗,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不知道想成為什麼人沒關係,但要知道不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紅塵。」

要相信命。

信命並不是極致的悲觀、灰暗和迷信,而是一種「理性又成熟深刻的價值觀」。

你會相信一個人說的話,往往是因為那人說了你想聽的話。

有時只能這樣哄自己,真實那麼鋒利,你會受不了那真刀真槍的疼痛。

培根說:略知哲學,人的心靈傾向於無神論;深入哲學,人的心靈導向於宗教。

在我慈悲地看來,「深入哲學」就是「想通了」。

很多時候,我們天生就是個「受」,別幻想自己是個「攻」。

明白這個現實,就是想通了,或許才會活出更好受、更誠懇的自己。

明天,會不會變得更「好」?

不知道,我現在只想「好受」一點。

本文經黃良其(羅西)授權發布。

相關焦點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為何被稱為「網紅-詩」?
    雖然這不並是韻齊意高的古詩詞,是有才的網友們所寫,卻蘊含著滿滿的正能量,讀來令人備受鼓舞。現被很多網友流傳稱之為是一首"網紅「詩。可眾人對其評價褒貶不一,理解也是五花八門。也許這句話妙就妙在這「不一「和"不同"的理解上。不管怎麼說,能引起熱議熱評和熱解,一定有它獨到之處。藉機我也談點個人的"一知半解。我是剛看到「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
  • 解讀: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中的詩人
    經常聽到「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你輕輕讀一遍,感覺到是一種從佛家回歸塵世的意味。塵世也罷,佛門也罷。不可能是人一生一直的選擇。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原來是要在千年古詩中,常伴黃卷青燈,只聽世外凡事,只聽窗外風聲伴細雨,不進家門。但現在卻是渾酒穿腸,行走人間塵世,留戀這繁華城市,還有那萬紫千紅的街頭。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為什麼這首網紅詩火了
    伴隨「佛系青年」越來越多地走入社會,有一首「網紅詩」迅速火遍全網: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青燈,本指光線青熒的油燈,在古詩文中用來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並衍生出「青燈黃卷」、「青燈古佛」等詞句。前一個詞是用青燈和泛黃書卷,借指清苦的讀書生活;後一個詞是用青燈和古老佛像,借指佛門寂寞的生活。不歸,本意指不返回、不回家,並衍生出不嚮往、不依附之意。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風塵
    何況因果輪迴,真實不虛。希望大家所遇皆良人。自己更要做一個好人,不欺詐,不昧心、不邪媚。每天坦坦蕩蕩、無愧於心。因為父母賜予的生命,我們實在沒有資格去揮霍踐踏。不管經歷什麼,也要餘生讓善待自己,累了哭了,停下來抱抱自己,多聆聽來自內心和大自然的聲音,哪怕做一次美食,溫暖自己的胃還有家人的心。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
  • 由「本是青燈不歸客」一詩看不歸客的出世與入世之道
    這首詩是拼湊而來,但是每一句又都有或複雜、或簡單的出處和來源,也可藉此窺探詩人這位「不歸客」的出世與入世之道,頗有感悟。本是青燈不歸客《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寫道: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 「痛徹心扉」的英文短句: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紅塵
    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是你太隨意,還是我太寬容。 2.Your name has only two words. Although it can't form a sentence, it's full of my heart. 你的名字只有兩個字,雖構不成一句話,但是已裝滿了我的心。
  • 「本是青燈不歸客」,一首網紅詩作,充滿頓悟禪意和人間貪歡
    文 | 雪憶柔「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留風塵。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這一首網紅詩,富有禪意且有世俗塵情,它的廣為流傳恰是每個身處滾滾紅塵中的凡人,對這浮世人間的貪歡。「本是青燈不歸客」不禁讓人想起《紅樓夢》中關於惜春的判詞:「獨臥青燈古佛旁」,而「卻因濁酒留風塵」又不得不讓人想到李清照的那一句「三杯兩盞淡酒」。如果您也是野生作家大冰的書迷,就一定不會對「星光不問趕路人,時光不負有心人」這句話陌生,是不是跟題目的後兩句很像?我想,這首詩是千人千面的哈姆萊特,是每個人內心的映射,更是具有一定哲理的人生禪意。
  • 本是青燈不歸客,卻因濁酒戀風塵(下)
    ◆濁酒染紅顏Hello  Stranger當年的佳話只不過是一場青梅竹馬愛不過天涯恨不過牽掛——公子宇雲軒站在原地跟也不是,不跟又著實放心不下,翎月體內的毒要漸次化解,現在還有部分餘毒沒有祛除,若是留在體內會隨血液留至心臟,亦會威脅生命。想到這裡,雲軒還是快步追了上去。翎月走了不出百步,突然胸口一陣強烈的刺痛,眼前一黑,雙膝一軟跪在地上。雲軒急忙上前扶住翎月:雁姑娘,你身上的傷雖然不打緊,但所中之毒卻尚未化解,如不依法將毒祛盡,只怕是會傷及性命。
  • 當杭州畫室遇上《食物語》:不是青燈不歸客,卻為濁酒戀紅塵
    古來青燈對月兩相望,月下歸人攜酒眷悵惘。只一句,應是濁酒挽杯勿相忘,貪戀紅塵,紅塵盡晚。「誰又是誰繞過的人間山河,起風的夜裡遇到的人間煙火」,如今珍酒悉化為靈,誕生於杭州之江畫室,命名空桑。意寓原本不期相遇的兩種關係,以如此的方式巧巧熟悉,演變驚鴻,且看他們如何收場!
  • 濁酒一杯,不問風塵
    本是青燈不歸客,奈何濁酒戀紅塵扔不了的牽掛,逃不走的心,將昨日灌醉,今朝又是瀟灑一人,乘風旅行,冷暖自知。聽過一句傷感的話:「天下起了大雨,我們在一個屋簷下,我不敢說一起走,因為我連傘也沒有。」太愛才敢放開手,因為不捨得她苦一點,累一點,即便獨自承受這世間的孤涼都無所謂,只願受過的苦可以換來她半點的幸福。或許世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死,而是你我明明咫尺之間,卻要天涯才能望見。從前,總以為愛情會如嚮往的那麼美好,我恰好遇見了你,你恰好喜歡上我,我很多情,卻只愛你,你不溫柔,卻很暖我心。
  • 夢裡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俗人,此生都不容易,共扶梅花入紅塵
    夢裡不知身是客,夢醒已是百花落,夢裡不知身是客,醒來方覺是俗人,此生誰都不容易,共扶梅花入紅塵。那年今日兩相約,怎奈人生多蹉跎,滿腹相思無處訴,紙薄筆瘦難下墨,忘川河裡一碗水,滴滴化作滿天雪;風欲起樹欲留,夜色如醉終不由,梨花落如飛雪,飄盡南城滿相思。
  • 古風小說中最驚豔的名字,讓人第一眼就忘不了!
    今天就來看一看古風小說中那些最驚豔的名字,讓人第一眼就忘不了!藍忘機水色煙光上下寒,忘機鷗鳥恣飛還。忘機,忘卻心機。謝長留本是青燈不歸客, 卻因濁酒留風塵。長留,長久留存。洛冰河別館月, 犁牛冰河金山雪。冰河,鐵馬冰河。顧南衣天水之青,顧我南衣。
  • 和尚出上聯:青燈燒盡紅塵意;書生妙對下聯,讓人讚譽不絕
    這也算是文人的一種雅興了,不過除此以外,有時候可能也只是個人抒發一下情感,對於古人來說,這些文學就是他們志向的一種表達。歷史上許多的名人墨客也是經常用詩歌,或者對聯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或者人生感悟。而今天我們說的這個對聯就是一位僧人出的,上聯是:「青燈燒盡紅塵意」,一位書生更是巧對下聯,讓人讚譽不絕。
  • 《今生只做紅塵客》:本是紅塵不歸客,卻戀紅塵幾多時~
    這是他生活所做之詩,亂世掩蓋不了他的才華,他的故事也許有人聽過也許有人沒有聽過。但他卻活成了亂世最乾淨的靈魂。他是清末民初的一位奇人,半僧半俗、癲狂放蕩、才華卓絕。是一位僧人,卻留戀紅塵,貪吃貪色,五戒四犯,雖然常去青樓,卻到死還是個保守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