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一首被廣為傳誦的一首小詩,不工整,平仄不押,語意跳躍,從各方面來看這都不算是一首好詩,事實也確實如此,這首詩的刻意拼湊銜接很明顯。但,這不妨礙它朗朗上口,廣為流傳,更是被許多人喜歡。
可見,只要切中人心,詩,也可以是各種各樣的形態。
這首詩是拼湊而來,但是每一句又都有或複雜、或簡單的出處和來源,也可藉此窺探詩人這位「不歸客」的出世與入世之道,頗有感悟。
本是青燈不歸客
《紅樓夢》第五回「賈寶玉神遊太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金陵十二釵正冊》寫道:
勘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可憐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
這是曹雪芹為賈惜春寫的判詞,惜春看破三位姐姐的命運,由彼思己,遂遁入空門。從侯門小姐,到青燈古佛,可謂是雲壤之別,不知惜春是真的看破,還是對俗世的逃避?只是這「獨臥青燈古佛旁」給我們留下了諸多唏噓,也是這一句「本是青燈不歸客」最淵源的出處。
青燈:古代寺廟的燈常用布做燈罩,顏色呈現青色,所以青燈本身就有脫離俗世,皈依佛門的意思。後來又衍生出清寂、孤獨的含義。
在芸芸眾生的眼裡,佛家,是超脫俗世,紅塵之外的存在,這倒是不假。但是因為佛家的這種特性,也成為諸多人逃避的最佳「避難所」,多少人只是躲在青燈之下徒享清淨,卻貪念不止?真正的佛家自然是真正的不歸客,但是更多人卻也將野心勃勃隱藏於光影之中——這後者,當然不能稱之為「不歸客」。乍看這下,倒也覺得這首變異詩的詩人並不是一個安於青燈古佛的人,但是細品之下,似乎又有另一番意味。
就說「本是」這兩個詞,寓意也似乎並非那麼簡單,是什麼讓這位本來清心寡欲,超然物外的方外高人流連「凡塵」呢?下一句詩中,詩人自己給出了答案——只是因為那一杯紅塵濁酒。
卻因濁酒留凡塵
不是瓊汁玉釀,甚至都不是好酒,僅是一杯濁酒,或許還摻雜許多苦澀辛辣,勾兌過太多的涼水。但是,就這一杯,似乎讓詩人忘記佛祖,忘記極樂淨土,沉浮於在滾滾紅塵中流連忘返。
我們來做一個比方,如果換做我們自己,用極樂淨土換一杯酒,你會做出什麼選擇?對絕大多數人來說,這個選擇真是太簡單了,一定會選擇遠離喧囂,超然物我啊。同樣的選擇在詩人身上,卻是截然不同的結果。或許有人說,這詩人本來就是凡心未了。其實不然,越是不了凡心的人,越是希望了卻凡心,越是會抓住解脫的繩索不放手。詩人正是因為參透凡心,了卻心頭不惑,佛祖長留此心,佛法普照,又何必拘禁錮肉身?
說到此處,大家可以參考一下《雪中悍刀行》中的兩禪寺的白衣僧人李當心,娶妻生子,還是妻管嚴,吃肉喝酒,無視佛祖佛經,滿足跑火車,每天都在和購物狂老婆鬥智鬥勇藏私房錢,經常擔心主持不給他發工資,十分防備女兒被徐鳳年拐走,又暗戳戳的撮合自己的小徒弟與自己閨女的感情……當讀懂這個人物的感人之處,當體會到李當心和吳南北那些閒言碎語之後的道理時,我們大概就能真的懂得這句「卻因濁酒留凡塵」了——那濁酒原來並非濁酒。
我們借用一下禪宗的觀點,那就是聖人入聖之後,說是「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其實達到頂點之後所要做的,仍然是平常的那些事,本來改變的就是心境,與事實本身的改變並不大啊。
不異舊時人,異時舊時履處。
所以,由此看來,既然了悟,凡塵濁酒和青燈古佛也是無差別的,若非如此,難免有形式主義,或者是陷入痴念的嫌疑。
以上兩句,本是青燈不歸客,但因濁酒留凡塵,是我認為最精妙的意義所在——深處凡塵,卻不為凡塵所擾。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
我個人感覺,這四句話的後兩句和前兩句幾乎是不搭邊的兩句話,但是很有鼓舞人心的意義。這兩句話很地道,也很雞湯。
你關心,或者不關心,日月星辰依然在那裡,無論晴空朗夜,無論陰天下雨,它依然閃耀自己的微光,不在乎別人看不看得見,也不在乎別人怎麼評說,這是星光的執著,也是陪伴趕路人最長久的景色之一。
世間道路千千萬,通往成功的道路卻是最孤獨、最漫長而黑暗的,在這裡,唯有星辰默默相伴,但是數不盡的日日夜夜,最終會迎來天光,不是嗎?
在這兩句詩裡,星光和路人有著同樣的意義,微小、孤寂,又很執著,他們代表著同一件事,那就是堅持,向目標進發。
最後
大家皆凡人,成佛成聖,出世又入世,對我們來說真的很難。
但是執著的做一件事,成就心中的滿足,這件事對我們而言,是很值得一試的。
所有人,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