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我在香港遇見他》主創:借鑑真實事件,沒有鬼也要拍出...

2020-11-18 手機鳳凰網

文/南風

2014年,一位名叫等待喬喬的用戶,在豆瓣發了一封講述自己在香港住兇宅的帖子。

他是一名八年前來港留學的內地生,因為租金有限又沒趕上申請宿舍,先後在高街、西環觀龍樓等著名兇宅地輾轉租房。

後來這封帖子被香港一間影視公司的製作人湯禹宸看中,想要改編成電影,但內部商議後覺得,要按照原貼的故事改成七八個單元小故事有很大難度,於是暫時擱置下來。

直到2017年9月,他找到了自己在中戲念書的老師饒暉和師姐金津,把帖子給他們看,對方很感興趣,決定下筆改編。

之後又是三年過去,幾經易名後,這部劇終於以《我在香港遇見他》的名字於今年9月播出。

導演是《靈魂擺渡》系列的導演巨興茂。他很擅長做驚悚懸疑題材的內容,可以很平滑地把主題升華到人性的高度,給觀眾以心靈的震撼。

和很多懸疑劇一樣,《我在香港遇見他》同樣以單元做切割,講述主人公遇到的不同的離奇故事,並從中有所成長和收穫。

這部劇的男主人公李嘉是一名從無錫到香港求學的精神病學碩士,同時有家族精神病史,母親和哥哥都在24歲發病,這也是他學精神病學的原因。

和原帖子的設定類似,他因資金有限和沒趕上申請住宿,去了著名兇宅地高街租房,並結識了女主張叉叉和男二時誠,漸漸地三人組成鐵三角,開啟了一個又一個謎團的漫漫解鎖路。

Ifeng電影也採訪了該劇的幾位主創,聽他們講述了拍攝背後的故事。

比《隱秘的角落》更早做劇情打點

借鑑「雨夜屠夫」「古曼童」等真實事件

《我在香港遇見他》原定名字是《我在香港住X宅》,劇本大綱2017年就做好了。9月開策劃會,編劇金津之後用大概半個月時間寫好了4萬字的大綱。

另一位編劇饒暉同樣是她在中戲念書的老師,大綱交到饒暉手上,他一個字都沒改。

「我們在劇本階段一直都很順利。」

當時他們幹了一件很瘋狂的事——按照劇情來打點做分集而非時長,比迷霧劇場《隱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更超前。

有的時候一集有60多場戲,有的時候只有三四十場。整體劇本做了一年,到2018年10月完成,共24集。

遺憾的是,在實施過程中因一些不可抗力導致這件事並沒有做成,最終刪掉了兩個故事,並調整了單集的打點時間,形成了現在的26集。

在這個過程中,剩下的幾個單元也被打亂重新排列,以至於很多觀眾反應開頭幾集節奏不穩,有些劇情銜接不暢。

比如第一單元《貓食》裡,男主李嘉注意到女主包上掛的鈴鐺那段戲,「那場戲原本不是在那。」

編劇金津坦言,因為這一單元結構調整的比較大,觀眾情緒發生斷崖很正常,但希望大家一定要看下去,從第二個單元開始,這部劇才真正走上正軌。

「因為後面的結構就幾乎沒有任何調整,會非常地順滑。」

這部劇開拍是在2018年年底,因為原帖子講的是香港的事,劇組拍攝也去到香港取景,4個月後殺青。

本來片方計劃2019年萬聖節檔期播出,因為第三單元的故事是以萬聖節開始的,「我們裡面整個Halloween的鏡頭也是實景拍攝,拍了蘭桂坊的盛況,他們的氛圍就是這個樣子。」金津和湯禹宸補充道。

因為走的是驚悚懸疑路線,拍的又是兇宅,所以這部劇也借鑑了一些真實的民間風俗和社會新聞。

「像《香水帽盒》就延用了香港『雨夜屠夫』的案件線索,《瞳孔異色》有東南亞『古曼童』的傳聞,其中還包裹了一些社會話題,比如校園暴力、PUA的男女關係。」饒暉介紹道。

所以這部劇在懸疑外衣下真正描述的,還是現實主義的東西,落腳點也在與現實有關的隱痛與傷害上,「這也算來自生活,高於生活的部分吧。」

在這點上,《我在香港遇見他》和《靈魂擺渡》很像,都會在每一單元結尾通過旁白給劇情做升華。

在《貓食》單元最後,原本有一句旁白:不知道這場大火會改變他們多少,還是他們繼續會充滿怨念地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後來考慮到節奏問題,刪掉了這句話。

「但這句旁白裡有我們關於這個劇本最樸素的一個理念,關於善念與良知,就像李嘉在劇中的一句臺詞,『為什麼苦難得不到同情?弱者得不到善待?這個世界不應該是這樣!』」

全員普通話是為了更快播出

按照顏卓靈寫女主

《我在香港遇見他》播出後,觀眾開始質疑最多的是,為什麼在香港發生的故事,包括吳啟華等香港演員在內的所有演員卻都在講普通話。

金津解答了這個疑惑:「如果不是80%以上的人講普通話,它就會被劃為引進劇,引進劇每年是有比例的。」

不過在妥協的過程中,他們也有自己的堅持,比如讓祖籍無錫但在香港長大的顏卓靈來演女主角。

她本身的成長經歷和女主張叉叉很是契合,也增添了一定的說服力。

「她普通話不標準,偶爾也會說粵語,其實這樣的人其實在香港蠻多的。」

這是一個新加入的人物,原帖子裡並沒有張叉叉,金津說他們是現實主義題材的創作手法,所以一定得找個原型。

「如果找不到原型的話可能創作起來會稍微有點懸浮,自己會比較難受,所以一般要找一個原型去參考它。」

顏卓靈是通過電影《六弄咖啡館》引起編劇關注的,她有一個標誌性的虎牙,「那個小姑娘就照著她寫的,我們劇本上寫的就是虎牙。」

後來選角階段,他們特意飛到深圳見了顏卓靈的經紀人,很快定下她來演張叉叉。

初始幾集,有觀眾覺得張叉叉行為乖張又過分活潑了,進而質疑顏卓靈表演方式誇張。

對此,導演巨興茂認為,張叉叉本身的人物設定就是大大咧咧、踩著滑板風風火火的香港女孩。這個人物看似浮誇,但實則立體,她需要在中後期有明顯的轉折變化。

「正因為她前期有外化的肢體和表情語言,才讓她在《紅絲絨》階段,讓李嘉發現她的身世、家庭背景和成長中的心酸時,有了脆弱、卑微的另一面,李嘉和觀眾都會明白她平時的外化是一種逞能、一種生存的方式;到了後期,張叉叉與犀利告別,可以看到她細膩的情感表達。」

因為是劇情是三人組攜手闖關,所以另外兩位男演員需要和女主組合起來有CP感。

他們覺得曾舜晞是當時所有男演員名單裡最像男主李嘉的,乾淨、白瘦、話少、容易羞澀。

「剛好就覺得小晞是那個feel,再加上他自己做了很多功課,他是真的很愛這個故事。我後來看見他發了一張讀劇本的照片,上面全是筆記。」

金津時常驚嘆於曾舜晞在劇作和拍攝上的用功,「他最牛的就是從來不遲到,我覺得他是一個很認真嚴謹的人,像我有時候去探班,他自己還要化妝的,對自己要求很高,採訪或者拍小視頻什麼的,他要反覆看文案。」

每天都在流量和表達自我中掙扎

懸疑劇不能跟風市場

在對原貼的改編中,主人公李嘉被改編成了精神病專業的學生,裡面很多靈異驚悚情節也通過這一專業的相關知識得到了合理化解釋。

但金津說,這是一個很冷門的專業,過往劇集很少以此為主線,這一專業的設置目的,其實更多是想關照有精神障礙的社會邊緣人群。

「我們沒有選擇那條路(過審),就是實打實地告訴你主角就是這個專業的,裡面也有愛情戲,也有親情、友情戲,但全部都是跟心理、精神方面的疾病掛鈎的。」

她當然明白這樣做也會讓劇的整體受眾變窄,「而且這個東西很難宣傳,這不是一個科普或者紀錄片,所以應該是向流量市場妥協還是說堅持自我表達,我和饒老師一直都沒有辦法得到答案,我每天都在掙扎,後來又覺得還是寫自己想寫的吧。」

不過懸疑短劇在今年的流行,給了小眾表達一個被大眾認可的機會。

「懸疑題材可以更多去涉及一些社會邊緣人群和一些深層次社會問題的,比如《在劫難逃》,之前誰敢玩這種時空關係的東西?其實美劇早就玩了,《沉默的真相》也是一樣的,雙時空,《信號》不早就玩了嗎?我們不是做不出,是因為沒有對標。」

金津相信,只要這個賽道有人當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後面一定會有跟隨者,進而共同把這個市場做大。

這是屬於勇敢者的遊戲,他們都很佩服。「反正對於行業狀態來說吧,我覺得挺偉大的。因為市場中用中小成本的甜寵劇去討巧是很容易的,甜寵劇是最保險的,成本又低,受眾又大。」

至於這種形式是不是一定要短劇或現實主義題材,他們都覺得這不是最重要的點。

巨興茂認為,「更具社會話題的懸疑推理,或許可以帶來觀眾的共鳴,以一種真實的新聞感、案件感令觀眾參與其中。至於應該選擇哪一種跑道,我認為更合適的,還是應該形式服務內容,而非一味的市場跟風,具體故事具體選擇。」

在懸疑劇題材風格的破圈上,饒暉用之前NETFLIX發言人的一段採訪做說明,認為擁有消費者數據的網絡平臺,不應該根據消費者數據,去評估一個影視劇項目的市場潛力,而是應該以用戶偏好為基礎的市場營銷機制。

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更有效的營銷方式,把項目推給預定的受眾。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從破圈層角度去考慮懸疑劇的構成其實往往沒有明確的方向,相反,提升懸疑劇本身的敘事跟製作風格,使之有更為清晰,更為精良的類型品質,反而會固定,甚至拓展懸疑劇的受眾範圍。」

11月劇集,《燕雲臺》《棋魂》《黑色燈塔》正在熱播。

你看這些劇了嗎?評價如何?

歡迎參與評分~

相關焦點

  • 《我在香港遇見他》:見過人心,誰還怕鬼?
    《我在香港遇見他》更新到第七集時,我已經刷了兩遍。第一遍處處都在提防突然出現的恐怖畫面,第二遍才好好看了故事。 所以千萬不要被《我在香港遇見他》這個頗為文藝的劇名「欺騙」,港式懸疑片這個賣點還是不容小覷的,劇中出現的高街鬼屋、屍家車位等等,都是有香港有名的靈異事件原型地點的!據說劇組專程去到這些地點實地取景,精神可嘉。
  • 《我在香港遇見他》:見過人心,誰還怕鬼?
    《我在香港遇見他》更新到第七集時,我已經刷了兩遍。第一遍處處都在提防突然出現的恐怖畫面,第二遍才好好看了故事。所以千萬不要被《我在香港遇見他》這個頗為文藝的劇名「欺騙」,港式懸疑片這個賣點還是不容小覷的,劇中出現的高街鬼屋、屍家車位等等,都是有香港有名的靈異事件原型地點的!據說劇組專程去到這些地點實地取景,精神可嘉。
  • 《大偵探皮卡丘》主創獨家專訪
    影片宣傳期間,雷諾茲在與時光網記者的交流中透露,他這回其實根本沒怎麼出現在片場上,沒有和其它演員同臺,這部戲他拍得有些孤獨。  導演需要滿世界捉住他,讓他身處於布滿攝像機的房間(有的時候甚至是在拍別的戲下榻的酒店房間中),一邊錄音一邊進行動作捕捉。至於只用聲音表演?從業已經26年的雷諾茲不要太熟悉,畢竟死侍80%的時間也是戴著面具不露臉的呀!
  • 《我在香港遇見他》首播,上乘懸疑驚悚劇,曾舜晞顏卓靈要出爆款
    文/馬慶雲9月21日晚間,電視劇《我在香港遇見他》正版視頻平臺上線首播。這部由曾舜晞、顏卓靈等人主演的電視劇,還有一個劇集別名,叫《我在香港住X宅》。這個別名似乎更為言簡意賅,把這部電視劇的主要內容全部精簡陳述了。
  • 《我在香港遇見他》首播,上乘懸疑驚悚劇,曾舜晞顏卓靈要出爆款
    從目前已經播出的劇情內容來看,這部《我在香港遇見他》屬於上乘的懸疑驚悚劇,應該會成為近期的爆款劇作。而男主居住的房子,曾經死過孩子,女主人更是上吊自殺。至此,這個兇宅當中,每晚12點準時鬧鬼。男主租住之後,也經歷了一次鬧鬼事件。但是,國產影視劇當中,是不可能真的鬧鬼的。這是我們電視劇審核當中的重要標杆。正是因為這標杆的存在,這部《我在香港遇見他》才更為好看,因為它需要為這些內容去自圓其說。
  • 「我」在香港遇見她|專訪顏卓靈
    現在,她在懸疑劇《我在香港遇見他》中擔綱女主,出演「香港小哪吒」張叉叉。 「我提醒自己,不要忘了初心。可能世界很難因為你而改變,但也不要忘記內心那些會發光的東西,撐著你走到這裡的東西。」 01 《我在香港遇見他》裡的張叉叉,是位古靈精怪的房產中介,自稱「香港小哪吒」,平日裡大大咧咧、不拘小節。
  • 專訪顏卓靈:「我」在香港遇見她
    現在,她在懸疑劇《我在香港遇見他》中擔綱女主,出演「香港小哪吒」張叉叉。「他需要我有一些節奏上或者表達上的調整,會給我一些日本演員的表演來做參考。因為之前我沒有看很多的日本的作品,拍了那麼久之後再重新看,發現日本有一些演員或者有一些角色類型,會很直白地把自己心裡的想法外放出來。我覺得當時導演給我的這個建議,其實是非常好的。」
  • 我在香港遇見他:見過人心誰還怕鬼?用懸疑講人性,女主撞臉湯唯
    《我在香港遇見他》是一部講述精神病人的故事,每一個單元的故事裡的主角都是精神病,這也是觸動魔姐去看這部劇的原由,畢竟現在的精神病太多了,還有表面上正常,心理卻有著嚴重隱患的人更多。,尤其女主顏卓靈將一個古靈精怪的神秘少女演繹得很好,喜歡她在劇中各種俏皮的裝扮,還有那枚小虎牙,當然,更喜歡她時常背著的那款玫紅色雙肩小背包。
  • 我在香港遇見他陳茗軒是人還是壞人 陳茗軒最後的結局是什麼
    懸疑劇《我在香港遇見他》今最近正在熱播,緊張又刺激的情節都給觀眾視覺上全新的體驗和感受。陳茗軒是一名導師劇情剛播出是正派人物隨著劇情推進會不會有新的變化。  我在香港遇見他陳茗軒是人還是壞人  原本很正派的人設,但是他對李嘉卻格外上心,再加上之後發生的一系列事情人們紛紛猜測他是不是一步步的在引導李嘉犯病  我在香港遇見他劇情是什麼  電視劇空間地點設置在香港,便非常有趣。這跟我們不少影視劇作品把空間地點設置在泰國有相似之處。港產影視劇當中,有不少怪力亂神的內容。
  • 我在香港遇見他百度雲網盤資源全集[1080p]免費在線觀看
    我在香港遇見他百度雲網盤資源全集[1080p]免費在線觀看免費在線觀看連結: https://pan.baidu.com/s/1mTrBcMIGyNM3Kl3jgtRvpA
  • 香港女子夜半踢鬼事件【香港民間詭異故事五】
    我們致力於分享各省市區的真實靈異事件。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設為星標」,不錯過每一篇推送!多年後,香港有一個法師收到一份資料,原來那個紅衣女子被列車撞到後,還真的自行爬出車軌然後回家,但不久後她卻突然生病死亡。究竟她是人還是鬼呢?這個謎不但末能解開,更令這件事增添靈異色彩。
  • 香港灣仔區「鬼郵差」事件
    「靈異社區」專注於民間真實靈異事件香港的灣仔區有一家百年郵局,被政府列為古蹟。不過五、六十年代這裡曾鬧出」鬼郵差」事件。
  • 《我在香港遇見他》港式懸疑,「鬼」故事講人道理
    《我在香港遇見他》主角李嘉,就是在費盡所有努力找尋自己他學醫,他研究心理,想通過對那些和自己有著某種類似的人的研究,找到自己問題的答案,太多的問題困擾著他……這份好奇註定了他要和高街「兇宅」發生聯繫。劇組還真去了香港有兇宅傳聞的地方取景,場景和氛圍,很有內味兒了。
  • 恐怖片:為什麼《我在香港遇見他》沒有《靈魂擺渡》好看?
    而我今天想要說的是另一部懸疑恐怖電視劇,打著《靈魂擺渡》同一個導演的旗號宣傳的新作——《我在遇見他》,現在已經播放到第23集,可豆瓣評分6.6。因為同一個導演,同樣的懸疑恐怖電視劇,水平肯定不會差到哪去的,我一開始是這麼想的。可是,看了《我在香港遇見他》之後,現實卻給我潑了一盆冷水。就像我剛說的你有多喜歡《靈魂擺渡》,那麼這回現在你就有多失望。
  • 我在香港遇見他大結局是什麼 我在香港遇見他一共多少集在哪裡看
    據悉,女主角張叉叉的飾演者叫顏卓靈,1993年12月27日出生於香港,2006年開始拍攝廣告,從而涉足演藝圈,顏卓靈曾經參與拍攝電影《大追捕》,同時憑藉在該片中出色的演出獲得香港導演會新人獎,在2013年的時候還因為電影《狂舞派》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 我在香港遇見他大結局是什麼 我在香港遇見他一共多少集在哪裡看
    據悉,女主角張叉叉的飾演者叫顏卓靈,1993年12月27日出生於香港,2006年開始拍攝廣告,從而涉足演藝圈,顏卓靈曾經參與拍攝電影《大追捕》,同時憑藉在該片中出色的演出獲得香港導演會新人獎,在2013年的時候還因為電影《狂舞派》獲得第33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提名。
  • 香港五大恐怖都市傳說 大頭怪嬰的真實事件
    然而在幾年前,有位化名陶夫的線民,因報導一樁真實恐怖事件,沒多久後就自殺了,有人懷疑是因為他爆料了「無主孤魂牌位」一事,並照相,對此牌位不敬,造成他不斷碰到靈異事件,進而受不了自殺的主因。這位陶夫是一位靈異發燒友,常在節目裡分享經驗或提供資料。有一次他帶著主持人潘紹聰到銅鑼灣一間知名大樓的樓梯間,介紹一個「無主孤魂「牌位。
  • 我在香港遇見他是恐怖片嗎 電視劇主要講述了什麼劇情
    《我在香港遇見他》不是恐怖片,但有很多恐怖的元素。準確地說,《我在香港遇見他》是懸疑片,整部劇是圍繞著精神分裂症和一些「港式靈異」展開的,小編看過,奉勸各位膽子不是很大的觀眾,不要晚上看,白天看的時候,很多情節都有點瘮得慌。
  • 【獨家專訪】孫怡:她的演技比臉蛋更抓人
    在前段時間熱播電視劇《十五年等待候鳥》中,您飾演女主黎璃,請問這部劇對於您來說有什麼現實意義?您與張若昀已經不是第一次合作了,在您的印象中,他是怎樣的一個人?這部劇對我來說意義還蠻大的,這是第一步真正意義上由我主演的電視劇,我非常用心地對待這部戲,也是因為這部劇,讓更多的人認識我認可我,讓我收穫了非常多支持我的人,真的很感謝大家。
  • 我在香港遇見他:說是懸疑劇,倒不如說的驚悚片
    最近又有一部懸疑劇來了《我在香港遇見他》,曾舜晞,顏卓靈,馮建宇,吳啟華等主演的電視劇,反正最近的額懸疑劇是一部接一部的來,但是這一部懸疑劇讓小編覺得更像是驚悚片。 在小編的印象裡,曾舜晞的表演還停留在他和孫紅雷一起拍的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