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身份重置的娜塔莉·波特曼

2021-02-09 豆瓣電影


作者 | mumudancing

獨自面對電腦毫無靈感的夜晚,把娜塔莉波特曼的哈佛演講認真看完了,用「心潮澎湃」形容也不為過。

很多人從《這個殺手不太冷》就喜歡她了,而我真正的喜歡她,就是在她功成名就之時,30歲演《黑天鵝》,拿到了奧斯卡影后。

並非因為奧斯卡的榮譽給一個演員下了最好的定論,而是我看過她那麼多部電影,當她交出《黑天鵝》這部作品時,我發現這個演員,已經完全釋放甚至超越了自我。——她值得封后。

正如娜塔莉波特曼在哈佛演講中所說,她在拍《黑天鵝》時,感到了自己刀槍不入,不再在意這部影片最後是否賣座,不再害怕觀眾的吹毛求疵評頭論足,她在演出這個角色的過程中,建立了自己價值的真正核心,不再被外人的反應影響。

我認為這就是最難的事。

和「智商最高的好萊塢女星」那個title相比,我更關注的是,她在《這個殺手不太冷》釋放了天賦之後,如何選擇了誘惑重重的人生。

如果她不自恃這個天賦放任自流,就一定會被這個身份困惑,甚至產生自我否定,害怕大家從此就對她定論,「噢演那個殺手不太冷的女孩」——如果是我,也一定不希望自己被永遠定義在13歲,哪怕我之後的人生多麼努力,我嘗試了許多新的身份,也害怕人們最終把一個「豐富的自我」,永遠定格在了因僥倖的天賦獲得身份的13歲。

——當然,對一般人來說,「13歲成名」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對那個女孩來說,她要面對更複雜的選擇。

她可以憑恃自己的美貌,不停的接廣告接商演,一直混跡於名利場;

她可以只用這一部IMDB排名前50的電影,借著呂克貝松和讓雷諾的名義,炒作一輩子。

她可以做一個秀蘭鄧波兒,永遠停留在13歲。

……

如果為了財富、名望,她可以做的事太多了。

可她偏偏說:我要回去讀書,電影不能阻止我讀書。

這是娜塔莉波特曼讓大家真正刮目相看的地方。

明明可以選擇僥倖的人生,卻選擇更加倍的努力,去重新定義一個新的自我。


選擇做「哈佛大學學生」,比一個「11歲開始演戲星途坦蕩演了7年的演員」,要難多了。

她說進哈佛前,別說寫100頁的paper,就連50頁、10頁她都不知道怎麼寫。

她要在一周內讀完1000頁的書,而身邊的同學,都是從名高中畢業,各個都是擅長學習的天才。

她難免不否定自我,「一個愚蠢的演員」憑著僥倖來到了哈佛,在眾目睽睽之下,大家要看她是不是真的有兩把刷子,配在這所最好的學校學習。

她說她度過了那段最艱難的時光,每寫完一份作業,告訴自己「Done; not good」。做完了,但是不好。每寫完一份,都告訴自己,「我做完了;但是不好」。

「完成」已經是難事,況且還要再在「完成」的基礎上追求「好」——可以想像她的努力和痛苦。

也正如她引用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哲學家所說

——「生存還是毀滅,這不是問題;問題是,怎樣生存,怎樣毀滅。」

但如果她一開始就知道,學習要面臨這麼多困難的話,也許輕易就選擇了放棄,因為恐懼,保護自己不受自卑的折磨;然後輕易就選擇了成為演員的人生。

但正因對自己的不自知,無知者的無畏,恰恰會帶領一個人去闖蕩某個新的領域。

也許對學霸們來說,擅長學習是理所當然的事;但她選擇拋棄過去已經成功的身份,在這個高深莫測的領域從零開始——我對這樣的同齡人欽佩。

奇妙的是,當娜塔莉波特曼的求學生涯結束後,她獲得了對自己價值的重新認識。

她發現,與讀書相比,她更愛的是電影。與選擇嚴肅的希伯來語和神經學相比,她更想去扮演不同的人生,訴說不同人的故事。

於是,她重新上路了。

不再是那個肆意釋放天賦的13歲女孩,而是在走完一段崎嶇坎坷的路程之後,明明到達了終點,卻更明白了起點的意義。

我喜歡這樣的娜塔莉波特曼。

喜歡這個更堅定、更自信、更懂得自己想要什麼的女生。

當她拋棄了自我否定再去演一個芭蕾舞者時,她已經知道了,如何在角色中通過不斷練習達到爐火純青,更知道了角色的意義不是「成為那個人」,而是「成為她自己」。

即便演電影是她最適合去做的事,但做的方向已經有很大不同。

13歲時,她在意《紐約時報》上的一句對她的評論,甚至會記得一輩子;

30歲時,她覺得票房、影評和名聲,都不是決定她價值的最終表現。

她有了自己的價值評判體系,她知道自己在這個過程中付出了什麼,收穫了什麼,精進了什麼。

當她完成這件事時,就已經實現了自我價值。任外界再如何評判,她都不會再有對那個「僥倖的自我」的否定了。

我喜歡這樣內心強大的娜塔莉波特曼。

一個找到自我,然後向「更好的自我」努力的人。

對每個人來說,不管演講這個歷程的人是不是奧斯卡影后,這都是個啟示。

人的一生選擇去做自己所熱愛的事已經很難,但更難的是,憑著天賦的熱愛,還是努力過後的熱愛?

我相信1%天賦的力量,更相信99%努力後,再去試那1%天賦更強的力量。

——努力比天賦更有意義。

而當你再看到那個站在哈佛演講臺上的娜塔莉波特曼時,有什麼不同?

也許你還是會說,那個演「殺手不太冷」的天才女孩啊;

但你更會說,噢她是娜塔莉波特曼——我真的記住了她的名字。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mumudancing(微信公眾號:mumudancing)的日記,感謝作者為豆瓣貢獻優質原創內容,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相關焦點

  • 娜塔莉波特曼 | 一個獲得過奧斯卡獎的女學霸
    當時出演瑪蒂達一角的娜塔莉波特曼只有13歲進入到哈佛大學後,娜塔莉波特曼坦言自己也曾因學業壓力經歷過一段黑暗的日子和很多偶像派明星不一樣,娜塔莉絕不是一個虛有其表的花瓶,正如她自己所言:「我可以決定自己的價值,而不是讓票房或名聲來決定」。
  • 舔屏專欄丨娜塔莉·波特曼
    即將以導演身份帶著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亮相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娜塔莉·波特曼,說是360度全方位的完美女神也一點不為過
  • 耶路撒冷的女兒 娜塔莉波特曼
    娜塔莉波特曼接受大公報記者李理採訪/記者 孫琳攝文|李理和娜塔莉波特曼見面的那天,我是帶著一個新鮮夢境起床的娜塔莉一定早已模糊了幼年家鄉的美,但她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這種美。你來這裡是有原因的1999年入學哈佛,娜塔莉去年作為演講嘉賓出席畢業典禮時,她提醒學弟學妹你來這裡是有原因的。她說她剛進校園時,第一個念頭就是每次開口講話時,都必須證明她自己並不是一個只會演戲的「白痴女演員」。
  • 娜塔莉·波特曼 | 究竟什麼樣的女人才能稱之為女神?
    她是女神、她是奧斯卡影后、她是導演、她是哈佛學霸,她是稱職的妻子和母親……她是 Natalie Portman 娜塔莉·波特曼。現在的波特曼更是一個幸福的媽咪。 2014 年,娜塔莉·波特曼又多了一個身份——導演。她完成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並在片中自編自導自演,與 8 歲的小男孩對戲。
  •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的三次優雅轉身
    《愛情尤物》,1996《這個殺手不太冷》讓她一戰成名,隨後又以蘿莉身份參演了一系列電影,童星之路走的相當順暢。但當真越來越紅後,她卻沒有利用「蘿莉」的身份繼續演藝生涯。《人人都說我愛你》,1996伍迪·艾倫為娜塔莉·波特曼講戲娜塔莉曾在採訪中說道:「20歲以前,我拒絕了所有帶有『蘿莉』色彩的角色。
  • 娜塔莉·波特曼或回歸《雷神3》 發出了一個神秘推文
    娜塔莉·波特曼或回歸《雷神3》 發出了一個神秘推文時間:2017-05-10 12:52   來源:鳳凰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娜塔莉波特曼或回歸《雷神3》 發出了一個神秘推文 時光網訊 《雷神3:諸神黃昏》導演塔伊加維迪提發出了一個神秘推文,可能暗示娜塔莉波特曼將繼續出演。
  • 粉碎白天鵝:娜塔莉·波特曼的女皇人生
    娜塔莉後來說:「我和其他小孩不同,我更有野心,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我努力工作。我是個很嚴肅的小孩。」「波特曼」的誕生當娜塔莉·赫希拉格打算向演藝界發展的時候,她的父母在娜塔莉是否需要一個藝名上有所猶豫。赫希拉格是個令他們驕傲的姓氏,但用藝名可以避開成名後對私生活的打擾。
  •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的芭蕾舞演員,智商與演技的集大成者
    電影上映後獲得空前成功,強勢入圍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兩項大獎,也成就了一位奧斯卡和金球獎雙料影后,她就是片中女主角妮娜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才華出眾,由童星到學霸再到影后的三重身份讓人驚羨娜塔莉·波特曼1981年6月9日出生在以色列,父母都是猶太人,所以身上帶有代表聰明和上進的猶太血統。3歲的時候跟隨父母前往美國紐約定居,由於是獨生女,從小就形成自強獨立的性格。
  • 【專訪】娜塔莉·波特曼:她的頭腦超越了她的美貌
    只不過現在身穿黑色禮服坐在記者面前的娜塔莉·波特曼,完全褪去了「黑天鵝」的誘惑和野性,周身散發著一個 33 歲成熟女人的溫婉和優雅。在許多人眼裡,她確實擁有這一切品質——她幾乎是完美女性的化身,「哈佛高材生」、「童星」,現在又多了一個身份「母親」……這些年來,這些標籤總是無形地伴隨著她。
  • 專訪娜塔莉-波特曼:我是王家衛超級粉絲
    一部是《天文館》,故事發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法國,波特曼和約翰尼-德普的女兒莉莉-羅絲-麥洛蒂-德普演一對姐妹。她們擁有與鬼魂溝通的超自然能力,一位製片人想利用她們完成自己一個野心勃勃的電影項目。這部片首映後口碑極差,被評劇情混亂、華而不實。
  • 娜塔莉·波特曼正走在通往偉大演員的路上
    娜塔莉·波特曼飾演安妮·弗蘭克作為一名出生於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儘管不願在銀幕上以猶太人的面目出現,但娜塔莉·波特曼擁有非常忠誠的民族認同感。盧卡斯的解釋是波特曼內心很強大,是個有智慧的女孩,影片中的公主只有14歲,卻被推舉出來治理一個星球,她的氣質必須讓人信服。反倒是波特曼在籤約前猶豫了,她沒看過《星球大戰》,補習之後才知道這個系列在電影史上的意義。但即將進入大學的波特曼也未想好是否將電影作為終身的職業,所以她希望拍攝儘量集中在暑假,不耽擱學業,盧卡斯同意了。
  • 娜塔莉·波特曼:她一定上輩子拯救了全宇宙
    娜塔莉·波特曼像是被上帝寵愛的孩子。她擁有精緻的外表,在舞檯燈的照耀下能燙出一個毛茸茸而金光燦爛的側影,好看得讓人移不開眼;她擁有超群的智商,半工半讀成績也一路綠燈,表現優異考取了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專業;她還擁有極強的表演天賦,和娜塔莉·波特曼合作過的演員導演無一不稱讚這個凝聚在小小身體裡的龐大氣場和靈動。
  •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Portman)雪梨外出最新街拍
    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雪梨外出新街拍,簡單的夏日風搭配太可愛了。娜塔莉·波特曼,1981年6月9日出生於耶路撒冷,美國女演員、導演、製片人、編劇,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雪梨外出新街拍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雪梨外出新街拍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雪梨外出新街拍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雪梨外出新街拍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在雪梨外出新街拍
  • 看似放蕩不羈,實則擁有野心的優雅女人——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Hershlag)
    在29歲時,她憑藉著在《黑天鵝》中的精湛演技拿下了奧斯卡影后的桂冠;第68屆坎城電影節中,娜塔莉·波特曼以導演的身份再一次刷新人們的眼球,帶著自己的處女作《愛與黑暗的故事》在特別展映單元亮相。從好萊塢童星到奧斯卡影后,從哈佛高材生到如今的導演,娜塔莉·波特曼真是從來都不簡單!
  • 「我仍是我」:娜塔莉-波特曼全新蛻變
    13歲成名,30歲封「後」, 娜塔莉·波特曼是男人眼中永遠的尤物,她的智力遠勝美貌,她的氣質高貴冷豔。
  • 娜塔莉·波特曼新作才真的是一部《一個明星的誕生》?
    布拉迪·科貝特資源也比較厲害,處女作就是羅伯特·帕丁森主演,這次的《光之聲》是娜塔莉·波特曼主演,對於這麼一個年輕導演來說很不容易了。片場照,娜塔莉·波特曼(右)《光之聲》講述的是一個叫Celeste的女孩在千禧年到來之前經歷了校園槍擊案成為倖存者,長大後進入演藝圈發展成為了流行巨星的故事。
  • 娜塔莉·波特曼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今年,他們請的是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任何人翻開娜塔莉·波特曼的人生履歷,都會倒吸一口冷氣。對她的電影經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她在11歲開始演電影,憑藉《那個殺手不太冷》一舉成名。而在那之後,少年老成的她已經能夠擺脫好萊塢的商業勢力,謹慎地挑選電影劇本,只接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電影。可是,這個擁有完美顏值和演技的女神,還是一個有頂級常青藤大學學位的學霸。
  • 娜塔莉波特曼的《黑天鵝》讓觀眾為之沸騰
    娜塔莉波特曼真可謂是女人成功的典範,13歲時,她出演《這個殺手不太冷》的女主角,開始了一邊讀書一邊拍戲的生涯。1999年,成年後的她憑藉《星球大戰》三部曲帕德梅·艾米達拉女王一角為大眾熟知,之後,波特曼進入哈佛大學攻讀心理學。2011年,娜塔莉·波特曼憑藉電影《黑天鵝》裡人格分裂的芭蕾舞者角色,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 這位「女神不太冷」,娜塔莉·波特曼獨特的氣質。
    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如同教科書一般完美。在電影《第一夫人的秘密》中,娜塔莉·波特曼用細膩、完美的演技,展現了傳奇女性的外柔內剛。她不但以自己的演技在角色境遇變換中遊刃有餘,更讓觀眾在觀影時忘記了演員娜塔莉·波特曼本身,覺得那就是劇中的人物傑奎琳·甘迺迪。
  • 雷神4計劃明年初開拍,娜塔莉·波特曼回歸飾女雷神,網友直呼期待
    7月27日,有報導稱影后娜塔莉·娜塔莉·波特曼在直播中透露,電影《雷神4:愛與雷電》計劃在明年初於澳大利亞開拍,而她也表示這也給了自己時間去加強鍛鍊,因為娜塔莉·波特曼將在《雷神4》中成為女雷神。·波特曼在《雷神3》中沒有出演,而將在明年回歸《雷神4》,對此網友們也十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