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學有一個始於1968年的活動Class Day,每年邀請一位傑出校友給當年的畢業生做演講,只有最優秀的校友才會被邀請。今年,他們請的是女演員娜塔莉·波特曼。
任何人翻開娜塔莉·波特曼的人生履歷,都會倒吸一口冷氣。對她的電影經歷,很多人都耳熟能詳。她在11歲開始演電影,憑藉《那個殺手不太冷》一舉成名。而在那之後,少年老成的她已經能夠擺脫好萊塢的商業勢力,謹慎地挑選電影劇本,只接自己覺得有價值的電影。
可是,這個擁有完美顏值和演技的女神,還是一個有頂級常青藤大學學位的學霸。在演講中她透露,中學的時候自己就以愛學習著稱,周圍的同學對她演過電影這件事根本不當回事,她之所以在學校出名,是因為「總是背著一個比自己身體還大的書包」。中學畢業時,她被同學們評為最有可能參加Jeopardy(一個電視智力競賽節目)的人,言下之意就是「最呆的書呆子」。18歲那年,她因為《星球大戰》獲得金球獎提名之後,以全A的成績接到了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的錄取通知書。
關于娜塔莉·波特曼的智商,很多美國媒體都有過報導。2011年,29歲的她因為《黑天鵝》而成為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當時《紐約時報》提到了她在中學時入圍英特爾科學獎並最終進入半決賽的往事。
英特爾科學獎是全美公認要求最高、最精英的高中科學競賽,很多參加者長大後都成為了著名的科學家。《紐約時報》的那篇報導以一種看似平淡實則暗藏機鋒的語氣這樣說:「在這項賽事69年的歷史中,歷屆獲勝者和走到最後的那批選手後來一共獲得了7項諾貝爾物理獎和化學獎,兩項菲爾茲數學獎,六枚美國國家科學獎章,以及一長串的麥克阿瑟基金會天才獎——而現在,又多了一項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
在問答網站Quora上,有一個熱門問題「娜塔莉·波特曼到底有多聰明」。很多在生活中認識她的人都實名作證,她真的是一個非常聰明、非常優秀的人。有人提到了這麼幾件事:中學時娜塔莉·波特曼就曾經在專業科技期刊上發表過兩篇論文;除了英語之外,她還會說希伯來語、阿拉伯語、日語、德語和法語;2004年,身為猶太人的她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耶路撒冷,進入希伯來大學就讀,在那裡她的學習成績仍然是全班第一。
此外,娜塔莉·波特曼還有自己的埃爾德什係數(Erdős number)。這個係數以匈牙利數學家保羅·埃爾德什的名字命名,用來衡量一個人與世界核心學術圈的距離,埃爾德什本人的係數是0,與他直接合寫過論文的人的係數是1,與係數為1的人合寫過論文,係數則加1,依此類推。光是能擁有這個係數,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而娜塔莉·波特曼的係數是7。
還有人是這麼說的:和一般的美國人相比,她的智商非常出眾;和一般的美國大學生相比,她仍然非常出眾;即使是與一般的哈佛學生相比,她也毫不遜色。
可是你能想像嗎,這麼優秀的一個人,在進入哈佛之後,仍然因為不夠自信而經歷了一段黑暗的日子。在這次哈佛的演講裡,娜塔莉·波特曼就提到了這段往事。她說,「進入哈佛以後,我害怕別人會以為我是因為名氣才來到這裡,害怕別人會覺得我配不上哈佛的智力標準。」
她說:「我完全應付不過來,我覺得一周要讀完1000頁的書完全是不可能的,而要寫出50頁的文章是我永遠也不可能做到的。」 而她周圍的同學都來自名校,他們覺得和高中相比,哈佛的作業實在太簡單了,「看到他們淡定的眼神,我簡直要嚇壞了。」
她的不自信,緣於對演員這個職業的不自信,她說自己來自一個學術家庭,雖然從小就開始演戲,可是覺得演戲是一件輕浮的事,根本沒有什麼意義,完全不能和學術相提並論。她說:「別人覺得我來到這裡只是因為我的名氣,我也是這麼看我自己的。我覺得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我覺得自己沒有聰明到能夠配得上這裡。每次我開口說話的時候,我都覺得必須要證明自己不只是一個白痴女演員。」
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她在哈佛遇到的人,全是對自己自信滿滿的頂級精英。她說在入學的第一天,就有五個同學在對她介紹自己時說,「我以後會成為美國的總統,記住我和你說過這句話。」這五個人分別是伯納德·桑德斯 (Bernie Sanders), 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 泰德·克魯茲(Ted Cruz),歐巴馬和希拉蕊。除了現任總統歐巴馬,其他四人都已宣布參加2016年的總統選舉。
這樣一種不自信,在心理學上叫做「冒名頂替者綜合症」 (Impostor Syndrome),有心理學家發現,在某項事業上成功的成年人中,有大約三分之一的人感覺自己的成功不是理所應當的,而是僥倖得來的。
娜塔莉·波特曼最後克服了這樣的不自信,坦然接受了自己,她說,「我成為一個演員是有原因的,我愛我的職業,而這不僅是一個可以接受的原因,也是最好的原因。」
紅毯
奧斯卡頒獎典禮
這個殺手不太冷
黑天鵝
V字仇殺隊
原文來自假裝在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