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特別是男孩子

2020-12-23 愛學生智能終端

我們總是抱怨孩子沉迷遊戲,不認真學習,認為孩子不好好學習的罪魁禍首是遊戲。其實並不是。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遊戲,特別是男孩子,首要原因是男孩都有英雄情懷,在遊戲裡,孩子可以扮演大英雄打敗妖魔鬼怪,一路闖關升級,得到喝彩和獎勵,讓孩子能以最方便快捷的方式獲得了快樂感和成就感。

第二,事實上,很多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也都喜歡玩遊戲,不玩遊戲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幾乎是很少的。驚險、刺激、豐富的遊戲對他們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第三,原本遊戲是孩子眾多娛樂方式之中的一個而已,而現在卻成了孩子幾乎唯一的娛樂方式。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做作業上補習班已經佔用了他們幾乎所有的時間,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從事其他的娛樂活動。除了玩遊戲別無選擇。

相關焦點

  • 小朋友為什麼喜歡玩"結婚"遊戲呢?
    不過,小編想問問各位父母,有沒有發現自己的寶貝也喜歡跟朋友玩「結婚」遊戲,有時甚至三五成群,還舉行盛大的婚禮。下面,小編帶父母們走進寶貝的內心世界,了解為什麼孩子對「結婚」遊戲如此著迷。1/45歲的琳琳最近瘋狂地愛上了班裡的小男生俊俊。
  • 孩子玩結婚遊戲是性暗示嗎?【幼師告訴你】
    場景二:自由遊戲時間,一群孩子正圍著兩個孩子,一個頭上戴著漂亮的紗巾,另一個男孩子扮作「新郎」,正在舉辦婚禮,後面還跟著兩個花童。看到老師走過來,大家互相「擠眉弄眼」地笑著。對於一個四五歲的孩子來說,狂熱地愛上班裡的某個異性小朋友並不是什麼稀罕的事,他們甚至會跟幾個小朋友舉行婚禮,也有一些孩子偏愛另一性別的父母。
  • 孩子喜歡玩的走迷宮遊戲,就像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一樣
    兒歌 任你選最近有一套玩迷宮的地板書深深吸引了家裡的一群熊孩子,說特別好玩,還要我跟他們一起玩通關找答案遊戲,聽名字就知道這是一套益智有好玩的書。據說,走迷宮還有很多秘訣,可以通過遊戲的方式幫助孩子避免走很多歧路,就像孩子的教育和成長一樣,稱為「走迷宮法則」。定下一個終點的小目標,孩子的遊戲就有了方向,知道為實現這個目標該如何去努力。
  • 陪孩子玩感統遊戲的好處,從感統遊戲中的收穫
    01建立孩子的自信陪孩子玩感統遊戲的過程中,會有很多挑戰等待孩子去面對,例如,就鞦韆這一個感統玩具,就能夠讓孩子的自信得到提升,孩子剛開始可能會害怕,特別是前庭覺敏感的孩子,如果父母對孩子進行合理的引導,讓孩子克服恐懼,一步步完成挑戰
  • 男孩子想玩芭比娃娃,你會如何反應?這位媽媽的做法,值得學習
    Q1:男孩子應該玩什麼?在我們的認知中,一定是汽車飛機,坦克恐龍,瘋跳爬樹......Q2:如果男孩子喜歡跳皮筋、玩娃娃,你會是什麼反應?大多數家長一定會感到惶恐不安,擔心孩子性別認知有問題,於是會積極幹涉,主動阻攔孩子玩「女孩子的遊戲」,引導孩子玩「男孩子的遊戲」。國外的一位媽媽面對兒子玩娃娃,卻做出了另一種選擇。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許多父母會發現,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對「躲貓貓」這個遊戲突然有了極大的興趣。每次我們在孩子面前,把手放在臉上「藏」起來,打開雙手讓他看到我們的臉重新出現時,總會引來孩子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笑聲。這銀鈴般的笑聲就像一味助推劑,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重複和孩子玩起來。
  • 會長是女僕大人:明明是少女漫,為什麼很多男孩子也喜歡?
    在動漫作品的分類中,往往會一些偏向於男孩子喜歡的,歸類為少年漫,而女孩子喜歡的,歸類為少女漫。可這並不是說,男孩子不喜歡少女漫,或者說女孩子不看少年漫了。而《會長是女僕大人》就是一部少女漫,卻也有很多男孩子喜歡,這又是為什麼呢?
  • 女孩喜歡玩男孩玩具?孩子反性別愛好別著急阻止,要了解這些好處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小狀況,可能與我們的期望會有很大的反差,給家長帶來了一些煩惱。記得兒時鄰居家的小女孩跟男孩子一樣,還很喜歡玩男孩的玩具,彈弓,玻璃球,上樹爬牆,她是樣樣都會,而且玩的比男孩子都要好。小女孩不喜歡穿裙子,總是喜歡穿哥哥的舊衣服,頭髮短短的,乍一看像極了男孩子。跑得快,跳得遠,整天一副精力旺盛的樣子,英氣十足。
  • 男孩子喜歡女生的玩具,會成娘炮?
    作者:寶寶知道 小姝麻麻記憶中我小時候就沒有喜歡過女生的東西,玩什麼都是男孩子愛玩的。這不我大寶也這樣了,記得以前大寶特別想要芭比娃娃,為此我很是不解,一個小男生為什麼要喜歡芭比娃娃!我開始糾結了,到底要不要給他買呢?老公說:不要買,萬一以後搞成娘炮怎麼辦?
  • 幼兒遊戲新玩法|讓孩子玩喜歡的遊戲,在「玩中學」裡全面發展!
    我們會發現,孩子們喜歡玩的都是很自然、低結構在千變萬化中快樂無限的事物玩耍可以讓孩子們真正享受本能的那種快樂讓他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水與沙土也是幼兒接近自然的最好遊戲,也令幼兒相當著迷。因為人類的文明就紮根於大地,誕生於水邊。
  • 《勇者義彥與魔王城》我們為什麼玩遊戲
    我們為什麼玩遊戲?很多人根本不會理解為什麼男孩子即使到一定年紀也會被一些看似很無聊的遊戲纏的放不下手柄或者滑鼠。這有什麼意思啊究竟!從小學起,玩遊戲就和生活掛起鉤來,平時只有周末可以玩,寒暑假要隔天才可以玩。。。不像現在這樣畫面精美劇情複雜,也不像讀大學時候那麼自由充裕,可是就是放不下——我已經記不清多少次和媽媽因為這事情哭鬧了。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男孩子越來越娘?這些原因值得思考!
    從外觀上,他們帶給大家很大的視覺衝擊,特別是青少年。曽有人說為什麼現在的男孩子看起來越來越娘,這些原因值得深思。1.孩子受到媒體的影響,2.家長對孩子過分的溺愛,3.生活當中受到母親潛移默化的影響。4.孩子對手機和遊戲產品的痴迷和依賴。當今社會,各行各業在開業之際,都會邀請一些小鮮肉前來助陣,看到舞臺上光鮮亮麗的偶像,孩子們都會心生崇拜,極力模仿。
  • 男孩子用粉色被人說娘氣,這樣的區分對孩子的性別偏見影響大
    女孩子不願意換媽媽手裡的粉色拿著藍色不撒手,他的媽媽又勸她說男孩子才會選藍色女孩子就應該選粉色才對。最後女孩兒不情願的選了粉色,我想她大概很不明白為什么女孩子不能選藍色,男孩子不能選粉色。像上述這樣的用顏色對性別進行區分的例子並不是少數,人們將小孩子的衣服,餐具,玩具等方面都分了藍色和粉色,以此來區分男孩和女孩。
  • 男孩子偏愛挖掘機,不是沒出息,和生理結構有關,家長別嘲笑
    YOYO說育兒原創,歡迎轉發評論收藏小男孩都比較喜歡玩玩具車,家長會給孩子買各種的玩具車玩,在給孩子買玩具車的時候,家長都儘可能買一些名跑車,覺得越是名牌孩子會越喜歡,買回家卻發現孩子最喜歡的玩具車是挖掘機。
  • 什麼樣的男孩子最招女孩子喜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戀愛日常事,ID:lairc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說實在話,初高中的女生就是喜歡在班裡很玩的開的男生,因為一般那種男生都長的帥我個人比較喜歡那種開朗,有上進心,活潑的男孩,陽光下像個孩子,風雨中像個大人長得乾淨 溫柔 注重細節 衣品也好的男孩子 沒有漂亮的五官誰去了解你的三觀呢
  • 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為什麼媽媽可以玩手機,而我卻不能玩遊戲?
    一個10歲孩子的困惑:一個孩子寫了一篇作文:上周末,媽媽陪我在家裡複習功課,那天媽媽已經刷了一天的抖音了,晚上我有一點累,想玩一下手機遊戲,才剛玩一會兒就被媽媽搶走手機,還痛罵了一頓,說我成績不好,還玩手機!
  • 憶童年——這些童年遊戲,你小時候玩過幾個
    偶然間看到小時候玩過的遊戲,竟然一時不能自已,於是不停搜索,不停回憶。越是搜索,越是回憶,卻越發不能自已,以致最後竟老淚眾橫。讓我們一起回憶下這些小時候玩過的遊戲吧,只是,可能要暴露年齡了。打彈珠算是小時候玩的比較奢侈的遊戲了。彈珠需要在代銷店買,當時哪有什麼零花錢啊,每次玩打彈珠,都像「賭博」一樣激動。就算買了不玩,留著看也挺不錯的,五顏六色的很漂亮。打槍和打彈弓應該是男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了。槍太難做了,實際上玩的並不多。彈弓卻是每個男孩子必備的,找個好點的樹叉,擠上橡皮筋就行了,子彈就是公路上的石頭子。
  • 比爾蓋茨透露真相:為什麼我們有錢人,都不讓孩子玩遊戲?
    如果家長仔細調查過富人的生活,就會發現絕大多數的有錢人都不會讓孩子去玩遊戲,這種做法只是為了防止遊戲影響孩子的學業嗎? 當然不,其實這背後暗藏一個「驚天」的大陰謀,富人不讓孩子玩遊戲的真相:全球500多名精英階層的有錢人,曾集中到一起開闊一個會議,主要目的就是給窮人設計「陷阱」,利用遊戲從精神方面「奴役」窮人,因此遊戲也被稱為「精神鴉片」。
  • 「什麼樣的女孩子最招男孩子喜歡?」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戀愛日常事,ID:laircs】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漂亮的女孩子愛笑的女孩子總是會惹男孩子喜歡。雖然說這樣很渣,但是男生是真的喜歡那種看起來就很有保護欲的女孩子,不經意的小迷糊,蠢萌蠢萌的真的很惹男孩子喜歡,別問為什麼,問就實踐過
  • 孩子常玩遊戲,對大腦開發非常有益,心理學告訴你為什麼
    微信圈裡,不少爸爸媽媽都會記錄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快樂、感動、美好的瞬間,用來當作一種展示或者回憶。在我的微信圈裡,有一位媽媽記錄孩子的方式,讓我印象特別深刻。這位媽媽的微信圈裡面,經常能看到她家兩個孩子互相玩遊戲的情景,有時是哥哥和妹妹一起玩「醫生和病人」的遊戲,有時是妹妹和布娃娃玩「媽媽和寶寶」的遊戲,或者是孩子拿著一堆廚房玩具在地上玩,當作家裡的小主人,各式各樣的場景。這樣的遊戲並不稀奇,可以說是非常常見的,但如果仔細觀察一下,會發現身邊其實已經只有少數孩子會常玩此類遊戲,因為這類遊戲已經被很多人忽視或遺忘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