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主持人比起娛樂圈的明星,知名度只有更高沒有最高,他們不僅有顏值,更有高學歷加持,看看每個央視主持人的經歷,都是學霸附體,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董卿,芳心縱火犯,高智商的撒貝寧,信口拈來的段子手朱廣權,睿智真誠的康輝,哪一個都是優秀的存在,老前輩敬一丹雖然已經退休,但是她在屏幕中的知性,親切和穩重的形象深入人心,她的每一步成長都和親愛的媽媽分不開,媽媽就是她前進的燈塔和方向,一直引領著她走。
「媽媽對我影響最大的,就是她的生活態度。她是一個特別積極的人,頭腦很清晰,很有方向感。」
也許是因為敬一丹是主持人的緣故,一口標準的普通話,其實她是個地道的東北大妞,這氣質還真是不大像,她的父母都是法律工作者,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在她的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睿智的媽媽,是她人生的指南針,按照媽媽給的坐標走,永遠都是明亮的。在成長期間碰上了動亂時期,爸爸媽媽都不在身邊,才十來歲的敬一丹充當了母親的角色,照顧倆弟弟,她學著媽媽的樣子用縫紉機做針線活,如何使用布票糧票,甚至給異地的父母寄東西,媽媽說過:享福不用學,吃苦得學!這種積極的生活態度一直鼓勵她前進。
17歲的她作為知情要體驗農村生活,因為心中早把以苦為樂作為風向標了,所以敬一丹有一個非常好的心態,把這些都當作對自己的歷練,她也沒有放棄過一天學習,口齒清晰,對文字相當敏感的她,常常會被叫去做播音員,這也為她以後的道路奠定了基礎。
因為她的播音很出色,1976年被推薦到北廣學習播音,相比其他同學,她的年齡也要稍長一些,為了跑在前面,她在學校裡她也是最努力和勤奮的那個。畢業後分到家鄉黑龍江廣電,總覺得自己知識薄弱,又報考了北廣研究生想狠狠補充「營養」,可兩次名落孫山,已經準備放棄的時候,媽媽一句話醍醐灌頂: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什麼時候努力都不晚。30歲那年終於得償所願。這種永不言棄的精神,才讓她有了今天的成績。
研究生畢業之後敬一丹也步入了婚姻,而且順利做了一名大學老師,清閒自在的日子反而讓敬一丹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恰逢央視經濟部到學校招人,經過幾輪考試,她被錄取了,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是繼續過這樣毫無壓力被眾人羨慕的工作,還是到一線去接受挑戰,關鍵時刻,她想起媽媽說的話:人想要改變自己什麼時候都不晚。
就這樣敬一丹以33歲高齡進入央視。進入央視人才濟濟的平臺,年齡大,競爭激烈,她知道付出可能沒有回報,但是不付出一定沒有回報,於是拿出拼命三娘的精神,向同事取經,來得最早走得最晚,加班加點是常事,最終開辦了「一丹話題」欄目,播出後好評不斷 。
在要奔四的年級,她看著鏡中自己不知不覺已經有了細密的皺紋,覺得好生感慨,也有點難過,這時候媽媽說:「少有少的美,老有老的美。」其實每個階段的女性都有自己獨特的美,年齡不應該是負擔,而應該是一種經驗的積累和豐富的閱歷沉澱。她的心態才變得平和了很多,不再過多的關注外表的變化。
在母親身上,敬一丹看不到退休之後的那種失落,反而是一種蓬勃向上的生命力,不僅重拾起過去的愛好,每次出門都要把自己拾掇利利索索,即使滿臉皺紋又怎樣?穿上最亮眼的衣服,還學會了跳交誼舞。有一次她陪伴媽媽去跳舞,在遠處的敬一丹看著媽媽優美的舞姿,甚至有些恍惚,這是自己年老的媽媽,可是她活得像個年輕人,就是活得這種心勁兒,每個人都應該熱愛生活,時刻記得愛自己,因為媽媽告訴她:八十歲也是女人。
敬一丹剛剛退休的時候,一下適應不了安逸的生活,忙碌慣了的她甚至還跟日常一樣忙碌的去上班,還是丈夫叫回來她,這樣的日子讓敬一丹染上了抑鬱,心情悶悶不樂,還是媽媽看出了她的不對勁,於是每天讓她陪自己聊天,母女很多年沒有如此近距離,長時間的交談過,在陪伴媽媽的時候,她幫著整理家裡,看到了68年來媽媽保存的照片和信件,她把這1700封家信編成了一本書。當時她的媽媽已經確診癌症,正在做放療,她希望這些能給媽媽一種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勵。有了寄託和充實的生活,敬一丹走出了抑鬱。
我們做兒女的未必能夠感覺到,當父母老去,慢慢失去一些能力時,他們也是需要肯定、鼓勵、讚賞的,就像我們小的時候經常得到他們的肯定、鼓勵、讚賞一樣。這是我做的讓我感到欣慰的一件事。
有一個如此睿智明事理的媽媽,敬一丹真的很幸運,其實我們普通人的母愛同樣偉大,只有母愛是最無私的,不求任何回報,為了兒女付出所有也在所不惜,此刻,抱一下媽媽,讓她感受到你的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