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搭讀書法之《殺戮與文化》+《大空頭》(內附靠譜中英字幕《大空頭》電影)

2021-02-13 領耘資本

關注「領耘資本」後,回覆:「電影」即可在線觀看電影《大空頭》以及連續劇《billion》。

(一)

有專家說,青春期是教育發揮作用的黃金時段。

我們的習慣、性格、三觀的養成,甚至一國文化的形成,都可以通過這段時間的教育來達到最佳效果。

比如我經常在臉洗到一半時去刷牙,飯吃到一半時去煮咖啡,向領導匯報工作時兩三件事同時講。

這主要是初中語文課上,華羅庚老師的那篇說明文《統籌方法》,對我潛移默化的教育結果。

羅庚老師用泡茶做例子:

「想泡壺茶喝。當時的情況是:開水沒有;水壺要洗,茶壺茶杯要洗;火生了,茶葉也有了。怎麼辦?

辦法甲:洗好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在等待水開的時間裡,洗茶壺、洗茶杯、拿茶葉;等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乙: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洗水壺,洗茶壺茶杯,拿茶葉;一切就緒,灌水燒水;坐待水開了泡茶喝。

辦法丙:洗淨水壺,灌上涼水,放在火上,坐待水開;水開了之後,急急忙忙找茶葉,洗茶壺茶杯,泡茶喝。」

羅庚老師說,燒水燒到一半時,去做其他幾件事,才是最高效的方法;且此生產管理方法只能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才能發揮作用。

這是高效項目管理的數學理論基礎。

而我卻從這篇文章中發現了做事做「一半兒」之美:它不僅僅是節省時間這麼簡單- 我們同時從事兩件以上的活動時,腦細胞在不同領域間來回切換,經常有意想不到之效果。

尤其在讀書時,把兩到三本不太相關的書放在一起讀,是我所能發現的最為激發創造力的行為了。

我的母親大人稱之為「玻璃瓶子裝開水-只熱三分鐘」。

我表示嚴重抗議,這應該叫做「知識橫切法」。

老子老師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固有「一道」。知識和思想也都是相通的- 兩束光如果能在某個角度交匯,這交匯點便是一「道」。

這就是我「混搭讀書法」的理論基礎。

(二)

「文明的暴徒們」和「驅鬼人」

《殺戮與文化(Carnage and Culture)》和《大空頭(The Big Short)》這兩本書,混搭程度適中,都屬於社會學科。

一本是研究文化如何將西方軍隊打造成地球上最致命、最有殺戮效率軍事力量的大部頭;一本是講幾個離經叛道、智力超群的小人物做空美國金融體系的財富傳奇。

一本的作者是軍事歷史學鴻儒,古典文化界權威學者;一本是暢銷書作家,專欄作家,前債券交易員。

一本時間跨度上千年,從希波戰爭一直打到越戰;一本掠過次貸危機硝煙四起,再塵埃落定的三五年。

我混搭閱讀之後,淺薄地理解了一下:這兩本書,都涉及到一個「原始驅動」的問題。

比如《殺戮與文化》開篇描寫希波戰爭中,希臘和波斯兩方軍士在戰場上賣命的原因:


波斯的軍隊,野蠻部落雜牌軍且不提,就算是皇家部隊,也得被後面將軍的鞭子抽著,才會前進追擊;一旦希臘步兵奮起反抗,便馬上如鳥獸散,基本上是「烏合之眾」。

他們上國戰場賣命,完全不是出於本心,同自己的原始欲望無關。原因只有一個,屈于波斯王之淫威:如有不從,便將其分屍,並將碎屍釘在軍隊前進道路的兩邊,夾道警示。

這是典型的「少數服從多數」、一個皇帝,萬民為之賣命的文化氛圍:命不是自己的,取別人的命也不是為了自己;一切皆不由己,一切皆非本性。

而希臘一方,卻完全不同:

整個軍隊的構成,是一幅「哲學家、修辭學家、和謀殺犯並肩作戰」的奇景。

戰士之間關係平等,主動求戰意識突出,思維靈活願意適應新的戰術。

激發希臘士兵內心小宇宙的根本原因是「城邦體系」這一法寶- 上戰場並非為誰賣命,而是完全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戮- 這是最自然的原始動力。

這天差地別的兩個驅動力,能激發出什麼樣的勝負結果,不必再囉嗦。

人人皆為自己的原始本性,能夠激發毀滅性的威力。

(三)

千年之後,在金融戰場上,人不再只是一件殺戮武器,或者金字塔上的一塊磚。

但是能產生同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同等威力的,依然是相同的驅動力。

只要此驅動一直存在,無論是何種受力對象,都會在它的作用下一直膨脹下去。不管是打一場仗,做一筆交易,還是製造一個怪物,或者挖一個道德的黑洞。


《大空頭》開篇Michael Lewis老師的大段牢騷,就旗幟鮮明地亮出了這個觀點。

他八十年代在Soloman Brothers做交易員時目睹的債市亂象,本以為如果不寫在紙上,刻在石頭上,十年之後,人們一定不會相信發生過如此荒唐的事情。

然而之後20年的時間裡,金融業界大小混亂層出不窮:越來越離譜的巨額獎金、一個接一個的rogue trader、Drexel Burnham垃圾債的發明到淪陷、所羅門兄弟債市醜聞、網際網路泡沫破裂、又吹起、一直吹得如今Unicorn漫天飛舞。

二十年前一個叫做Howie的交易員,一口氣損失掉兩億五千萬美元;二十年後,Morgan Stanley裡另一個叫做Howie的交易員,一口氣損失掉九十億美元,然後被嚴嚴實實地捂在圈子裡,外界聞所未聞。

金融業界一次次遠離本質,金融界精英形象一點點淪陷。但是令人拍案驚奇的是:我大金融業界,我大銀行業界,任由表皮在光天化日下開裂,內裡卻越來越胖,越脹越腫。從腫脹中伸出一隻大手,驅趕年輕人們,沒日沒夜地做著根本看不到任何明顯社會效用的活兒。

這威力無窮的驅動力,同希波戰爭中,激發希臘人屢創以少勝多的奇蹟,使希臘文明得以保存並發揚光大,並成為日後西方文明的基礎的力量,是一樣的:

人人皆為自利。

(一)

我們在談論戰爭時,如果只提勝負,卻故意迴避血腥的殺戮,那就是犯罪。

就像只講手撕鬼子有多痛快,而完全不去想將鬼子分屍的過程有多恐怖。

儘管過程不可迴避,但戰爭的唯一真理依然是:結果只有「勝」或「敗」。

沒有人能掩蓋戰場上的結果,為死人辯護,或是把悲慘的失敗裝點成偉大的勝利。

戰爭的終極目的在於殺戮,這是永遠無法迴避的現實。

這也是對人類心理承受能力的終極考驗:在完全清楚將要面對何種恐怖的情況下,依然要上殺戮場去求結果;無論在戰場上經歷多少血腥,手撕多少鬼子,做出多少犧牲,成敗依然只看結果- 非生即死。

所以打仗這項工作,只能在超理性的激勵制度下,才可能實現。

在《殺戮與文化》中,從薩拉米斯海戰,到高加米拉戰役,再到勒班陀戰役;我們會看到很多精彩的戰時激勵制度:

比如平等民主:士兵們召開集會,通過討論和辯論來決定戰術、武器、和要不要改進現有組織制度。

又比如將領的「自蓋」:自傲、自滿、特權、個人英雄主義等情緒,只要越越過心中準則線一毫米,立刻自蓋之;甚至還要為自己的開銷提供詳細帳目清單,來贏得將士們的信任。

還有勇敢:並非匹夫之勇,而是在戰場上嚴守崗位,同戰友共同進退,一致行動。

這些激勵制度的目的,是激發出「忠誠」、「信任」、「認同」等情緒的巨大小宇宙。

這是生死戰場上絕不可少的護身符。

(二)

然而在金融戰場上,「忠誠」和「信任」經常會變成負擔。

在金融業界,激勵機制變得越來越微妙詭異,完全不是非黑即白的標準,「自蓋」類行為越來越稀有。

《大空頭》中的主角之一:德意志銀行債券交易員、帶著一位中國數學天才赤手空拳地啟動了整個CDS市場、被指次貸危機始作俑者的Greg Lippman老師,在書中有一段精彩發言:


管理層的唯一工作就是論功行賞,收活兒給錢。

他們把幹活的人按情緒分為四種:高興、滿意、不滿意、厭惡(Happy, Satisfied, Dissatisfied, Disgusted);

他們心中有精細如髮絲般的準則線,以這四種情緒為標準,來「蓋」自己的兵:

一不能碰觸「高興」這條線,如果你高興,他們就不高興;

二不能碰觸「厭惡」這條線,如果你辭了,就沒人幹活了;

所以「管理」這項技術活兒的高深之處在於,如何把你的情緒控制在「滿意」和「不滿意」之間。

在這四種情緒中,完全沒有「信任」和「忠誠」。

Greg Lippman老師總結說:我沒有忠誠,我只是屁股坐在這裡而已。

他也的確以身作則,身在德意志銀行陣營,卻做著同自己的戰友完全相反的交易。

他的世紀大交易- 用CDS來做空美國房市,本來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可載入史冊的一場戰役;雖然成功說服AIG來做炮灰,但是由於開戰過早,手上捏了大把CDS,在次貸崩盤那一刻到來之前,還得每年付做空的保費。

坐在他隔壁的戰友,此時卻在如火如荼地賣次級債券,押注在美國房市這輪紅日永不落。在同一輛戰車上,卻南轅北轍。

而最終上了他的戰車,買了他的CDS,幫他贏得做空整個美國金融市場戰役的殺戮夥伴,本書另一主角- 對衝基金經理Steve Eisman老師,一開始就很明白地表示,他對Lippman老師有百分之零的信任。

他的交易員以更直白的語言,描述了這種零信任:你先告訴我你打算怎麼幹掉我,我就去跟你幹(I'll do it, but only after you explain to me how you are going to fuck me)。

敵方我方界限模糊得一塌糊塗,「忠誠」和「信任」拿去論斤賣。

大家只對一個理念保持驚人一致:沒人會跟錢做對。

 (一)

 

三十多年前,有一間叫做所羅門兄弟的投行。

 

行裡有一間債券交易室,交易室裡有一個叫做Lewie Ranieri的胖子,發明了一個模型。

 

這個資產證券化模型,即將被同改變人類戰爭史的偉大發明-火藥,相提並論。

 

以它為基礎而開創的房貸抵押證券MBS市場,即將被譽為「75年中最偉大的創新」。

 

此項創新,釋放了銀行風險資本,增加了房貸市場的流動性,幫助美國人民降低了購房成本。

 

此項創新,通過打包證券化,將單個償債風險揉進一個大麵團,再烤成餅,切成層,出口全世界,滿足各種投資者的風險胃口。

 

此項創新,讓所羅門兄弟,銀行,借款人,投資人,都皆大歡喜。

 

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然後,這項發明被迅速推廣,改進,升級,變異。

 

先是證券化開始升級:越來越奇怪的東西- 信用卡帳單、飛機租賃合同、車貸、大學學費、健身中心會員費...任何能產生現金流的東西,都能拿來證券化一把。

 

緊接著CDO登場,殺傷力晉級。

 

為了增加房貸抵押證券這把步槍的殺傷力,金融鬼才們在彈頭構造上進行了大尺度改進-  按照風險的殺傷力大小,將其分成若干層,然後把風險最高的底層抽出來再分層;就這樣層中有層,無中生有,資產抵押證券這把小步槍,就被升級為CDO這架Bazooka火箭筒。

 

然後合成型CDO(Synthetic CDO)、CDO二次方、CDO三次方、Bespoke CDO紛紛登場,創新升級無止境。

 

就這樣層中有層,槓桿之上再槓桿,一直將步槍變異成擊垮整個美國金融體系的核武器。

 

從金融步槍到核武器,首尾呼應,恰好出現在Michael Lewis老師的兩本代表作中:一本是開山之作《說謊者的撲克牌(Liar's Poker)》,一本就是《大空頭》。

 

兩本書的時間相隔僅二十年。

 

如果比較升級大規模殺傷武器的能力,真是不得不崇洋媚外。

 

自從火藥被我天朝上國發明出來,之後的火繩、燧發、擊發火帽、無煙火藥、線膛、連發槍、機槍、AK-47...這一系列改進大多是歐洲人做的。

 

雖然沒有發明專利,也沒有壟斷使用權,但大部分製造、分發、努力提高其致死性研究的行為,都是洋鬼子們做出的。

 

不論在哪個戰場,西方世界對創新有永無止境的改進欲望。雖然結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二)

 

這個觀點在《殺戮與文化》中得到了更直接的論證,直接到令人髮指:

 

如果金三胖、伊朗、剛果和緬甸向中國或印度購買武器,那一定是因為我們的性價比極高,又保留西方理念設計,還能提供技術轉移支持罷了。

 

如果越南和墨西哥的本土軍隊能戰勝歐洲人,那一定是因為其武器和軍隊設置,完全是從西方學來的。

 

所以一件武器在哪裡被發明出來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在哪裡得到推廣、批量生產、持續改進、並真槍實炮地用在戰場上殺戮。

 

比如火藥是我中華上國發明的,但是我上國一沒有發展出包容的文化環境,二沒有醞釀出讓大多數人分享新發明的制度,三沒有讓富有探索精神的人對其持續改進、大面積推廣的保證。

 

再比如從孫子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到伊斯蘭世界的《古蘭經》,我東方軍事思想之深邃無與倫比- 從戰略到戰術,博大精深,無所不包。

 

問題也就出在「無所不包」- 東方軍事理論往往被嵌入宗教、政治或哲學內容,中間搭配以安拉、儒家思想和陰陽易經,還穿插討論冷與熱、多與少的哲學。結果就是在實際的殺戮中不夠實用。

 

而從希臘人開始,西方人卻能夠做到在遠離宗教幹涉、保持政治自由的前提下傳播創新;利用資本的力量,在實際應用中迅速改進、提升殺傷力。

 

希臘重裝步兵、羅馬軍團步兵、中世紀騎士、拜佔庭艦隊、文藝復興步兵、火繩槍手的破壞力通常比其東方對手強大得多;而就算讓奧斯曼人、印第安人、和中國人繳獲所有西方先進兵器來加強裝備,也不能保證技術上達到平等-因為西方武器設計與生產是分分鐘都在進化和衍生的。

 

這就是為什麼西方軍隊在製造殺傷力的同時,能繼續改進和升級殺傷力。

 

不管是戰爭中的殺戮,還是金融中的貪婪,都像害蟲的抗藥性- 越大規模使用殺蟲劑,它就越強。

 

抗性的形成雖有區域性,但這是全球現象,且近來有加快之趨勢。

 

(完)

本文選自:肖小跑

領耘資本是一家專業性股權投融資管理公司,專注新三板領域,專注市值管理,依託數千家活躍的專業投資機構和數萬名成熟的合格投資人社群,深度研究新三板行業資訊,細緻挖掘新三板投資大數據,系統構建創新型特定圈層高效互動融資服務平臺,傾力打造中國新三板精準融資服務的精品投行品牌!企業郵箱:mylingyun@mylingyun.com

相關焦點

  • 如何評價電影《大空頭》的專業性?(附本片及《Billions》中英字幕)
    下文是知乎作者Underdog對最新美帝電影《大空頭》的專業解讀,個人覺得寫的非常棒,專業指數五顆星,科普指數五顆星。
  • 被奧斯卡忽視的神作:《大空頭》 電影專欄
    性感女星瑪格特•羅比浸著泡泡浴邊喝香檳邊給觀眾解釋抵債支持證券《大空頭》以歡樂的氣氛開始,30年前劉易斯將房貸證券化,讓銀行家發家致富,破例從鄉村俱樂部跑到脫衣舞夜總會,觀眾還未適應縱情聲色的畫面,鏡頭突然切回到08
  • 編劇工會獎公布獲獎名單 "聚焦""大空頭"登頂
    編劇工會獎公布獲獎名單 "聚焦""大空頭"登頂 時間:2016.02.1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薴節 分享到:
  • 對金融電影《大空頭》的分析解讀
    所以推薦兩個文獻可以作為掃盲參考: 第一個是本叫《資產證券化與結構化金融:超越金融的極限》專著第二個則是知乎上的一篇技術帖: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012069/answer/79279442 不過,如果比較完整地讀過麥可.劉易斯的原著,其實這些衍生品的原理你大概都能搞清楚是怎麼回事。
  • 我為什麼看了三遍《大空頭》電影
    同樣是講那場金融危機,《監守自盜》是揭露華爾街和政府的權錢交易,《大而不倒》是從政府的角度去重現如何度過那場危機,《利益風暴》是講高盛內部在危機來臨之時如何應對,而《大空頭》則是從市場參與者的角度描述了在得洞悉先機的情況下,幾個「做空者」如何度過與整個市場為敵的煎熬,終于堅持到最後戰勝了華爾街。
  • 《大空頭》,一部值得看十遍的金融電影
    《大空頭》,可以說是一部最最最純粹的金融電影
  • 電影《大空頭》你不了解的內在規律
    ---馬克.吐溫     相信有很有多人看過電影《大空頭》,如果沒有。希望有緣的朋友們耐心看完這篇文章以後回過頭把這部奇妙的電影補上,好嗎?     好的,話不多說。 一、 究竟誰才是真正的大空頭/大延年?      究竟是哪位呢?       是我們的一號:專業能力極強但不善言語。在電影中承受了諸多的不理解與為難的我們的 基金經理Michael Burry 嗎?我們的CDS價值發現者?
  • [大空頭]The.Big.Short.2015 3.5G高清電影/原聲|原著有聲書&pdf電子書
    ◎譯  名 大空頭/大賣空(臺)/沽注一擲(港)◎片  名 The Big Short◎年  代 2015◎國  家 美國◎類  別 劇情/傳記◎語  言 英語◎上映日期 2015他的成名作《說謊者的撲克牌》被公認是描寫20世紀80年代華爾街文化的經典名作,書中的精彩片段被各種媒體廣泛引用,對美國商業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還著有《錢球》、《盲邊》以及《住房遊戲》。【長按以下二維碼即可直達個人喜馬拉雅電臺   最經典最全英文原著有聲書等你來聽
  • 電影《大空頭》告訴你做多做空的黑歷史
    實際上,根據麥可·劉易斯的紀實著作《大空頭》改編成的這部電影要闡述的觀點是:金融市場上,賣空的人和做多的人其實都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而且整體持平,並無道德區別,只要買入某個金融產品,就是在做多,只要賣出某個金融產品,那就是在做空。
  • 好萊塢將拍新冠疫情電影 導演曾憑《大空頭》獲奧斯卡
    好萊塢將拍新冠疫情電影 導演曾憑《大空頭》獲奧斯卡時間:2020-06-29 14: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好萊塢將拍新冠疫情電影 導演曾憑《大空頭》獲奧斯卡 根據好萊塢報導昨天的消息,《大空頭》的編劇查爾斯蘭道夫即將拍攝一部有關武漢抗疫的電影。
  • 《大空頭》一部很有深意的電影,值得深度去解讀
    作為一個理科生迷,我對經濟電影很感興趣自從經濟危機以來,我看過很多關於這個的電影。其中,比較好的有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得主《監守自盜》,HBO從美國政府角度製作了《大而不倒》,從大型銀行高管角度製作了《利益風暴》。除了《監守自盜》之外,另外兩部電影雖然質量可以接受,但都略顯沉悶。
  • 電影《大空頭》深層感悟
    --馬克·吐溫今天看了一部電影《大空頭》,這部電影寫的是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演化的過程。這此次貸危機的是由一系列複雜原因引起的全面的金融危機,其中一個致命的危機是金融衍生品引發的流動性危機。
  • 十天四次熔斷,「大空頭」的危機啟示你看懂了嗎?
    這是繼3月9日、12日、16日之後,十天內美股的第四次熔斷。同時,也是美股引入熔斷機制以來史上第五次熔斷。 有一部電影大概又會被提及:《大空頭》,以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作為背景,講述了華爾街幾個「投資鬼才」從中獲益的故事。影片並非重在展現如何精明投資,而是引起觀眾對股市、投資、風險、人性慾望等產生思考。
  • 看電影,學金融 | 《the big short 大空頭》
    《the big short 大空頭》是老師們上課經常會提及到的一部電影。
  • 電影《大空頭》原型麥可·伯裡:特斯拉是泡沫
    來源:金融界網站電影《大空頭》的原型、知名對衝基金經理麥可·伯裡(Michael Burry)加入了看空特斯拉的投資者行列。伯裡周一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特斯拉的估值與業內其他公司相比過於荒唐。麥可-伯裡是電影《大空頭》中的主角原型,其管理的Scion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曾以6億美金的規模在2007年的房地產泡沫中為投資者賺了7.5億美金,因此一戰成名,成為華爾街傳奇人物。
  • 《大空頭》編劇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大空頭》編劇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電影  據外媒報導,著名編劇查爾斯·倫道夫將自編自導一部有關新冠疫情題材的電影。  這個電影項目也將是查爾斯·倫道夫的導演處女作,在這之前,憑藉《大空頭》《愛情與靈藥》《溫柔殺手》查爾斯·蘭道夫已經在業內積累了不錯的口碑,更是在2016年獲得了第8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改編劇本獎。
  • 美國電影《大空頭》原版高清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               讚賞    點按下面的「閱讀原文」觀看美國電影《大空頭》原版高清全劇。
  • 《副總統》亞當 麥凱延續了大空頭 的水平
    亞當 麥凱延續了大空頭 的水平,大空頭 是 一部我非常喜歡的電影,對 金融業從業者的處理非常的合適,麥凱是 紐約 政經圈子裡的人,老哥 是 銀行家,所以對 美國政治比 一般人更熟悉,搞笑的是 douban上的 五毛錢 影評人 覺得自己比 亞當 還懂美國政治,還說什麼 政治兒戲化。這就是 外行評價內行,劣幣驅逐良幣,豆瓣一些 有名的id 都是沒硬知識的水軍,呵呵
  • 在做空特斯拉這件事上,《大空頭》電影原型Burry依然不依不饒
    在做空特斯拉這件事上,《大空頭》電影原型Burry依然不依不饒 2020-12-04 12: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2020年,只有理財師看透的電影:《大空頭》
    要知道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我們讀不懂的詩和看不懂的電影啊。接下來要介紹的這部電影,估計只有理財師這種專業搞金融的才能看透啊。。。《大空頭》對何為資本的詮釋淋漓盡致,是一部堪為金融教科書的佳作。沒點金融知識,不懂投資的人看了,還真是有點燒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