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化交流:從猶太教碑文的簡析談起(一)

2021-02-15 恩福雜誌

      

      嘗謂經以載道,道者何?日用常行古今人所共由之理也。故大而三綱五常,小而事物細微,無物不有,無時不然,莫匪道之所寓。然道匪經無以存,經匪道無以行。使其無經,則道無載,人將貿貿焉莫知所之,卒至於狂談而窈冥行矣。故聖賢之道,垂六經以詔後世,迄於今而及千萬世矣。

     【左唐從道入手,講述開封的猶太教。道就是上帝的啟示。三綱五常並非聖經的內容,但左唐認為,這些都是「道之所寓」。上帝的道通過文獻和社會生活傳遞下來。猶太教的經書和道之間有密切的關係。沒有道,經就不是經;沒有經,道就失去了傳播的工具;沒有記載上帝話語的經書,人就無所依從,以致高談闊論,行事乖僻。左唐對儒家的六經盛讚了一番。這位虔誠的猶太教信徒,在中國古代經典中發現一些和《聖經》相似的內容,有找到知音的感受——儘管舊約聖經和儒家的六經在啟示的性質方面存在著天壤之別。其實,神通過《舊約》的啟示是特殊啟示,而通過中國經典給出的,則是普遍啟示。】

      至於一賜樂業教,始祖阿耽,本出□□西域。稽之周朝,有經傳焉。道經四部五十三卷,其理至微,其道至妙,尊崇如天。立是教者,惟阿無羅漢為之教祖,於是乜攝傳經,為之師法。厥後,原教自漢時入居中國。宋孝宗隆興元年癸未(1163年,金大定三年),建祠於汴。元至元十六年己卯(1279年)重建。其寺,古剎也,以為尊崇是經之所。業是教者,不止於汴,凡在天下業是教者,靡不尊是經而崇是道也。

      【此段講述猶太人的歷史。「一賜樂業」是音譯,今譯以色列(Israel),「一賜樂業教」即猶太教。「阿耽」今譯為「亞當」,在中國歷史上常被用作基督徒的教名。例如:《元史·世祖紀九》(至元十九年)冬十月,「乙巳,遣阿耽招降法裡郎、阿魯、乾伯等國。」。碑文中有兩字模糊不清,但是"西域"清楚可辨。可見,在猶太人的心目中,亞當所在的伊甸園,在中國都被稱為「西域」的一個地方。此段還講到亞伯拉罕(阿無羅漢)、摩西(乜攝)。四部五十三卷,指的是《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先知書》,但是五十三卷不知道是如何算的。

      根據記載,猶太教於漢朝時已傳入中國。唐朝和元朝開疆拓土,東亞、中亞多處被納入版圖,長城沿線的草原民族也融入了中華民族。自從張騫出使西域後,中國和西域的聯繫加深了。猶太人擅長經商,他們在絲路上奔波,把猶太教傳入中國是可能的。

      根據碑文記載,他們在開封建立猶太教會堂,時間應該是金世宗完顏雍大定三年。當時宋金戰爭基本結束,中原經濟開始回復。金太宗勵精圖治,號稱「小堯舜」,4 對促進中原經濟極有貢獻。猶太人很可能隨他們進入開封,並在那裡居住下來。

      明朝推翻元朝後,視自己為宋朝的合法繼承者,凡是金朝年號一律改用大宋,這在當時是普遍現象。他們把猶太教的會堂稱為"尊崇道經寺",是相當形象的。明朝境內猶太人很多,左唐是揚州人,金潤是寧夏人,高高是淮南人。這些猶太教信徒,都是通過《聖經》認識神的道,並在生活中實行出來。猶太教的共同特點是"尊是經而崇是道",即通過《道經》認識聖道,進而在生活中學以致用。】

      然教是經文字,雖與儒書字異,而揆厥其理,亦有常行之道,以其同也。是故道行於父子,父慈子孝;道行於君臣,君仁臣敬;道行於兄弟,兄友弟恭;道行於夫婦,夫和婦順;道行於朋友,友益有信。道莫大於仁義,行之,自有惻隱羞惡之心。道莫大於禮智,行之,自有恭敬是非之心。道行於齋戒,必嚴必敬;道行於祭祖,必孝必誠。道行於禮拜,祝讚上天,生育萬物,動容周旋之際,一本乎誠敬也。至於鰥寡孤獨疲什麼什麼殘疾者,莫不周恤賑給,俾不至於失所。貧而娶妻不得娶,與葬埋不能葬者,莫不極力相助。凡婚資喪具,無不舉焉。及至居喪禁忌葷酒,殯殮不尚繁文,循由禮制,一不信於邪術,下至權度鬥斛輕重長短,一無所敢欺於人。求觀今日,若進取科目而顯親揚名者有之,若布列中外而致君澤民者有之,或折衝禦侮而盡忠報國者有之,或德修厥躬而善著於一鄉者,亦有之矣。逮夫農耗於野公而公稅以給,工精於藝而公用不乏,商勤於遠而名著於江湖,賈志於守而獲利於通方者,又有之矣。畏天命,守王法,重五倫,遵五常,敬祖風,孝父母,恭長上,和鄉裡,親師友,教子孫,務本業,積陰德,忍小忿,戒飭勸勉之意,皆寓於斯焉。嗚呼!是經也,日用常行之道所著者有如此。是故天命率性,由此而全;修道之教,由此而入;仁義禮智之德,由此而存。若夫塑之以像態,繪之以形色者,徒事虛文,驚肘眩耳目,此則異端之說,彼固不足尚也。

     【猶太教和儒學有很多類似之處。遵行猶太教教義的人,完全能夠活出儒家的倫理規範。這段開始不久便提到「禮拜」,就是敬拜;把上帝稱為「上天」,這些用語體現了猶太教與中華文化的契合之處。猶太教不尚繁縟,不信邪術,這正是中華文化所缺少的。儒家禮儀規範太多,失去實質;民間拜偶像的習氣濃厚,猶太教卻明文禁止。本段所講的"積陰德",不是佛教的善功,而是指行在暗處的善行,不叫人看見,唯討神的喜悅,這也正是耶穌提倡的。「天命率性」「修道之教」等言語,均出自《大學》《中庸》等儒家基本經典。左唐特別提出猶太人在明代前期的貢獻:有人中進士,有人做高官,有人從軍立功,有人善行昭彰,有富甲一方的商賈,有身懷絕技的工藝大師。他們之所以能取得成就,都歸功於《道經》的薰陶。】

      然而尊崇於經者,其知所本經歷了?道經相傳,有自來矣:自開闢以來,祖師阿耽傳之女媧,女媧傳之阿無羅漢,羅漢傳之以思哈戈名,哈戈名傳之雅呵厥勿,厥勿傳之十二宗派,宗派傳之乜攝,乜攝傳之阿呵聯,呵聯傳之月束窩,束窩傳之藹子喇,於是祖師之教,燦然而復明。

     【本段講述猶太教的傳承。「阿耽」即亞當,「女媧」即挪亞,「阿無羅漢」即亞伯拉罕,「以思哈戈名」即艾薩克,「雅呵厥勿」即雅各,「乜攝」即摩西,「阿呵聯」即亞倫。「月束窩」即約書亞,「藹子喇」即以斯拉。按照舊約聖經記載,繼承摩西的是約書亞,不過本段的約書亞可能不是指他,而是指大祭司約書亞。(新約的「耶穌」與舊約的「約書亞」是同一字源。)由這段記載推斷,「月」姓也許起源於此。歷史文獻上的「月氏」,除了指中國西部邊陲的大小月氏以外,還可能指猶太人(以色列人),以及景教信徒所建立的社區。】

      故凡業是教者,其惟以善為師,以惡為戒,朝夕警惕,誠意修身,齋戒節日,飲食可叵於經,而是矜是式,尊奉而崇信焉。則天休滋至,理惠罔公告稱,人人有德善之稱,家家遂俯育之樂。如此,則庶於祖教之意無所負,而尊崇之禮無少忒矣。刻石於寺,垂示永久,鹹知所自,俾我後人其慎念之哉。

     【本段是勉勵猶太人,要活出《聖經》的要求,離惡從善;飲食習慣也要遵從猶太人禮儀。如果這樣做,神的祝福就會如甘霖大降。人人有行善的美名,家家被上帝賜福。這樣,才配得上是亞伯拉罕的子孫。】


註:

1.《尊崇道經寺記》碑前題記:「賜進士出身朝列大 夫四川布政司右參議江都左唐撰文。賜進士出身徵仕郎戶科給事中前翰林院庶吉士淮南高· 霍福書丹。賜進士出身徵仕郎前吏科給事中揚維徐昂篆額。」

2. 《古今圖書集成》《明倫彙編氏族典》諸姓部之33左唐:按《萬姓統譜》唐,字堯卿,江都人,弘治丙辰進士。

3. 碑後題記:大明正德七年壬申(1512年)孟秋甲子重建寺,俺李高、維揚金溥請《道經》一部,立二門一座,吳金潤立碑亭一座,金鐘修撰□亭,鐫字□□□璽。

4. 元· 脫脫《金史》對他的評價是:「世宗之立,雖由勸進,然天命人心之所歸,雖古聖賢之君,亦不能辭也。蓋自太祖以來,海內用兵,寧歲無幾。重以海陵無道,賦役繁興,盜賊滿野,兵甲並起,萬姓盼盼,國內騷然,老無留養之丁,幼無顧復之愛,顛危愁困,待盡朝夕。世宗久典外郡,明禍亂之故,知吏治之得失。即位五載,而南北講好,與民休息。於是躬節儉,崇孝弟,信賞罰,重農桑,慎守令之選,嚴廉察之責,卻任得敬分國之請,拒趙位寵郡縣之獻,孳孳為治,夜以繼日,可謂得為君之道矣!當此之時,群臣守職,上下相安,家給人足,倉廩有餘,刑部歲斷死罪,或十七人,或二十人,號稱「小堯舜」,此其效驗也。然舉賢之急,求言之切,不絕於訓辭,而群臣偷安苟祿,不能將順其美,以底大順,惜哉!」

相關焦點

  • 北京活動丨7月17-18日猶太文化博士首次來京解讀新約的猶太背景
    (1)猶太信仰和基督信仰:重新考慮的範式(2)死海古卷與新約研究(3)撒瑪利人與撒瑪利亞人:反思撒瑪利亞婦人的故事(4)約翰福音中的「猶太人」:這個福音書為什麼同時反對猶太人和傾向猶太人?(5)約瑟夫斯.弗拉維厄斯與新約研究(6)根據約瑟夫斯的一世紀猶太運動(7)猶太人的「道」的神學與拉比猶太教中的「天上的兩位權能」(8)猶太人和希臘化主義:反思畢士大池邊醫治的故事(9)猶太人使徒保羅和他寫給萬邦的書信(10)所有福音書中的猶太性(
  • 猶太教的生命禮儀
    猶太教在猶太人生命歷程的每個重要時刻——出生、青春期、結婚和死亡等——都發揮著重要作用,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命禮儀體系。猶太教的成年禮和婚禮儀式給猶太人以指導和教誨,幫助他們適應新的角色和要求;猶太教的喪禮與葬禮則給猶太人以安慰。猶太教的生命禮儀充實了猶太人的生活,顯示了他們的信仰和民族歸屬,表達了他們對上帝的忠誠,起到了維護民族穩固與團結的作用。
  • 解讀猶太文化的密碼
    大部分心理學家都認為一般人如果受到了那樣的壓迫和仇視,應該會喪失追求成功的信心、遠大的理想以及完成豐功偉業的膽略。因為如果有人不斷地告訴你,你是差勁的、沒有價值的、令人沮喪的,那麼很快你就會相信自己的確如此。但,猶太民族非但沒有,還在千年漂流之後完美傳承了「聖書之民」獨一無二的文化、傳統和習俗。
  • 《離經叛道》哈西迪猶太教的Culture Shock
    雖然在哈西迪猶太教社區工作過,接觸過他們的文化,但這部片還是給了我很大的culture shock。有一些片中不解的問題還專門去請教了一個猶太教學弟。以下內容給大家分享,共同探討。猶太教義,安息日不僅不能生火,任何可能和工作和生火有關的東西均屬於禁止觸碰之物。所以他們乾脆把這些東西都包起來了。不確定椅子是不是也給綁住了。因為安息日不能幹活,也不能移動家裡那些不需要移動的東西,比如搬桌椅之類。要捆起來可能是為了不搬動。
  • 《離經叛道》哈西迪猶太教的Culture Shock
    雖然在哈西迪猶太教社區工作過,接觸過他們的文化,但這部片還是給了我很大的culture shock。有一些片中不解的問題還專門去請教了一個猶太教學弟。以下內容給大家分享,共同探討。猶太教義,安息日不僅不能生火,任何可能和工作和生火有關的東西均屬於禁止觸碰之物。所以他們乾脆把這些東西都包起來了。不確定椅子是不是也給綁住了。因為安息日不能幹活,也不能移動家裡那些不需要移動的東西,比如搬桌椅之類。要捆起來可能是為了不搬動。
  • 基督教和猶太教都信仰上帝,兩教有什麼不一樣呢?
    猶太教源於古典希伯來宗教。公元前6世紀前期,新巴比倫亡猶太王國,焚掠城池,將大批猶太人掠往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這一事件促成了希伯來宗教向猶太教的轉變。(也有學者為強調古典希伯來宗教和猶太教的延續性而將兩者統稱為猶太教。)
  • 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簡史
    也正是在這裡,他和上帝談話,上帝頒布了十誡和律法,摩西把十誡,刻在石板上,這些律法就是上帝和以色列人定的永久契約,這種契約就是猶太教的信仰體系的根基,我們可是被上帝選中的子民。最後他們又回到了迦南。而Yehudi就是希伯來語中的猶大,經過2000多年語言的演變,最後就變成現在德語裡面的Jude,英文裡的Jew,也就是漢語裡的猶太。所以說猶太人是以色列人的分支,他們的信仰,叫做猶太教。來到公元前597年,猶太人遭遇第二次大入侵,這回是巴比倫王國(伊朗這塊)打敗了亞述,他們還把猶太人趕出了家園,壓到自己的領土,打壓為奴隸,做苦力。
  • 從著名畫家夏加爾的浪漫狂想,訴諸猶太文化中愛與美好的生活態度
    這位「帶著夢流亡」的猶太畫家,即使在生命中最悲痛的時刻,也一直保有猶太民族在民間童話、神話之間的幻想性,這是一種非常可貴的民族素質。而這種關於生活的美好希望,都被妥善記錄在《夢見夏加爾:浪漫的狂想》一書中,帶領我們認識夏加爾的一生,了解猶太文化中愛與美好的生活態度,走進充滿詩意幻想的藝術世界。
  • 宗族文化||墓碑也是一種文化 墓碑碑文的寫法
    每一合墓志銘上,都有歷史、文學、書法、藝術內容,在不不同程度上,都體現出那個時代的文化特色。:「憲憲袁公,命世偉人。應運而出,蔚為寶臣。鸞捷棘署,鳳鳴柏府。肺石無寬(覺),袞衣有補。」神道碑,起自北朝,北朝特注重風水,風水家們以南方為神道。其實神道即是向南的墓道,因而在神道上立碑,即為神道碑。在唐朝稱整體為長方形的為碑,而環首形或方圓之間,上小下大的稱碣。碑碣的使用,有著等級的區分。
  • 17至18世紀,神聖羅馬帝國內部的猶太文化有何特點?
    引言儘管猶太人有著獨立的文化,但是,在17和18世紀他們卻發展著通常的歐洲文化,特別是身處上流社會的人,如宮廷猶太人、醫生和科學家。有些人——例如醫生託比亞·科恩和莫德夏伊·貢佩爾·施納貝爾,他們致力於將哲學和自然科學與摩西律法(妥拉)和猶太教的神秘教義(卡巴拉)結合起來,他們也從事當代文學的創作。
  • 基督教從猶太教衍生而出,與猶太教有什麼不同?
    公元前2000年左右在西亞地區的希伯來人中產生了猶太教,猶太教是世界最古老的三大宗教之一,也是猶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信仰。公元1世紀,在猶太教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基督教,兩教同源,且都誕生於聖城耶路撒冷。基督教初期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一個分支,信徒基本是猶太人,基督教不強調行律法,只強調耶穌救贖的福音恩典,這與傳統保守的猶太教不同,二者漸漸分道揚鑣,開始被認為是兩個不相同的宗教。基督教繼承了猶太教的《希伯來聖經》,並將《希伯來聖經》的教義融入到《聖經》中。雖然基督教從猶太教衍生而來,兩者有一些相同之處,但在教義上兩者存在根本分歧。
  • 十分鐘看明白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這三大宗教的關係|文史宴
    文/肖憲猶太教與基督教、伊斯蘭教的關係,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有所耳聞,不過裡面具體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可能還缺乏總體的認識。本文在這方面會進行一個全面的講解,希望大家喜歡。維繫猶太民族的精神力量是猶太教。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被稱為世界三大一神教,都起源於中東,而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發展都受到了古老的猶太教的影響。
  • 德國一猶太教堂外發生襲擊事件
    當時大批猶太人在教堂參加儀式,共度猶太教傳統節日「住棚節」。多家媒體報導,遇襲者為一名26歲大學生。新華社/法新新華社照片,外代,2020年10月5日(外代一線)(4)德國一猶太教堂外發生襲擊事件10月5日,在德國北部城市漢堡,警察在發生襲擊事件的猶太教堂外警戒。德國北部城市漢堡一座猶太教堂外4日發生襲擊事件,一名猶太裔大學生重傷,警方已逮捕襲擊者。
  • 有意思的瑪黑區,在文藝氣息中尋找猶太文化
    關於瑪黑區,要說的有太多,這一次享法妹想給大家介紹的是這裡的猶太文化,也許有的會沉重,承載著一段歷史記憶;但更多的是多元文化本身獨有的魅力,她會生生不息。而巴黎,瑪黑區,則是感受文化多樣性的不二之選。
  • 猶太家族的「雙城記」
    這一東一南兩座都市是誰製造的呢?當然有許多歷史和因素,其中有一支頗為重要卻常被遺忘的力量:外來民族猶太人。關於這段故事,還要從我參加的一次飯局說起。精緻的菜單、漂亮的餐具,這是我在獅城的一場工作午餐。同座的是世界各地的媒體人,憑藉人類共同的情感與常識,大家對早上的藝博會採訪各抒己見,縱使文化差異引起的誤解不可避免,但因為對尊敬與體面的共同信念,仍然友好微笑。
  • 猶太教逾越節最後一天,加州一教堂發生槍擊致一死三傷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思眾當地時間4月27日上午11:30分,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市內一猶太教堂遭槍擊。一名女子中彈後不幸身亡,另有三人受傷。當日,也是猶太教逾越節的最後一天,波威市查巴德教堂的猶太信徒們正在慶祝。
  • 中國與猶太血脈情之開封猶太人
    開封猶太人的後代自稱信「一賜樂業」教,一賜樂業為「以色列(Israel)」的音譯,被周圍其他中國人稱為「藍帽回回」、「白帽回回」或「挑筋教」,因為他們宰殺牛羊時要剔除腳筋。(相傳猶太人祖先雅各與人角力時大腿扭傷,故有此習俗)。
  • 馬克思、恩格斯的猶太恩怨錄 | 聖地二十五年手記
    結合在以色列長年生活經歷和學術研究,《聖地手記》(簡稱)貢獻了了解以色列及猶太人世界的既有理性深度又有文化趣味的不二選擇。這位希施爾出生的利未家族是特裡爾的猶太拉比世家,屬於當地的猶太望族。他娶的妻子是荷蘭猶太望族,也是拉比世家的普賴斯堡家族的女兒。跟這個家族聯姻的荷蘭另一個猶太富豪菲利普家族,後來創立了飛利浦電氣公司。不過這位希施爾對猶太教沒什麼興趣。
  • 看梅爾吉布森的「耶穌受難記」,說說猶太教與基督教為何對撕
    先簡要說:猶太教 - 猶太教認為亞伯拉罕和摩西是先知,直接受命於唯一神上帝,上帝通過摩西和以色列人訂立約定《十戒》,只要以色列人遵守約定,只崇拜唯一上帝,上帝將保佑以色列人。信仰上,猶太教只承認《聖經》中的舊約部份,即希伯來聖經。猶太教不接受聖子論,他們並不認為耶穌基督是他們的彌賽亞(救世主),並繼續等待彌賽亞的來臨。基督教 - 基督教脫胎於公元一世紀左右一個新興猶太教派。
  • 血飲猶太與中國的千年恩怨(續)
    也就是在可薩突厥汗國達到頂峰的時候,在布蘭國王帶領下,可薩突厥突然集體改信猶太教,成為中世紀史上唯一的一個猶太汗國。突厥後裔信仰薩滿教和伊斯蘭教的很多,但只有可薩突厥信仰了猶太教。可薩突厥汗國作為一個操突厥語的民族建立的遊牧汗國,在中世紀選擇猶太教,成為一個猶太汗國,這在世界歷史上是非常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