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課君說:
今年的春晚,慕課君全程被一個人所吸引。
那就是佟麗婭。
原因很簡單,這次,她不是舞者,不是演員。
而是主持人。
整場春晚看完後,莫名感嘆,她怎麼做什麼都那麼優秀。
這次的主持,她落落大方,氣質和談吐絲毫不差專業的主持人。
了解的人都知道,佟麗婭並非順風順水。
她被貼上了很多標籤,比如不太幸福的婚姻、不夠好的原生家庭、她的自卑,討好型人格等……
但這些非但沒有打倒她,你還能看到她身上的一次次蛻變,甚至是重生。
這次的疫情,對我們的影響都不小,有人面臨失業,有公司面臨破產,甚至有人面臨死亡……
寫她的故事,希望大家能從中得到力量,對生活篤定,對未來充滿期待和憧憬。
更要學以致用,用這樣的態度給我們的孩子做榜樣,讓未來的他們,無論遇到怎樣的磨難與風霜,都能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2017年,是佟麗婭人生中特別難的一年。
有人拍到她老公陳思誠與兩個豔女共度一晚。
出軌事件引發全民轟動。
而此時,孩子剛出生不久,佟麗婭的事業正處於復出的上升期。
遭遇婚姻危機的她,沒有炒作、沒有撕扯。
只是默默發了一條朋友圈:重新開始!丫丫加油!
配圖中她抱著孩子,字幕是:沒有什麼是可以擊垮我的。
所以,經過重重磨難,我們看到的卻是一個越發光彩奪目的佟麗婭,這就是樂觀的力量。
有人曾問佟麗婭:你是一個記憶裡有傷痛的人嗎?
她這樣回答道:我不認為我是一個走不出事情的人,無論好壞,所有的經歷一定都是財富。但總的來說,我是一個很樂觀的人。
是呀,心懷萬裡陽光,何懼蜚短流長。
世界上沒有絕望的處境,只有對處境絕望的人。
正是佟麗婭在那些困境中,在那些關鍵的節點上,選擇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不悲不怨,才有了如今的成就。
作為媽媽,她的經歷也給孩子上了很好的一課。
生活中,一般心態好,樂觀的媽媽,她的孩子運氣也不會太差。
如果說教給孩子一個技能,就足以讓ta應付這一生。
我覺得,是樂觀。
當然,慕課君知道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來就非常期待他樂觀頑強。
也一直是這樣教育的。
但為什麼後來很多孩子都變得悲觀了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皮格馬利翁效應,它的意思是:如果你對一些人賦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成為現實。
美國有位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用實驗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實驗發生在1968年,他來到一所鄉村小學,對18個班的學生進行了「未來發展趨勢測驗」。
測驗結束後,他把最有「發展前途者」的名單給了校方,並叮囑他們要保密,免得影響實驗的正確性。
這個名單佔了學生總數的20%,但大家都不知道,名單上的學生其實都是心理學家隨機選的。
奇妙的是,8個月後,情況果然有些變化。
在針對這18個班學生的測驗中發現,上了名單的那部分學生,成績普遍有了顯著的提高而且性格更外向,自信心、求知慾都變得更強。
面對這個結果,他提出了一個詞叫「權威性謊言」。
他認為,他對於校方來說是權威,而校方對於學生來說也是權威,將「你最有發展前途」的「謊言」傳遞到那些學生身上,最終他們果然變成了這樣的人。
有意思的是,這些學生並不知道自己是「最有發展前途」的人,是老師們通過情緒、態度影響了他們。
看了這個故事,有些父母可能疑惑,自己明明做的沒問題呀。
那慕課君舉些例子:
抱怨生活類:
我做不到的,多努力都不行;你爸是個混蛋,他永遠不知道體諒我;什麼時候回家什麼時候髒,你們真是要累死我;你能不能別總這種德行,看到你就煩。
總之,時時刻刻在吐槽不如意,很難發現生活的美好。
消極對話類:
在公園裡,有個小男孩說:「媽媽,我想捉蜻蜓。」
媽媽說:「別費勁了,你捉不到的。」
過了一會兒,男孩說:「媽媽,我想跟那個小朋友玩。」
媽媽說:「你又不認識人家,人家會欺負你的,別去了。」
回家後,男孩說:「媽媽,我想給老師打電話說問明天網課還上不。」
媽媽說:「儘量別什麼都找老師,招人煩,你明天早起等著。」
悲觀的父母,基本上在生活中所有事上,都往不好的方面想。
殊不知,這給孩子帶來了極大負面影響。
曾有人對七百多個家庭跟蹤調查4年,發現,那些整天有很大壓力,不太樂觀的父母,孩子的認知發展,會比同齡小孩落後一年。
美國《神經元》雜誌曾研究顯示,習慣悲觀的孩子,大腦會有過多的」壓力荷爾蒙「,給大腦神經元發展帶來負面影響,進而影響認知,心智發展。而樂觀的孩子則會促進神經元發展,因此兩類孩子差距會逐漸拉大。
現實生活中,慕課君看到很多人很少會真正地鼓勵和認可孩子,他們只是在批評孩子不夠好,想通過這樣的方式逼迫孩子變得更好。
這樣的方式,其實就是在一遍遍重複「你怎麼這麼差勁」。
我們要有意識的給孩子發出樂觀的期待,這必須是發自內心的。
而不是表面接納孩子,內心卻嫌棄ta,不夠完美,不夠卓越,沒有給你掙面子。
比如,當看到孩子沒考及格時。
要說只要努力,下次一定會考得更好,我們來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吧。
而不是說,又沒考及格,你這豬腦子,真不是學習的料!
因為這樣孩子可能再也不覺得自己能應付學習這件事了。
當孩子倒水燙到腳時。
要說下回更小心些,把杯子往裡放些,就不會淋到腳了。
而不是上來就指責:「真是笨死了,這次淋到腳,下次還不得直接倒腳上?」
因為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太過緊張,就更容易犯錯。
其實,我們很少遇到真正悲劇的事。
大多數時候,只需要往好的方面一想,就會發現,並沒有什麼。
因為都可以改變。
我們對生活是什麼態度才重要。
除了父母更樂觀,還有沒有更具體的方法,幫助我們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孩子呢?
慕課君寫的文章,當然是要解決這個問題的。
有一本書,叫做《教出最樂觀的孩子》。
主要的作者是積極心理學之父塞林格曼。
很推薦大家去看看。
在這裡,慕課君也總結出了書上的一些經驗和作法,希望能幫到大家。
其實,讓孩子樂觀的基本原則:在於你和孩子的說話方式,特別是孩子遇到問題,你怎麼解釋原因,至關重要。
就拿書中一個例子來舉例:6歲的伊恩跟姐姐一起搭積木,因為不如9歲的姐姐搭得好,他很焦躁,這時候爸爸過來安慰他。
父親:你做的很好了,我覺得你做的火箭太棒了。
伊恩:才不是呢!姐姐做得好,我就是笨蛋,沒有做對過一件事情。
父親:我喜歡你做的東西,我覺得你就是最好的火箭專家。
伊恩:姐姐做的好,我就是個笨蛋,我不能做任何事,我討厭搭積木。
父親:你只要拿定主意,什麼事都能做成,來我幫你搭一個最好的火箭。
最後伊恩還是讓父親幫自己做了一個。
在這個例子中,表面看,父親給孩子的解釋都是樂觀向上的,但其實他犯了三個錯誤。
01 父親說的每件事情都不是真的,因為孩子確實做的不夠好。他應該說實話。
02 為了讓伊恩高興,父親接手,為伊恩做一個他自己無法做到的東西,讓孩子失去了掌控感。
03 最嚴重的錯誤就是,父親直接幫伊恩做了一個,沒有跟孩子解釋失敗的原因並提出反證。
如此下去,伊恩可能會經常用放棄、退縮以及抱怨的方式應對問題,習得性悲觀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孩子悲觀,不快樂,父母是有責任的,培養孩子的過程中有很多的誤區存在。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樣解釋才可以讓孩子樂觀呢?
01 告訴孩子,困難都是暫時的。
悲觀的人,會認為困難一直存在,影響也特別大,甚至會成為災難。
樂觀的人,就會認為困難是暫時的,影響也有限,產生的原因也是多樣的,不僅僅是自身的原因,還有外界環境。
比如伊恩說:
「我從來就不會成功」,「我不能做任何事」這就是屬於永久性的解釋。
所以這個時候父親的正確解釋應該是:
「你只有6歲,你的姐姐已經9歲,她搭得比你好是正常的,等你到她這個年齡你也可以跟她一樣好。」
在這裡多說幾句,有些父母,孩子有一次作業沒完成,就焦慮到不行。
便怒氣衝天,衝孩子吼:作業完不成,考試考不好,上不了重點學校,考不上好的的大學,畢業找不到好工作……這就是典型悲觀心理。
把一次沒做好作業的影響誇大成了永久性的,還會引發地震海嘯般的連鎖反應。
02 誰都有過失敗,但這不妨礙你在其他方面取得成功
有些孩子會覺得,這個做不好,是自身缺陷,所以,ta也會放棄其他方面的努力。
比如伊恩說「我就是笨蛋」。
那麼,針對這一點,正確的解釋是什麼呢?
「你只是搭火箭不好而已,其他方面不是都做的很好嘛,比如騎車就很好…..」
3. 有些問題沒處理好,但那不一定是你的錯
發生了問題,我們會找原因,一般有兩種方式:內部歸因或外部歸因。
伊恩總是認為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整個責任都歸因於自己身上,每當事情不順時,孩子總是責怪自己。
這時候可以這樣解釋:
「剛才你搭積木時候,姐姐如果和你一起,你也會搭得更好一些;或者你請求我的幫助,我來協助你,是不是也可以?」
我們要儘量將內部歸因轉變成外部歸因。
這樣孩子會對自身評價更高,會更少羞愧,更喜歡自己。
塞利格曼說,孩子就像海綿,他們不但吸收你所講的話,也吸收你講話的方式。
你的說話之道,影響孩子一生。
最近網上流傳著一段催淚視頻:
「敘利亞3歲難民聽到轟炸後哈哈大笑」,讓很多人笑著看哭!
爸爸問:「是飛機,還是炸彈?」
聽到爆炸聲時,小薩爾瓦下意識的感覺到害怕(瞳孔放大)
小薩爾一想到和爸爸約定聽到」砰「的聲音~就要一起哈哈大笑。
小薩爾說:「是炸彈,沒錯,它來的時候我們就笑。」
之後視頻中的父親接受了媒體的採訪,他這樣說:因為小薩爾非常害怕聽到炸彈的聲音,他從小薩爾的遊戲中發現鞭炮聲帶給小薩爾快樂,發現孩子建構的童話世界,於是就把炸彈的爆炸聲和鞭炮的聲音連結在一起,希望可以給他像其他孩子一樣的平凡童年,在他的童年留下的不是恐懼和危險。
這是在敘利亞,一位父親正在教年僅3歲的女兒薩瓦爾用笑聲「對抗」炸彈。
小女孩的笑容很感染人,但慕課君卻潸然淚下。
面對生死未卜的明天,這位父親依舊選擇做照亮孩子黑暗的明燈,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
其實,人生在世,我們很難預測自己會遇到什麼磨難。
就像突如其來的肺炎瘟疫,猝不及防的地震,持續了半年的美國流感,和戰亂紛飛的敘利亞。
生活巨變時,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卻能改變自己看現實的態度。
我們要堅信,不管什麼情況下,心態都可以光明。
這世上沒有不帶傷的人,人最可貴之處在於,看透生活的本質後,依然熱愛生活。
愁眉苦臉,並不會讓生活更好。
更何況,在孩子眼中,有樂觀的父母,就是身處天堂,哪怕實際是地獄。
而有悲觀的父母,哪怕生為王子公主,孩子也不會有幸福可言。
為了孩子,請讓自己先樂觀起來。
這樣,孩子的世界,馬上就充滿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