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有萬貫,不如良母相伴。
前天,我在朋友圈發了一張電視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的圖片,寫著:我的新寵劇。
下面引來一堆評論,原來很多人和我一樣,都在追它。
這部劇有人說是一部宅鬥劇,有人說是明蘭的成長史。我看到的,卻是一場媽媽們的大比拼。
既然主要演的是盛府,我就說說盛府的三個娘子:王大娘子,林小娘,衛小娘。
她們既為人妻,又為人母,都一心盼望自己的兒女們有一個好的未來,但孩子們最後的結果,都和她們的教育有關。尤其是盛家的三個女兒,幾乎就是她們母親的翻版。
這三位母親,其實分出了三個層級。
2
3
第二層:王大娘子。
用盛老太太一句話總結:心無城府,做事莽撞,心還是為盛家好的。說明這個人雖然沒有什麼智慧,但沒有那麼多彎彎繞。
她是盛紘的正妻,出身高貴,富生富養,就是脾氣不太好。懟人功夫那叫一流,承包了這部劇的很多笑點。
她生育了兩女一子,畢竟出身名門,教孩子的三觀還是很正。
在她兒子長柏科考之前,明蘭也做了一對護膝送去,如蘭得知她做了兩副,說她兩頭充好人,王大娘子馬上訓斥女兒:親哥哥下考場,你什麼活不幹還說風涼話,看看人家明蘭,說話辦事圓滿周到……
因為娘家和婆家都是世代簪纓之家,所以王大娘子對兒子也有很高的期許,努力把他培養成三好學生,她的兒子長柏也爭氣,一舉中科,進了翰林院。
王大娘子的二女兒如蘭,她的性格很像母親,沒有什麼心計,直來直去,屬於傻白甜那款。
如蘭在感情面前沒有功利心,只圖日子過得快樂就行。她嫁給了比自己家境差的婆家,夫妻恩愛,婚姻和美,後來,她的老公成了朝廷的棟梁之才,結局堪稱完美。
4
第三層:衛小娘。
衛小娘是盛紘最不得寵的妾室,也是明蘭的媽媽,在她懷第二個孩子的時候,被林小娘使了手段,害得難產而死。雖然她戲份很少,但在盛府三個娘子中,她是最有遠見的一位。
她知道自己地位卑微,一直忍辱吞聲,在臨死之前囑咐女兒,不要冒尖出頭,凡事活著最大,讓明蘭學會隱藏自己,在那個艱難的環境中活下去。
明蘭一直記著母親的話,藏拙守愚,裝得呆呆笨笨,把自己在家裡的存在感降到最低,這才安全地長大。
在明蘭遇到強盜掉到水中被顧廷燁相救那集中,兩人聊天,明蘭說:人這一輩子,不能只看眼下。
小時候,我娘跟我說過戰國策的故事,裡面有言: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人不能只顧當前眼下,三歲就要想十歲的事,十歲就要想十六歲的事,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些話,讓顧廷燁對她不禁刮目相看。
衛小娘臨終前把李娘子鎮守娘子關的畫作送給明蘭,鼓勵她獨立自強,李娘子鎮守娘子關,既不仰仗父輩兄弟,也不仰仗丈夫兒子,一樣能抵擋百萬雄兵於陣前……
正是童年受了母親這些影響,才讓明蘭長成一個有格局有韜略的女子,一路開掛,成為誥命夫人,這可是那個年代,皇族外的女人最高殊榮了。
當然,這也有她祖母一份養育的功勞。
5
明蘭的祖母就是一位好母親,華蘭和明蘭自小都在她身邊長大,兩個孫女都被她教育得很優秀。
她三十歲就守寡,守著兒子盛紘過日子。
盛紘並不是她親生,而是妾室庶出,那個嫡庶尊卑嚴明的時代,庶出的孩子地位很低,盛紘能有那樣的成就,除去自己刻苦讀書之外,更是因了盛老太太這位侯府千金的提點。
我從小就聽說過一句話:一代好母親,三代好家庭。 這句話用在盛老太太身上,一點不為過。
莎士比亞說:「搖動搖籃的手,是推動世界的手。」
是啊,母親是孩子一生中影響其最深的人,「言傳身教」是我們所知的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有什麼樣的母親,就有什麼樣的孩子。
盛府三位母親的素養不同,對子女的教育方式不同,所以,孩子養成的性格也各不相同,而性格決定命運,他們的結局也大不相同。
家有萬貫,不如良母相伴。
媽媽的好品質,往往決定著一個家庭的未來走向,更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最大養分。
有一位三觀正的媽媽,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福氣。
作者:蘇心,專欄作家。馳騁職場,也熱愛文字。關於職場,關於生活,關於婚戀,關於女人,我手寫我心。微信公號:蘇心(ID:suxin98498)。新書《在堅硬的世界裡,修得一顆溫柔心》正在售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