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三毛」-蔡旭麟

2020-12-22 騰訊網

漫談 「三毛」

蔡旭麟

張樂平先生畫筆下的「三毛」從誕生之日起,就深受各年齡各階層的廣大讀者喜愛,其諧趣天成的藝術魅力從不因為時光的流逝而稍有減弱,而是經久不衰,終成經典。在記憶深處,「三毛」,是我童年天空絢麗的彩虹,抑或閃爍的星光,給了我無比的快樂和清朗的笑聲。

《三毛流浪記》、《三毛從軍記》是張樂平「三毛」連環漫畫的代表作,隱藏了他的創作心路和情感的密鑰,任由世人去破譯去解讀。想起多年前的一次觀影經歷,我還是個害羞的男孩,坐在父親的大腿上,瞪圓好奇的眼睛,當主角在黑白銀幕上乍一亮相,就引發了影院內小觀眾們的一陣騷亂,我也「嘿嘿」地隨大流叫嚷著,看到查票人員手中晃動的手電光,才乖乖地閉上嘴巴不敢再吱聲……這部印象深刻的影片就是《三毛流浪記》,是我初識「三毛」的肇始。

對於「三毛」人物的創作,張樂平傾注了幾近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獨樹一幟的藝術追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無獨有偶,捷克斯洛伐克近現代作家雅·哈謝克的傳世名作——《好兵帥克》,具有相似的幽默諷刺風格。也許可以這樣類比,「三毛」和「帥克」這兩個世界文學長廊中的著名形象,在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和社會背景下,演繹著屬於自己的獨特的人生故事,一個寄寓於漫畫中,另一個訴諸於文字裡;一個性格隨和,另一個思想激進;一個偏重於清冷幽默,另一個多見於辛辣諷刺,顯示了這兩位小人物在文化性和地域性上的差異。

文藝圈有句耳熟能詳的話:「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當年,張樂平懷揣著夢望,來到素有「東方巴黎」之稱的滬上謀生,終以專業漫畫家聞名於世,自然而然,他作品中描繪的背景地,大多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的大上海,而「三毛」就是這座號稱不夜城中眾多流浪兒中的一員。在社會最底層掙扎的「三毛」,集合了舊中國流浪兒群體的悲慘遭際,是他們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飽受欺辱的真實寫照和影像,是典型環境下塑造的典型人物。

翻閱「三毛」系列漫畫,不得不由衷佩服張樂平非凡的藝術想像和高超的美術技巧,他精心手繪的一幀幀漫畫,有機地貫串在一起,構成了遊動於畫面內外的一個個完整故事,傳送給讀者無窮的喜樂和意蘊,那些形形色色的人物,神韻畢現,躍然紙上,可謂是「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據說,張樂平為了畫好「三毛」,親自到流浪兒聚集的地方蹲點體驗,既用眼觀察,又用心感觸,俯下身子真誠地與他們掏心窩、交朋友,為創作不斷注入了源頭活水,使這個載入漫畫史冊的孤兒更加可親、可信和可愛,向世人刻畫和奉獻了一個不朽的「三毛」。

恩格斯曾在談論某部文藝著作時說過:「每個人都是典型,但同時又是一定的個人。」誠如斯言,「三毛」的善良純真,是他品格上卓異的閃光「標籤」,讓人過目難忘的還有,平時看似迷糊的他,背後隱藏著一股機靈勁兒,在一些場景常有出乎意料的精彩表現,令人不禁拍案叫絕。不管歲月如何變遷,「三毛」已經深植人心。看到漫畫中孤苦伶仃的他,經常在殘酷現實面前碰壁,甚而被鄙視、捉弄和踐踏時,內心就湧動著一種莫名的酸楚,以至於掩卷良久,還沉浸在含淚微笑的淡淡哀傷中。

在舊社會,難以計數的「三毛」悄無聲息地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所幸的是,更多的「三毛」見到了新時代的曙光,和全國的少年兒童並肩走在金光大道上……這既是張樂平創作的初衷和終極關懷,也是他種下的夢想,在廣袤的大地上,開出了美麗的花、結出了豐碩的果。

(該文發表於2020年12月15日《閩北日報》「讀書」副刊)

相關焦點

  • 山城漫談|走進南岸老城,探秘百年黃葛古道
    今天的《山城漫談》就要好好跟大家說一說黃葛古道。參天的黃葛古樹下,青石板路被來往行人用足跡磨得光亮。陽光通過翠綠的樹葉傾瀉到石板上,讓人感到愜意又溫柔。低調的三毛故居三毛幼時的故居在南山黃葛古道旁,雖然歷經幾度修整,但從保留著的一些石板路、粗大的黃桷樹仍能感受到古道的歷史滄桑感。「我是重慶的,黃桷埡!」1988年三毛在臺北的一次演講上用重慶話講到。
  • 三毛流浪記三毛扮演者—孟智超
    要是說孩子們看電視劇一定是《三毛流浪記》。《三毛流浪記》三毛扮演者孟智超現狀可憐 童年照曝光 只能回憶。《三毛流浪記對於孩子們影響最深刻的一定是孟智超主演的《三毛流浪記三個孩子去試鏡的時候導演說,「你們誰先把頭剃了,誰就演三毛」。孟智超從小膽子就大,屁股一抬跑到化妝師那裡就把頭剃了。為了塑造長期挨凍受餓的「可憐樣」,進組前的一個月,突擊運動搭配健康飲食,孟智超整整瘦了15斤。
  • 「漫談」系列直播之二:漫談電子實驗記錄的前世今生
    聽得聚精會神 津津有味要是沒聽夠也不要緊 「漫談」第二期已經在光速趕來的路上啦! 敬請關注第二期「漫談」直播主題:漫談「電子實驗記錄」的前世今生!邁入數位化研發◎ 實驗記錄的數位化、無紙化◎ 漫談:科學研究創新的項目管理◎ 研發創新需要物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當天平遇上手機,GC和HPLC怎麼辦?
  • 劉曉慶要拍《流浪的三毛》?三毛弟弟:侵權
    聲明稱,「近日,有傳電影《流浪的三毛》即將開機,此信息對我司正在籌備的三毛傳記影片造成了極大幹擾。鳳凰傳奇影業在此嚴正聲明:我司系三毛家人及三毛作品著作權所有者皇冠出版社唯一授權的影視化版權方,《流浪的三毛》與我司等均無任何關係!如任何第三方的行為涉及侵權,鳳凰傳奇影業將保留通過法律維護自身權益的權利。」
  • 大家還記得《三毛流浪記》中的三毛嗎?
    相信很多80、90後的人都很喜歡看三毛流浪記吧,這是很多人童年的回憶,講述的是一個叫三毛的孩子,悽慘的童年生活,直到現在想起劇中的孩子,都忍不住令人心疼。當年的這部劇是非常火的,劇中的三毛扮演者也是大紅大紫,只是很可惜的是生活裡的他禿頭飽受脫髮之苦,曾經為了復出挨300針植髮,如今長發,成韓國歐巴。
  • 《我的姑姑三毛》:陳天慈帶你走近另一個三毛
    正如為三毛拍下最後一張肖像的攝影師肖全所說:「三毛最大的精神是決定自己的人生。」陳天慈是三毛一手帶大的侄女,在三毛逝世三十周年之際,陳天慈用22篇回憶性質的散文,回顧了自己幼年與姑姑一起生活的日子。她說:「小姑不會被遺忘。三毛在用她一貫充滿幽默和創意的方式帶領大家,體會人生的美好與遺憾。故事未完,她的足跡永不消失。」
  • 三毛和王洛賓
    1989年4月,三毛來到大陸。三毛的旅行計劃裡,曾想去兩個地方,一是新疆南部塔克拉瑪幹沙漠,一是從黃河源頭順流而下或沿黃河溯流而上到源頭。三毛是在大陸出生的,對大陸有很深厚的感情。她到上海見了「三毛爸爸」、居住在上海的著名漫畫家張樂平先生,40多年前,三毛看到的第一本書就是張樂平的《三毛流浪記》。
  • 杏林子與三毛
    《生之歌》杏林子九州出版社偶然發現,臺灣名作家三毛和杏林子之間,居然有著鐵一般的姐妹關係。三毛自殺的時候,在各界哀悼聲中,也唯有杏林子發出不同的聲音。據說兩個好姐妹之間,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一次,杏林子病情惡化,三毛前來探望她。看到杏林子在病床上被病痛折磨的樣子,三毛看得不堪忍受。以至於在探完杏林子後,她在門外忍不住祈禱說:「神啊,杏林子太慘了,求您大發慈悲,早些接她到您那裡安息吧!」
  • 宋慶齡與「三毛」的故事
    1949年春,上海街頭大量流浪兒衣食無著處境悽慘,宋慶齡與中國福利基金會的人員研究後決定,借畫家張樂平筆下的流浪兒童「三毛」的影響,舉辦「三毛樂園會」和「三毛原作展覽會」。遵照宋慶齡之意,中國福利基金會同張樂平聯繫,希望他舉辦「三毛原作展覽會」,在會上舉行義賣,救濟上海街頭流浪兒童。張樂平十分感動,立即一口答應。
  • 如今再看《三毛從軍記》,感覺我們就如同劇中三毛
    《三毛從軍記》上映於上世紀90年代,在當時被定義為一部兒童電影,因此,許多人八零後看《三毛從軍記》的時候,年齡或許和電影中的主角三毛差不多,只不過生活安逸的我們不會有電影中三毛的經歷,因此,那時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有誇張帶來的幽默效果,卻不知某些劇情就是我們將要面對的生活。
  • 三毛:你好啊,荷西.
    三毛說,她第一眼看見荷西,仿若觸電了一般,心想,世上怎麼會有這麼英俊的男孩子?不過也僅僅止於此,彼時,三毛已經二十四歲,而荷西還是高中生,對於三毛來講,是弟弟一般的年紀。後來,因為三毛常常去她這個朋友家裡玩,而荷西就住在附近,所以一來二去,大家就熟了。
  • 誰還記得《三毛流浪記》的「三毛」,如今他都81歲了
    在這部劇中,三毛是劇中的靈魂人物,因為他才掀起了整部劇的高潮。那麼,你還記得當年飾演「三毛」的演員嗎?而今他都已經81歲了。
  • 沙漠中的作家—— 三毛
    在日本全面侵華後不久,她與父母和兄弟姐妹一起搬到了南京,但在三毛五歲那年,全家又乘坐渡輪去往臺北。留在大陸的只有三毛祖父在定海的家,現在已經修繕,成為三毛紀念館。「Echo擁有廣闊的世界觀。她的思想與當時的女性不同,非常有個性。她十三歲就輟學了。」三毛的弟弟陳杰說。妹妹(因三毛在家庭中是二女兒而被如此稱呼)曾被數學老師指控作弊。
  • 當年憑藉《三毛流浪記》一舉成名的三毛,時隔21年,現狀如何?
    ——六小齡童其實有很多紅極一時的童星,他們頻繁出現在很多影視劇中,成為大家童年的回憶,但是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他們漸漸淡出娛樂圈,只留下曾經短暫的輝煌時刻,曹駿、叮噹、嘎子這些我們曾經最熟悉的童星,他們伴隨了我們的童年,如今居然面對無戲可拍的困境,當年憑藉《三毛流浪記》一舉成名的三毛,時隔21年,大家一定很好奇他現狀如何
  • 都說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故事是假的,那一切都是三毛自己臆想的?
    直到1998年,有人出版了一本書《三毛真相》。這本書將三毛和荷西虛構愛情故事推上了風口浪尖。據說,這位作者去了三毛生前的居住地,採訪了她的好友和鄰居,最後得出這樣一個結論:三毛有嚴重的精神疾病,抑鬱、癲狂,在作品中常常說謊。
  • 三毛自殺之謎【三】
    獨獨三毛一人入圍了編劇獎,卻未獲獎。由於她投入此片工作甚多,她的母親也說:「三毛是以生命在寫劇本。」三毛內心的失落感是相當強烈的。三毛生前曾以經歷喪夫之痛、重新面對生命,而在臺灣各處演講,鼓舞了許許多多的年輕學子,或者是對情感有困惑的人、自認生命價值處於邊緣的人,給他們以很大的支持力量。她生前最要好的朋友之一、作家杏林子女士,在各界哀悼三毛的悲傷中,作了一個公開的談話,她指出,三毛自殺並非值得學習的典範,希大家能節哀順變。
  • 三毛的說時依舊
    下班前,廣州的鄧老師發了一篇文章給我看,其中提到了1月4日是三毛離開27周年的日子,文字還插了一首三毛作詞,梁文福作曲,林慧萍演唱的《說時依舊》。說實話,我不是三毛的粉絲,所以並沒有特別注意到1月4日這個日子,但是對於《說時依舊》這首梁文福老師作曲的作品倒是特別地喜歡。
  • "三毛"演員曬25年對比照,三毛變得越來越帥氣,媽媽卻老了
    在這些創造經典的人中,還有另外一個人,他出演了一部《三毛流浪記》,這部《三毛流浪記》真正的做到了家喻戶曉,真正的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他就是「三毛」孟智超。當年的三毛,可是真正的成為了一個時代,或許說不止是一個時代的經典,這部作品可是影響了幾代人,給幾代人帶來歡樂。近日,孟智超的媽媽通過社交平臺發布了25年前,自己和兒子在拍攝《三毛流浪記》時拍攝的一張照片。25年前的這張照片,裡面的「三毛」形象,大家都非常的熟悉,而是他背後的媽媽,卻是很少見。
  • 三毛電影版權方發律師函
    8月10日,鳳凰傳奇影業官微發布律師函,稱對於《流浪的三毛》侵權事件已安排律師團隊介入。並敦促侵權方瀋陽尊皇力華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劉曉慶女士立即停止一切侵權行為,並向鳳凰傳奇影業、三毛家屬、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三方公開致歉。
  • 三毛,一個被爭議的符號與傳奇
    青春是不能追究的,當年若真摯地信任過三毛與她筆下的真實並因此曾得到慰藉,後來若沒有回顧的機會,那麼她美好的形象便會長久地保留下來,自己也不忍破壞。李敖曾尖銳地評價三毛:「三毛很友善,但我對她印象欠佳。三毛說她:『不是個喜歡把自己落在框子裡去說話的人』,我看卻正好相反,我看她整天在兜她的框框,這個框框就是她那個一再重複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