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8日在騰訊視頻上線以來,《傳聞中的陳芊芊》點擊量業已達到12.5億次,且目前已有超過11萬名豆瓣網友參與評分,豆瓣分值基本穩定在7.5分上下,口碑表現可以說相當不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長久以來,以「瓊瑤劇」為代表的苦情劇和以《流星花園》等為代表的青春偶像劇一直是言情劇集的兩大主流類型,這一相對固定的言情劇格局在霸道總裁劇、虐戀劇、甜寵劇、言情爽劇等崛起後略有改變。談到變化之因,首先要從網絡文學的飛速成長說起。新世紀以來,網絡文學迅速發展壯大,逐漸有了市場細分的需求,各大類型網文隨之紛紛進行內容的細分化生產。讀者數量龐大的言情類網絡小說自不能例外,許多子類型由此產生:依照故事發生背景不同,言情網文又被細分為古代言情文、現代言情文等;依據糅合故事元素的不同,可以分為穿越言情文、玄幻言情文、仙俠奇緣文等;根據讀者閱讀感受不同,還可分成甜寵文、虐戀文、言情爽文等……甜寵文誕生後,很快便憑藉對女性理想愛情關係的夢幻書寫脫穎而出。
甜寵文的成功,不僅因為給目標讀者提供了美味的「文化甜點」,還由於其貢獻了一種新的敘事模式——甜寵言情模式。甜寵模式在「霸道總裁愛上我」言情模式的基礎上確立,是對於「霸道總裁愛上我」模式的翻轉與改寫,總裁文裡高冷腹黑的霸氣男主,搖身變為甜寵文中外表霸道、內心溫柔、日常寵妻無極限的「忠犬型」、「人妻型」男主,然後與女主角組成愛侶組合(CP),由寵及甜,雙方頻頻互動「發糖」,最終「灰姑娘」被男主寵成「公主」,極大滿足了女性讀者關於完美愛情的想像。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所謂影視劇的甜寵敘事,關鍵在於「甜+寵」,「甜」指向的是劇情給觀眾帶來的感覺,「寵」則指劇中男女角色之間一種互相寵溺的情感狀態,尤以男性花樣寵溺女性的種種橋段最為吸睛。網絡甜寵劇《傳聞中的陳芊芊》能夠「大火」,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該劇編導抓住了甜寵敘事的精髓,從人物形象塑造到情節設置等各個方面,全方位夯實「甜+寵」內核,契合了目標觀眾的觀劇期待,因而容易得到他們的認可。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情節設置方面,《傳聞中的陳芊芊》裡充滿了各種套路化的「寵愛加撒糖」劇情。女主角陳芊芊為男主角韓爍盜得「龍骨」治癒心疾之後,韓爍便忠犬般無可救藥地愛上了她,從此各種「吃飛醋」、「花樣寵妻」劇情接踵而至,而且無論陳芊芊犯下多大錯誤,韓爍都能無條件理解包容她,「先婚後愛模式」、「嘴對嘴餵藥橋段」等甜寵敘事經典套路更是被悉數寫進劇本。通過描寫男主角對女主角的無底線寵愛,該劇給目標觀眾提供了現實生活幾乎不可能獲得的極致情感體驗:一種瑣碎的現實生活被抽空,只剩「一生一世一雙人」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甜寵劇又可以被解讀成一個關於成年女性的心靈童話,它是幼時少女「公主夢」的再次生根發芽,是成年女性在經歷了生活的種種不如意之後對兒時深信不疑童話結局(「公主和王子從此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夢幻續寫。但是眾所周知,童話,畢竟只是童話。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傳聞中的陳芊芊》的「反套路」創作還體現在編導對女尊敘事、虐戀敘事等網絡文學常見敘事的「反套路」運用上。該劇能夠引起如此大規模的討論,與創作者對女尊敘事、虐戀敘事的改寫分不開。該劇首次進入公眾視野是因為劇中涉及的平權議題,而這一議題的生成是藉助對女尊敘事的質疑和反省達到的。穿越之前,編劇陳小千書寫的是一個典型的女尊劇本:劇中的花垣城作為封建男權社會的倒像(也可視作對過往封建男權社會的另一重「反套路」創作),以「女尊男卑」為準則,女性擁有對軍隊、監獄等國家機器的絕對掌控權,女帝位置至高無上,女性享有參政議政、接受教育等權利;男性則恰好相反,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只能依靠出賣勞動力、生育並撫育後代甚至出賣色相來取悅女性,獲得基本的生存資料。
不僅如此,花垣城男女社會地位的顛倒還直接在性彆氣質上體現出來,女性人人孔武有力,男性卻個個嬌美柔弱,家庭中居於附屬地位的男子須將《男德》當作修身功課,女子稍有不如意,動輒對男子就是一頓打罵。而穿越之後,女尊世界裡飛揚跋扈、任性妄為的「三公主」陳芊芊擁有了現代編劇陳小千的靈魂和思想,她開始意識到「前程無關性別」,男性壓迫女性或女性壓迫男性都不是真正的平權,女尊敘事也隨之被打開一個缺口。這樣以後,身處「女尊世界」的男女主角終於建立起他們感情的基石——平等,自此順利開啟「互寵發糖」模式,女尊敘事與甜寵敘事真正融合在一起。由此可知,該劇的穿越設定並不意味著女性白日夢的自我沉溺,而是指向一種反思和覺醒,一種關於「何為真正男女平等」的覺悟。這與中國傳統文藝對夢境的認知是一脈相承的,就如同盧生在「黃粱一夢」中悟到「寵辱之道、窮達之運、得喪之理、死生之情」,杜麗娘在夢裡體驗到真正的愛情一樣,編劇陳小千也在「穿越夢」中找尋到男女平等問題的答案。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傳聞中的陳芊芊》藉助對甜寵劇「套路」和「反套路」的巧妙運用,牢牢抓住目標觀眾渴求完美戀人的心理,遵循故事而非現實的邏輯,為觀眾編織出一個寵溺甜蜜的成人童話。與此同時,該劇還避免了同類型一些劇集劇作敷衍、製作粗糙的弊端,拒絕由於「無節制發糖」造成的「甜膩感」,是一道真正甜蜜脫俗、清新爽口的「餐後小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