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阿信在知乎上看到一條提問:
小昭戴了多年腳鏈,是怎麼換內褲的?
有人將這個問題跟楊過怎麼剪指甲,梅超風如何上廁所,並稱金庸小說的三大未解之謎。
有人說小昭武藝高強,會乾坤大挪移,換內褲無需麻煩,只需內力即可。
更有人用神奇的拓撲學,科學解答。
但阿信掐指一算,現代意義上的內褲,最早誕生於1935年,距今也不到100年。
而《倚天屠龍記》裡時代背景是元末,所以小昭為什麼要考慮怎麼換內褲的問題呢?
不過問題來了:既然沒有內褲,那古人穿的都是什麼?
今天阿信就跟大家聊聊關於內褲的那些事兒。
內褲出現之前古人都穿什麼?
中國最早的服飾可以上溯到原始社會舊石器時代晚期。
作為華夏「第一人文始祖」的有巢氏「始衣皮」,「襲葉為衣裳」來保護自己的重要部位,同時也能起到禦寒作用,但下體是真空狀態。
隨著農業的不斷發展,從先秦時期起,不論貴賤、不分男女,著裝基本上都是「上衣下裳」。
裳內有褲,但早期的褲無腰無襠,只有兩個褲筒,套在腿上,上端有繩帶結系腰間,褲筒左右各一,不相聯屬,稱為「絝」,也叫脛衣。
脛衣
與服裝形制相對應的是生活習慣。
古人習慣跪坐,一方面是因為禮儀規範,另一方面是因為褲子是開檔的。
所以箕踞這種兩腳張開的坐姿,不僅無禮,而且還很容易走光。
《史記》曾記載,一個叫郭解的遊俠乘車經過,有人「箕踞視之」,郭的門客「欲殺之」,箕踞的無禮可見一斑。
還有在荊軻刺秦王失敗後,《史記》中有這麼一句描述:
軻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罵。
這個「箕踞」,你品,你仔細品。
荊軻刺秦王
到了戰國,趙武靈王推行「胡服騎射」,中原地區終於有了帶襠的褲子。
但當時合襠褲僅運用於軍事,其餘的人還是上衣下裳,穿著「清爽」的脛衣。
胡服騎射
秦漢之際,脛衣加長到了膝蓋以下,但褲襠仍不加以縫綴,開襠便於私溺,因而古書上也稱這種褲子為「溺袴」。
與此同時,民間也開始出現「犢鼻褌」。
顏師古在《急就篇》中就曾寫道:
合襠謂之褌,最親身者也。
對於犢鼻褌的樣式,《留青日札》曾有記載:
犢鼻褌以三尺布為之,形如牛鼻,蓋前後各一幅。
元 趙孟 《浴馬圖》 身著犢鼻褌的奚官
不過,犢鼻褌通常是農夫、僕役或者軍人為了勞動,減少衣料磨損而穿的「短打扮」,達官貴人並不穿此物。
在當時,犢鼻褌是「窮」的標籤,能不穿就不穿。
開襠褲真正連襠是在漢昭帝時期,可以說是因為政治的原因,給褲子加了一個襠。
《漢書·孝昭上官皇后傳》中記載:
光欲皇后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後宮莫有進者。
也就是說,霍光為讓其外甥女上官皇后「擅寵有子」,穩固自己的權勢,禁止宮女們再穿「開襠褲」,一律改穿「窮絝」。
所謂「窮絝」就是在脛衣的基礎上,加護襠,繫著固密著裝,是真正的連襠褲。
然而到了漢靈帝時,所有的嬪妃宮女又被下令撤下「窮絝」,重新穿回「開襠褲」。
唐宋之後,開襠褲和合襠褲並存,成為男子的主流服飾,在南宋周瑾墓出土的11條褲子中,有7條開襠褲,4條合襠褲。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到了宋代,褲子又回到了其最初開襠的形制,即以「膝褲」的形式出現。
出土於江西的明代膝褲
從史書記載來看,兩宋時期的男女,不分尊卑,都穿膝褲。
但與先秦時期的脛衣多貼身穿著不同,這種開襠膝褲,多加罩於合襠褲之外,一直到明清,開襠褲和合襠褲都是同時存在的。
內褲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如果真的存在神話,那人類史上的第一條內褲,應當是夏娃偷吃禁果後用來遮羞的那片葡萄葉子。從那一刻開始,人類開始懂得何為羞恥。
不過,據考古學家發現,真正的內褲出現於公元前,我們可以在古埃及的壁畫上一窺其貌。
《三個音樂家》
這是約公元前1400年約克特墓穴中的一幅壁畫。
畫中有三位女音樂家,其中一個幾乎赤裸全身,只穿著一件類似於丁字褲的東西。
對於男性來說,無論是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披著莊重的長袍、在埃及穿著有輕微褶子的長裙,還是在奔赴戰場時披上鎧甲,他們都是不穿內褲的。
在中東地區或中國,騎馬的男性會穿寬大的褲子,也不是內褲。
到了13世紀,Braies出現了。
Braies是薩克森語,指口袋似的寬鬆襯褲,長及膝蓋,用亞麻布做成,腰部穿有繩子可以束緊,從國王到農夫都穿它。
Braies
文藝復興時期,襯褲變短,前面開了門襟,這樣男士在小便時就不用脫下襯褲。打有皺褶的門襟要麼釘扣子,要麼用繩子抽緊,成為現代男士內褲的雛形。
有意思的是,15世紀的歐洲男子不穿外褲,他們將緊身長筒襪套在襯褲外,用吊襪帶固定,和「絝」一樣,只有褲筒沒有襠。
而英國國王亨利八世想展現自然賦予他的神秘力量,於是獨樹一幟用填充物包裹自己的襠部,從而產生了襠袋。
亨利八世
男性們為了追求美觀,開始紛紛效仿。
烏爾比諾公爵肖像畫
到了17世紀,法國社會的上層人士開始穿蘇格蘭方格裙,以彰顯他們尊貴的出身。
當然,他們格子裙下是真的什麼都不穿。
1914年至1918年,明信片《難解之謎—你自己來看吧……》
直到18世紀的都鐸時代,男士內褲終於有了較大的變化。
謎之凸起的襠袋被中間豎著的門襟所取代,面料除了亞麻也開始用棉布和絲綢。它逐漸演變成連衫褲,連衫褲又發展出長至腳踝的緊身襯褲。
這種緊身褲只有貴族和上流階級的人士才能穿,因此內褲成為身份的象徵。
19世紀拳擊手約翰·蘇利瓦酷愛穿緊身襯褲打比賽,於是這種長襯褲又叫「約翰」。
然而這時候,女性還是不穿內褲的。
亨利二世的妻子,曾試圖讓女性也穿上緊身的小褲,以遮擋私處,但因為當時的禮節,女性是不能穿內褲的,只有那些作風輕浮的女性才會穿,最後就不了了之。
1900年的2月18日《巴黎-基西拉周報》
居中的SANS-CULOTTES譯為:不穿內褲,左邊的AUTREFOIS和右邊AUJOURD』HUIT則分別為「過去」和「現在」。
結束女性真空裙底的,是自行車熱的興起。
1896年11月15日的《紐約日報》這樣寫道:
當自行車變成時尚,巴黎的女大學生也採納了這項運動。
但我們都知道,舊時代的淑女騎馬,都是並著腿側坐在偏鞍上,自行車卻不能這樣騎,而穿長裙騎車又擔心發生裙擺絞進車輪的危險。
最終,對於長裙的解決方案就是穿燈籠褲,即一種非常寬鬆的褲子,在膝蓋處收緊。
同時,《紐約太陽報》還注意到,巴黎婦女騎車時穿的燈籠褲,在其他公眾場合也流行起來,漸漸地,全世界女性都開始效仿了。
女性終於有了與男人一樣的權利,那就是:穿長褲,而且在長褲裡面穿內褲。
從此以後,內褲成為女性衣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有名的內褲,莫過於英國女王維多利亞的「超級大褲衩」,它被英國大英博物館、大英圖書館和國家檔案館授予了 「指定遺產」稱號。
女王的內褲
現代內褲的出現
歷史上的一些男士內衣樣式對於現代人來說可能匪夷所思,但是男士內衣的每一次創新和變化,都多多少少折射出自古以來男性的心理需求。
現代男士內褲的源頭可以追溯到19世紀末,誕生於美國紐約尤蒂卡的連體內衣。
它有個很酷的名字,叫「解放連體衣」,雖然被人們嫌棄過,但在19世紀後半葉確實是歐美女性服裝革命的產物之一。
當時的連體內衣廣告
我們現在所穿的三角內褲,來源於芝加哥。
1935年,著名內衣生產商Jockey在芝加哥賣出了世界上第一條前片有Y字形縫線的三角內褲,真正意義上的三角內褲終於出現。
緊身三角內褲
1933年的行業刊物《Men’s Wear》中曾刊登這樣一句話,一個男人的內衣「應具有太陽神阿波羅的優雅魅力,拜倫的浪漫,查斯特菲爾德勳爵的獨一無二,以及聖雄甘地的冷靜和安適」。
從這句野心勃勃的描述中可以看出男士們投射在內衣上的自我形象的願景。
所以當很多人不看好這片裹身之物,諷刺男士內褲是「寡婦設計師」因為想男人而弄出來的花痴作品時,Jockey的男士三角內褲在短短的3個月時間裡在美國售出3萬條,Jockey公司緊急生產出「陽剛」系列,用飛機送往美國各地的商場。
1935年「內褲」一詞也被收入詞典,成為男裝的一個單獨分類。
隨後,第一條女式三角內褲也被發明了出來。
有意思的是,對於女性而言,和三角內褲比起來差不多的比基尼泳裝倒是比內褲早誕生了近20年。
而內褲的時裝化,各種牌子、樣式、材質、圖樣被大規模生產出來,讓大家第一次對這件小布料有了態度上的傾向,而不僅僅是為了實用。
從遮羞到魅惑情趣,內褲的歷史可以說是一段另類的時尚進化史,也是一段生動的人類文明史。
正如人類的身體不斷演化,人類如何看待自己的身體也隨之產生變化,尤其是如何展現或遮蔽自己的身體,從這種意義上來看,內褲的歷史,也是人類審美和道德演變的故事。
直至今天,內褲的發展之旅仍未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