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蘇涼
相比於電視劇市場的冷清,視頻網站的暑期大戰已然拉開了帷幕。三大平臺的網劇正在進行著正面的交鋒,其中騰訊視頻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和愛奇藝的《河神》上映時間相近,改編小說又都是出自天下霸唱之手,這兩部網劇作為各自視頻網站的王牌倒是可以做一番對比。
截至目前,從累積播放量來看,《鬼吹燈只黃皮子墳》高出了《河神》近一倍,但是《河神》日播放量數據增長趨勢明顯。大IP能保證網劇初始的關注度,並且保證劇目的體量在一定水準之上,而良好口碑的發酵可以讓網劇充分發揮長尾效應,最終取得不錯的成績。
從《河神》可以發現,好口碑的網劇往往留存率並不高,這其實是由於網劇從立項開始就是根據分眾的原則來定義的。特色鮮明往往就無法得到大眾的追捧。而好口碑的網劇又能利用長尾效應吸引非目標觀眾人群,這些人往往就只貢獻了第一集的點擊量。
IP保前期、口碑管後期,網劇其實很好懂
《河神》是愛奇藝出品的懸疑探案類劇目,改編自小說《河神1·鬼水怪談》。《河神》已經上映24天,總播放量8.5億,目前播出16集,平均每集播放量為5300萬。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是騰訊視頻出品的盜墓探險類劇目,改編自同名小說。《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已經上映22天,總播放量16.3億,目前播出15集,平均每集播放量為1.08億。
從目前的播放量情況來看,《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的成績當屬最好,單集播放量最高,但是如果看每日點擊量統計圖,會發現《河神》的曲線上升最為明顯。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每日點擊量曲線圖(數據來源:骨朵傳媒)
《河神》每日點擊量曲線圖(數據來源:骨朵傳媒)
從《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和《河神》每日點擊量曲線圖不難看出,《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第一日上線就達到了該劇最高播放量峰值。之後播放量略有下滑,並在每個vip劇集轉成免費後的周期中播放量保持穩定的狀態。
《河神》在第一日上線時播放量平平,但是之後在每個vip劇集轉成免費後的周期中,播放量呈現明顯增長趨勢。
是什麼導致了兩部網劇迥異的播放曲線,其實很簡單。《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和《河神》的小說雖然都出自天下霸唱之手。但是兩部小說知名度千差萬別。
隨著愛奇藝網劇《盜墓筆記》在商業上取得的成功,盜墓題材火熱,該題材的扛鼎之作《鬼吹燈》也受到廣泛關注。《鬼吹燈》首先前後推出了兩部改編電影,陳坤、黃渤版《尋龍訣》大獲成功,斬獲票房16.8億。之後騰訊視頻又推出了《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再次獲得了口碑點擊的雙豐收。
作為《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的系列篇,《鬼吹燈之黃皮子墳》自然受到廣泛關注,第一天的高點擊率也奠定了該部網劇至少10億+的體量。
但是《河神》的小說不同,它在之前既沒有改編的影視作品,小說本身也沒有《鬼吹燈》那樣的超高售出量和名氣。《河神》自然在第一天播放量平平,但是《河神》的口碑卻十分好。在豆瓣,《河神》評分8.3,而《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則只有5.4分。憑藉著逐漸發酵的口碑,《河神》的播放量走上了逆襲之路。
口碑好留存率反而低,只因網劇還太小眾
從第一、二集點擊量來看,令人驚奇的是,口碑要比《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好的《河神》第二集的留存率反而沒有前者高。
《河神》第一集播放量為2.1億,第二集播放量為5600萬,留存率為27%。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第一集播放量為2.4億,第二集播放量為9700萬,留存率為40%。
(註:留存率=第二集播放量÷第一集播放量*100%)
《河神》單集點擊量(數據來源:骨朵傳媒)
《鬼吹燈之黃皮子墳》單集點擊量(數據來源:骨朵傳媒)
新劇君發現,愛奇藝其他高口碑電視劇同樣存在著第二集留存率低的情況,例如《最好的我們》第一集播放量4.7億,第二集播放量1.3億,留存率為27%。《畫江湖之不良人》第一集播放量1.9億,第二集播放量6900萬,留存率36%。
《最好的我們》單集點擊量(數據來源:骨朵傳媒)
《畫江湖之不良人》單集點擊量(數據來源:骨朵傳媒)
這就說明,《河神》並不是一個特例。口碑好的網劇往往第二集的留存率都不高,這是什麼道理?
新劇君認為,這是由於網劇的分眾屬性所決定的。為了創新、為了區別於電視劇,網劇的特色一直十分鮮明,而十分鮮明的特色又導致了明確的觀眾定位。
同樣是天下霸唱作品的愛奇藝作品《鬼吹燈之牧野詭事》和《河神》,觀眾構成十分相似。
網劇口碑好,口碑發酵之後,會吸引大量的觀眾前來圍觀。但是作為分眾明顯的網劇註定無法讓大眾追捧。這樣,就導致了很多聞訊而來的非目標觀眾放棄。例如不是每個觀眾都喜歡看撈屍,也不是每個觀眾都能接受二次元。
其實這恰恰說明了網劇現在著的存在一個問題。我們都說現在視頻網站崛起了,新劇君也曾經做過總結電視劇和網劇在網絡上的播放量也相差無幾。
但這其實並不能說明網劇現在就能挑戰電視劇的權威。網劇的播放天花板很難突破20億,而電視劇的網絡播放量動輒突破20億。新劇君曾經做過的總結,能說明的僅僅是視頻網站作為平臺崛起,觀眾增量迅速,但是視頻網站的產物網劇卻還和電視劇有著不小的差距。
祝明評論人李星文近日曾經說過「就創新而言,電視劇的建樹最少,這跟傳統播出平臺式微有極大關係。不過,目前純網劇還是只紅劍走偏鋒的小玩意,全民共振、黃鐘大呂的力作仍產自於電視螢屏。」
所以現在的網劇仍然還只是小眾群體的狂歡。這也是網劇從立項開始就帶有的屬性。
工資翻倍、送股份!詳情點此穿越
三大媒體矩陣
更加垂直,更多乾貨,信手拈來!
原創內容,轉載請附上公眾號名稱、ID、「新劇觀察」二維碼、作者署名
「新劇觀察」已入駐今日頭條、百度百家、一點資訊、36氪、網易號、貓眼等渠道,覆蓋娛樂產業核心人群
投稿、商務合作、加群,請聯繫:
微信:dannyer2929
微信:15201655723
郵件:xinjuguanch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