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就是用光的藝術,光是每個圖像的主要組成部分,如果說相機是「畫筆」,那麼光就美術師手裡的顏料,有光才能繪就一幅幅美妙的圖像。根據光源所處的方位,可以大致分為五種:順光、側光、逆光、頂光和底光,常用的是順光、側光和逆光,不同的光線有不同的效果,合理運用不同的光線進行拍照是需要初學者掌握的。
魔都之光 馬亞平
▲
逆光效果
光線示意圖
順光
順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線的投射方向和拍攝方向大致相同的光線。在這樣的光線環境下有個優點就是:主體色彩和形態等細節特徵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表現,在拍攝人物時皮膚顯得乾淨,在拍攝風光時能表現出固有的色彩。但是也有它的缺點:順光拍攝會使主體沒有明顯的明暗變化,從而缺乏層次感和立體感,使畫面表現略顯平淡。
未來之星 林英傑 攝
▲
當畫面元素本身的反差足夠時,順光依然可以出現好的效果。
車展模特 馮海軍 攝
▲
運用順光拍攝顯得畫面比較乾淨,儘管細節不多。
側光
指光源從被攝體的左側或右側射來的光線。又可細分為側順光(前側光)、90度側光(正側光)和側逆光(後側光)。
1. 側順光(前側光):常指45度左右方位的正面側光。這是非常常用的光位。
2. 90度側光(正側光):常指90度側光,光從拍攝物左右兩側照射過來。
3. 側逆光(後側光):常指光線來自被攝體的側後方,呈135度左右角。
利用側光拍攝,可以使被攝主體產生鮮明的明暗對比效果,使畫面表現得非常有質感。所以,側光常會用於表現層次分明、具有較強立體感的畫面。
遠方 樊豹聲 攝
▲
側逆光效果
小憩 陸曉帆 攝
▲
90度側光效果
原野之上 楊金龍 攝
▲
側順光效果
逆光
是指從被攝主體的後面正對鏡頭照射來的光線,在逆光環境下拍攝,很容易使被攝主體面向我們的那一面變黑,與背光區域形成明暗反差。想要在逆光環境下拍攝出精彩的照片,可以利用反光板或者燈具對人物面部進行補光,可以獲得溫暖清新的逆光效果,側逆光時,拍攝人物也要要適當增加曝光量。另外,還有專門利用逆光的大光比,不做補光,拍剪影效果的。
剪影 王德勝 攝
▲
按高光部分曝光,形成逆光剪影效果。
頂光
是指從被攝主體的頂部向被攝主體照射的光線,與我們的相機維持在90°左右的垂直角度。在自然界中,最常見的頂光就是正午的太陽光線。一般來講,對拍攝肖像等是最不適合的光。在頂光下,肖像頭頂、前額、鼻頭很亮,下眼窩,兩腮和鼻子下面完全處於陰影之中,會形成一種反常的形態。頂光在拍攝風光的時候優勢也不明顯,光的強度大,陰影部分少,會給人刺眼的感覺。但是在紅外攝影中,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爭輝 尚青偉 攝
▲
相機換個角度,頂光就變成逆光了。用光要靈活。
底光
是指從被攝主體下方向被攝主體照射的光線,也叫腳光。底光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光線環境,腳光的視覺效果會下意識給人一種神秘、陰森、詭異的感覺,一般不用在人物攝影中,有時候在電影裡會見到此種用光來表現反面人物。
用光是攝影的靈魂,會用光更是藝術的具體體現,巧妙地用光會使你的照片異常精彩。在拍照中,大家可以變換不同的角度或視角來嘗試拍出不同光感的照片,用心拍攝就會使自己的照片更加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