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那麼劉備死了哪些武將?說出來真丟臉

2021-02-07 老王觀歷史

⬆⬆ 閱讀前,先點擊上方藍字「老王觀歷史」,再點",右上角設置星標,這樣您就可以每天收到最新內容。

漢中之戰也是三國歷史上一場大仗,然而史書上卻對漢中之戰輕描淡寫,《三國演義》對漢中之戰描寫的不是多精彩,不像赤壁之戰,用了八篇來描寫整個戰爭的場景,但是漢中之戰持續了2年多的時候,還是讓人回味無窮。


為了打好這場仗,劉備和曹操都派出了最豪華的陣容。

劉備陣營:張飛、馬超、趙雲、魏延、黃忠、吳蘭、雷銅、陳式、黃權、高翔、劉封、任夔等。

曹操陣營: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趙顒等。


戰爭的結果,曹操損失的比較大,曹操陣營的夏侯淵、趙顒陣亡,然而劉備的局勢也不容樂觀,劉備前線的兵力不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之所以到這個地步因為劉備在戰爭中死了很多武將。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武將雷銅戰死

雷銅原本是劉璋的手下,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雷銅雖然勇猛,但是智謀不足。在漢中之戰中,雷銅因為中了張郃的埋伏,被張郃斬殺。雷銅是益州派系的代表人物,雷銅的死,讓劉備失去了益州派系的支持。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武將吳蘭戰死

吳蘭原來也是劉璋手下的部將,後來投降了劉備。在《三國演義》裡面,吳蘭是被曹彰殺死的,但是《三國志》記載:「三月,張飛、馬超走漢中,陰平氐強端斬吳蘭,傳其首。」吳蘭戰鬥力比較強的。

建安二十二年十一月,劉備對曹操進行試探性的攻擊,劉備派張飛駐守固山,派吳蘭駐守下辦。曹操派遣曹洪、曹休來抵抗。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擊敗了吳蘭,張飛把固山的兵撤回。吳蘭逃到氐人部落被殺。


劉備能讓吳蘭駐守下辦,可見軍事實力不一般,最主要的是和張飛一塊面對曹軍,吳蘭如果不被氐人部落殺害,到了三國後期,可能也是一員猛將,到了諸葛亮六出祁山的時候,也不會感嘆無人可用了。

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武將任夔戰死

任夔原本是吳蘭的部下,也是一員猛將。在《三國演義》中記載:「蜀牙將。建安二十三年,先主攻漢中。馬超兵至下辨,令吳蘭為先鋒,領軍哨出,正與魏將曹洪軍遇。蘭欲退,夔曰:「賊兵初至,若不先挫其銳氣,何顏見孟起乎?」於是驟馬挺槍搦洪戰。



這一點和《三國志》裡面的記載相吻合,《三國志》記載:「劉備遣張飛、馬超、吳蘭等屯下辯;曹操遣曹洪拒之。曹洪破吳蘭,斬其將任夔等。」吳蘭、雷銅、任夔三個人的死,都是因為劉備戰略上的錯誤。

漢中之戰,是劉備和曹操最後一次對決,這場戰爭也導致了三國爭霸局面最終形成的一場重要戰役。在這場戰爭中,劉備終於戰勝了曹操,但是曹操留給劉備的幾乎是一座空城,劉備獲得勝利後,很快在漢中沔陽稱王,劉備夢寐以求的事情,也算實現了。

創作不易,喜歡的朋友請幫忙 「分享」

或右下角點 {再看}


相關焦點

  • 漢中之戰中,曹操一方夏侯淵陣亡,那麼劉備損失了多少武將?
    其中,劉備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曹操方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那麼,問題來了,在漢中之戰這場戰役中,曹操一方損失了夏侯淵這位大將,劉備一方損失了多少武將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劉備在漢中之戰中,同樣是損失不小。一首先,在漢中之戰中,劉備一方損失了吳蘭、雷銅、任夔這三位武將。
  • 漢中之戰夏侯淵戰死,那劉備陣營損失了多少大將?說出來太丟人
    而曹操一直都將劉備當成了自己眼中釘,為了除去劉備,曹操多次交戰於劉備。很多次戰爭劉備都吃了大虧,可是劉備始終都沒有氣餒。在漢中之戰,劉備為了殺死夏侯淵就在這場戰爭中死去了三位大將。第一位大將—吳蘭曾經是劉璋的手下,後來在劉備攻打益州的事乎,他選擇投奔到了劉備門下,之後劉備一直重用於他。當時劉備讓他在漢中之戰獨自率領了一支軍隊,不過後來在與曹洪相遇,在和曹洪血拼中,因為雙拳難敵四手,最終被曹洪所殺。
  • 襄樊之戰關羽戰死,那麼曹操孫權,都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第三場乃是夷陵之戰,此乃是劉備牽頭引發的孫、劉之戰。第四場,乃是襄樊之戰,這一場戰爭也是非常的出名,不過這也是名將關羽的最後一戰。公元219年,在劉備打贏曹操、收回漢中之後,關羽便對屯駐在襄樊的曹仁,發動了猛烈進攻。關二爺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借著蜀漢大軍的士氣,想一鼓作氣擊破曹操在中原的軍事設防,如此便可以慢慢蠶食曹魏的地盤。
  • 襄樊之戰時關羽身亡,那曹操孫權,又損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對於劉備來說,他不僅是戰場上的得力幹將,還是如同親人的兄弟。在這樣的情況下,可想而知,關羽的逝去對劉備來說是一種怎麼樣的打擊。那麼在襄樊之戰中劉備失去了關羽,曹操跟孫權又損失了哪些大將呢?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春,劉備在漢中擊敗曹操的大軍,接著又讓劉封、孟達佔據了上庸。到這裡,劉備的領地跟實力都大大的增強,達到了頂峰狀態。
  • 漢中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在歷史之上呢,劉備與曹操發動的這場戰爭叫,「漢中之戰」。在漢中之戰中,劉備的五虎上將黃忠,首先斬了曹操留下的徵西將軍夏侯淵,劉備佔盡兵勢。後來,曹操親自率領大軍與劉備交戰。然而,由於各種原因最終還是曹操戰敗。劉備取得大勝,成功的收回了漢中,保住了川蜀的咽喉之地。劉備雖然在漢中之戰中大勝而歸,但是真正讀懂這段歷史的朋友應該知道,其實當時的劉備他是不高興的!
  • 漢中之戰,曹操並未明顯落敗,為何主動退出,將漢中讓給劉備呢?
    參戰雙方都是名將盡出,劉備方領兵大將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將領,曹操一方的將領有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將,堪稱歷史的全明星陣容啊!一般認為漢中之戰發生的時間為公元217年,劉備率軍進入漢中,張飛、馬超等將率軍攻打武都開始。但是其實漢中之戰的序幕,應該是公元215年,張郃率軍進行巴西郡,張飛率軍反擊張郃,在瓦口關大破張郃開始的,這算是漢中之戰的前奏了。
  • 漢中之戰,黃忠殺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劉備的軍事實力雖然比不上曹操雄厚,但是劉備善於結交人才,在他臨死時還交待兒子劉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劉備在軍師諸葛亮的幫助下,為了完成統一天下的願望,劉備和曹操之間為爭奪漢中展開了一場生死之戰。漢中之戰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開始到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
  • 合肥之戰,張遼一戰封神,那麼孫權死了哪些大將,說出來真丟臉
    如此兵力懸殊的較量,張遼他竟然可以以少勝多,這是何等的恐怖…公元208年,曹操在赤壁吃了敗仗之後,一直懷恨孫權,希望可以早點收拾孫權,如此便只剩下一個羽翼未豐的劉備。如果,真的如此,那麼自己一統天下的事業,便可以在短短幾年的時間之內便可以完成。於是,公元214年,也就是在劉備進軍西川前後,曹操他帶兵南下了。準備一舉拿掉孫權,但是事實上曹操還是太小看孫權的領導力了。
  • 定軍山之戰震撼人心一幕:13歲魏國小將亮劍戰死,讓黃忠黯然失色
    劉備佔據益州後不久,法正就非常及時地提出建議,應該儘快奪取漢中,「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劉備聽從了法正的建議,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出兵,正式發起漢中戰役。漢中戰役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劉備對陣夏侯淵、張郃,在定軍山之戰中大敗曹軍。第二階段是劉備對陣曹操,在漢水之戰中再次擊敗曹軍,圓滿取得了漢中戰役的勝利。
  • 劉備在漢中之戰擊敗曹操,含金量如何?用兵能力是否超越了曹操?
    劉備作為主公,最重要的其實並不是親自指揮作戰,而是如何更好好地使用部下,而在漢中之戰中,正是因為劉備用好了這四個人,才使得他成功的擊敗了曹操!劉備用兵能力不如曹操其實說劉備的用兵能力不如曹操,這一點應該還是有很多人贊成的,畢竟劉備之前有那麼多戰績擺在那裡。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但他卻到死都沒有稱帝,他自己的內心應該也是渴望做皇帝的,記載上面標示,曹操想要推翻大漢,自己建立皇朝,但又不想背負篡漢的罵名。但是劉備的目的卻恰恰跟他相反,一心想匡扶漢室。所以無論從哪方面來說,這兩人都是死敵了。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大勝,也把川蜀之地保住了,尤其是黃忠還殺了夏侯淵,但為什麼劉備卻沒有想像中的高興呢?
  • 率土名將——夏侯淵
    夏侯淵,字妙才,沛國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名將,擅長千裡奔襲作戰,官至徵西將軍,封博昌亭侯。初期隨曹操徵伐,官渡之戰為曹操督運糧草,又督諸將先後平定昌豨、徐和、雷緒、商曜等叛亂。後率軍駐涼州,逐馬超、破韓遂、滅宋建、橫掃羌、氐,虎步關右。張魯降曹操後,夏侯淵留守漢中,與劉備相拒逾年,於定軍山被劉備部將黃忠所襲,戰死,諡曰愍侯。
  • 黃忠VS夏侯淵 : 誰的戰功更大?
    一提到黃忠和夏侯淵,我們想到的是演義中的定軍山黃忠斬夏侯。歷史上的夏侯淵也確實是被黃忠說殺。然而這就可以斷定黃忠比夏侯淵厲害嗎?可以以一次的成敗論戰功嗎?話說劉備奪取漢中之戰,在與夏侯淵對峙一年多後,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正月向曹操的夏侯淵軍發起進攻,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
  • 斬殺夏侯淵:定軍山之戰地理推演
    在此戰中,曹軍統帥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直接導致駐守陽平關的曹軍趨於崩盤,為劉備奪取漢中盆地拉開了大幕。然而,夏侯淵究竟如何殞命?他又被黃忠斬殺於何地?漢中郡與沔陽縣的位置關係(《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圖組局部)有人會說,那肯定是定軍山啊,這還有疑問嗎?是的,的確有史料說是定軍山。可是,這一問題涉及到的史料雖少,但其實並不簡單。
  • 曹操漢中之戰最大的損失是什麼
    曹操漢中之戰最大的損失是什麼漢中之戰,劉備取得了勝利,緊接著就稱王了。看起來,曹操不僅丟掉了大片的土地,還成全了一個強大的對手,似乎這損失無法衡量的。不過,劉備接過的是一個空虛的漢中,既不能當做進攻中原的穩固基地,還因為養軍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曹操把漢中當成「雞肋」,似乎曹操所失並不是很大。
  • 漢中之戰,為何實力強大的曹操,卻敗給了立足未穩的劉備?
    一方面,漢中之戰,曹劉兩邊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戰力,劉備方參戰將領張飛、馬超、趙雲、黃忠等,曹操方參戰將領夏侯淵、曹休、曹真、張郃、徐晃、郭淮等,都是三國時期的名將,可謂是一場旗鼓相當的戰役。不過,需求留意的是,在投入的軍力上,卻是劉備一方具有比較顯著的優勢。在漢中之戰中,曹操方面,建安二十二年,陳琳發布《檄吳將校部曲文》宣稱夏侯淵鎮守漢中有五萬精兵。
  • 定軍山之戰震撼人心一幕:13歲魏國小將亮劍戰死讓黃忠黯然失色
    三國時期,蜀國和魏國為了爭奪漢中地而發生了著名的定軍山大戰,蜀將黃忠用傲兵之計,襲殺了魏國的徵西將軍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大敗曹魏。因為這一仗劉備在漢中稱王,魏、蜀、吳三國接連稱帝、稱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曹軍主將夏侯淵,但首功卻不是他
    夏侯淵之死是發生在漢中之戰決戰前夕,當時曹軍佔據漢中,以張郃、夏侯淵等人守備,出川的各個蜀道隘口皆被曹軍把控。而漢中作為西川門戶,對於劉備來說乃是必爭之地,所以欲出兵取之。按理說,曹軍有著關隘地勢之優,此時形勢並不利於劉備。但之前由於張郃進軍巴西,被張飛擊敗,主動權重新歸於劉備這一方。所以,劉備點兵出蜀,勢要拿下漢中。
  • 被曹操視為「雞肋」的漢中:漢中之戰中曹操真正的損失是什麼
    不過,劉備接過的是一個空虛的漢中,既不能當做進攻中原的穩固基地,還因為養軍增加了沉重的負擔。再加上曹操把漢中當成「雞肋」,似乎曹操所失並不是很大。那麼,曹操在漢中之戰中真正的損失是什麼呢?漢中之戰可追溯於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進攻張魯,在偶然失去陽平關以後,張魯南撤進入巴中。
  • 定軍山之戰:劉備和曹操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對於曹操來說,希望以漢中作為跳板,進而在之後消滅益州的劉備勢力。對此,劉備勢力自然也是不甘示弱。在巴蜀之地站穩腳跟後,劉備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入漢中,進屯漢中西面的門戶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對於劉備大軍來說,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爭奪漢中,但兩軍相持一年多,互有勝負。一年後,劉備再次率領大軍進攻曹軍。等到公元219年,在法正的建議下,劉備大軍和曹操大軍展開了定軍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