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軍山之戰震撼人心一幕:13歲魏國小將亮劍戰死,讓黃忠黯然失色

2021-02-13 一段段文字

諸葛亮出山之初,曾為劉備量身定做了發展戰略「隆中對」。諸葛亮認為,劉備應當奪取荊州和益州為根據地,荊州南北兼顧,益州沃野千裡山川險阻,都是帝王之基業。然而諸葛亮卻忽視了一個地方:漢中。

漢中位於曹魏的關中和蜀漢的益州之間,地方雖不大,卻是一塊絕佳的戰略緩衝地。對於劉備而言,漢中更是有著生死攸關的意義。漢中盆地地理位置險要,易守難攻,向北與關中隔著一道巍峨高聳的秦嶺,向南與益州隔著一道綿延500多公裡的大巴山,向西北與隴西、涼州接壤。

當時天下大勢魏強蜀弱,因此蜀漢若能佔據漢中,益州就多了一層堅實屏障和藩籬。反之如果被曹魏佔據漢中,蜀國的益州就會隨時處於魏國兵鋒威脅之下,永無寧日。而且漢中還可作為蜀漢反攻關中、進攻隴西的戰略跳板。諸葛亮沒有考慮到這一點,但劉備的另一個謀士法正卻考慮到了。

法正在益州軍閥劉璋手下任職多年,對漢中的重要性認識得非常清楚。劉備佔據益州後不久,法正就非常及時地提出建議,應該儘快奪取漢中,「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劉備聽從了法正的建議,於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正月出兵,正式發起漢中戰役。漢中戰役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劉備對陣夏侯淵、張郃,在定軍山之戰中大敗曹軍。第二階段是劉備對陣曹操,在漢水之戰中再次擊敗曹軍,圓滿取得了漢中戰役的勝利。

定軍山之戰,是三國時代知名度最高的著名戰事。對陣的雙方,蜀漢方面是劉備、法正、黃忠,曹魏方面是大將夏侯淵、張郃。夏侯淵和張郃都是當世名將,他們為了防止劉備竄入漢中,採取了分兵立營之策,夏侯淵帶一部人馬駐守走馬谷,張郃則駐守廣石。

法正敏銳發現了曹軍的破綻,他定下「調虎離山、各個擊破」之計,先派兵猛攻張郃大營,張郃看到局勢危險,立即向夏侯淵請求增援。夏侯淵顧不得多想,立即分出一半人馬援救張郃,結果導致自己手下兵力空虛。

劉備立即指揮人馬,不失時機攻擊夏侯淵大營,夏侯淵措手不及,兵敗身死。定軍山之戰中,老將黃忠出盡風頭,正是他在混戰中發現夏侯淵的蹤跡,抓住時機及時出手,「摧鋒必進,一戰斬淵」,刀劈夏侯淵,圓滿打贏了定軍山之戰。

不過,鮮為人知的是,定軍山之戰中最震撼人心的一幕,不是黃忠刀劈夏侯淵,而是一個年僅十三歲的魏國小將夏侯榮,亮劍赴死,捨生取義,戰死在亂軍中。

夏侯淵有7個兒子,夏侯榮排行老五。都知道曹操之子曹衝是三國著名的神童,少有人知的是,夏侯榮也是一個神童,也不知怎麼回事魏國的神童怎麼就那麼多。《三國志》記載,夏侯榮天資聰穎,智商極高,「幼聰慧,七歲能屬文,誦書日千言,經目輒識之」,七歲就能寫文章,讀書過目不忘。

夏侯淵雖是魏國高級將領,卻教子有方,他對兒子從不嬌慣溺愛。夏侯榮不到十歲,夏侯淵就把他帶到身邊,出徵作戰,讓他體驗軍旅生活,培養他的見識和膽氣,以及吃苦耐勞精神。夏侯榮也非常爭氣,從不叫苦叫累,逐漸鍛鍊成一個像模像樣的小戰士。

定軍山之戰中,他就在夏侯淵身邊。父親戰死後,魏國軍隊群龍無首,全線崩潰,兵敗如山倒。夏侯淵的親兵急忙保護住夏侯榮,想帶他一起撤退。

夏侯榮此時卻怒髮衝冠,他眼看父親被殺,滿腔憤恨想要為父報仇,他推開衛兵,大喝一聲「君親在難,焉所逃死」,亮出佩劍衝入蜀軍陣中,捨死忘生展開拼殺,最終戰死在亂軍中。

13歲夏侯榮亮劍赴死,成為定軍山之戰中震撼人心的一幕,悲壯之氣勢,足以讓刀劈夏侯淵的黃忠都黯然失色。

夏侯榮小小年紀就如此英勇,如果此戰沒有戰死,長大後定會成為一員名將。

參考資料:《三國志》

註:本文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於網絡,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後臺留言通知我們,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並同時向您表示歉意

文章推薦

諸葛亮去世前,為何執意要除掉魏延?

三英戰呂布時,如果劉備不拖後腿,關羽張飛能贏嗎?

曹操兵敗宛城時,郭嘉為何見死不救?

相關焦點

  • 定軍山之戰震撼人心一幕:13歲魏國小將亮劍戰死讓黃忠黯然失色
    三國時期,蜀國和魏國為了爭奪漢中地而發生了著名的定軍山大戰,蜀將黃忠用傲兵之計,襲殺了魏國的徵西將軍夏侯淵於定軍山下,大敗曹魏。因為這一仗劉備在漢中稱王,魏、蜀、吳三國接連稱帝、稱王,形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曹軍主將夏侯淵,但首功卻不是他
    襄樊之戰,關羽水淹七軍,擊敗曹操麾下五子良將于禁,威震華夏。而在此之前,同樣是爆發於劉備集團和曹操集團之間的定軍山之戰,老將黃忠一戰揚名,將曹操手下八虎騎之一,徵西大將軍夏侯淵斬落馬下。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
  • 定軍山之戰:劉備和曹操巔峰對決,結果誰贏了?
    在巴蜀之地站穩腳跟後,劉備於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入漢中,進屯漢中西面的門戶陽平關(今陝西勉縣西)。對於劉備大軍來說,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爭奪漢中,但兩軍相持一年多,互有勝負。一年後,劉備再次率領大軍進攻曹軍。等到公元219年,在法正的建議下,劉備大軍和曹操大軍展開了定軍山之戰。
  • 定軍山之戰,劉備為何不帶龍精虎猛的馬超?卻帶上滿頭白髮的黃忠
    五虎將中,關羽鎮守荊州,張飛鎮守巴西郡,分身無術,趙雲隨諸葛亮留守成都老營,唯獨馬超和黃忠閒著。劉備出人意料地帶上黃忠參戰,並在219年的定軍山之戰中大獲全勝。按常理而言,馬超當時43歲,年富力強,正在當打之年,又是身經百戰的虎將,劉備應該首選馬超才對。但劉備卻偏偏帶了白髮滿頭的老將黃忠。
  • 斬殺夏侯淵:定軍山之戰地理推演
    在此戰中,曹軍統帥夏侯淵被黃忠斬殺,直接導致駐守陽平關的曹軍趨於崩盤,為劉備奪取漢中盆地拉開了大幕。然而,夏侯淵究竟如何殞命?他又被黃忠斬殺於何地?漢中郡與沔陽縣的位置關係(《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圖組局部)有人會說,那肯定是定軍山啊,這還有疑問嗎?是的,的確有史料說是定軍山。可是,這一問題涉及到的史料雖少,但其實並不簡單。
  • 定軍山之戰,黃忠斬了夏侯淵,劉備為何一臉的不高興?原因很簡單
    建安二十四年,於漢中定軍山擊夏侯淵。淵眾甚精,忠推鋒必進,勸率士卒,金鼓振天,歡聲動谷,一戰斬淵,淵軍大敗。遷徵西將軍。在漢中之戰中,劉備大勝,也把川蜀之地保住了,尤其是黃忠還殺了夏侯淵,但為什麼劉備卻沒有想像中的高興呢?根據記載我們可以得知這樣一段話,那就是劉備說:當得其魁,用此何為邪後人翻譯說,要砍就砍個最厲害的角色,殺他有什麼用處呢。我相信很多不明所以的人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劉備會這樣?下面我們就漢中之戰的一些事情,做一下分析,也許這樣的話,可以找到背後的原因!
  • 定軍山之戰,既奠定了蜀漢的根基,也成了它一生的桎梏
    一、定軍山之戰——打破曹劉對峙格局的關鍵一戰按常理來講,夏侯淵屯兵於定軍山走馬谷,與駐兵廣石的張郃互為犄角,是防守有利方,況且當時曹操也親率大軍坐鎮長安,一旦戰事失利可隨時派兵救援,但為何這一戰卻是以魏軍草草慘敗收場,其主將夏侯淵更落得身隕定軍山的結局呢?定軍山一戰,勝負得看兩個關鍵人物:法正、夏侯淵。
  • 三國演義 | 詳解定軍山之戰,曹操為何撤出漢中?
    漢中之戰是漢末三國時期,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此戰由劉備從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在漢中之戰中,曹操和劉備兩方都是名將雲集。就劉備來說,參戰將領主要有張飛、馬超、趙雲、黃忠、法正、黃權等。就曹操來說,參戰將領主要有夏侯淵、曹休、曹真、曹洪、張郃、徐晃、郭淮等。
  • 傅 謹:一戰成功《定軍山》
    左圖:譚派六代黃忠。右圖:京劇電影《定軍山》,譚正巖飾演黃忠(定妝照)。
  • 盤點三國名將七大封神之戰,一戰定乾坤!
    劉備駐於定軍山,夏侯淵率軍抵抗。夏侯淵派張郃守備鹿角東部,自率精銳守備鹿角南部,劉備於是全力猛攻張郃,張郃不敵,夏侯淵遂分軍一半往救張郃,於是劉備又在走馬谷採用燒圍角之策,趁夏侯淵前去救火,派討虜將軍黃忠居高臨下突襲淵軍,夏侯淵遂戰死。夏侯淵跟隨曹操南徵北戰,可謂是曹操最得意的大將之一了,可是卻被老將黃忠斬殺,黃忠經此一戰揚名天下!
  • 諸葛亮為何要葬在定軍山,而不是成都?
    臨終前,諸葛亮留下一條遺囑:我死後,就埋在定軍山吧。成都有個武侯祠,最早是蜀漢昭烈帝劉備的昭烈廟。後來,「武侯祠堂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昭烈廟成了武侯祠。而諸葛亮遺體埋葬的地點,則在定軍山下。蜀漢國都是成都,諸葛亮的家小都在成都,他為何要把自己埋在漢中的定軍山下?這其中有很多故事。先說一個民間傳說。
  • 關羽壯志未酬,黃忠馬革裹屍
    分別為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陳壽最早作《三國志》時,將五人並列合為一傳,但還並未提出五虎上將的概念。劉備稱帝後也就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封了前後左右四大將軍,趙雲終其一生不得重用,掛著一個翊軍將軍名號。五虎上將是在後來的歷史中,在民間廣泛流傳,以致於滿清主持修訂的《四庫全書》也將蜀漢五虎大將收錄。
  • 黃忠定軍山斬夏侯淵,有多大的影響?三國歷史的蝴蝶效應
    夏侯淵對曹魏的重要性不用多說,夏侯淵之死我們可以認定為與「關羽之死——荊州歸吳、官渡之戰——曹興袁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為同一等級的大事。事實上,整個三國歷史上一位將領的死亡代表著一方區域歸屬的也就關羽與夏侯淵倆人而已,就這點而言,黃忠斬夏侯淵所造成的震撼有多大,不言而喻,放到現在估計等同於一顆核彈爆炸。
  • 在定軍山戰役中,夏侯淵作為指揮官前往修理鹿角,死於軍中
    張毅曹操派大將張儀率軍進入巴中,奪回三壩,在宕渠被劉備麾下大將張飛以奇襲之計擊敗,張儀率軍進佔。張郃與手下十餘人抄小路逃走,然後收拾潰卒狼狽逃回南鄭。宕渠之戰後,張翼幾乎全軍覆沒,曹軍被迫退回漢中,三壩地區被劉備奪回。
  • 三國時期的「蜀漢五虎上將」,最終結局都是戰死的嗎?
    在官渡之戰時,關羽斬顏良而報答曹操的恩待。隨後,便北上尋劉備。官渡之戰後不久,曹操便率軍南下,劉備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再次率軍撤退,抵達江夏郡後,派遣諸葛亮和孫權相談聯盟之事。赤壁之戰,孫劉聯盟大敗曹操,而劉備也趁機搶奪荊南四郡,一度擺脫了江東對其的糧草限制。在公元211年,劉備率軍入蜀。
  • 黃忠VS夏侯淵 : 誰的戰功更大?
    一提到黃忠和夏侯淵,我們想到的是演義中的定軍山黃忠斬夏侯。歷史上的夏侯淵也確實是被黃忠說殺。然而這就可以斷定黃忠比夏侯淵厲害嗎?可以以一次的成敗論戰功嗎?話說劉備奪取漢中之戰,在與夏侯淵對峙一年多後,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正月向曹操的夏侯淵軍發起進攻,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
  • 真實的夷陵之戰中,蜀漢到底損失有多大?看這些戰死的主將就明白
    首先要糾正的是蜀吳兩方陣亡之四位將領說法,在小說《三國演義》中,蜀漢大將黃忠被描寫成為了參與夷陵之戰的將領人選。劉備東徵時,黃忠也作為主帥伐吳,夷陵之戰前夕,黃忠受到了吳將馬忠的偷襲,被其一箭射中臂膀,最後回營失血過多而死。其實這完全是小說杜撰的成分,黃忠並非死於夷陵之戰的戰場上,依據正史記載,黃忠早在夷陵之戰前去世。
  • 三國中的曲阿小將是年輕時的黃忠?竟能力敵東吳十二名將?
    只可惜無論是正史《三國志》還是小說《三國演義》,都未說出這位小將姓名,因當時太史慈與孫策交戰於曲阿,故後人稱此小將為「曲阿小將」。曲阿小將曾風靡一時,引發了人們無限的遐想,甚至曾一度被認為是三國第一猛將,那麼這位曲阿小將的背後到底有著怎樣的故事呢?「年輕黃忠」一說究竟可信嗎?
  • 【王者榮耀人物誌】黃忠與中國電影
    黃忠就是在這個階段歸附了劉備。 此後,他隨劉備一起入蜀,準備奪取益州。益州大概就是現在四川吧。黃忠在葭萌關(今四川廣元)接受委任,攻打劉璋。在一系列戰鬥中,常常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勇猛剛毅勇冠三軍。因此,益州平定之後,他被任命為討虜將軍。 此後,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黃忠在漢中定軍山對抗夏侯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