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診上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因為高血壓就診,但是他們對高血壓治療卻有著截然相反的觀點:
有的患者十分「積極」,一旦發現血壓升高,去藥店買來降壓藥就吃;
有的卻很「保守」,總擔心年輕人吃降壓藥以後就「斷不了」,害怕各種副作用。
究竟年輕人高血壓和中老年人有哪些不同?發現血壓升高之後應該怎麼辦?除了吃降壓藥,我們還有哪些辦法可以控制血壓?
今天我們就說一說年輕人高血壓的3個常見誤區:
一、我真的是高血壓嗎?
確定是不是高血壓,掌握正確的血壓測量方法是關鍵!
即使是健康人,日常活動也會引起血壓升高,比如體位變化、情緒波動、運動、進餐、排便等。所以血壓測量要以「靜息血壓」為準。
每天測量三次血壓,分別為晨起空腹排尿後,下午14:00,晚上睡覺前;測量前休息5至10分鐘。測量時保持放鬆,坐位背靠椅背,雙腳平放,不可翹二郎腿。連續測量3-5天,觀察整體血壓水平評估是否真的是高血壓。
根據最新指南這種家庭自測血壓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為:平均收縮壓≥135 mmHg和/或舒張壓≥85 mmHg,這和過去≥140/90mmHg的高血壓界限有所不同。
二、血壓升高一定要吃藥嗎?
年輕人發現血壓升高,不一定要吃藥!
很多年輕人血壓升高只是一過性的,作息不規律,熬夜,工作壓力大都可能引發。此時,血壓升高並未對心臟輸出功能和外周血管硬化造成不可逆的損傷;糾正不良生活習慣,堅持1至3個月,血壓多數可以恢復正常水平。
我國《高血壓基層診療指南》指出,高鈉低鉀膳食,超重與肥胖,過量飲酒和長期精神緊張是我國人群重要的高血壓發病危險因素,其中高鈉、低鉀膳食以及超重與高血壓關係最大,另外其他危險因素還包括乏體力活動、血脂異常等。可以看出日常行為習慣對血壓的重要影響。
三、高血壓吃藥就夠了?
如果改善生活習慣血壓依然不能恢復正常,就需要進入強化降壓階段。
但是,要先檢查,後吃藥!
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檢查的目的是為了除外繼發性高血壓,比如腎動脈狹窄或者腎上腺增生。繼發性高血壓不僅藥物治療效果差,甚至會因為服用降壓藥出現副作用,比如服用沙坦或是普利類藥物會引發腎動脈狹窄患者出現腎功能損傷。
繼發性高血壓通過手術等方法去除原發疾病後,血壓往往可以恢復正常。而對於另一部分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就可以根據血壓水平安全的調整降壓藥物。
大家會擔心,這麼一套下來會不會耽誤病情?不會的!對於青年原發性高血壓,藥物治療難度往往較低,效果也很理想。
我是心血管內科張醫生,如果喜歡我的科普文章,就請點讚吧!還可以轉發這篇文章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朋友!關注我還可以看到更多心臟病的健康知識哦#百裡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