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城69部金棕櫚排座次,你同意麼?

2021-02-27 看電影看到死



FESTIVAL DE CANNES

在今年坎城金棕櫚大獎即將揭曉之際,《好萊塢報導者》的編輯部把69年全部的金棕櫚影片仔細篩選,排了座次,將它們從最後一名(抱歉,比利•奧古斯特)排序至第一名(提示:伯特•蘭卡斯特主演的經典作品)。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電影評論總是會包括一連串的爭論。但當《好萊塢報導者》的編輯們準備為這69部金棕櫚獲獎影片排名時,參加今年坎城影展的影評人們——託德•麥凱西,喬恩•弗羅施,德博拉•揚, 萊斯利•費潘金,博伊德•馮•霍伊,以及喬丹•明澤——經過一系列的郵件和電話溝通後,發現彼此的排名大致一樣(只有幾個小的爭議,比如《阿黛爾的生活》排在第幾,或者《瑟堡的雨傘》應該排在前五中的第幾名)。

從排名中得出最明顯的結論是前10——甚至是前20名——的影片大部分拍攝於幾十年前。這是因為影評人天生懷舊?還是因為如今的電影就是不比從前了?這取決於你的想法。

讀者諸君你也可以在看過的金棕櫚影片中選擇你自己的前三名。再等待今年的金棕櫚誕生之時,我們來一起回顧這69部金棕櫚。


編譯 | 馬小飛blahblah 面癱本

校對 | 面癱本

69/69 《善意的背叛》(1992)

比利•奧古斯特


英格瑪•伯格曼寫的劇本,描寫他出生前他父母多年來複雜的關係。奧古斯特樸實溫和的指導使之成為一部無法忘記的金棕櫚影片。


阿莉達•瓦莉扮演一位寂寞的巴黎咖啡館女主人,她相信一個失憶的流浪漢就是她失蹤已久的丈夫。這部影片與布努埃爾的《維莉蒂安娜》共享了金棕櫚獎,而這部毫無爭議是兩部中不那麼讓人難忘的一個。

67/69 《諾言》 (1962)

安塞爾莫•杜阿爾特


至今仍是唯一一部獲獎的南美電影。這部巴西劇情片講述了一位貧苦的農民為給他痊癒的驢子還願,把十字架扛給遙遠的主教的故事。

66/69 《愛心補情天》 (1973)

阿蘭•布裡吉斯


在這個慢節奏的英式劇情片中,坐在勞斯萊斯後座的貴族年輕寡婦對她的新司機產生好感。

65/69 《自由之路》 (1982)

尤馬茲•古尼 / 斯瑞弗•戈倫


這是土耳其第一部獲獎影片(它和《大失蹤》共享金棕櫚獎)。它描述1980年軍事政變,並於1999年前一直在土耳其被禁,這個故事比影片本身更有趣。影片是戈倫在古尼的指導下拍攝的——當時古尼被囚禁——並在古尼逃亡法國後剪輯。

64/69 《烽火歲月志》 (1975)

穆罕默德•拉赫達爾-哈米納


這部殘酷的劇情片是北非/非洲唯一一部坎城最高獎影片,它講述了阿爾及利亞革命前在殖民地通知下的掙扎。

63/69 《工人階級上天堂》 (1972)

埃裡奧•貝多利


這部義大利喜劇片講述一位工廠工人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一根手指後意識到自己僅僅是機器中的一個小工具。

62/69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1966)

克勞德•勒魯什


這部關於一個寡婦(阿努克•艾梅)和一個鰥夫(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的法國愛情影片引起轟動並在國際享有盛譽——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不免有些甜膩。

61/69 《徵服者貝萊》 (1988)

比利•奧古斯特


馬克斯•馮•敘多貢獻了令人稱頌的表演。他在奧古斯特這部感人的慢節奏的影片中飾演了一位20世紀初去往丹麥的瑞典移民。該影片同時獲得奧斯卡外語片獎。

60/69 《兒子的房間》 (2001)

南尼•莫萊蒂


電影節的寵兒莫萊蒂通過描述這個深刻而又傳統悲痛家庭的人物像,擺脫了「義大利伍迪•艾倫」的稱號。

59/69 《華氏911》 (2004)

麥可•摩爾


很多人抱怨這屆金棕櫚很明顯在討論政治而不是藝術,但是影片激烈的反布希文件在國際上贏得長時間的喝彩,並且影片票房大賣。

58/69 《幽情密使》 (1971)

約瑟夫•羅西


僅僅在這部英國浪漫愛情片(朱莉•克裡斯蒂和阿蘭•貝茨主演,由哈羅德•品特改編自L.P.哈特利的小說)獲獎幾天前,米高梅認為這是失敗的作品將其下檔。評論家認為該片是導演當時最好的作品之一,但現在感覺地位有些下降了。

57/69 《黑暗中的舞者》 (2000)

拉斯•馮•提爾


丹麥壞男孩導演指導的這部沉悶音樂電影獲得的評論兩極分化,好評和差評差不多數量相等。今天看來影片最大的貢獻大概是歌手比約克為影片創作的歌曲獲得奧斯卡原創歌曲提名時,比約克穿上紅毯的天鵝絨長裙。


這部英國影片(描述愛爾蘭獨立戰爭以及愛爾蘭內戰)獲得金棕櫚時,英國右翼指責影片製作人「憎惡」自己的國家。同時,很多評論認為該片在學術方式上是有錯誤的。

55/69 《孩子》 (2005)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這對比利時兄弟的第二部獲獎影片再一次描述了比利時生活的荒涼。該片講述一個貧困的年輕父親賣掉自己的嬰兒後,在妻子的憤怒下試圖找回孩子的故事。警告:不要再心情低落時觀看此片。

54/69 《流浪的潘迪》 (2015)

雅克•歐迪亞


該片描述斯裡蘭卡難民在犯罪猖獗的巴黎郊區的故事。很多人認為該片不如導演的《預言者》和《鏽與骨》有衝擊力,但獲獎證實了歐迪亞作為法國在世最重要電影人之一的地位。


約菲指導史詩片徵服了由西尼•帕羅克帶隊的坎城評審團。該片由傑瑞米•艾恩斯飾演18世紀基督主教,羅伯特•德尼羅飾演奴隸販。

52/69 《鋼琴家》 (2002)

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斯基關於大屠殺的影片。該片由猶太音樂在在納粹控制下的華沙倖存的回憶錄改編。該片也在奧斯卡上為艾德裡安•布洛迪贏得最佳男主角,同時導演自己獲得最佳導演(當然,他沒法參加頒獎)。

51/69 《冬眠》 (2014)

努裡•比格•錫蘭


很多人認為這位慢節奏的土耳其故事大師本應在2011憑藉史詩級別的警察辦案影片《安納託利亞往事》獲獎(該片共享了評審團大獎,把金棕櫚獎輸給了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但這部3個多小時的國產影片為他贏回了最高榮譽。

50/59 《沉默的世界》 (1956)

雅克•伊夫斯•科斯託 / 路易•馬勒


這部在視覺上令人震撼的海底紀錄片是首部採用水下攝影的彩色電影。但該片同時也因拍攝期間屠殺大量鯊魚和炸毀珊瑚礁引起爭議。


這個關於三個室友爭搶一個女孩的粗糙荒誕的故事並不過時,反而因為強烈的表演方式和多樣化的60年代背景音樂而更顯時髦。

48/69 《紳士現形記》 (1966)

皮亞託•傑米


這個荒誕的三段式情愛故事(分別有英文標題《群鳥》,《群蜂》,和《義大利人》)與《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共享了最高獎。不管怎麼說,在今天很難想像如此政治不正確的影片獲獎。


儘管這部講述巴黎市中心學校老師的故事在電影節上映的很晚,但它沒有淪落為「英雄教師電影」讓人印象深刻。絕對不是《危險遊戲》這類。

46/69 《地下》 (1995)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庫斯圖裡卡這部關於他祖國南斯拉夫從二戰到1990年代種族戰爭的的諷刺史詩片在今天看來也許有些過時。但這部由法國傳奇女星讓娜•莫羅主演的電影憑藉其野心和狂熱徵服了評審。

45/69 《稻草人》 (1973)

傑瑞•沙茨伯格


該片關於兩個流浪漢的散漫故事被一些人認為是新好萊塢電影運動中的一個小進步。阿爾•帕西諾和吉恩•哈克曼貢獻了精湛演技,值得多次觀看。

44/69 《德州巴黎》 (1984)

維姆•文德斯


該片的盛譽有稍微消逝,但文德斯這部關於失憶症患者(完美的演員哈利•戴恩•斯坦通)尋找失蹤妻子(娜塔莎•金斯基)的神秘故事依然有熱情的影迷和評論文章關注。


林奇的這部狂歡電影讓大家要麼愛死要麼恨死。該片混合了性,暴力和經典臺詞(「你讓我比喬治亞瀝青更熱」)。這也許不是我們想要的林奇金棕櫚影片(《穆赫蘭道》在2001年輸給了《兒子的房間》),但這是他獲獎的一部。


唯一一部獲獎的華語電影(和《鋼琴課》共享)。陳的這部關於兩個兒時好友在文化大革命前成為戲劇名角的影片跨越了幾十年的時間間隔。該片在中國因為同性戀題材被禁。


惠勒的影片(由被列入黑名單的劇作家麥可•威爾遜編劇)描述由加裡•庫珀飾演的貴格會教徒所信奉的和平主義在南北戰爭時期受到檢驗。甚至羅納德•裡根也推崇影片中傳遞的令人激動的反正信息:他在一次峰會上把影片推薦給戈巴契夫。


科恩兄弟的這部關於劇作家的黑色諷刺電影在好萊塢引起轟動並贏得三個坎城獎項——影片,導演和演員(約翰•特託羅的主演獎)。這使得電影節設置了新的規定:每部電影所獲得獎項不得超過兩個。

39/69 《阿黛爾的生活》 (2013)

阿布戴•柯西胥


有評論認為該影片中10分鐘的同性戀性愛場景是不真實的(甚至是色情的)。但由史蒂文•史匹柏帶領的評審團們被這部同時代史詩片傳遞出的身臨其境的感情迷得眼花繚亂。該片導演和兩位演員阿黛爾•艾克薩勒霍布洛斯和蕾雅•賽杜共享了金棕櫚獎。


這是李最溫暖最容易理解的影片,講述了一個中產階級的黑人婦女尋找她藍領白人生母的故事,發人深省又十分可笑。觀影時嘗試不要痛苦痛哭流涕或放聲大笑。

37/69 《大失蹤》 (1982)

科斯塔-加夫拉斯


一個美國男人(傑克•萊蒙)和他兒媳(茜茜•斯派塞克)共同前往政變後的智利尋找他失蹤兒子的影片,是動作片和情感片的精明結合。

36/69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2010)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也許是獲獎影片中最奇怪的一個——也肯定是唯一一部拍攝和鯰魚親密行為的電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和西方電影在節奏,風格,和結構上都太不一樣了。自己體驗絕對比別人解釋更好。

35/69 《生命之樹》 (2011)

泰倫斯•馬力克


馬力克在這部關於家庭,童年,影片,宇宙的本質和生命意義的影片中表達了充分的敬畏。該片初次上映時引起了強烈的兩級分化的反饋(包括很多噓聲),但依舊徵服了電影節評審。

34/69 《永恆和一日》 (1998)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這部希臘影片描述了一個患有晚期疾病的詩人(布魯諾•甘茨)和一個阿爾巴尼亞小男孩成為朋友的故事,引發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馬丁•斯科塞斯帶領的評審團為其著迷。


今村昌平有趣而不易忘卻的第二部金棕櫚影片(第一部是1983年的《楢山節考》)。該片講述一個男人因為殺妻而坐牢,在快要被釋放時與他的——對的——寵物鰻魚對話故事。

32/69 《白絲帶》 (2009)

麥可•哈內克


在他的美國版《趣味遊戲》遭到商業和創造性的打擊之後,哈內克回到他的黑白形式影片。該片描述一戰前一個德國小鄉村的惡的根源。

31/69 《陸軍野戰醫院》 (1970)

羅伯特•奧特曼


奧特曼的這部喧鬧諷刺片描寫了一個大概是在韓戰的陸軍野戰醫院,但影片上映時間讓它代入了強大的越南戰爭背景。在現在我們看來,這個無法無天的喜劇就是一個殘酷的笑話。

30/69 《黑人俄耳甫斯》 (1959)

馬賽爾•加謬


加繆對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神話的現代演繹。影片講述裡約熱內盧狂歡節的故事,是一場充滿了音樂和劇情的視覺盛宴。

29/69 《君子好逑》 (1955)

德爾伯特•曼


獲得金棕櫚的開場影片(之後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奧斯卡獎)由帕迪•查耶夫斯基主筆。該片描述由歐內斯特•博格寧扮演的肉店夥計愛上了由貝琪•布萊爾扮演的學校老師。儘管聽起來很傷感,但這是最友好的獲獎方式。

28/69 《四月三周兩天》 (2007)

克裡絲蒂安•蒙吉


這部殘忍的,不帶感情的,莊重的電影描述了一個女人共產主義國家的羅馬尼亞試圖非法墮胎的故事。該片推動了羅馬尼亞新浪潮運動。


該片用長距離的跟蹤拍攝並拒絕關注暴力本身。因為拒絕解釋和任何形式的宣洩,這樁校園槍擊案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非常激進。不出意料,該片評論兩極分化。

26/69 《爸爸去出差》 (1985)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庫斯圖裡卡和波士尼亞詩人劇作家阿卜杜拉•西德蘭共同創作這部通過孩童視角觀察1950年代南斯拉夫政治壓迫的影片。影片中幽默和家庭的神秘力量戰勝一切。


第一部用冷靜的內省的視角看待生命和死亡的終極殘酷的影片。該片講述了一個快到70歲的日本鄉村阿婆依據傳統要爬到山頂並在那裡走向死亡的故事。


憑藉一帆布的驚人圖像和一劑量的欲望,坎皮恩刷新了所有珍貴的影片類型。該片由獲得奧斯卡表演獎的霍利•亨特和年輕的安娜•帕奎因出演,至今仍是唯一一部女性導演的坎城獲獎影片(坎皮恩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共享)。

23/69 《性,謊言,和錄像帶》 

(1989)史蒂文•索德伯格


儘管《永不妥協》和《十一羅漢》系列獲得的商業成功在索德伯格的作品中仍處於領先地位,但這部電影的首映體現導演依然狀態火熱。該片講述一對姐妹,兩個男人壓抑的感情和藉由攝像機的偷窺誘惑,是一部引人注目的喜劇電影。

故事講述一位老人看著自己深愛的妻子慢慢的屈服於老年痴呆。影片被哈內克演繹的堅定而又出人意料的感動。該片為哈內克贏得第二個金棕櫚獎(以及第一個奧斯卡獎)。


該片描述格丹斯克造船廠罷工事件並推動了推倒鐵幕的革命。波蘭導演瓦伊達因此獲得了相當重大的權力。

20/69 《馬蒂事件》(1992)

弗朗西斯科•羅西


羅西這部吸引眼球的作品,用紀實和虛構結合的手法探索了恩裡科•馬蒂(義大利公共能源公司埃尼集團的前總裁)神秘蹊蹺的死亡事件。馬蒂曾打破了西方石油巨頭的壟斷,後在一場墜機中身亡。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史上最偉大也最被忽視的傑作之一。奧爾米的這部作品由非專業演員出演,並以接近紀錄片的風格重現了90年代倫巴第農民的艱苦生存。

18/69 《羅塞塔》(1999)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羅塞塔把達內兄弟不成熟而富有同情心的現實主義的獨特品牌介紹給了世界。這對兄弟講述了一個比利時少女試圖與酗酒的母親維持生活的故事,以不加任何修飾和煽情的方式。

17/69 《在撒旦的陽光下》(1987)

莫裡斯•皮亞拉


皮亞拉講述了一個牧師(年輕的傑拉爾•德帕迪約扮演)通過救贖女殺手對抗內心的惡魔的故事。該片在坎城首映時遭到一片噓聲。當它成21年來第一部贏得金棕櫚大獎的法國片的時候,皮亞拉對著反對的觀眾揮舞拳頭。當然這也是情理之中。


福斯做到了不可能的事——達到甚至是超越了不可能,憑他的奧斯卡獲獎作品《歌廳》和這部引人入勝的音樂片。這是一部講述一個沉迷女色和毒品的舞蹈工作者與死亡調情的自傳體電影。


安德森的號角吹響的是對抗英國現狀的革命(以一所殘酷成性、暴力鎮壓的公立學校為代表)。該片由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主演,至今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在傳奇的最後一幕戲中。

14/69《我父我主》(1977)

保羅/維克託裡奧•塔維安尼


這部電影除了講述一個農村男孩對抗他的父親,擺脫了愚蠢和無知,另一個絕妙的主題,是反映了塔維亞尼兄弟盡力從大師羅伯託•羅西裡尼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中脫離出來(諷刺的是,羅西裡尼是那年坎城評審團的主席)


施隆多夫以獨特的方式令人難忘地改編了君特•格拉斯的史詩體小說。出色的演員大衛•本奈特飾演主角奧斯卡•馬策拉特,這個男孩極度厭惡成人世界而拒絕長大。該片和當年共同獲得金棕櫚大獎的《現代啟示錄》一樣野心勃勃,令人震驚。


塔倫蒂諾用他急促而血腥的傑作,把剝削電影提升到了高雅藝術的水準。該片成為第一部收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獨立電影,在電影文化和產業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的電影不是關於越南,這就是越南。」這句科波拉著名的言論就是關於他的這個瘋狂、令人惱火、混亂不堪、完美導演又讓人極度不安的戰爭故事,這部作品依舊富有令人震驚和敬畏的能力。


黑澤明宏偉的武士史詩建立在16世紀日本的戰爭背景之上,至今仍令人驚嘆,不僅是因為它壯觀的歷史場景,還有它聯繫關於現實、信仰、意義等複雜主題的意象。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喬治•盧卡斯幫黑澤明找到美國人支持這個小故事,講述一個普通盜賊被指使冒充死去的軍閥。這個苦澀的故事用莎士比亞、能劇劇場和抽象現代主義般的濃烈色彩渲染出來。

09/69《櫻桃的滋味》(1997)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基亞羅斯塔米這部安靜的傑作(與《鰻魚》共同獲得金棕櫚大獎),為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的文字解釋做出了很大貢獻。該片追蹤了一個開吉普車在德黑蘭郊區巡遊的中年人,試圖找到一個在他可能的自殺之後埋葬他的人。黑暗的地方在於,這位伊朗導演把這個當代故事轉化為對自然的美麗、陌生人的友善的深刻沉思,而在結語時又提醒我們這只是部電影。

08/69《竊聽大陰謀》(1974)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該片在教父前兩部之間快速誕生,自那時起科波拉的存在主義間諜驚悚片就成為了各種類型片的頂峰。吉恩•哈克曼出演聰明的被指派音像專家哈利•科爾,通過表達主角尋求匿名隱身的不可能,他引導了大眾對於水門事件的多疑和恐懼。這部電影預測到了在網際網路時代無限制的國家監測。該片聲音的剪輯和設計者沃爾特•默奇奉獻出了不可超越的作品。

07/69《維莉蒂安娜》(1961)

路易斯•布魯埃爾


在20多年的流放之後,超現實主義大師布努埃爾回到了他的家鄉西班牙,執導了這個天主教慈善出問題的可悲可笑的故事。西爾維婭•皮納爾飾演的角色曾經是個有抱負的修女,想用繼承的莊園的僕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卻受到一些好色的惡棍的支配。在一個著名的場景中,這些人重現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作為一場醉酒的家庭兄弟聚會。這被羅馬教廷看作是「褻瀆神明」,也成為了布努埃爾最尖銳最罪惡的努力成果。

06/69《雁南飛》(1958)

米哈依爾•卡拉託佐夫


這是唯一贏得金棕櫚獎的蘇聯電影,出生於格魯吉亞的導演卡拉託佐夫的這部建立在二戰時期的愛情故事,憑著它的細膩優雅,明暗結合,以及大膽的穿梭於群眾演員中的推拉鏡頭,至今仍在閃閃發光。每一張臉,即使是只出現了一秒的臉,都講述了關於痛苦,愛和失去的故事。但是真正印入你腦海中的,是主演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那張極具表現力的面容。


是的,德米的獲獎作品是一部色彩明亮的音樂片,片中每一句臺詞都是唱出來的(事實上是配音)。年輕的凱薩琳•德納芙的成功造星和米歇爾•勒格朗苦甜參半的配樂是該片的重要資產,但是真正使這部電影提升到偉大的藝術的水準的,是電影中,看著兩個不幸的愛人被逼與其他人結合,不完美地度過餘生,而慢慢擴散的心酸。

04/69《放大》(1966)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你可以說,在如此多偉大的導演中間,導演安東尼奧尼贏得金棕櫚獎是合理的,但是獲獎的電影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認為《奇遇》(1960)是更優秀的作品。儘管《放大》中的性政治現在看來有點尷尬過時了,但這部電影仍有一些永遠具有說服力的東西,比如關於精神錯亂,關於美麗的迷人的空虛和我們的感覺的不可靠。另外這部電影也激發了許多致敬和模仿,從《竊聽大陰謀》和《兇線》到《王牌大賤諜》。

03/69《計程車司機》(1976)

馬丁•斯科塞斯


這部斯科塞斯的傑作在今天或許通常被描述為「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激進小夥的故事」,然後強調這可是保羅•施耐德最棒的劇本。電影裡最著名的一句臺詞莫過於「你在和我講話?」一句充滿懷疑的「你在和我講話?」表述了特拉維斯最初的願望只是期待能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期待能被某人傾聽。但是不幸的是,斯科塞斯依靠圖像與音樂探索了特拉維斯混亂苦惱的靈魂深處,這深深的幹擾了特拉維斯當初單純的願景,使其不復存在,墜入地獄。

02/69《甜蜜的生活》(1960)

費德裡科•費裡尼


馬塞洛用他標誌性的演技演繹了一位玩世不恭的現代但丁,帶領觀眾經歷了一場由「聖彼得教堂穹頂,通往威尼託色情俱樂部下水道」(由天堂至地獄,《神曲》)的愚蠢又短暫的旅程。這部電影展現了一個戰後義大利性感的新形象。儘管當電影發行時可能已經不符潮流,而永恆的是費裡尼令人悲傷的感悟,當代生活充斥著罪惡與救贖,絕望的苦惱,以及隱藏在誘人的甜蜜生活表象下的無盡的空虛。


這份來自義大利的傑作是雜糅了歐洲古典風格文學、音樂以及電影的巔峰之作。它也將蘭佩洛斯小說所刻畫的愛情與政治動亂這雙重旋律做了強烈的個性化處理。這部電影如此的美麗動人甚至比之前的為世人熟知的版本還要好,克服了原來的缺陷。2010年坎城首映時並沒有使用蘭卡斯特本人的英音演繹版本,以至於只能在美國發行的譯製版裡彌補這個遺憾。

本文授權轉載自:奇遇電影(cinematik)


【 眾  籌  推  廣 】


我們打算在宇宙中心建一座「動物園」

發起人:蝸牛、鯨魚、大象、白馬、蟾蜍、麋鹿

( 支持眾籌,請戳 「閱讀原文」 )

相關焦點

  • 今年坎城陣容奢華,出現金棕櫚史上最高分電影
    >(第69屆坎城電影節海報)相比奧斯卡所建造的「電影大同世界」,這個在金棕櫚樹下的坎城電影節,則更希望電影「多樣性」的傳達。匯集了28個國家的49部影片,風格各異,口味應有盡有,不同影迷總能找到各自的high點。特別是參加坎城主競賽的電影有料又有趣,精彩紛呈。鋪子從中挑選了幾部,大家先來感受一下。
  • 今年坎城金棕櫚,終於給了他!!!
    接下來,我也隨便絮叨幾句:又是一年坎城電影節,又一年金棕櫚。算起來,這已經是第四年來坎城了。從當初什麼也不懂,現在也可以四處溜達,熟悉各種細節,變成坎城老油條了。實際上,今年來坎城是有點猶豫的。雖然,有很多快樂,也很過癮。但是,真心太累。十幾天的時間,每天只睡四五個小時,每天都是啃麵包,還要熬時差。
  • 圍觀坎城丨你在關注紅毯 我卻盯著金棕櫚獎究竟花落誰家
    一年一度的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17日在法國坎城拉開了帷幕,同時今年也是坎城電影節70歲的生日。此次的看點不但有範冰冰擔任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紅毯上的爭奇鬥豔,嘉姐還很關心金棕櫚獎究竟能花落誰家呢!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坎城電影節總共有12部女性作品參加,比去年多了整整9部,並且有3部入圍主競賽單元角逐。
  • 第69屆坎城電影節落幕,頒獎結果卻備受爭議
    北京時間5月23日,第69屆坎城電影節揭曉了獲獎名單。肯·洛奇憑藉《我是布萊克》拿下金棕櫚大獎,也成為雙金棕櫚俱樂部的一員。
  •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影片全紀錄
    歷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影片全紀錄
  • 坎城專題>金棕櫚雙煞科恩兄弟
    直到1991年,兄弟倆帶著《巴頓•芬克》來到坎城,遇上了當年的評委會主席羅曼•波蘭斯基。時任坎城總監的雅各布後來在自傳中回憶:波蘭斯基當時在評審團中極其強勢專制,將評委會其他成員全部架空。但直到看片倒數第二天都沒有任何一部電影入了波蘭斯基的法眼,使其對選片各種冷嘲熱諷加嫌棄。直到《巴頓•芬克》出現,他才流露出喜色。生怕波蘭斯基最後讓金棕櫚空缺的雅各布趕緊迎合其喜好稱讚《巴頓•芬克》「全是對波蘭斯基的致敬」,「 《冷血驚魂》、《死胡同》、《房客》、《羅斯瑪麗的嬰兒》……全都有」 。
  • 國際觀察 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爭議聲中落幕
    編譯 | 如今欄目編輯 | 孫豆責任編輯 | 汪憶嵐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在5月22日落下了帷幕,英國老導演肯·羅奇憑藉其新片《我是布萊克》摘得金棕櫚最佳影片大獎,羅奇此前已經得過一次坎城大獎坎城的評委始終也是人,會有自己的主觀看法,評委會喜歡什麼與評論家喜歡什麼之間有時候會脫節,但是今年這兩者之間看法的差異被看作為是一條巨大的「鴻溝」,如果比較一下獲獎者名單和各大媒體預測的名單,會發現差異是驚人的。金棕櫚獎得主《我是布萊克》是一部完美精緻的影片,但是評論家認為在21部主競賽單元影片這部影片只能排在第11名的位置。
  • 坎城電影節落下帷幕,這10部名作改編的金棕櫚影片,你看過嗎?
    2018年,日本導演是枝裕和憑藉《小偷家族》捧得金棕櫚大獎前天,法國當地時間5月25日,第72屆坎城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韓國導演奉俊昊憑藉影片《寄生蟲》全票摘得金棕櫚大獎。這也是韓國影片首次獲此殊榮,具有歷史性意義。《寄生蟲》的獲獎也彌補了去年韓國電影《燃燒》場刊最高卻沒能拿獎的遺憾。
  • 坎城電影節:法國影片《燃燒女子的肖像》競逐金棕櫚獎
    法國影片《燃燒女子的肖像 》將與其他20部電影一起競逐電影節最高獎金棕櫚獎。 新華社記者 張鋮 攝新華社照片,坎城,2019年5月20日 (國際)(3)坎城電影節:法國影片《燃燒女子的肖像 》競逐金棕櫚獎 5月20日,在法國坎城,法國影片《燃燒女子的肖像 》導演瑟琳·席安瑪亮相拍照式。
  • 獨家預測:第71屆坎城,到底誰能登頂金棕櫚?
    不過要說的是,場刊評分的高低與坎城電影節最終結果並沒有直接的關係。比如,第69屆坎城電影節上,獲得場刊3.7評分的《託尼·厄德曼》沒能摘得大獎,反而是平庸且爭議大的《我是布萊克》《只是世界盡頭》拿下了前兩名,雖然遭到噓聲一片,但也說明主導結果的依然是九人組成的評審團。
  • 坎城金棕櫚錯過《聶隱娘》
    聚焦坎城- 侯孝賢與金棕櫚再次失之交臂 -開場的日本舞蹈以及頒獎見習的歌曲表演和影片片段回顧,也讓中國媒體吐槽——「坎城電影節怎麼變成了春晚」。1993年,侯孝賢就已經憑藉《戲夢人生》拿到過評委會獎,但顯然這一次來到坎城電影節,侯孝賢劇組希望有更大的突破,而在競賽單元,《聶隱娘》在多項打分中都高居榜首,幾乎成為了競賽單元口碑最好的電影。因而,華人導演再次摘得金棕櫚的呼聲也就變得格外高漲。
  • 是枝裕和憑《小偷家族》榮獲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人民網東京5月21日電 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頒獎典禮於當地時間19日晚在法國南部舉行,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作品《小偷家族》獲得了坎城電影節最高榮譽——金棕櫚獎。這也是是枝裕和繼2015年《海街日記》後,時隔三年第五次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2004年,演員柳樂優彌曾因出演是枝裕和作品《無人知曉》獲得坎城最佳男演員獎,2013年是枝裕和另一部作品《如父如子》也獲得了當年坎城電影節評審團獎。而此次也是自1997年今村昌平作品《鰻魚》以來,時隔21年再次有日本導演作品榮獲金棕櫚獎。《小偷家族》將於6月8日在日本國內上映。
  • 有片|這些坎城電影節上提名的「香豔」電影 你錯過了麼?
    (就這部暫無資源)2《小姐》豆瓣評分:7.9分2016年第69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是當下女告訴她不要再為母親分娩而死自責,「她一定很慶幸臨終前生下了你」。那是小姐第一次意識到這就是友誼吧 因為相信,才會有被拯救的可能。 3《卡羅爾》豆瓣評分:8.2分2015年第68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提名)
  • 朱利安·摩爾爆冷獲坎城影后 《冬眠》斬獲金棕櫚
    錫蘭的《冬眠》斬獲金棕櫚   當地時間5月24日晚,第67屆坎城電影節落幕。  新人與大師同等對待   2007年坎城電影節六十大壽後,今年又是一屆大師和藝術品雲集的電影盛會,戈達爾、肯·洛奇、達內兄弟等「吸獎」能力超強的電影大師,集體被召喚至主競賽單元,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堪稱坎城之最。但最終錫蘭的《冬眠》斬獲金棕櫚,達內兄弟首度顆粒無收。  錫蘭登頂,堪稱是眾望所歸。
  • 剛剛得到坎城金棕櫚大獎的《小偷家族》,很可能會在中國公映呢
    恭喜是枝裕和桑,他的新作《小偷家族》拿到了今年坎城的最高大獎金棕櫚獎這是是枝裕和第五次入圍坎城主競賽單元,前四次分別是《距離》、《無人知曉》、《如父如子》、《海街日記》2013年與《如父如子》主演福山雅治及兩位小演員在坎城《如父如子》拿到了那年的評審團大獎和天主教人道精神獎
  • 今年坎城金棕櫚的獲獎者是……一隻吉娃娃!
    不是李滄東,也不是是枝裕和,更不是戈達爾或賈樟柯,就在你們紛紛爭議到底誰更有資格成為坎城寵兒的時候,一隻吉娃娃已經技壓群雄,低調地拿下了象徵電影藝術界最高榮譽的金棕櫚大獎。喬伊在坎城獲得的金棕櫚,其實是一個寫著「PALM DOG」字樣的脖圈,這個獎是坎城從2001年開始設立的外圍獎項,叫做「狗狗金棕櫚獎 Palm Dog Award」,用來表彰有著傑出表演的狗演員(貓演員表示不服)。
  • 坎城經典丨坎城歷史金棕櫚十五佳
  • 是枝裕和的金棕櫚:有如走路的速度,一直走到坎城 | 悅讀記
    日本電影導演、編劇、製作人2018年憑《小偷家族》摘得第71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悅讀記 第64期是枝裕和作品兩部文 | 新經典文化·方葉編 | 為你讀詩·悅讀記5月19日,是枝裕和憑藉電影《小偷家族》摘得坎城電影節金棕櫚大獎
  • 奉俊昊眾望所歸摘得金棕櫚,本屆坎城令人心服口服!
    過去的十二天,我們看到了太多關於坎城的消息。哪部電影爆了,誰的紅毯造型亮了,包括鞏俐的法國電子樂大師老公也吸足了眼球。全球頂級的電影盛會,誕生了無數頂級的話題。阿布戴·柯西胥在發布會上今年的坎城絕對不令人失望,妥妥的電影大年!場刊評分最高的《寄生蟲》順利拿下金棕櫚大獎,而21部主競賽單元電影,有12部的評分在2.5以上!這比例,歷年罕見。
  • 甄子丹《武俠》夜闖坎城 華語片無緣金棕櫚獎
    坎城主席Gilles Jacob昨日在記者會上宣布19部競賽片入圍名單 19部競賽片入圍名單,華語電影全軍覆沒,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主演《一代宗師》果然未能及時完工,賽前被外國影評人看好的內地導演婁燁新作《母狗》也無緣爭奪最高榮譽金棕櫚獎,反而陳可辛執導《武俠》獲邀參加午夜特別放映場,總算為香港影壇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