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STIVAL DE CANNES
在今年坎城金棕櫚大獎即將揭曉之際,《好萊塢報導者》的編輯部把69年全部的金棕櫚影片仔細篩選,排了座次,將它們從最後一名(抱歉,比利•奧古斯特)排序至第一名(提示:伯特•蘭卡斯特主演的經典作品)。
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電影評論總是會包括一連串的爭論。但當《好萊塢報導者》的編輯們準備為這69部金棕櫚獲獎影片排名時,參加今年坎城影展的影評人們——託德•麥凱西,喬恩•弗羅施,德博拉•揚, 萊斯利•費潘金,博伊德•馮•霍伊,以及喬丹•明澤——經過一系列的郵件和電話溝通後,發現彼此的排名大致一樣(只有幾個小的爭議,比如《阿黛爾的生活》排在第幾,或者《瑟堡的雨傘》應該排在前五中的第幾名)。
從排名中得出最明顯的結論是前10——甚至是前20名——的影片大部分拍攝於幾十年前。這是因為影評人天生懷舊?還是因為如今的電影就是不比從前了?這取決於你的想法。
讀者諸君你也可以在看過的金棕櫚影片中選擇你自己的前三名。再等待今年的金棕櫚誕生之時,我們來一起回顧這69部金棕櫚。
編譯 | 馬小飛blahblah 面癱本
校對 | 面癱本
69/69 《善意的背叛》(1992)
比利•奧古斯特
英格瑪•伯格曼寫的劇本,描寫他出生前他父母多年來複雜的關係。奧古斯特樸實溫和的指導使之成為一部無法忘記的金棕櫚影片。
阿莉達•瓦莉扮演一位寂寞的巴黎咖啡館女主人,她相信一個失憶的流浪漢就是她失蹤已久的丈夫。這部影片與布努埃爾的《維莉蒂安娜》共享了金棕櫚獎,而這部毫無爭議是兩部中不那麼讓人難忘的一個。
67/69 《諾言》 (1962)
安塞爾莫•杜阿爾特
至今仍是唯一一部獲獎的南美電影。這部巴西劇情片講述了一位貧苦的農民為給他痊癒的驢子還願,把十字架扛給遙遠的主教的故事。
66/69 《愛心補情天》 (1973)
阿蘭•布裡吉斯
在這個慢節奏的英式劇情片中,坐在勞斯萊斯後座的貴族年輕寡婦對她的新司機產生好感。
65/69 《自由之路》 (1982)
尤馬茲•古尼 / 斯瑞弗•戈倫
這是土耳其第一部獲獎影片(它和《大失蹤》共享金棕櫚獎)。它描述1980年軍事政變,並於1999年前一直在土耳其被禁,這個故事比影片本身更有趣。影片是戈倫在古尼的指導下拍攝的——當時古尼被囚禁——並在古尼逃亡法國後剪輯。
64/69 《烽火歲月志》 (1975)
穆罕默德•拉赫達爾-哈米納
這部殘酷的劇情片是北非/非洲唯一一部坎城最高獎影片,它講述了阿爾及利亞革命前在殖民地通知下的掙扎。
63/69 《工人階級上天堂》 (1972)
埃裡奧•貝多利
這部義大利喜劇片講述一位工廠工人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一根手指後意識到自己僅僅是機器中的一個小工具。
62/69 《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 (1966)
克勞德•勒魯什
這部關於一個寡婦(阿努克•艾梅)和一個鰥夫(讓-路易斯•特林提格南特)的法國愛情影片引起轟動並在國際享有盛譽——但這麼多年過去了不免有些甜膩。
61/69 《徵服者貝萊》 (1988)
比利•奧古斯特
馬克斯•馮•敘多貢獻了令人稱頌的表演。他在奧古斯特這部感人的慢節奏的影片中飾演了一位20世紀初去往丹麥的瑞典移民。該影片同時獲得奧斯卡外語片獎。
60/69 《兒子的房間》 (2001)
南尼•莫萊蒂
電影節的寵兒莫萊蒂通過描述這個深刻而又傳統悲痛家庭的人物像,擺脫了「義大利伍迪•艾倫」的稱號。
59/69 《華氏911》 (2004)
麥可•摩爾
很多人抱怨這屆金棕櫚很明顯在討論政治而不是藝術,但是影片激烈的反布希文件在國際上贏得長時間的喝彩,並且影片票房大賣。
58/69 《幽情密使》 (1971)
約瑟夫•羅西
僅僅在這部英國浪漫愛情片(朱莉•克裡斯蒂和阿蘭•貝茨主演,由哈羅德•品特改編自L.P.哈特利的小說)獲獎幾天前,米高梅認為這是失敗的作品將其下檔。評論家認為該片是導演當時最好的作品之一,但現在感覺地位有些下降了。
57/69 《黑暗中的舞者》 (2000)
拉斯•馮•提爾
丹麥壞男孩導演指導的這部沉悶音樂電影獲得的評論兩極分化,好評和差評差不多數量相等。今天看來影片最大的貢獻大概是歌手比約克為影片創作的歌曲獲得奧斯卡原創歌曲提名時,比約克穿上紅毯的天鵝絨長裙。
這部英國影片(描述愛爾蘭獨立戰爭以及愛爾蘭內戰)獲得金棕櫚時,英國右翼指責影片製作人「憎惡」自己的國家。同時,很多評論認為該片在學術方式上是有錯誤的。
55/69 《孩子》 (2005)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這對比利時兄弟的第二部獲獎影片再一次描述了比利時生活的荒涼。該片講述一個貧困的年輕父親賣掉自己的嬰兒後,在妻子的憤怒下試圖找回孩子的故事。警告:不要再心情低落時觀看此片。
54/69 《流浪的潘迪》 (2015)
雅克•歐迪亞
該片描述斯裡蘭卡難民在犯罪猖獗的巴黎郊區的故事。很多人認為該片不如導演的《預言者》和《鏽與骨》有衝擊力,但獲獎證實了歐迪亞作為法國在世最重要電影人之一的地位。
約菲指導史詩片徵服了由西尼•帕羅克帶隊的坎城評審團。該片由傑瑞米•艾恩斯飾演18世紀基督主教,羅伯特•德尼羅飾演奴隸販。
52/69 《鋼琴家》 (2002)
羅曼•波蘭斯基
波蘭斯基關於大屠殺的影片。該片由猶太音樂在在納粹控制下的華沙倖存的回憶錄改編。該片也在奧斯卡上為艾德裡安•布洛迪贏得最佳男主角,同時導演自己獲得最佳導演(當然,他沒法參加頒獎)。
51/69 《冬眠》 (2014)
努裡•比格•錫蘭
很多人認為這位慢節奏的土耳其故事大師本應在2011憑藉史詩級別的警察辦案影片《安納託利亞往事》獲獎(該片共享了評審團大獎,把金棕櫚獎輸給了泰倫斯•馬力克的《生命之樹》)。但這部3個多小時的國產影片為他贏回了最高榮譽。
50/59 《沉默的世界》 (1956)
雅克•伊夫斯•科斯託 / 路易•馬勒
這部在視覺上令人震撼的海底紀錄片是首部採用水下攝影的彩色電影。但該片同時也因拍攝期間屠殺大量鯊魚和炸毀珊瑚礁引起爭議。
這個關於三個室友爭搶一個女孩的粗糙荒誕的故事並不過時,反而因為強烈的表演方式和多樣化的60年代背景音樂而更顯時髦。
48/69 《紳士現形記》 (1966)
皮亞託•傑米
這個荒誕的三段式情愛故事(分別有英文標題《群鳥》,《群蜂》,和《義大利人》)與《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共享了最高獎。不管怎麼說,在今天很難想像如此政治不正確的影片獲獎。
儘管這部講述巴黎市中心學校老師的故事在電影節上映的很晚,但它沒有淪落為「英雄教師電影」讓人印象深刻。絕對不是《危險遊戲》這類。
46/69 《地下》 (1995)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庫斯圖裡卡這部關於他祖國南斯拉夫從二戰到1990年代種族戰爭的的諷刺史詩片在今天看來也許有些過時。但這部由法國傳奇女星讓娜•莫羅主演的電影憑藉其野心和狂熱徵服了評審。
45/69 《稻草人》 (1973)
傑瑞•沙茨伯格
該片關於兩個流浪漢的散漫故事被一些人認為是新好萊塢電影運動中的一個小進步。阿爾•帕西諾和吉恩•哈克曼貢獻了精湛演技,值得多次觀看。
44/69 《德州巴黎》 (1984)
維姆•文德斯
該片的盛譽有稍微消逝,但文德斯這部關於失憶症患者(完美的演員哈利•戴恩•斯坦通)尋找失蹤妻子(娜塔莎•金斯基)的神秘故事依然有熱情的影迷和評論文章關注。
林奇的這部狂歡電影讓大家要麼愛死要麼恨死。該片混合了性,暴力和經典臺詞(「你讓我比喬治亞瀝青更熱」)。這也許不是我們想要的林奇金棕櫚影片(《穆赫蘭道》在2001年輸給了《兒子的房間》),但這是他獲獎的一部。
唯一一部獲獎的華語電影(和《鋼琴課》共享)。陳的這部關於兩個兒時好友在文化大革命前成為戲劇名角的影片跨越了幾十年的時間間隔。該片在中國因為同性戀題材被禁。
惠勒的影片(由被列入黑名單的劇作家麥可•威爾遜編劇)描述由加裡•庫珀飾演的貴格會教徒所信奉的和平主義在南北戰爭時期受到檢驗。甚至羅納德•裡根也推崇影片中傳遞的令人激動的反正信息:他在一次峰會上把影片推薦給戈巴契夫。
科恩兄弟的這部關於劇作家的黑色諷刺電影在好萊塢引起轟動並贏得三個坎城獎項——影片,導演和演員(約翰•特託羅的主演獎)。這使得電影節設置了新的規定:每部電影所獲得獎項不得超過兩個。
39/69 《阿黛爾的生活》 (2013)
阿布戴•柯西胥
有評論認為該影片中10分鐘的同性戀性愛場景是不真實的(甚至是色情的)。但由史蒂文•史匹柏帶領的評審團們被這部同時代史詩片傳遞出的身臨其境的感情迷得眼花繚亂。該片導演和兩位演員阿黛爾•艾克薩勒霍布洛斯和蕾雅•賽杜共享了金棕櫚獎。
這是李最溫暖最容易理解的影片,講述了一個中產階級的黑人婦女尋找她藍領白人生母的故事,發人深省又十分可笑。觀影時嘗試不要痛苦痛哭流涕或放聲大笑。
37/69 《大失蹤》 (1982)
科斯塔-加夫拉斯
一個美國男人(傑克•萊蒙)和他兒媳(茜茜•斯派塞克)共同前往政變後的智利尋找他失蹤兒子的影片,是動作片和情感片的精明結合。
36/69 《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 (2010)
阿彼察邦•韋拉斯哈古
也許是獲獎影片中最奇怪的一個——也肯定是唯一一部拍攝和鯰魚親密行為的電影——《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和西方電影在節奏,風格,和結構上都太不一樣了。自己體驗絕對比別人解釋更好。
35/69 《生命之樹》 (2011)
泰倫斯•馬力克
馬力克在這部關於家庭,童年,影片,宇宙的本質和生命意義的影片中表達了充分的敬畏。該片初次上映時引起了強烈的兩級分化的反饋(包括很多噓聲),但依舊徵服了電影節評審。
34/69 《永恆和一日》 (1998)
西奧•安哲羅普洛斯
這部希臘影片描述了一個患有晚期疾病的詩人(布魯諾•甘茨)和一個阿爾巴尼亞小男孩成為朋友的故事,引發對生命和死亡的思考。馬丁•斯科塞斯帶領的評審團為其著迷。
今村昌平有趣而不易忘卻的第二部金棕櫚影片(第一部是1983年的《楢山節考》)。該片講述一個男人因為殺妻而坐牢,在快要被釋放時與他的——對的——寵物鰻魚對話故事。
32/69 《白絲帶》 (2009)
麥可•哈內克
在他的美國版《趣味遊戲》遭到商業和創造性的打擊之後,哈內克回到他的黑白形式影片。該片描述一戰前一個德國小鄉村的惡的根源。
31/69 《陸軍野戰醫院》 (1970)
羅伯特•奧特曼
奧特曼的這部喧鬧諷刺片描寫了一個大概是在韓戰的陸軍野戰醫院,但影片上映時間讓它代入了強大的越南戰爭背景。在現在我們看來,這個無法無天的喜劇就是一個殘酷的笑話。
30/69 《黑人俄耳甫斯》 (1959)
馬賽爾•加謬
加繆對俄耳甫斯和歐律狄刻神話的現代演繹。影片講述裡約熱內盧狂歡節的故事,是一場充滿了音樂和劇情的視覺盛宴。
29/69 《君子好逑》 (1955)
德爾伯特•曼
獲得金棕櫚的開場影片(之後獲得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四項奧斯卡獎)由帕迪•查耶夫斯基主筆。該片描述由歐內斯特•博格寧扮演的肉店夥計愛上了由貝琪•布萊爾扮演的學校老師。儘管聽起來很傷感,但這是最友好的獲獎方式。
28/69 《四月三周兩天》 (2007)
克裡絲蒂安•蒙吉
這部殘忍的,不帶感情的,莊重的電影描述了一個女人共產主義國家的羅馬尼亞試圖非法墮胎的故事。該片推動了羅馬尼亞新浪潮運動。
該片用長距離的跟蹤拍攝並拒絕關注暴力本身。因為拒絕解釋和任何形式的宣洩,這樁校園槍擊案在形式和內容上都非常激進。不出意料,該片評論兩極分化。
26/69 《爸爸去出差》 (1985)
埃米爾•庫斯圖裡卡
庫斯圖裡卡和波士尼亞詩人劇作家阿卜杜拉•西德蘭共同創作這部通過孩童視角觀察1950年代南斯拉夫政治壓迫的影片。影片中幽默和家庭的神秘力量戰勝一切。
第一部用冷靜的內省的視角看待生命和死亡的終極殘酷的影片。該片講述了一個快到70歲的日本鄉村阿婆依據傳統要爬到山頂並在那裡走向死亡的故事。
憑藉一帆布的驚人圖像和一劑量的欲望,坎皮恩刷新了所有珍貴的影片類型。該片由獲得奧斯卡表演獎的霍利•亨特和年輕的安娜•帕奎因出演,至今仍是唯一一部女性導演的坎城獲獎影片(坎皮恩和陳凱歌的《霸王別姬》共享)。
23/69 《性,謊言,和錄像帶》
(1989)史蒂文•索德伯格
儘管《永不妥協》和《十一羅漢》系列獲得的商業成功在索德伯格的作品中仍處於領先地位,但這部電影的首映體現導演依然狀態火熱。該片講述一對姐妹,兩個男人壓抑的感情和藉由攝像機的偷窺誘惑,是一部引人注目的喜劇電影。
故事講述一位老人看著自己深愛的妻子慢慢的屈服於老年痴呆。影片被哈內克演繹的堅定而又出人意料的感動。該片為哈內克贏得第二個金棕櫚獎(以及第一個奧斯卡獎)。
該片描述格丹斯克造船廠罷工事件並推動了推倒鐵幕的革命。波蘭導演瓦伊達因此獲得了相當重大的權力。
20/69 《馬蒂事件》(1992)
弗朗西斯科•羅西
羅西這部吸引眼球的作品,用紀實和虛構結合的手法探索了恩裡科•馬蒂(義大利公共能源公司埃尼集團的前總裁)神秘蹊蹺的死亡事件。馬蒂曾打破了西方石油巨頭的壟斷,後在一場墜機中身亡。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史上最偉大也最被忽視的傑作之一。奧爾米的這部作品由非專業演員出演,並以接近紀錄片的風格重現了90年代倫巴第農民的艱苦生存。
18/69 《羅塞塔》(1999)
讓-皮埃爾•達內 / 呂克•達內
羅塞塔把達內兄弟不成熟而富有同情心的現實主義的獨特品牌介紹給了世界。這對兄弟講述了一個比利時少女試圖與酗酒的母親維持生活的故事,以不加任何修飾和煽情的方式。
17/69 《在撒旦的陽光下》(1987)
莫裡斯•皮亞拉
皮亞拉講述了一個牧師(年輕的傑拉爾•德帕迪約扮演)通過救贖女殺手對抗內心的惡魔的故事。該片在坎城首映時遭到一片噓聲。當它成21年來第一部贏得金棕櫚大獎的法國片的時候,皮亞拉對著反對的觀眾揮舞拳頭。當然這也是情理之中。
福斯做到了不可能的事——達到甚至是超越了不可能,憑他的奧斯卡獲獎作品《歌廳》和這部引人入勝的音樂片。這是一部講述一個沉迷女色和毒品的舞蹈工作者與死亡調情的自傳體電影。
安德森的號角吹響的是對抗英國現狀的革命(以一所殘酷成性、暴力鎮壓的公立學校為代表)。該片由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主演,至今仍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尤其是在傳奇的最後一幕戲中。
14/69《我父我主》(1977)
保羅/維克託裡奧•塔維安尼
這部電影除了講述一個農村男孩對抗他的父親,擺脫了愚蠢和無知,另一個絕妙的主題,是反映了塔維亞尼兄弟盡力從大師羅伯託•羅西裡尼的義大利新現實主義中脫離出來(諷刺的是,羅西裡尼是那年坎城評審團的主席)
施隆多夫以獨特的方式令人難忘地改編了君特•格拉斯的史詩體小說。出色的演員大衛•本奈特飾演主角奧斯卡•馬策拉特,這個男孩極度厭惡成人世界而拒絕長大。該片和當年共同獲得金棕櫚大獎的《現代啟示錄》一樣野心勃勃,令人震驚。
塔倫蒂諾用他急促而血腥的傑作,把剝削電影提升到了高雅藝術的水準。該片成為第一部收入超過一百萬美元的獨立電影,在電影文化和產業的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的電影不是關於越南,這就是越南。」這句科波拉著名的言論就是關於他的這個瘋狂、令人惱火、混亂不堪、完美導演又讓人極度不安的戰爭故事,這部作品依舊富有令人震驚和敬畏的能力。
黑澤明宏偉的武士史詩建立在16世紀日本的戰爭背景之上,至今仍令人驚嘆,不僅是因為它壯觀的歷史場景,還有它聯繫關於現實、信仰、意義等複雜主題的意象。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和喬治•盧卡斯幫黑澤明找到美國人支持這個小故事,講述一個普通盜賊被指使冒充死去的軍閥。這個苦澀的故事用莎士比亞、能劇劇場和抽象現代主義般的濃烈色彩渲染出來。
09/69《櫻桃的滋味》(1997)
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基亞羅斯塔米這部安靜的傑作(與《鰻魚》共同獲得金棕櫚大獎),為弗洛伊德死亡本能的文字解釋做出了很大貢獻。該片追蹤了一個開吉普車在德黑蘭郊區巡遊的中年人,試圖找到一個在他可能的自殺之後埋葬他的人。黑暗的地方在於,這位伊朗導演把這個當代故事轉化為對自然的美麗、陌生人的友善的深刻沉思,而在結語時又提醒我們這只是部電影。
08/69《竊聽大陰謀》(1974)
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該片在教父前兩部之間快速誕生,自那時起科波拉的存在主義間諜驚悚片就成為了各種類型片的頂峰。吉恩•哈克曼出演聰明的被指派音像專家哈利•科爾,通過表達主角尋求匿名隱身的不可能,他引導了大眾對於水門事件的多疑和恐懼。這部電影預測到了在網際網路時代無限制的國家監測。該片聲音的剪輯和設計者沃爾特•默奇奉獻出了不可超越的作品。
07/69《維莉蒂安娜》(1961)
路易斯•布魯埃爾
在20多年的流放之後,超現實主義大師布努埃爾回到了他的家鄉西班牙,執導了這個天主教慈善出問題的可悲可笑的故事。西爾維婭•皮納爾飾演的角色曾經是個有抱負的修女,想用繼承的莊園的僕人做一些有意義的事,卻受到一些好色的惡棍的支配。在一個著名的場景中,這些人重現了達文西的最後的晚餐,作為一場醉酒的家庭兄弟聚會。這被羅馬教廷看作是「褻瀆神明」,也成為了布努埃爾最尖銳最罪惡的努力成果。
06/69《雁南飛》(1958)
米哈依爾•卡拉託佐夫
這是唯一贏得金棕櫚獎的蘇聯電影,出生於格魯吉亞的導演卡拉託佐夫的這部建立在二戰時期的愛情故事,憑著它的細膩優雅,明暗結合,以及大膽的穿梭於群眾演員中的推拉鏡頭,至今仍在閃閃發光。每一張臉,即使是只出現了一秒的臉,都講述了關於痛苦,愛和失去的故事。但是真正印入你腦海中的,是主演塔吉婭娜•薩莫依洛娃那張極具表現力的面容。
是的,德米的獲獎作品是一部色彩明亮的音樂片,片中每一句臺詞都是唱出來的(事實上是配音)。年輕的凱薩琳•德納芙的成功造星和米歇爾•勒格朗苦甜參半的配樂是該片的重要資產,但是真正使這部電影提升到偉大的藝術的水準的,是電影中,看著兩個不幸的愛人被逼與其他人結合,不完美地度過餘生,而慢慢擴散的心酸。
04/69《放大》(1966)
米開朗基羅•安東尼奧尼
你可以說,在如此多偉大的導演中間,導演安東尼奧尼贏得金棕櫚獎是合理的,但是獲獎的電影是錯誤的。大多數人認為《奇遇》(1960)是更優秀的作品。儘管《放大》中的性政治現在看來有點尷尬過時了,但這部電影仍有一些永遠具有說服力的東西,比如關於精神錯亂,關於美麗的迷人的空虛和我們的感覺的不可靠。另外這部電影也激發了許多致敬和模仿,從《竊聽大陰謀》和《兇線》到《王牌大賤諜》。
03/69《計程車司機》(1976)
馬丁•斯科塞斯
這部斯科塞斯的傑作在今天或許通常被描述為「一個處於社會邊緣的激進小夥的故事」,然後強調這可是保羅•施耐德最棒的劇本。電影裡最著名的一句臺詞莫過於「你在和我講話?」一句充滿懷疑的「你在和我講話?」表述了特拉維斯最初的願望只是期待能與他人進行簡單的交流,期待能被某人傾聽。但是不幸的是,斯科塞斯依靠圖像與音樂探索了特拉維斯混亂苦惱的靈魂深處,這深深的幹擾了特拉維斯當初單純的願景,使其不復存在,墜入地獄。
02/69《甜蜜的生活》(1960)
費德裡科•費裡尼
馬塞洛用他標誌性的演技演繹了一位玩世不恭的現代但丁,帶領觀眾經歷了一場由「聖彼得教堂穹頂,通往威尼託色情俱樂部下水道」(由天堂至地獄,《神曲》)的愚蠢又短暫的旅程。這部電影展現了一個戰後義大利性感的新形象。儘管當電影發行時可能已經不符潮流,而永恆的是費裡尼令人悲傷的感悟,當代生活充斥著罪惡與救贖,絕望的苦惱,以及隱藏在誘人的甜蜜生活表象下的無盡的空虛。
這份來自義大利的傑作是雜糅了歐洲古典風格文學、音樂以及電影的巔峰之作。它也將蘭佩洛斯小說所刻畫的愛情與政治動亂這雙重旋律做了強烈的個性化處理。這部電影如此的美麗動人甚至比之前的為世人熟知的版本還要好,克服了原來的缺陷。2010年坎城首映時並沒有使用蘭卡斯特本人的英音演繹版本,以至於只能在美國發行的譯製版裡彌補這個遺憾。
本文授權轉載自:奇遇電影(cinematik)
【 眾 籌 推 廣 】
我們打算在宇宙中心建一座「動物園」
發起人:蝸牛、鯨魚、大象、白馬、蟾蜍、麋鹿
( 支持眾籌,請戳 「閱讀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