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Ivy Zeng、Rita Zeng
"
《後浪》演講的視頻,它只是第一步,我們選擇了在五四青年節這個節點上做了一個品牌的正面宣傳……
"
在五四青年節的前一天,5月3日白天開始,小編朋友圈被B站獻給新一代演講的視頻《後浪》刷屏。
據Morketing了解,這是B站專門為五四青年節發布的一支認可、讚美並寄語年輕人的視頻,邀請到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走上舞臺,以對話模式進行了一個3分53秒的演講。
以上是演講完整視頻
Morketing發現,分享朋友圈的人群有60後、70後、80後,90後,以及00後。視頻本身,一方面,收穫了網友的共情、共鳴和分享,比如「心裡有火、眼裡有光」,讓很多網友表示極其贊同且正能量;另一方面,褒獎的同時也引來了一些爭議,有網友犀利評價「B站找來何冰老師,成功扮演了一個年輕人心目中理想的『爹』,希望爹們能有代入感,趕緊放權,少BB 」。
截止發稿前,小編查看了B站視頻原地址的相關數據,截止5月4日20點,《後浪》視頻在上線1天多,就達到了770萬觀看,13萬彈幕,101萬點讚。無論褒貶,這次營銷活動,已然成為了一個現象級刷屏案例,從傳播力度和引發討論情況來看已經超出了B站預計的結果。
Morketing希望從營銷專業視角去挖掘,此次刷屏級營銷活動本身的前後故事,以及原創團隊的思考。為此,我們第一時間聯繫到B站,對話了B站市場中心總經理楊亮,及此次擔綱製作的勝加CEO馬曉波。
01.
發起:
找個合適的場合,說認真的話
Morketing:五四青年節策劃《後浪》的背景大概是怎樣的?
B站楊亮:這個片子是給五四青年節的獻禮策劃。由B站公關團隊策劃,勝加擔綱製作。完整版由B站聯合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澎湃新聞等多家主流媒體一起發布。在新聞聯播前播出了2分鐘精簡版。
Morketing:創意點來源於哪?
B站楊亮:來源大概在兩個月前。當時,疫情期間,我們內部在討論,疫情過後,B站今年的品牌要做些什麼事情。然後,我們想到在五四這個時間點來做一次對話,是很有必要的。給大家打打氣,認真說一些話,這是我們的一個初衷。
其實我們想傳遞的是一種面向未來,比較開放、比較積極、比較正面的一種力量。因為這次疫情,大家都知道,整個公眾輿論經歷了好幾個月的壓力。
Morketing:我們發現整個演講,是以一種讚許、鼓勵的方式去貫穿,為什麼選擇這樣的一個調性?
B站楊亮:碎片化的時代,在社交媒體上,人們很容易被一些比較刺耳的聲音吸引,他會因為一些現象去認知一個整體。所以我們在這一次的立意上,想去通過關注和讚許大多數的年輕人,他們雖然沒有在很活躍的在發言,但是其實他們做著很正面很積極的事情。
我覺得他們需要被讚許和鼓勵,這樣正向積極的心態才能夠更好的被激發出來。所以,我們的初衷,並不是一個純市場導向的,可以說是一個品牌建設,甚至具有一些社會責任感的一個操作或者溝通行為。
Morketing:但回到視頻本身,我們發現一個極具反差感的現象,就是何冰老師是一個60後的演員,一些網友疑問,為什麼用60後來對話90後、95後、00後?
B站楊亮:選擇何冰是因為我們從數據上看到有不少年輕人是喜歡他的。何冰老師扮演過很多印象深刻的角色,比如大宋提刑官裡的宋慈。另外,B站年輕人非常尊敬老一輩藝術家和學者,何冰老師本身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演講者、朗誦者。他是人藝的著名話劇演員。我們覺得,由他來扮演一個對話的角色,非常合適。
當然,很多網友說,能否換個年輕人來對話,其實我們也有想過,但是如果選擇一個年輕人,就沒有了對話的感覺,會是一朵浪花,而不是一條奔湧的河流,不能表達全部的意思。
勝加 CEO 馬曉波(補充):而且受到疫情影響,我們不能找好些個角色來對話。只能一個人撐起一場戲,所以必須是舞臺經驗非常豐富的表演藝術家,何冰老師是人藝術出身,他是最好的選擇,普通演員根本撐不住的。
Morketing:我們看到,這波營銷雖然是針對年輕人的對話,但實際上轉發此視頻的,覆蓋面非常廣泛,從60後到00後,那麼,在策劃這場營銷活動的時候,對於B站來說,其核心訴求是什麼?出圈嗎?
B站楊亮:坦率的說,我甚至都不認為它是一個品牌Campaign。因為我沒有把它上升到這個高度來看。這本來是五四期間,面向主流正面的一個品牌宣傳。去傳遞一個正面積極的態度。另外,我們投放時間是5月3日晚新聞聯播前的一個時段,而且只投放了這一次,所以我們目的不是為了獲取更多用戶,而是希望做B站的品牌正面溝通。
02.
刷屏:
褒獎與爭議
Morketing:整個營銷活動準備耗時多久?
B站楊亮:差不多一個月。
Morketing:我們看到這部視頻,從昨天白天開始一直到晚上都處於刷屏狀態,後來我在朋友圈中,也發現B站投放了騰訊社交廣告,有非常多人點讚和評論。這樣刷屏的一個結果,是你們自己預想到的嗎?
B站楊亮:沒預料到反響這麼大。本來我預計主流會有一些反響,但沒有想到有現在這麼大的反響和討論,跟我們預計的不太一樣。
Morketing:這個視頻本身的自傳播是一方面,我們也看到,B站有投朋友圈廣告,以及其他渠道,不少營銷人會猜測,咱們這波的營銷可能花了很大一筆錢,以及探討它本身是否值當,您如何看待這件事情的?
B站楊亮:成本上,行業內的人看下來應該都能大概算出來,其實成本並不高。其實,回到這個視頻本身,沒有太多花哨的東西,而是一個比較簡單的演講形式。我們投放的央視新聞聯播前的時段,價格也相對透明。
另外,在發布層面,我們聯合了光明日報、新京報、澎湃,環球時報等媒體一起發布。而朋友圈的覆蓋,其實更多的是輔助。
Morketing:視頻片尾B站宣稱1.3億用戶,那麼,在這波營銷活動後,你預估,B站會不會獲得比較大的用戶增量?
B站楊亮:首先,我們沒有想通過這次活動實現用戶增量。因為這次品牌行為,只是一個開始,我們後面有好幾個項目正在籌備,這次是純粹的品牌行為,後面幾個項目才是真正的面向市場、面向新的用戶群體的一個營銷行為,這個片子真的不是面向用戶增長而設計。
Morketing:有網友評論,這個創意讓「60後、70後、80後」們感動不已,90後、95後、00後們卻不為所動,看來,這是前浪對後浪的期許,後浪卻不按照規則前行」,對此,您怎麼看?
B站楊亮:朋友圈裡有些人說這個片子其實拍給中年人看。其實,我們確實不僅僅是拍給年輕人看的,也是拍給更多人看的。第一,年輕人群體,他本來就是社會主流所關注的一個話題。
第二,設計的是一個演講,它其實是一個對話的形式。用何冰老師這樣的形象來代表一個新老的對話,才能促進一些相互的理解,促進一些融合,但也並不是說它就是拍給中老年人看的。
另外,關於「只有前浪轉發,後浪似乎反映平淡」,我覺得是因為「後浪」都在B站上看,這個視頻同步在B站上線,有很多的彈幕和評論,可以很直接的感受到。年輕人在B站發聲了,他們對於朋友圈社交的理解跟咱們不太一樣,年輕人可能不會在自己的朋友圈轉發,但是他會在自身所聚集的地方去發表一些意見,大家理解的發言語境不一樣。
Morketing:整個視頻,你們自己最希望強調的幾句話是什麼?
B站楊亮:如果在演講文案裡挑出我們最想說的三句話。分別是:「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我們在同一條奔湧的河流」,「和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
Morketing:在我看來,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有非常大的差別。廣告中所說的後浪,或者這一代主要是指00後、90後?有沒有更具化?
B站楊亮:如果你一定要說我們所描述的年輕人是誰,在視頻結尾有一句話「和1.3億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這1.3億年輕人就是我們對話的對象。
而1.3億的數據來源於B站2019年Q4財報公布的月活數字,同時我們的用戶中78%都是17歲-35歲人群。所以,可以理解為具體指這部分人群。
另外,它其實可以有更廣泛的範圍,我們沒有去特別的限定,我覺得年輕是一種心態,而且和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就是一個年輕的心態,
我們通過讚揚和鼓勵去傳遞的核心概念,就是「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鼓勵大家互相理解。
Morketing:如今這個廣告片引發了大量的轉發以及迴響,包括引爆輿論的討論,您覺得其中最核心的原因是什麼呢?
B站楊亮:結果確實是我沒有預計到的。首先,企業品牌層面可能過去沒有人真正認真的去講過這些話; 第二,文案本身比較燃;
Morketing:針對市場上的很多對於廣告片的爭議,您怎麼看?
B站楊亮:我們不會去特別的表示反對。「和而不同」、「年輕的身體和心態容得下更多元的審美和觀念」,這正是片子真正想說的。因此對於不同的理解,對於有爭議的部分,我們是一個開放的態度。
03.
關於爆款營銷:
刺耳的聲音容易被關注,
而我們認為長期正面的東西更值得做
Morketing:有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方式,能夠去尋找到品牌和消費者之間的共情點?
勝加馬曉波:決定一個品牌的魅力和氣質,在於他怎麼看待和表現自己的受眾。所以,方太眼裡,消費者都是「生而平凡,因愛偉大」的人;銀聯想和那些相信「付出必有回報」的人站在一起;杜蕾斯愛那些「為了愛再向前一步」的人;快手眼裡的用戶都是不會被生活打敗的可愛人兒;Timberland想陪伴「踢不爛」的人走上一生;卡薩帝為那群秉承「懂事物珍稀,更懂珍惜事物」生活態度的人深感自豪;夢之藍堅信「個人的成就可以和時代的成就合二為一」。
在B站的眼裡,中國的年輕人勇敢 、善良、無所畏懼,多元而包容,充滿創造力,心裡有火、眼裡有光,所以他要致敬這幫年輕人和養育他們的父母一輩,也堅信一代更比一代強。
這就是我作為一個文案想分享的東西,品牌就是個很唯心的事。至於這個演講是給誰看的,當然是給所有人看的,否則就不叫廣而告之了,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觀點和看法,這也是廣告有趣的地方,我們都會尊重。
而背後的策略、創作路徑、後續的行動,先不急著回答了,大家不妨拭目以待,B站會有更多多元化的表達陸續面世,我們將繼續奔湧。
Morketing:從跨年到後浪,B站產生爆款的頻次越來越高了。有一種聲音像《後浪》這個視頻,只要把logo一換,換成抖音換成快手都可以,您怎麼看待?
B站楊亮:它本來就是在五四青年節這樣一個時間點上去表達一個正面的態度,任何一個品牌在這個時候,他要說的話應該都會有高度相似。因為「青年」,它是一個公共屬性的話題。
Morketing:《後浪》裡面你們也描述了年輕人的群象。對B站團隊來說,你們心目中的年輕人到底是怎樣的?他們跟前面的幾個世代有哪些很突出的不同點?
B站楊亮:對「年輕」這個詞的理解,用8個字概括「表達自我,擁抱世界」。這8個字必須是平行的,有一些對年輕的解讀是鼓勵表達自我,個性,但是我們同時還加了4個字,「擁抱世界」。要更開放更多元的去看這個世界,特別是在網際網路時代。這個心態就是我們對年輕的一個理解,不是年齡的問題。
我們一直認為,幾百年來可能終於有一代年輕人,而且是數量龐大的一代,相對於過去幾代人,他們不僅受過很好的教育,物質條件在世界範圍內都是一個比較好的水平,並且他們所消費的文化產品非常多元,獲取信息的方式非常快捷。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會催生一個新的主流。
Morketing:那麼,對於很多可能會與B站合作的廣告主,會有哪些可挖掘的價值點?
B站楊亮:我覺得應該是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過去我們對年輕的理解,更多是叛逆,個性等。但它不是唯一的方式,可以有更多的方式去看待它。
Morketing:我聊了兩三個95後,我問了一下他們是否有轉發,有一個說我可能簡單點評轉發一下,但是轉發後就會忘了這件事情,現在很多的這種刷屏級廣告,他可能會有一種當時讓人心湧澎湃,然後發一個朋友圈,第2天就忘了,大家對很多的刷屏級和爆款級案例的記憶度越來越低,您是怎麼看待這種現象的?品牌營銷人應該如何思考這件事情?
B站楊亮:在社交媒體時代下,這是很正常的現象,大家都碎片化了。但同時它有好的地方,內容的門檻低了,不管是生產的門檻,還是消費的門檻,都變低了,事情都是一體兩面的,起碼比沒人看好。
《後浪》視頻的一些話,可能會在一些人的心裡種下一些種子,它畢竟是一個正面積極的東西。 當人們遇到一些困惑和迷茫的時候,他能突然回想起曾經在哪看到過的這些話,這就夠了。
另外,對於營銷來說,成為爆款,它真的只是一個結果。我們既沒有用很多大的流量藝人,但它被人關注了。但反過來講,如果特別是為了去做爆款,它可能長得完全不一樣,也不會有這樣一個結果,有時候事情就是這樣。
Morketing:那經歷過一些爆款之後,您覺得爆款有沒有一些基礎的方法論?以及怎麼評價一個好的創意?
B站楊亮:好的創意和廣告的評價維度實在是太多了。我們通過不同的目的和標準去判斷它。
結合去年底的B站跨晚,我自己來說,有兩點。第一、它是一個重新發現價值和意義的過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第二,做一件長期的事情,不應該去指望說某一次營銷能達到很多目的,長期去關注一些正面的東西,長期的去體察用戶的心態和生活方式,包括去看更多元的文化和內容,這些都是需要長期去做的,短期的東西是沒有辦法做到的。
其實《後浪》演講的視頻,它只是第一步,我們選擇了在五四這個節點上做了一個品牌的正面溝通。無論它有沒有成為爆款,並不會改變我們基本的工作方式:服務內容生態、鼓勵創作、鼓勵對世界的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