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為什麼是B站?

2021-01-07 風險雷達

2020年5月4日,嗶哩嗶哩,一家於2010年正式推出的視頻網站,在它的10周年之際,發布為年輕人點讚的廣告片《後浪》,不到半天時間,刷屏數億人朋友圈,甚至登上央視,好評噼裡啪啦的打在B站官網評論區。

同時也引來不同年齡層各個群體的爭議,次日,B站官方扶持的大流量博主「朱一旦」用戲謔的視角,做出代表普通年輕人的《非浪》,進一步將什麼是B站、年輕人的生活到底是什麼樣的相關話題,推上輿論的巔峰。

01 誰是B站?

嗶哩嗶哩,簡稱B站,最早於2009年誕生於杭州,大約在11年左右,主體搬到上海楊浦區。

經過嗶哩嗶哩後現代主義的大樓,淡藍色落地窗玻璃折射出來的陽光打在白色大理石地板上,再走幾步,則是上個世紀的工廠,不用1分鐘,就能感受到一個過於真實的混沌世界。

很多人吐槽B站的《後浪》不懂大多數人的生活現狀,殊不知,B站所處的位置,正是一個以五角場眾多商場為中心,北面是光鮮靚麗又低調的富人別墅區,南面的黃浦江附近則是髒亂差的小弄堂混裝區域。

復旦大學和建築工地就在周圍,時尚與貧窮並存,既能碰到搬磚民工,也能碰到戴著墨鏡的韓寒和穿粉紅色毛衣的網紅女教授陳果。

B站哪裡是不懂大多數年輕人是怎麼樣的,分明是過於了解,也過於明白不同的年輕人,被現實分割在不同的亞文化圈裡。

就像復旦大學和建築工地裡的年輕人,雖然都是一個年紀,一牆之隔,吃著一樣的蘭州拉麵,但基本上不會有人際交往上的溝通。

B站,就像一個頑童,坐落在全中國第一個誕生工廠的地方,用創意和希望,審視這個全新的世界。

在20多年前,B站大樓的腳下,還是清一色的工廠,但現在,已經變成了網際網路公司專用辦公樓。

去年,大多數人還不知道B站,5年前,玩B站的還只是清一色的二次元愛好者。5月4日的《後浪》發布後,基本上有手機的數億人都知道這家公司了。

毫無疑問,這篇廣告是成功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成功刺激到數以千萬級的年輕人:來B站吧,和年入百萬的年輕人一起,享受一樣的快樂,只要15塊錢註冊會員就可以!

02 B站的亞文化圈

這幾天知乎、微博、公眾號劈天蓋地的批評B站,認為B站的生活是代表有錢的年輕人的,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事實。

小鎮青年不玩B站,英國留學碩士不玩快手,這基本上是大數據的最真實體現,雖然有極個別案例不符合該數據的描述,但個例畢竟是個例,存在特殊性。

B站從一開始,就深耕人群中的亞文化圈,只關注二次元,大約在2010年前後,你需要回答100個二次元專業問題,才可以成功註冊嗶哩嗶哩,不是這個圈子的人,一般都進不去。

至少在2015年之前,B站還是二次元圈裡面的精神家園。大約在2017年以後,資本大規模湧入,B站逐步踏出原有的圈子,按照原來的商業邏輯,繼續創造更多的圈子,比如攝影圈、老電影圈、哲學圈等等。

2020年的B站老用戶的心態,基本上和2016年的知乎老用戶心態一模一樣,甚至當年知乎老用戶吐槽知乎不再純粹的文章,可以拿來,一字不改的吐槽B站。

對於B站老用戶來說:「明明我們是一群穿著cosplay玩劇情,甚至線下聚會的年輕人,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湧入一大堆奇怪的人,看著1942年的老電影,談著康德的哲學,看著大不列顛七王國火拼的歷史紀錄片。」

這就好像原本是一群二次元愛好者的聚會,門開的瞬間,湧入了一群穿著各色制服的職場麗人,陌生的人聊著陌生的話,卻對彼此都喜歡的B站,留有相同的依戀。

這是老用戶目前的感受,所以有很多老用戶說B站不再純粹了。

事實上,作為新用戶來說,也希望自己能在B站有一個屬於自己的精神家園,而不是直接加入老用戶的圈子。從某種程度上來講,這一變化,是大資本湧入之後,對公司產品體驗帶來改變的一種必然,同時,也是創新者必然面對的窘境。

年初,B站的跨年直播,刷爆整個中文網際網路,讓許多人重新審視正在創造新文化的B站,《哈利波特》的鋼琴曲彈出數億年輕人的共同回憶,在西方著名的藝術家突然登臺令所有人尖叫。

B站,一方面通過對大數據的研究,一方面對娛樂文化產業的考量,在中國缺乏日劇產業、好萊塢產業、韓劇產業的現實狀況下,走出另一條滿足精神世界未知的路。

03 B站的崛起之路

B站最神奇的是給人一種年輕化的感覺,但看B站的真的全是年輕人嘛?

實際上,在2015年,B站用戶中有75%的用戶是95、00後,然而從2018年到2020年,大量70後、80後成為B站的忠實用戶,年齡結構正在發生劇變。

第一批成為b站用戶的中年人,基本上是小孩子7~12歲的媽媽群體,最近幾年,有許多媽媽在和和小孩子互動的過程中,經常發現自己的小孩子通過一款奇怪的軟體,自學舞蹈,自學英語,自學歷史,自學......

在了解到B站視頻竟然有龐大並成系統的紀錄片、學習片等等視頻後,這些媽媽群體,不知不覺也開始在自己的手機上下載了這樣的APP,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或者現實需要。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明明一開始,B站就只是二次元愛好者的保留地。

事實上,從2013年開始,B站就享受到了資本的甜頭,拿到國外數百萬美元的首輪融資。2018年,嗶哩嗶哩在美國上市。

你能想像嗎?作為一家視頻網站,竟然同時被騰訊、阿里、索尼三巨頭投資!

在嗶哩嗶哩旗下所有公司裡面,總計騰訊佔18%的股份、阿里佔7.6%的股份、索尼佔4.98%。

2019年,B站通過轉債發售和後續股票發行,一共融資8.4億美元。除此之外,還有A、B、C、D輪融資,基本上每一輪都是數億美元。也就是說B站不差錢,是一家由資本推動的公司。

既然是由資本主導,那麼B站自然會考慮到擴大用戶群體、擴大頻道欄目、擴大節目類型,最終達到資本最大化、利潤最大化。B站的公司結構比較複雜,主要由這4家主體公司組成:

嗶哩嗶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幻電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關聯公司超過20家,基本上覆蓋文娛產業鏈的上遊到下遊,例如製作動畫、拍攝電影、節目分發等等環節。

股權結構分配的非常合理,例如幻上海幻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boss陳睿佔股52.3%,對公司的戰略規划具備決策權。

有些公司就很苦逼了,如果三個股東所佔股權比例差不多,整個公司很有可能會在多個人的不同戰略規劃中走向不歸路,死在情緒的內耗中。

通過「RiskRaider風險雷達」的輿情欄目可以看到,AI在4月10號,抓取到一篇來自網易的新聞,告訴投資者或合作商,嗶哩嗶哩收穫索尼的4億美元投資。

AI也在經營能力欄目中提到:該公司疑似收到大量融資,股權變動比較大。

再深入研究,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被AI標記為「特別預警」,打開AI推導出來的詳細信息發現,原來,是因為該公司在最近幾年出現大量債務才被AI判定為「特別預警」。

這些債務涉及到的資本,大部分都用於B站的擴大化,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資本引導著這家公司前進。

這些債務對於小公司來說無法承受,但是對於擁有超過1億消費能力較強用戶的視頻網站,這些債務大概率只會促成公司的進一步擴大。

從資本大量積累的根源,到B站擴大亞文化群體規模的表象,創造出一條嗶哩嗶哩的崛起之路。

對了,作為一枚總監或者boss,如果也想擁有更多詳細經營能力、輿情信息、失信記錄、訴訟案例、AI判定結論等等方面的大數據,超級推薦申請RiskRaider風險雷達。

用大數據,分析一家公司的倒閉和崛起!!!站在風口上的豬,也能飛起來。

03.99 文娛產業大爆發

這句話不是我說的,是雷軍在演講致詞裡面講的。基本上說明了,企業作為個體順應產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享受大環境帶來的紅利。

抖音在2017年左右爆紅,成功佔領數億人的手機端,南方大量農村,也變成抖音的參與者、消費者。

抖音解決了大多數個人的無聊感,但個人所需要的成長、學習、更高級精神需求,被所有公司選擇性無視。毫無疑問,抖音的崛起,令大部分公司忽略掉一個更大規模的短視頻市場,即:專業類型短視頻

2018年左右,發生了什麼?

作為學習網站的滬江並未深挖短視頻方向,作為電視劇的眾網站沒有及時更新各國電視劇。B站在資本的裹挾之下,主動改變,調整業務線,增開頻道,扶持新博主,買版權,立刻進入幾乎處於真空的視頻市場,做了許多其他行業應該做但是沒有做的事。

結果導致想學法語的人,不去滬江,去了B站。想看最新日劇的人,不去XX網站,去了B站。想看國外生活的人,不去馬蜂窩,去了B站。

更要命的是,B站它居然對所有用戶開放了成為視頻博主的資格,並且對優質UP主予以扶持。相比馬蜂窩花更多精力扶持大商家上傳的視頻,B站打開了一種未知的「超級不確定性」,讓優質up主在競爭中產生。

在其他視頻網站還在頻繁上線一些無聊的電視劇時,B站厲害了,直接在日本、美國開分公司,把美國、日本、法國、英國、俄羅斯的硬核電視劇、電影搬到了你的手機上。

沒有版權怎麼辦?買!買!買!想看1942年的老電影是不是?給你安排上!

15塊錢每月會員,分分鐘過上Old money的觀影生活。如果說豆瓣滿足了文藝青年對小眾電影的評價權利,那麼b站則是,把那些高逼格的小眾影視劇直接擺在你面前。

你知道在全世界,如何能在10分鐘之內,看到1902年的法國電影嗎?只有一個辦法,在地球上任何有wifi或者流量的地方,打開嗶哩嗶哩app,輸入這部法國電影的名稱,點開就能看,只要你是會員。

不僅還能看,還有和你一樣痴迷大清帝國晚期法國導演盧米埃爾拍攝的片子,在彈幕上驚呼「觀摩大師!!!這才是真正的電影!」。

如果是20年前,你要怎麼看?首先你得是Old money,手頭有各種硬核關係,通過各種渠道花十天半個月找這種VCD,還得懂法語。要不然,沒轍。

好啦,現在再回頭思考5月4日流行的廣告《後浪》為什麼引起爭議吧!!!到底什麼是B站!?

B站是一種將有錢人家小孩子所享受的精神食品,直截了當的,以最低成本的方式,放在了你面前。為什麼很多人會難受?

原因很簡單,在傳統時代,本來有些東西是法租界的老洋房裡面那些男男女女所享受的日常生活,現在B站直截了當的把這種東西的神秘面紗給撕開了,放在了普通人面前。

你15塊錢連續月會員,看到的東西,跟人家年收入幾百萬的人年輕人,看到東西是一樣的。

以前你不知道人家過什麼樣的生活還好,現在你知道了,但是你只能看看,不能去真的體驗。

你能開心嗎?但這種不開心,也成功讓很多人下載了B站。

大多數人一邊罵著嗶哩嗶哩你為什麼要展示美好生活,一邊帶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偷偷打開B站,模仿著Old money的精神需求,還不忘微信朋友圈吐槽一遍:B站,你不能代表年輕人。

不過潛臺詞,她們可沒寫上:「雖然你是這樣粗魯的B站,但請帶上我,讓我變成她們的一部分。」

相關焦點

  • 《後浪》:b站是否與初衷漸行漸遠
    今年恰逢五一假期中的五四青年節,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b站最新的推廣視頻《後浪》刷屏。
  • 《後浪》還有餘波,A站up主控訴B站侵權!不知情下成為了「後浪」
    #前兩個月,趁著五四青年節時期,B站做了一個很成功的營銷策劃,製作出了一個在全網引發廣泛討論熱度的爆款廣告宣傳視頻「後浪」。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覺得自己被代表了,所以「後浪」視頻遭到很多網友的反感和抵制,而「後浪」一詞也成了一個網友時不時拿出來調侃年輕人的偏貶義的一個梗:一開口就知道,老後浪了~雖然有爭議,但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營銷,視頻到現在只是在站內就已經有了兩千多萬的播放量,在全網引發的討論熱度也成功為B站宣傳了一波自己,引流了一波流量。
  • 你們誤會《後浪》了
    最近b站推出的短片《後浪》引發廣泛爭議,有人轉發點讚,有人評論斥責,也有人吃瓜看戲。 在我的朋友圈裡,心潮澎湃的「前浪」比較多,父輩一代對這部短片連連叫好,並感嘆國家富強了,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更精彩了。
  • 毛不易給2020年畢業生唱了首歌,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面對史上最難畢業季, b站獻上了一曲畢業歌《入海》,送給即將或者已經畢業的人們。《後浪》風雨不止,《入海》又激起千層浪。話不多說,先上菜。故事很簡單,年輕人走出校園,來到社會鍛鍊打拼,躍入人海競爭。可就是這麼俗套的故事,仍然讓已經下海多年的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 一朵小破浪花眼裡的《後浪》
    《後浪》昨兒在b站一出,尤其是中央新聞都幫它搞宣傳,於是乎早上一睜眼,艾瑪,刷屏了。趕緊打開看看吧,全視頻不長,三分多鐘,但確實,各種青春洋溢以及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面再加上何冰慷慨激昂的演講,確實有一種熱淚盈眶、一身雞皮疙瘩無處安放的感覺。
  • 為什麼這動畫B站沒有買?B站向誰買番?
    作為動漫迷最喜歡的網站,嗶哩嗶哩動畫(b站)在前幾年上市之後越做越大,今年更是針對大眾推出了「後浪」 「你喜歡的都在b站」 等宣傳片,今年頗有破圈之勢
  • B站《後浪》熱議:3個真實故事告訴你,為什麼現在是最好的時代!
    5月3日,B站出品的青年宣言片《後浪》上線。為什麼《後浪》視頻裡會有這段話——「現代文明的成果被層層打開,可以盡情地享用;自由學習一門語言,學習一門手藝,欣賞一部電影,去遙遠的地方旅行」?還是說回馬東。剛剛說了,馬東前半生的經歷,循規蹈矩,是典型的60後。為什麼?
  • B站以及B站的「後浪」們,其實很憋屈
    B站的《後浪》火了,情緒渲染得很到位,何冰的臺詞鏗鏘有力,可以想像不少年輕「後浪」們看完這部視頻時激情澎湃的樣子。可遺憾的是,所謂「後浪」們遠沒達到這種程度,就連《後浪》這部視頻都要找一個「前浪」何冰代言,否則主流群體根本不屑一顧。這一局面,說到底也是和經濟和社會發展程度有關的。現在的「00後」一代,在人口規模上遠遜於當初80後一代,網絡聲量自然不足。
  • 被b站「後浪」噁心到的人,該看看這部9分片
    最近,被b站「後浪」視頻刷屏了。 有人說,這空無一物的雞湯文案,雙腳離地、粉飾太平。 有人說,選取的素材充斥著消費主義,與普通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相去甚遠。
  • b站彈幕沒了為什麼
    首頁 > 問答 > 關鍵詞 > b站最新資訊 > 正文 b站彈幕沒了為什麼
  • B站裡的後浪在享受生活,現實中的後浪在拿命活著
    看著如今的「後浪」們,我們滿懷羨慕。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為了爭口面子,老先生立下「flag」兩天後給看片子,於是開始了兩天速學拍視頻、剪輯視頻的操作。 廣告片中以老年人的視角闡釋了一個入坑的「前浪」的生活。相比後浪,這支視頻雖然討論度沒那麼高,卻更受大家好評。
  • B站《後浪》全網刷屏!超燃文案背後,是B站的破圈野心
    不用活成我們想像中的樣子我們這一代的想像力不足以想像你們的未來如果你們依然需要我們的祝福那麼,奔湧吧,後浪五四青年節前夕,央視在18:48《新聞聯播》前播出了B站青年宣言片《後浪》,這是B站首次登陸央視黃金時段,不久後,這部短片出現在朋友圈的廣告裡。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 整支廣告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相親前戲,第二部分是老頭歷經千辛萬苦拍攝視頻的過程,第三部分是老頭的視頻成品。
  • 別說笑了,前浪——評b站演講「後浪」
    九斤老太早已經死在魯迅的文章裡面了,為什麼還要把這種殭屍式的語言重新拿出來討好青年?「看著你們,滿懷羨慕。」羨慕404?羨慕被小粉紅舉報?羨慕「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羨慕六個錢包付首付然後當房奴?
  • b站跨年晚會為什麼「最懂年輕人」?快進來補課!@前浪
    90後最喜愛的國產劇排行榜,肯定有《仙劍奇俠傳》的一席之地,仙劍系列的金曲串燒,請來了原唱團隊,將晚會的情懷燃至高潮,觀眾感動怒刷:「爺青回!!!」 甚至有人說:21世紀的年輕人,都在b站看跨年,b站擁有最具熱情與活力的用戶群體,但年輕人究竟因何聚集於此呢?
  • 麥當勞版的《後浪》,為什麼「浪」不起來了?
    2020上半年,B站三部曲的火爆出圈讓「後浪」一詞成為大眾熱議的焦點,由國家一級演員何冰老師在五四青年節的激昂演講為序幕,展開了一場前浪與後浪之間的輿論交鋒。 隨著後浪流量話題的火爆,品牌聞風而動,快手版《後浪》衝破大眾對其土味印象,蒙牛版《後蹄》借勢高考激發品牌社會屬性,各式各樣的UGC創意層出不窮,為品牌賦予了全新活力。
  • B站《後浪》惹爭議,究竟是誠意之作,還是利益驅使?
    沒錯,相信大家可以理會,《後浪》究竟是怎樣的一則視頻。在形式上,《後浪》絕對做到了熱血澎湃的效果,可是以內容著稱的B站,這一次,卻在內容上,出了嚴重的「車禍」。當我們看到這些數據後,又會有怎樣的感想?《後浪》中的後浪,究竟能代表哪一部分後浪?現實不需要粉飾,我們早已過了那個狂熱鼓吹一切的年代。
  • B站的每一棵韭菜,都渴望被《後浪》滋養
    希望藉助《後浪》破圈的B站,被「後浪」拍死在了沙灘上B站在5月3日,推出了自己的青年節主題宣傳片《後浪》。作為獻給所有B站新一代年輕用戶的演講,《後浪》在推出後,迅速取得了遠超預期的反響。它的影響力很快衝出了B站的用戶圈層,引發了全網的關注。
  • B站《喜相逢》,「後浪」營銷成功收官!
    五四青年節,《後浪》來襲,前浪與後浪的爭論,後浪內部的分歧,讓B站再一次成為輿論風口,也由此,掀起了全社會「逐浪」的序幕。 520世紀告白節,B站推出《入海》暖心視頻,配合毛不易的醇厚、孤寂的嗓音,一曲將眾人拉到學生時代即將終結,人生陷入迷茫的情境之中,引人共鳴,催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