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藉助《後浪》破圈的B站,被「後浪」拍死在了沙灘上
B站在5月3日,推出了自己的青年節主題宣傳片《後浪》。作為獻給所有B站新一代年輕用戶的演講,《後浪》在推出後,迅速取得了遠超預期的反響。它的影響力很快衝出了B站的用戶圈層,引發了全網的關注。
但是,《後浪》引發全網關注的原因,並不在於其本身的成片質量如何,而是人們圍繞其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些爭論,使得《後浪》毫無意外地「出圈」了。只不過這次「出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次「翻車」。顯而易見,人們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並不如當初預想的那樣整齊一致。
如何去理解這一現象?我想首先還是得從《後浪》所面向的受眾說起。
在《後浪》的播放列表裡,很顯眼的羅列了視頻的三個版本——B站用戶觀看版、央視專供版、央視專供版的完整版。後兩個版本,內容幾乎一致,只不過是通過剪輯,將視頻的時長進行了一定的壓縮。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後浪》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給以B站用戶為代表的,當代青年們觀看的,另一個,是給坐在電視機前的「前浪」們觀看的。
給前者看的版本,除了有何冰老師鏗鏘有力的演講外,還加入了大量B站UP主們的視頻素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B站的內容特色。讓原本略顯枯燥的演講畫面,顯得更加多元化,符合B站用戶的日常觀看習慣。就好像我們日常看文章一樣,有圖有文字,觀感自然不會差。
而另一個投放央視的版本,則在呈現形式上,顯得更加專一。整部宣傳片,並沒有過多去展現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核心還是在於對B站的宣傳推廣。眾所周知,央視的廣告投放,向來比較嚴格,B站能獲得這次宣傳自己的機會,當然得認真把握。所以,這個投放央視的版本,重點其實是片尾的那段文字——和1.3億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
這也就成了,《後浪》系列視頻引發爭議的導火索。
對於「前浪」們來說,B站的這部視頻,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本質上,就是一次以B站為核心的商業宣傳——它既滿足了「前浪」們對年輕一輩的期望,也讓B站獲得了除自身用戶群體之外的,更廣泛的大眾的認可。對於這些觀眾,他們並不需要看到詳細的視頻內容,就可以對B戰這個平臺,以及它的用戶群體,形成一個大致的認知。
說的直接一點,B站可以靠這部宣傳片,獲得更多來自資本、官媒、甚至非網際網路用戶群體的關注。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年輕人的聚集地,對於資本來說,B站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因為在目前看來,沒有任何一家視頻平臺,能做到像B站一樣,有如此龐大且穩定的核心用戶群體。
從B站19年Q4季度的財報,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據B站2019年Q4季度財報,即19年全年的綜合財報顯示。B站在整個Q4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了73.75%,毛利潤同比上漲19.82%。這個上漲趨勢可以說相當亮眼。
B站各季度毛利潤以及毛利率增長情況
而在用戶層面,過去一年的時間裡,B站的正式會員數(需通過相應的問卷測試才可成為會員),同比增長了50%,更為驚人的地方在於,這些新增的會員用戶,12個月留存率高達80%,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意味著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每100位加入B站會員的用戶中,12個月後轉化為持續穩定使用的用戶,高達80人。這是很多視頻平臺做夢都想取得的成績。而所有這些數據,意味著B站能有機會得到更多資本的投資,它們是B站走出去談判的資本。
而對於部分官媒來說,入駐B站,也已成為他們了解當下年輕人喜好,最有效的手段。從早期的共青團中央,到後來的央視新聞,這些傳統媒體對B站的關注,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今年年初這段時間,B站與央視新聞展開合作,第一時間播報疫情相關信息,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B站自身,還是以央視為代表的官方媒體,都希望能互相從對方身上獲取到足夠多的資源。
所以,B站投放給央視的宣傳片,無疑是成功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宣傳片放出後的第一時間,關注、轉載最多的,不是片中的年輕一代,而是那些70、80後的「前浪」們。他們有些確實是羨慕年輕人的精彩生活,有些則是看到了B站的發展潛力,或者,是為了讓自己更方便融入到年輕人的話題中。
那麼,對於真正的新一代年輕人們,這部《後浪》又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主流的聲音,自然是充滿認同。無論是《後浪》視頻裡的彈幕大軍,還是視頻底下的評論區,我們都能找到大量對視頻表示支持的用戶,他們讚揚著視頻裡激昂的演講,抒發著自己作為當代青年的使命感。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振奮人心。
而在微博和知乎這樣的社交平臺上,關於這條視頻的爭論,也正進展得如火如荼。這裡是爭論爆發的主戰場,大家很自然的站立成兩派,一方的觀點,和B站的評論區基本一致。而另一方,則認為B站的《後浪》,並不能真正反映,當前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現狀。
對於這個問題,還是得回歸到視頻本身來理解。
《後浪》視頻引發爭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素材的不恰當選用。在B站給自己用戶觀看的那一版《後浪》中,視頻中的多數素材,是由各位B站UP主提供的。這些素材,無一不曾是B站的高流量作品,它們最能展現B站整體內容的創作質量。無論是UP主,還是視頻素材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壞就壞在了「代表性」這一點上。既然是表現當代青年生活的宣傳片,那麼代表他們的,就該是一些更為親近真實生活的內容。而不是視頻中出現的跳傘、出國旅行、數碼產品評測,這些東西,距離普通青年的生活,實在是有些遙不可及。
當代的年輕人,同時也拒絕被輕易「代表」。雖然視頻上來就批判了「一代不如一代」的陳舊觀念,但緊隨而來的,則是另一種更常見的家長式思維——別人家的孩子。
視頻中過著光鮮亮麗生活的UP主們,並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相反,他們在視頻裡的表現,更像是我們熟悉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將當代青年整體的消費水平、生活水平,拔高到了脫離實際的層面。因此,即使是那些我們熟知的UP主們,當他們被集中展現在這樣一段視頻中時,或多或少都會讓觀眾感到不適。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B站選擇這些素材的初衷。畢竟當紅UP主可以說是B站的主要財富,他們確實能向「前浪」們展現當代青年的朝氣。但問題在於,B站的很多視頻內容,創作的初衷,就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因此UP主們會費盡心思的,去鑽研一些不那麼大眾化的選題,進而給視屏帶來更可觀的播放數據。這幾乎已經成了B站創作的一條規則——想要獲得高流量和高關注度,內容必須足夠吸引人。
最近B站一位UP主的經歷,就恰好能證明了這一點。
這位ID名為「布魯sir_」的UP主,來自B站的遊戲區。他和千千萬萬普通的UP主一樣,用心為自己喜愛的內容做視頻,但始終處在不溫不火的境地。他目前共投稿了八十餘部作品,大部分的播放量都只是寥寥數萬。為了能夠收穫更多的人氣,他也嘗試了一些遊戲之外的題材,像是做影評,社會新聞評論等。但效果都很一般。
但是在今年的1月22日,他投稿了一個視頻。名為《這有可能是我最後一期視頻了,再見了B站》。講述了自己在做UP主的這些年裡,積累的一點感想。同時向觀眾表明,自己其實是個富二代,迫於來自家庭的壓力,將要回去繼承家業。在他兩天前發布的另一個視頻中,他向觀眾展示了父母剛給自己買下的,價值1800萬的豪宅。
這兩個視頻發出後,很快便獲得了600多萬的播放,上了B站的全站排行榜,也讓「布魯sir_」快速漲粉20萬。
相信看到這樣的反饋,他的心情必然是五味雜陳。自己原本用心創作的視頻,一直以來都是反響平平,但隨便秀個豪宅,就能輕鬆吸引來巨大的流量,這種強烈的反差,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無疑是被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自己臉上。
更為現實的是,在沉寂了數月後。布魯sir_又開始在B站投稿,內容還是關於他喜愛的遊戲。但這些視頻的表現,又再次回落到了當初不溫不火的樣子。播放數據依舊慘澹。
有著類似於布魯sir_這樣遭遇的UP主,在B站並不少見。用心製作的視頻沒人看,但一旦去做一些博人眼球的內容,就能收貨很可觀的播放數據。
回到《後浪》視頻素材的問題上,B站採用這樣的素材作為宣傳片的主體,確實是B站的失職,但同時這種現象也該引發用戶自己的反思。那些充斥著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思維的視頻,之所以能被選為代表當代年輕人的素材,其實用戶自己也在不經意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後浪》播出不久後,相關的反對聲音,逐漸從其他平臺回攏到B站本身。作為此次事件的發源地,B站的用戶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後浪》的反感。
在《後浪》發布的當天,就有UP主做出了惡搞版的《前浪》,將原本的視頻素材,替換為B站用戶們喜聞樂見的土味短視頻。
雖然作者自己表示,視頻內容並沒有去刻意解構《後浪》,但這絲毫不妨礙觀眾們,在評論區發表各種惡搞言論。
B站的百大UP主朱一旦,結合熱點製作了自己的《非浪》,熱度甚至絲毫不亞於《後浪》,在博人一笑的同時,也算是對主流價值觀的一種抗爭。
除此之外,如今你在B站搜索「前浪」、「後浪」的相關內容,可以發現大量的原創惡搞作品,「後浪」這個詞,顯然已經脫離了原本的定義,發展成了一個新的網絡符號。
如今,你可以如此定義「後浪」代表的年輕人——盲目遵從主流價值觀,崇尚高消費生活和享樂主義,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後浪》中描繪的模樣,且對那些抱怨生活壓力過大的同類,嗤之以鼻。
在《後浪》熱度持續發酵的同時,網友們造梗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後浪》演講中的部分句子,如果被單獨拿出來使用,可以帶入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語境中。
比如那句「你們擁有了我們曾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就被很多網友用來嘲諷如今嚴苛的審查制度,在這兩天爆出的「國行PS4疑似再次遭到舉報」事件中,相關的評論裡,我們總能見到幾條「選擇的權利」。
很顯然,這次B站靠著《後浪》,又一次成功出圈了。不管是出於商業性質的考量,還是單純的看視頻的影響力。《後浪》都是一個「爆款」。只不過這個「爆款」的成功,再次消耗了B站已經持續下跌的口碑。
B站的成功,源於無數年輕觀眾的擁護。而這些愛在小圈子裡待著的年輕人們,似乎目前還沒有做好和B站一起,接受主流價值觀審定的準備。接下來,是繼續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走出去擁抱主流世界,這是對B戰的考驗,也是對所有熱愛B站的年輕用戶們的考驗。
表達自我,是B站成功的關鍵,但擁抱世界,也許會讓B站走向衰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