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的每一棵韭菜,都渴望被《後浪》滋養

2020-12-22 3DMGAME

希望藉助《後浪》破圈的B站,被「後浪」拍死在了沙灘上

B站在5月3日,推出了自己的青年節主題宣傳片《後浪》。作為獻給所有B站新一代年輕用戶的演講,《後浪》在推出後,迅速取得了遠超預期的反響。它的影響力很快衝出了B站的用戶圈層,引發了全網的關注。

但是,《後浪》引發全網關注的原因,並不在於其本身的成片質量如何,而是人們圍繞其所要傳達的核心理念,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些爭論,使得《後浪》毫無意外地「出圈」了。只不過這次「出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是一次「翻車」。顯而易見,人們對於這部作品的評價,並不如當初預想的那樣整齊一致。

如何去理解這一現象?我想首先還是得從《後浪》所面向的受眾說起。

在《後浪》的播放列表裡,很顯眼的羅列了視頻的三個版本——B站用戶觀看版、央視專供版、央視專供版的完整版。後兩個版本,內容幾乎一致,只不過是通過剪輯,將視頻的時長進行了一定的壓縮。所以,真正意義上的《後浪》有兩個版本,一個是給以B站用戶為代表的,當代青年們觀看的,另一個,是給坐在電視機前的「前浪」們觀看的。

給前者看的版本,除了有何冰老師鏗鏘有力的演講外,還加入了大量B站UP主們的視頻素材,一定程度上,代表了B站的內容特色。讓原本略顯枯燥的演講畫面,顯得更加多元化,符合B站用戶的日常觀看習慣。就好像我們日常看文章一樣,有圖有文字,觀感自然不會差。

而另一個投放央視的版本,則在呈現形式上,顯得更加專一。整部宣傳片,並沒有過多去展現當代年輕人的生活,核心還是在於對B站的宣傳推廣。眾所周知,央視的廣告投放,向來比較嚴格,B站能獲得這次宣傳自己的機會,當然得認真把握。所以,這個投放央視的版本,重點其實是片尾的那段文字——和1.3億B站年輕人一起,表達自我,擁抱世界。

這也就成了,《後浪》系列視頻引發爭議的導火索。

對於「前浪」們來說,B站的這部視頻,無疑是成功的。因為它本質上,就是一次以B站為核心的商業宣傳——它既滿足了「前浪」們對年輕一輩的期望,也讓B站獲得了除自身用戶群體之外的,更廣泛的大眾的認可。對於這些觀眾,他們並不需要看到詳細的視頻內容,就可以對B戰這個平臺,以及它的用戶群體,形成一個大致的認知。

說的直接一點,B站可以靠這部宣傳片,獲得更多來自資本、官媒、甚至非網際網路用戶群體的關注。

作為網際網路時代年輕人的聚集地,對於資本來說,B站有著莫大的吸引力。因為在目前看來,沒有任何一家視頻平臺,能做到像B站一樣,有如此龐大且穩定的核心用戶群體。

從B站19年Q4季度的財報,就可以看出這一點。據B站2019年Q4季度財報,即19年全年的綜合財報顯示。B站在整個Q4季度,收入同比增長了73.75%,毛利潤同比上漲19.82%。這個上漲趨勢可以說相當亮眼。

B站各季度毛利潤以及毛利率增長情況

而在用戶層面,過去一年的時間裡,B站的正式會員數(需通過相應的問卷測試才可成為會員),同比增長了50%,更為驚人的地方在於,這些新增的會員用戶,12個月留存率高達80%,這是個非常驚人的數字。意味著在過去一年的時間裡,每100位加入B站會員的用戶中,12個月後轉化為持續穩定使用的用戶,高達80人。這是很多視頻平臺做夢都想取得的成績。而所有這些數據,意味著B站能有機會得到更多資本的投資,它們是B站走出去談判的資本。

而對於部分官媒來說,入駐B站,也已成為他們了解當下年輕人喜好,最有效的手段。從早期的共青團中央,到後來的央視新聞,這些傳統媒體對B站的關注,一直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今年年初這段時間,B站與央視新聞展開合作,第一時間播報疫情相關信息,我們可以看出,不管是B站自身,還是以央視為代表的官方媒體,都希望能互相從對方身上獲取到足夠多的資源。

所以,B站投放給央視的宣傳片,無疑是成功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宣傳片放出後的第一時間,關注、轉載最多的,不是片中的年輕一代,而是那些70、80後的「前浪」們。他們有些確實是羨慕年輕人的精彩生活,有些則是看到了B站的發展潛力,或者,是為了讓自己更方便融入到年輕人的話題中。

那麼,對於真正的新一代年輕人們,這部《後浪》又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主流的聲音,自然是充滿認同。無論是《後浪》視頻裡的彈幕大軍,還是視頻底下的評論區,我們都能找到大量對視頻表示支持的用戶,他們讚揚著視頻裡激昂的演講,抒發著自己作為當代青年的使命感。一切都顯得欣欣向榮,振奮人心。

而在微博和知乎這樣的社交平臺上,關於這條視頻的爭論,也正進展得如火如荼。這裡是爭論爆發的主戰場,大家很自然的站立成兩派,一方的觀點,和B站的評論區基本一致。而另一方,則認為B站的《後浪》,並不能真正反映,當前大部分年輕人的生活現狀。

對於這個問題,還是得回歸到視頻本身來理解。

《後浪》視頻引發爭議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源於對素材的不恰當選用。在B站給自己用戶觀看的那一版《後浪》中,視頻中的多數素材,是由各位B站UP主提供的。這些素材,無一不曾是B站的高流量作品,它們最能展現B站整體內容的創作質量。無論是UP主,還是視頻素材本身,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但壞就壞在了「代表性」這一點上。既然是表現當代青年生活的宣傳片,那麼代表他們的,就該是一些更為親近真實生活的內容。而不是視頻中出現的跳傘、出國旅行、數碼產品評測,這些東西,距離普通青年的生活,實在是有些遙不可及。

當代的年輕人,同時也拒絕被輕易「代表」。雖然視頻上來就批判了「一代不如一代」的陳舊觀念,但緊隨而來的,則是另一種更常見的家長式思維——別人家的孩子。

視頻中過著光鮮亮麗生活的UP主們,並不具有普遍的代表性,相反,他們在視頻裡的表現,更像是我們熟悉的「別人家的孩子」。他們將當代青年整體的消費水平、生活水平,拔高到了脫離實際的層面。因此,即使是那些我們熟知的UP主們,當他們被集中展現在這樣一段視頻中時,或多或少都會讓觀眾感到不適。

當然,我們可以理解B站選擇這些素材的初衷。畢竟當紅UP主可以說是B站的主要財富,他們確實能向「前浪」們展現當代青年的朝氣。但問題在於,B站的很多視頻內容,創作的初衷,就是為了吸引觀眾的眼球。因此UP主們會費盡心思的,去鑽研一些不那麼大眾化的選題,進而給視屏帶來更可觀的播放數據。這幾乎已經成了B站創作的一條規則——想要獲得高流量和高關注度,內容必須足夠吸引人。

最近B站一位UP主的經歷,就恰好能證明了這一點。

這位ID名為「布魯sir_」的UP主,來自B站的遊戲區。他和千千萬萬普通的UP主一樣,用心為自己喜愛的內容做視頻,但始終處在不溫不火的境地。他目前共投稿了八十餘部作品,大部分的播放量都只是寥寥數萬。為了能夠收穫更多的人氣,他也嘗試了一些遊戲之外的題材,像是做影評,社會新聞評論等。但效果都很一般。

但是在今年的1月22日,他投稿了一個視頻。名為《這有可能是我最後一期視頻了,再見了B站》。講述了自己在做UP主的這些年裡,積累的一點感想。同時向觀眾表明,自己其實是個富二代,迫於來自家庭的壓力,將要回去繼承家業。在他兩天前發布的另一個視頻中,他向觀眾展示了父母剛給自己買下的,價值1800萬的豪宅。

這兩個視頻發出後,很快便獲得了600多萬的播放,上了B站的全站排行榜,也讓「布魯sir_」快速漲粉20萬。

相信看到這樣的反饋,他的心情必然是五味雜陳。自己原本用心創作的視頻,一直以來都是反響平平,但隨便秀個豪宅,就能輕鬆吸引來巨大的流量,這種強烈的反差,對於內容創作者來說,無疑是被一巴掌狠狠地打在了自己臉上。

更為現實的是,在沉寂了數月後。布魯sir_又開始在B站投稿,內容還是關於他喜愛的遊戲。但這些視頻的表現,又再次回落到了當初不溫不火的樣子。播放數據依舊慘澹。

有著類似於布魯sir_這樣遭遇的UP主,在B站並不少見。用心製作的視頻沒人看,但一旦去做一些博人眼球的內容,就能收貨很可觀的播放數據。

回到《後浪》視頻素材的問題上,B站採用這樣的素材作為宣傳片的主體,確實是B站的失職,但同時這種現象也該引發用戶自己的反思。那些充斥著消費主義、享樂主義思維的視頻,之所以能被選為代表當代年輕人的素材,其實用戶自己也在不經意間,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在《後浪》播出不久後,相關的反對聲音,逐漸從其他平臺回攏到B站本身。作為此次事件的發源地,B站的用戶也開始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對《後浪》的反感。

在《後浪》發布的當天,就有UP主做出了惡搞版的《前浪》,將原本的視頻素材,替換為B站用戶們喜聞樂見的土味短視頻。

雖然作者自己表示,視頻內容並沒有去刻意解構《後浪》,但這絲毫不妨礙觀眾們,在評論區發表各種惡搞言論。

B站的百大UP主朱一旦,結合熱點製作了自己的《非浪》,熱度甚至絲毫不亞於《後浪》,在博人一笑的同時,也算是對主流價值觀的一種抗爭。

除此之外,如今你在B站搜索「前浪」、「後浪」的相關內容,可以發現大量的原創惡搞作品,「後浪」這個詞,顯然已經脫離了原本的定義,發展成了一個新的網絡符號。

如今,你可以如此定義「後浪」代表的年輕人——盲目遵從主流價值觀,崇尚高消費生活和享樂主義,認為自己已經達到了《後浪》中描繪的模樣,且對那些抱怨生活壓力過大的同類,嗤之以鼻。

在《後浪》熱度持續發酵的同時,網友們造梗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尤其是《後浪》演講中的部分句子,如果被單獨拿出來使用,可以帶入到一些非常有趣的語境中。

比如那句「你們擁有了我們曾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就被很多網友用來嘲諷如今嚴苛的審查制度,在這兩天爆出的「國行PS4疑似再次遭到舉報」事件中,相關的評論裡,我們總能見到幾條「選擇的權利」。

很顯然,這次B站靠著《後浪》,又一次成功出圈了。不管是出於商業性質的考量,還是單純的看視頻的影響力。《後浪》都是一個「爆款」。只不過這個「爆款」的成功,再次消耗了B站已經持續下跌的口碑。

B站的成功,源於無數年輕觀眾的擁護。而這些愛在小圈子裡待著的年輕人們,似乎目前還沒有做好和B站一起,接受主流價值觀審定的準備。接下來,是繼續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還是走出去擁抱主流世界,這是對B戰的考驗,也是對所有熱愛B站的年輕用戶們的考驗。

表達自我,是B站成功的關鍵,但擁抱世界,也許會讓B站走向衰亡。

相關焦點

  • 《後浪》:b站是否與初衷漸行漸遠
    今年恰逢五一假期中的五四青年節,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b站最新的推廣視頻《後浪》刷屏。
  • 《後浪》還有餘波,A站up主控訴B站侵權!不知情下成為了「後浪」
    即這只是一小撮人的生活並不能代表社會的大多數年輕人,大部分這個年齡的年輕人都還沒擺脫經濟問題的困擾,就像「被投票」一樣,這也是個「被後浪」的問題!因為大多數年輕人都覺得自己被代表了,所以「後浪」視頻遭到很多網友的反感和抵制,而「後浪」一詞也成了一個網友時不時拿出來調侃年輕人的偏貶義的一個梗:一開口就知道,老後浪了~雖然有爭議,但這無疑是一次成功的營銷,視頻到現在只是在站內就已經有了兩千多萬的播放量,在全網引發的討論熱度也成功為B站宣傳了一波自己,引流了一波流量。
  • 後浪。為什麼是B站?
    2020年5月4日,嗶哩嗶哩,一家於2010年正式推出的視頻網站,在它的10周年之際,發布為年輕人點讚的廣告片《後浪》,不到半天時間,刷屏數億人朋友圈,甚至登上央視,好評噼裡啪啦的打在B站官網評論區。經過嗶哩嗶哩後現代主義的大樓,淡藍色落地窗玻璃折射出來的陽光打在白色大理石地板上,再走幾步,則是上個世紀的工廠,不用1分鐘,就能感受到一個過於真實的混沌世界。很多人吐槽B站的《後浪》不懂大多數人的生活現狀,殊不知,B站所處的位置,正是一個以五角場眾多商場為中心,北面是光鮮靚麗又低調的富人別墅區,南面的黃浦江附近則是髒亂差的小弄堂混裝區域。
  • 毛不易給2020年畢業生唱了首歌,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面對史上最難畢業季, b站獻上了一曲畢業歌《入海》,送給即將或者已經畢業的人們。《後浪》風雨不止,《入海》又激起千層浪。話不多說,先上菜。故事很簡單,年輕人走出校園,來到社會鍛鍊打拼,躍入人海競爭。可就是這麼俗套的故事,仍然讓已經下海多年的人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 當下的年輕人算哪門子的後浪,充其量是些不值錢的韭菜!
    有關後浪的討論火了,起因是B站的一個視頻演講《奔湧吧,後浪》在網上引發了普遍的吐槽。在視頻中,演講人何冰大灌毒雞湯。他一上來就說「人類積攢了幾千年的財富,所有的知識、見識、智慧和藝術,像是專門為你們準備的禮物。」這話讓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中國已經大踏步邁進了共產主義社會了,可以按需分配了。
  • 一朵小破浪花眼裡的《後浪》
    《後浪》昨兒在b站一出,尤其是中央新聞都幫它搞宣傳,於是乎早上一睜眼,艾瑪,刷屏了。趕緊打開看看吧,全視頻不長,三分多鐘,但確實,各種青春洋溢以及強烈視覺衝擊力的畫面再加上何冰慷慨激昂的演講,確實有一種熱淚盈眶、一身雞皮疙瘩無處安放的感覺。
  • 你們誤會《後浪》了
    最近b站推出的短片《後浪》引發廣泛爭議,有人轉發點讚,有人評論斥責,也有人吃瓜看戲。 在我的朋友圈裡,心潮澎湃的「前浪」比較多,父輩一代對這部短片連連叫好,並感嘆國家富強了,現在的年輕人生活更精彩了。
  • 戴源:當前浪的延遲享受,遇上後浪的叛逆狂歡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戴源】五四青年節,B站應景推送的一個三分多鐘短視頻《後浪》,引爆全網輿論,巨大的流量和關注度裹挾著鋪天蓋地的爭議,一時間讓像我這樣的路人依稀有一些恍惚:五四青年節終於被青年們認認真真地過了,但為啥一個處處彰顯「正能量」,處處體現年輕人朝氣蓬勃、個性張揚、體現主流對年輕人肯定和讚許的視頻
  • 對《後浪》的批評,其實是中國青年的覺醒,是對「毒雞湯」的抵制
    在談到「我們這一代人的想像不足以想像你們的未來」時,年輕一代們卻沒有都「買帳」。然後,這段演講開始被解構。從演講者何冰、目標對象「年輕一代」、實際受眾問題,到《後浪》的行文邏輯、敘事結構等,都成為了爭議點,甚至B站本身都成為被狙對象。被《後浪》激昂起來的,其實是「前浪們」。
  • 主人公是位70後,是全世界最強的韭菜王
    大學畢業後,韭菜王回到了家鄉工作,發現以前追他的一個女同學小麗的爹,很多資源,於是乎,這傢伙,就對他的女同學展開了瘋狂的愛情攻勢,他抱著個吉他唱了一首:雙截棍,雖然歌聲走掉,但是雙截棍子卻打動了小麗的心,兩個人閃電般的結婚。結婚後呢,老丈人出資給他建立了第一家公司,前妻小麗和老丈人就是這傢伙割的頭茬韭菜。
  • 你不了解的B站:大公司、KOL群湧的背後原因是什麼
    5月3日晚,B站投放「獻給新一代人」的演講視頻《後浪》,竟然觸發了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五個代際陣營的聲浪。一時間,滿屏前浪後浪沙灘上。以二次元和00後起家的B站,這一次終於全面出圈。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大公司和KOL們早已湧入「小破站」佔好了坑。所圖所想的,無非還是B站背後的那一股「後浪」。
  • 每一棵聖誕樹都有故事
    因而這棵聖誕樹也代表著「紐約的那一棵」。在聖誕樹這件事情上,洛克菲勒中心一直是業界良心。每一棵聖誕樹被選中的原因都不一樣,整整一年,「找樹人」會開著直升飛機到全美國尋找。這棵樹既要高大挺拔、枝葉茂盛,還要長得勻稱。
  • B站以及B站的「後浪」們,其實很憋屈
    B站的《後浪》火了,情緒渲染得很到位,何冰的臺詞鏗鏘有力,可以想像不少年輕「後浪」們看完這部視頻時激情澎湃的樣子。可事實是,現在的年輕人真的沒有什麼發聲的機會,網絡話語權都被主流媒體都被老一代網民掌控,「非主流」「二次元」「飯圈」等標籤經常被貼在了年輕人身上。或者是抽一根煙都要被聲討的符合「前浪」人設要求的聽話乖乖男(王源)。就連三大視頻網站,都對年輕群體的需求不屑一顧,才給了B站成長的空間。另一面,無論是B站還是B站的用戶,都需要出圈,融入主流社會,讓主流社會看到其聲量和能量。
  • 「每一棵的下面都是一座墳」‖《柳僧》
    確實,你有你的經驗,作品也不可能每一部都符合你的生活經驗。但如果就此你就不去讀它,或因此就覺得它不好,那這不僅僅是優秀作品的損失,更大的損失是自己。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適圈子中,困囿於自己的認知,根深蒂固的偏見,頑固不化的思想,這無論是對個人的成長,還是豐富生命本身,無疑是巨大的損失。
  • 山東境內的千年古樹,每一棵都是一部中國通史!
    4000歲左右的浮來山大銀杏樹 在山東莒縣浮來山千年古剎定林寺內,有一棵銀杏樹,高26.7米,幹圍15.7米,遮蔭覆蓋面積900平方米。據《左傳》記載:「隱公八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於浮來。」此樹北有凌霄盤樹而上,樹幹南向附生一鹽膚木樹,三樹一體,人稱「古柏盤龍」。
  • 一起雲旅遊:盤點世界上10棵非同尋常的樹,每一棵都宛若藝術品!
    1.巴西,腰果樹,乍一看,這似乎是一片廣闊的森林,但這實際上是一棵世界上最大的腰果樹,面積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平均有70棵腰果樹。這棵巨大的樹坐落在帕納米姆,由於它的枝幹側向生長,接觸地面,在那裡紮根並繼續生長,所以它的大小得以成倍增長。
  • 被b站「後浪」噁心到的人,該看看這部9分片
    最近,被b站「後浪」視頻刷屏了。 有人說,這空無一物的雞湯文案,雙腳離地、粉飾太平。 有人說,選取的素材充斥著消費主義,與普通年輕人的真實生活相去甚遠。
  • B站裡的後浪在享受生活,現實中的後浪在拿命活著
    看著如今的「後浪」們,我們滿懷羨慕。
  • B站《後浪》全網刷屏!超燃文案背後,是B站的破圈野心
    《後浪》也在朋友圈引發了強大的破圈效應,除了片中的主角「後浪」,許多70後、80後、90後們也紛紛自動轉發。B站上一次引發全民安利,還是去年最後一天的跨年晚會。那場爆火出圈的晚會,讓B站市值一夜上漲了50億。而今年以來,刑法老師羅翔、半佛仙人等UP主的一炮而紅,更是讓用戶看到了B站出圈的無限可能性。
  • b站《喜相逢》,這次終於不 「水」 了
    先是《後浪》,再是《入海》,終於來到b站11周年慶,沒有擱淺,沒有觸礁,b站終於不「水」了。此次,b站拍攝廣告片「喜相迎」,再次破圈向擁抱老年人做出了展示。為了爭口面子,老先生立下「flag」兩天後給看片子,於是開始了兩天速學拍視頻、剪輯視頻的操作。 廣告片中以老年人的視角闡釋了一個入坑的「前浪」的生活。相比後浪,這支視頻雖然討論度沒那麼高,卻更受大家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