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很久沒有出現全民刷屏級的傳播了,這個五四青年節,B站做到了。
5月3日晚,B站投放「獻給新一代人」的演講視頻《後浪》,竟然觸發了60後、70後、80後、90後、00後五個代際陣營的聲浪。一時間,滿屏前浪後浪沙灘上。
以二次元和00後起家的B站,這一次終於全面出圈。但你們不知道的是,大公司和KOL們早已湧入「小破站」佔好了坑。所圖所想的,無非還是B站背後的那一股「後浪」。
「大家好,我是英俊男孩半佛,是一個你們又愛又恨的硬核男人…」
去年平安夜,知識UP主半佛仙人在B站上正式投放了第一條視頻,內容是當時的口水話題「PUA培訓」。半佛選擇了一個刁鑽的角度,說這些課程看似欺騙女性感情,實則是為了割男性韭菜。憑藉著獨特的觀點、有趣的畫風,他僅靠31條視頻就在4個月裡收穫了320萬名粉絲。近期,他又憑藉《瑞幸暴打資本主義韭菜》橫掃一波流量。
以半佛為例,此前知識類內容多數投放於微信公眾號、知乎、頭條等文字向平臺,視頻類內容則更多湧向了抖音和快手。事實上半佛也嘗試著多個平臺。但無論是增粉速度、粉絲黏性還是呈現效果,B站都是最好的那一個。
2020年B站發布的《內容營銷報告》顯示,b站月均活躍用戶1.3億,同比增長40%,月均投稿量同比增長66%,月均活躍UP主同比增長80%。作為一個11歲,體量夠大的老玩家,這個增長速度是驚人的。
B站發布的《內容營銷報告》
半佛絕非個案,4月15日麥當勞在B站舉行了24小時新品發布會,麥當勞中國執行長張家茵出現在直播室,親自在現場「吃雞」。
2019年B站在不斷出圈,2020年尤甚。越來越多的KOL和公司將B站作為重要的據點。它們群湧的背後釋放出了哪些信息?
「你知道抖音快手嗎?」我猜,看這篇文章99%的人都會回答「知道」。
「你了解B站嗎?」和上個問題相比,肯定的答案也許會大大減半。
B站創立於2009年,此前一直是亞文化愛好者們的聚集圈。卡思數據頒布的《2019美妝短視頻KOL營銷報告》顯示:截止2019年5月31日抖音日活躍用戶約3億,快手約2.1億,B站僅0.3億。
同為視頻平臺,和快速崛起的抖音快手相比,這裡小眾到容易忽視。但卻並不影響KOL、品牌、公司們的群湧。
卡思數據《2019美妝短視頻KOL營銷報告》
今年2月16日,釘釘頂著APP被打一星的壓力,在B站上發布了一首「釘釘本釘,在線求饒」鬼畜曲。「少俠們饒命吧,大家都是我的爸爸…」,這條兩分鐘不到的視頻在B站有超過2408萬的觀看量,也帶動了微博上一波熱點討論。彈幕上滿屏」逆子「,平臺的公關危機被順利扭轉,且收穫了一眾好感。
釘釘官方帳號入駐B站的時間和半佛相近,都是在19年下半年。「求饒」視頻前,發的都是一些介紹平臺功能的內容。釘釘用了三個月時間緩慢摸索,「求饒」視頻爆火後又接連推出極樂淨土、甩蔥歌、千層套路等,用B站大火的鬼畜曲來表達平臺內容,播放量急速上升,平均數據在百萬以上。
釘釘順應了B站文化打出一套漂亮的回馬槍,這讓小榜君不禁想到了品牌海爾在微博上的表現。海爾雖然披著國產電器的藍V頭像,卻有十足的自媒體覺悟。搶各微博的熱門評論,追熱點,和大V激情互動,乃至怒懟王健林……簡直是官微中的交際花,微博營銷圈的扛把子。
除了網際網路平臺公司,今年各種品牌公司們也逐漸在B站上扎堆。2月14日,小米聯合包括B站在內的71家平臺舉行了小米10的線上發布會,同時和B站聯合推出「72小時超應援直播」。之後,OPPO、紅魔手機等品牌都在B站進行新品的線上發布……
來自知識圈兒的半佛仙人、羅翔、衝浪普拉斯……都在近幾個月時間裡把內容轉移到了B站。有人開玩笑得道:b站搶了公眾號的活兒。央視官微在去年也開通了B站帳號,在朱廣權的RAP、康輝的vlog加持下,順利打入Z世代(意指在1995-2009年間出生的人,又稱網絡世代、網際網路世代)的世界。
群湧是表現,透過表現,讓我們回歸到問題的本質。
大家,分很多家。我們分別從用戶端、公司端、資本端說起。
如果你想了解B站,一定得先從用戶出發。看B站的都是些什麼樣的人?去年5月28日,B站董事長兼CEO陳睿在第七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現場的演講中,透露出了一些信息。陳睿表示,B站18-35歲的用戶佔比達78%,多集中於一二線城市,第一季度(去年)新增用戶的平均年齡為21.5歲。
低年齡層是B站用戶特點之一。不用說大學生,小榜君現在在B站就能頻頻刷到00後、乃至小學生UP主都不足為奇。據艾瑞報告在2018年發布的報告顯示,B站使用者主要集中在廣東、山東、江浙沿海發達地區,以及北京、上海、深圳一線城市。這些地區教育水平和經濟水平較高,受眾們對二次元等亞文化圈接觸早、包容度大。
艾瑞2018年報告
外界總給B站打上強烈的「二次元」標籤。但事實上B站早已開始有關垂直類目的分類,其細緻程度也是很多以UGC為主的視頻沒有達到的。B站一共有15個分區,其中12個是UP主自製視頻區。二次元也早已不是TOP1。B站2018年財報顯示,該年播放量TOP3的是娛樂、生活和遊戲。
無論生產內容的UP主還是觀看內容的觀眾,行走在B站最核心的理由是「搞笑」。說這個點看似多餘,實際上至關重要。DT財經統計了2019年3月~4月b站熱門視頻的標籤頻次,「搞笑」排名第一,且遠超第二。滿屏「哈哈哈哈...」彈幕,以及創作者們樂於分享自黑、沙雕生活都證實了這一點。點開百大UP主名單,幾乎都是幽默有趣的性格人設。
低齡、來自一二線城市、追崇搞笑、真實的內容,這樣的用戶又為何吸引著大量的品牌和公司呢?首先,年輕的用戶是未來或者說當下的主要消費群。2020年B站《內容營銷報告》顯示,每4位年輕人就有1位在B站。公司們急需吸引他們的注意力。
真實是B站內容的第二大標籤。和其他內容平臺相比,B站用戶對內容真實度十分嚴苛。無論是公司z自己下場,還是做品牌投放,「真實」為內容設了一道高門檻,同時也會為營銷效果加分。
和抖音、快手相比,B站的財報的確平平無奇。2019年今日頭條母公司字節跳動營收超過1400億元,B站僅67.8億。但這並沒有影響資本對「小破站」的寵愛有加。
就在上周,B站官方發文,宣布獲得索尼4億美元戰略融資。完成交易後,索尼將通過其子公司持有b站已發行股份總額的約4.98%。在各大公司都束緊褲腰帶的時間點還能喜提融資,不得不說「小破站」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B站的社區氛圍、忠誠高效的用戶、高質量的視頻都是很多平臺難以突破抗衡的。最關鍵的是,它早早就鑽了國內短視頻的空白區。這裡所說的短視頻,並非抖音、快手的15秒、1分鐘,也不是優酷、愛奇藝動輒40分鐘的PGC視頻,而是5~15分鐘左右的UGC、PUGC視頻。我們姑且把它們稱作「中短視頻」。
在「中短視頻」場子裡,國外是YouTube,國內則是B站。「中短視頻」所能展現的優勢是什麼?回到開頭說的半佛仙人,知識類視頻很難在短時間內概述清楚;像小米手機、電子數碼等科技類產品也需要夠長的篇幅來種草;還有去年大火的vlog,這些都需要足夠的時長和穩定的用戶心態去展示內容。
著名vlogger Casey Neistat
B站也是少數左擁阿里,右摟騰訊的公司。資本們看中的僅僅是平臺嗎?當然不是,資本看中的是年輕用戶,以及他們沉浸平臺的時間。
前文提到,B站用戶對內容的品質十分嚴苛。湧入B站且獲得粉絲快速增長的,都是內容上足夠用心的UP主。這也導致,你在市面上幾乎接觸不到只做B站這個單一平臺的MCN機構。
原因之一是B站創作者無法批量複製。首先b站用戶對內容版權維護意識很高,例如「梗」在大部分平臺上都是可以重複使用的,但在b站很多時候會被視為盜取創意。其次因為追求真實性格,所以硬掰人設在b站上很難流通。再者,B站內容門檻很高,一條視頻通常需要花費大量經歷才能獲得受眾肯定,商業成本並不划算。
另一個原因是B站是偏向用戶導向的平臺,機構很難根據推流機制去捧一個人。投入配不上產出,這筆帳大部分MCN都算得十分清楚。所以很多專職創作者會將B站作為一個引流渠道,個人備註通常寫著關注微博號xxx,抖音號xxx。
「雖然在B站上有名氣,但我們大部分人在其他平臺上很少有人認識」,某中腰部UP主曾經和小榜君抱怨道。事實的確如此,受平臺規模和模式的影響,B站雖然用戶粘度和忠誠度高,但卻比較局限。和B站情況相似的還有豆瓣、小紅書、知乎,都是社區型平臺。
原生於B站的UP主也苦於尋求內容和商業上的平衡點。大量的全職UP主都聚集於時尚區的美妝、服飾裡。原因很簡單,「廣告多,收益比較好。」但即便是這兩個「肥」區,競爭也十分激烈。
據了解,一些頭部UP已經和平臺形成了綁定關係,大部分的廣告也集中於此。另一個收益來源是擁有1000+粉絲或10萬播放量的UP主可以加入平臺激勵計劃,通過播放量、點讚數等多個維度獲取收益。還有就是大家最熟悉的接推廣。
B站的商業模式並不清晰。如果你翻看b站,會看到很多視頻勸說大家不要一開始做全職UP主。第一是激勵計劃的金額很少,難以維持大部分人的生活。第二又回到了多次強調的,用戶對廣告要求很高。
一邊UP主難以出圈,一邊在平臺上鑿金不容易。很多人形容自己在b站是為愛發電(不在乎收益,純粹分享)。
雖然行進緩慢,但B站也在探索著自己的商業模式。除了常規的品牌營銷,B站也在直播區搭建收費模式。高額籤約馮提莫、8億拍下LPL版權、宣布全面開放公會入駐等動作都可見它在直播區的野心。但這一切依然停留在秀場直播的層面。
和抖音、快手相比,B站離商業的距離還是有點遠。也許這正是它能夠11年保持初心的原因之一,也許是它在替未來鋪著一盤大棋。
你不了解的B站裡,大公司和KOL們已經蠢蠢欲動。在B站不熟悉的電商場裡,你有什麼新想法嗎?
專注網際網路商業的權威新聞媒體,記錄網際網路商業的人物和故事,提供天貓和淘寶商家集培訓、營銷、實戰於一體的系統化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