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貓小姐
憑著<隱秘的角落>(以下用<隱秘>)周春紅一角,劉琳又紅了起來,這是她今年第二次獲得媒體如此的大的關注。
上一次進入大眾視野還是今年年初,她參加了芒果臺的<聲臨其境>,憑藉超專業的配音實力打敗張含韻和賈乃亮,拿到冠軍,一個「實至名歸」的頭銜讓她的名字出現在娛樂新聞版面上。
與上次相比,明顯周春紅的熱度和流量大得多。
她所飾演的委屈又扭曲的媽媽一次又一次被網友拿出來討論,那場吃橘子和逼著朱朝陽喝牛奶的戲也給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年兩次人氣大熱,45歲的中國女演員還能收穫那麼大的關注度,放在任何一個明星身上都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
只有劉琳,對於自己的翻紅顯露出了一絲抗拒和惶恐。
劉琳的從業生涯很長,這麼多年演了許多角色,幾乎都沒有激起火花。直到幾年前憑著<知否>裡的潑辣大娘子才真正被大家關注到,人們這才想起來她還是<父母愛情>裡的德華。
她是屬於臉熟人不識型的藝人,對於自己的不紅,她並不像別的明星一樣失落低迷;反而是近幾年的意外走紅,她感覺無所適從,幾次面對鏡頭,出乎意料地謙和與緊張。
「我不喜歡有人跟著,我不喜歡那種感覺」,她說。演戲以外,她極不喜歡成為人群中的焦點,更不喜歡被大家當成高高在上的明星。
劉琳的生活確實很普通,買菜逛街坐地鐵,她享受一切散發著煙火氣息的生活。
<隱秘>的導演辛爽曾在採訪中說,劉琳為了及時趕到劇組拍戲,給自己買了一張火車票,沒有座位,她就買了站票,全程站足8小時去到拍攝城市湛江。
這個舉動讓辛爽很詫異也很感動,他怎樣也想不到,一個明星會像普通人一樣去擠火車,甚至甘願站8小時只為了準時入組。
可這樣的行為對劉琳來說太稀疏平常,她不是放下架子,而是這就是她日常。
<知否>火了之後,開始有很多記者聯繫她做訪問。某天一記者打通了她的電話,沒說兩句電話那頭便傳來非常吵鬧的背景聲,一問才知道,她正在搭地鐵。
除了出行坐地鐵,閒暇日子裡她還會逛菜市場,回家做可口的飯菜,做所有普通人會做的事情。
許多明星人氣上去以後,便開始講究排場,一人配置三、四個工作人員,劉琳不喜歡這樣的娛樂圈氛圍,「現在分成這樣的三六九等不好,真的不好」,在<演技派>的採訪裡她說下了這些真心話。
導演說別的演員拍完戲很少搭理在場的工作人員,劉琳是個例外。
她總是坐在一旁和工作人員聊天,也會和工作人員道歉,「對不起」一度成為她掛在嘴邊的口頭禪。
熟悉她的人都曉得她的習慣,一緊張就捂嘴笑,然後聳著肩膀,臉頰泛紅,就像是一個害羞的小女孩。而她又是一個極容易害羞的人,只要片場人一多,導演稍稍誇一下她,唰的一下她就做出這個可愛的動作。
<聲臨其境>是她上過為數不多的綜藝,節目上的她表現得很緊張,一直微微提著氣,直到開口配音,那股無形的專業氣場直接震懾到一米八開外。
只是當表演結束,主持人周濤誇她的表演特別棒時,她又顯露出害羞的樣子,微笑,捂嘴,搖頭。
可愛,謙和,普通,這是大家對她的印象。
劉琳的性格和演藝圈格格不入,她沒有往上爬,成為天空中最閃亮的一顆星的野心,一直甘願襯託別人當綠葉,多少女星在為無戲可演而彷徨,她卻一直不驕不躁的。
也許一份安安靜靜的普通工作會更加適合她,可她偏偏對演戲有濃厚的興趣,從踏入演藝圈開始,她就抱持著「做演員」的堅定信念。
其實,讀幼兒園的劉琳就已經很有表演欲了,她自稱自己很愛表現。
為了引起喜歡男孩子的注意,她會在旁邊比劃誇張的動作,只要喜歡的男孩能夠回頭看了她一眼,她開心了,自信心一下子湧上來。
家裡沒有從事演藝工作的親人,父母都是技術工人,也不知怎麼地,打小劉琳就對演戲特別感興趣,還會主動要求父母給她報藝術班。
藝術班離她家很遠很遠,沒有人在旁邊監督,她一個人坐著公共汽車準時去上課,一點都不嫌累。
年少時她曾站在北影廠的門口久久不離開,抬頭看著北影廠的招牌,對一旁的女伴說,「我遲到要進到這裡面來」。那時的決心被女伴當成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話,女伴推著她說,「行啦,別開玩笑了,走吧你」。
然而,後來她真就考上了,連她的父母都感到難以相信。
她一直對自己的演技頗有自信,上學時老師們都就對她加以表揚,進了北電不久,她便得到了和張國榮、吳倩蓮、黃磊一起演<夜半歌聲>的機會。
專業老師的認可就像是一根定海神針一樣定在了她的心裡,讓她得以從容淡定地接受這個殘酷演藝圈的市場選擇。
她不像其他女生,會難過時運不濟,命運不公,機會稀少。父母沒能給她一張主角臉,她便欣然接受配角戲。
這麼多年來,她演過賢惠質樸的女人,也演過女土匪,還嘗試過農村婦女、毒販、情婦,幾乎各種形象都演了個遍,大家給她封了一個綽號——「黃金配角」。
黃金配角是對她演技的認可,可也能說明現實的一種無奈。
她說,她很少回去看自己的戲,一方面自己看自己會覺得彆扭,另一方面「女生誰不想看到自己的形象美美地出現在銀幕裡」。
<知否>熱播後,有網友在下面留言,「劉琳長著一張大臉盤子沒文化的臉,確實很適合演大娘子」,這句話讓她印象非常深刻。
並不是網友的話讓她不舒服,而是這話正中她的心。從很久很久以前,她就已經知道自己很是普通。
<隱秘>成功後,網上很多人都說,這是一部影帝聚集的戲,可很少人知道,這部戲裡還隱藏著一個影后,還是國際影后。
劉琳早在2000年憑藉<過年回家>裡勞改犯陶蘭一角,獲得第13屆新加坡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獎。
可是沒什麼人知道,劉琳也從沒做過多的宣傳,她說,「在演戲這件事上我一直挺有自信的,所以獲不獲獎這件事就沒那麼重要了」。
她從進北電就已經認清一個事實,她的長相雖不至於不好看,但也和班上美麗的女生有差距。
她的同班同學有才女徐靜蕾,還有公認漂亮的劉孜。在一班漂亮女孩中間,她一點都不出眾了。
有一次她和徐靜蕾一起拍一部日本的老電影<望鄉>,她演的是老奶奶阿崎婆,徐靜蕾演的是年輕的女記者。這就是市場對她的定位——只能夠演年紀稍大的角色,她知道,她曉得。
同學們畢業後相繼闖出了一些名望,徐靜蕾早已憑著<將愛情進行到底><我愛你>的熱度被評為中國四小花旦;而劉琳還是不溫不火,雖然有戲拍,但沒人記住她的名字,街頭巷尾也沒人會去討論她。
形象天註定,她早已看清自己局限,所以她也從不為「紅不紅」這樣的問題而迷茫。
看到老友們紛紛走紅,她除了開心,便是一步一腳印地演好自己的角色。
而她也堅信,她的春天會隨著年紀的增長而到來,直到她的閱歷、她的皺紋、她的演技足以撐得起上她那張有故事的平凡的臉,那便是她作為演員的發光點。
紅,是圈內藝人對自己成功的評價;角色,才是劉琳對自己的標準。
村婦也好,潑婦也罷,醜媽更是無所謂,只要能演出那個角色的生命厚重感,就是她最大的成就感。
有句老話說得好,是金子總會發光。事實證明,只要你有一身本事,總會有撥開雲霧見青天的一刻。
劉琳到了44,45歲時,真的迎來事業高峰期,大娘子被許多年輕網友喜愛,甚至因為這個角色,她上了微博熱搜。
從不上網衝浪,也不了解「紅」的定義的劉琳,不知道上熱搜意味著什麼。那天她的同事激動地打電話給她,「琳姐,你上熱搜了」。她說,「什麼叫做熱搜」。
今年,她演的媽媽周春紅又紅了,大家都說,實力派老戲骨。只是他們不知道,她已經實力派很久了。
辛爽是她的迷弟,字裡行間透著對她的崇拜,他曾說過,「劉琳不紅,天理難容」。
而劉琳卻覺得,如果「紅」能給她帶來更多角色,那麼可以;如果「紅」是做採訪,拍雜誌,上綜藝,那這樣的紅,對她來說沒意義。
她的欲望並不高,只想做份喜歡的工作,拿個普通的報酬,回到家裡和老公孩子一起過溫馨的家庭生活,這就夠了。
而恰巧,她的工作是演員罷了。
-END-
版權聲明:
原創作品,抄襲,洗稿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