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七十多年,他們的故事詮釋了醫者初心

2020-12-19 杭州網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重要講話指出:「抗疫鬥爭偉大實踐再次證明,新中國成立以來所積累的堅實國力,是從容應對驚濤駭浪的深厚底氣。」

新中國成立70多年,是一個民族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力量之變,是一個國家帶領近14億中國人民,不斷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的生動寫照。回望70多年,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一個個再尋常不過的內心獨白,豎起的是匡威濟世、仁醫德行的醫界豐碑。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拍攝製作了《人民的醫生——我從醫這70年》大型視頻訪談,講述老一輩醫療衛生工作者的感人故事和精神風骨。他們,以人民之名,點燃了患者的生命之燈;以國家之名,唱響了護佑生命的大愛行歌。

歲歲重陽,今又重陽。讓我們回顧視頻訪談,重溫醫者初心,再現崇高精神。

陳可冀

愛其所同 敬其所異

陳可冀,中國科學院院士,首屆國醫大師。他常說:「一方一藥都關乎患者生命健康,我不能停下腳步,未來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從醫70年,陳可冀始終懷著一顆赤子之心,為患者不遺餘力,為中醫藥事業發展奔走呼籲。他專注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臨床治療和研究,取得豐碩成果,造福患者無數。他深耕經典、細究理論,傳播中醫藥文化,堅定中醫藥文化自信。他搭建中西醫結合橋梁,更好地服務臨床,助中醫藥發展行穩致遠。

黃愛廉

愛廉說

黃愛廉,著名護理專家。她是執著堅毅、無私奉獻的白衣天使,是用愛心和恆心為護理事業發展傾盡所能的「提燈女神」。

家境優越的黃愛廉,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輾轉求學。她隻身赴美深造,學成毅然回國。她致力於護理教育,並深耕數十載。「我選擇了護理工作,我就要無怨無悔的付出。」是這位百歲老人常說的一句話。

柴嵩巖

但願世間人無病,何惜架上藥生塵

在柴嵩巖的診室,工作人員已經習慣曾經的患者帶著孩子來看望柴嵩巖,這是最開心的時刻。

學生時代的柴嵩巖參加了開國大典的群眾遊行,能親眼見證祖國的偉大歷史時刻是她一生的驕傲,也使她立志將祖國需要作為人生前進的方向。她求學時勤奮用功,「總是願意學點東西」;她從醫70年不斷鑽研探索,形成自己的理論體系;她耄耋之年依舊深耕學術,不讓自己「掉隊」;作為老師,她更是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畢生所學傳承下去。

相關焦點

  • 成都西南腦科醫院賴興國醫生:以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仁心_綜合_江西...
    他用最樸素的醫者情懷和精湛的醫療技術,為廣大帕金森、腦梗死、腦出血後遺症、腦萎縮疾病患者的健康積極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貢獻,以實際行動詮釋了醫者仁心的高尚品德!好的醫者,是有溫度的醫生是一個神聖的職業,好的醫者是有溫度的,不僅僅是治病,還要「治」心。
  • 瀋陽市國醫甲狀腺醫院特邀專家高牧玲「醫者之心,大醫精誠」
    30餘年的從業經歷,高牧玲醫師曾擔任全國幾大知名醫院內分泌主任一職,在甲狀腺病領域科、教、研等多方面取得過重大成就,「醫學務實、精益求精、不言放棄」這幾個關鍵詞貫穿了她從醫以來的心路歷程,將服務質量視為醫生根本的她在行醫路上無一差評。
  • 聆聽醫者故事,感知科學精神,東方肝膽醫院吳孟超懸壺濟世的一生
    醫生的手是醫者武器,是病人的解藥。在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的舞臺上曾出現過一雙手指嚴重變型的手,讓主持人董卿溼了眼眶,也讓臺下的觀眾側目動容。這雙手的主人就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吳孟超是上海東方肝膽外科醫院的創建者,也是中國肝膽醫學的奠基者與開拓者之一。
  • 傳承醫者精神,踐行50年百姓的好醫生
    廣東惠州市中心人民醫院原副院長王子耀給自己平靜定位,一句的簡單話,堅守了50年,無愧於初心的理想。「我從醫50周年,在這50年從醫生涯中,感謝黨和政府的教育和培養,感謝老師們的辛勤教勉和經驗的傳授。50年平凡的從醫執教歷程,展示了一位平凡醫學工作者的無私奉獻精神,「大醫精誠」的光芒在他身上閃光,醫術精湛、醫德高尚,堪稱學界之楷模。老驥伏櫪,志在千裡,時至今日,仍積極投身醫療工作,為中醫事業的發展奉獻著自己的餘熱。懸壺濟世五十載,桃李芬芳滿天下,高超的醫術、淵博的學術知識、嚴謹的治學態度,為我們醫學界樹立了學習榜樣「。
  • 「醫者初心」山東省立醫院黨員醫者李桂梅:用仁心仁術,護佑萬千...
    從醫三十餘載,李桂梅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堅定的理想信念,堅守救死扶傷的精誠初心,救治了一位又一位患兒。從未離開臨床一線的李桂梅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生動詮釋了一名黨員醫者的理想信念,那就是善對患者、精益求精。連日來,記者蹲點旁觀,記錄下李桂梅這名黨員醫者的初心和使命。
  • 重陽節將至,聽老一輩醫者講講自己的故事...
    」新中國成立70多年,是一個民族從站起來到強起來的力量之變,是一個國家帶領近14億中國人民,不斷開啟健康中國建設新局面的生動寫照。回望70多年,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小故事,一個個再尋常不過的內心獨白,豎起的是匡威濟世、仁醫德行的醫界豐碑。
  • 武漢協和醫院2020醫師節「微光成炬,醫路前行」,向抗疫英雄致敬!
    以我為炬醫之大者為後生照亮前進「醫」路    名醫大家,璨若星河    仁術濟世,綿延流芳    醫學大家們    用畢生精力點燃手中的火把    宋善俊教授寄語中青年醫師在大會現場,宋善俊教授對中青年醫師諄諄寄語。
  • 後疫情時代的反思,《醫者2020》是致敬也是治癒!
    也許是因為它的拍攝背景是全體國人共同經歷的「抗疫時期」,所以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容易被代入、被共情、被那些熟悉的陌生醫者所觸動。在後疫情時期,跟著他們淚目幾回,不僅僅是我們向醫者的一種致敬,也是對「人類傷痕」的一種治癒。
  • 從三甲醫院轉戰專科醫院 李明棟博士談醫者初心:無恆德者,不可以作醫
    前言:古人有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從古至今,對醫生地位的推崇和對醫生職業的高要求與教師職業一樣位居職業榜首位。面臨這樣的形勢,醫生們是怎麼想的,他們還能一如既往保持醫者的初心嗎?為此,我們走訪了重慶一名比較有代表性的醫生: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李明棟博士,他所從事的耳鼻喉頭頸外科專業曾是傷醫案發生比較多的專業,同時他既有公立三甲醫院從醫經歷,又有民營醫院工作歷練,既有援外從醫經驗,又長期為國內患者服務。
  • 醫者仁心!紀錄片《中國醫生》致敬白衣戰士
    醫者仁心!通過一個個有責任、有矛盾、有溫度的醫患故事,忠實還原了醫生群體的職業素養、情感世界和生命哲學,讓觀眾看到了醫生的艱辛與不易,專業與親和,搭建起通往醫者仁心的理解之橋。影片用大量紀實性段落呈現醫生群體真實的工作狀態,例如南京鼓樓醫院心胸外科主任王東進,曾被中宣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評為2019年全國「十大最美醫生」,被稱為「心臟上的拆彈專家」,從醫30多年已帶領團隊完成各類心臟手術數萬例,成功率高達99%,患有嚴重頸椎病的他全年無休,即便是戴著頸託也堅持上手術,每個周末的時間也被他用來參加學術會議和送醫下鄉。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十年磨劍,初心不變!」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該評選已經走過19個年頭,當年的優秀青年已經通過努力和奮鬥成長為各個方向的領軍人物和棟梁之才,引領著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
  • 戰「疫」每日觀察丨把醫者仁心與制度初心凝結在一起
    在前方,已有上萬名他們的同事,和當地醫護人員並肩戰鬥了很多天。這不是第一次增援,可能也還不是最後一次。醫者的出徵,總是給人一種莫名的感動。醫者仁心,仁者有力。他們出徵之際在自家醫院門口照下的合影,都是能記入歷史的瞬間。
  • 中國醫師節丨廣東監獄的警醫是這樣的
    他們是警察,身著藏藍懲治罪犯,教化育人他們治身體之疾更治靈魂之病他們是醫生白和警察藍的完美結合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警醫衛」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國範圍內蔓延之時他們負重逆行用奉獻與堅守捍衛醫者榮耀只為換來歲月靜好他們毫不畏懼用大愛與仁心書寫責任擔當只為守護一方平安今天是中國醫師節請跟隨鏡頭一起走進他們的世界聽聽「警醫衛」們的聲音
  • 菏澤牡丹人民醫院骨外科主任張慶林:四十載砥礪前行 用堅守詮釋醫...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周琛 實習生 劉超越 菏澤報導  四十載從醫路,萬餘人健康行,從一名基層醫生到醫院骨外科主任,有步履的艱辛
  • 開封市中心醫院每周一星:段寶民——以仁心詮釋忠誠擔當的醫者
    從醫以來,他在醫療、教學、科研等方面均取得佳人成績,發表論文十餘篇,參與的科研課題分別獲河南省科技三等獎、開封市科技二等獎,先後榮獲全國優秀住培教師、優秀共產黨員、衛生系統先進個人、先進工作者、優秀科主任等榮譽稱號。一、心有大愛,胸懷蒼生,用奉獻彰顯醫者本色「心中常念患者苦,耳裡如聞呼救聲」。
  • 王濤:棄文從醫,這個醫美二代不一般!
    雖然一直在文化圈,但有一個醫美大咖父親,他也從來沒有真正遠離過醫美行業。從小耳濡目染一些患者因為面容幾乎要輕生的情況下,通過醫美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勇氣,王濤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如果有一天我不做主持了,我會從醫,通過醫美幫助更多的人。」所以在文化圈的第15年,當醫院的高管們來說服他回去醫院幫忙時,他也開始動搖了。
  • 從醫有2大原則
    當然,我們又何曾想過這會接受過10多年教育的高材生,卻成為了眾人所指責的對象,而且還被許多人視為反面教材。為了讓廣大的學子能夠從中能夠有所啟發,「許可馨事件」還被選為語文考試的作文素材,許可馨本人身陷輿論的漩渦,而這是她自己所造成的。
  • 「泉州醫者影像」耳鼻咽喉科專家:林潑水 主任醫師
    他們負重逆行,只為換來歲月靜好;他們爭分奪秒,只為守護每一個生命;他們救死扶傷,他們敬畏生命;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醫生。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醫生。醫者以心靈溫暖心靈,用生命拯救生命 。都值得弘揚、記錄!
  • 他們的故事令人淚目,一起分享吧!
    此前一天在深圳書城龍崗城9名來自龍崗醫務人員先後分享了各自的故事也許在多年以後聆聽這場分享會的人都會記得當晚,龍崗中心醫院龍東社康主任羅石友一家三口分享了他們的「醫路」情緣爸爸羅石友,有著26年的從醫經驗;媽媽黃惠珍是黃閣翠苑社康中心的護士,也已工作26年;作為「醫二代」的兒子羅龍權,如今已是臨床醫學專業大三的學生。
  • 開封市中心醫院五福路院區骨三病區用初心譜寫醫者一生的誓言
    張大哥就是其中受益者。歲月更迭,開封市中心醫院骨三病區醫護人員卻依然用人文關懷服務溫暖患者的心,劉銳主任、楊定群護士長帶領著病區的小夥子姑娘們也是這樣做的。用溫柔的語言、微笑的目光、輕巧的動作、禮貌的行動給於病人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