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古人有云,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從古至今,對醫生地位的推崇和對醫生職業的高要求與教師職業一樣位居職業榜首位。特別是2020年開年以來,新冠肺炎的肆虐將醫生大愛無疆、守護人民健康的奉獻精神再次推到了老百姓的心裡,但即便如此,在新冠疫情發生前卻屢屢發生傷醫案,這兩種情況都真實反映了醫生們的處境。面臨這樣的形勢,醫生們是怎麼想的,他們還能一如既往保持醫者的初心嗎?
為此,我們走訪了重慶一名比較有代表性的醫生: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李明棟博士,他所從事的耳鼻喉頭頸外科專業曾是傷醫案發生比較多的專業,同時他既有公立三甲醫院從醫經歷,又有民營醫院工作歷練,既有援外從醫經驗,又長期為國內患者服務。
李明棟,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鼻科專家,從事耳鼻喉頭頸外科專業二十餘年,2019年前,在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原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工作,師從德國聯邦國防軍烏爾姆醫院著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Maier教授,在德國學習兩年。作為援助衣索比亞軍事醫學專家組成員在埃軍總醫院工作一年。他的專業領域在於擅長耳鼻咽喉疾病的診治,尤其擅長鼻前顱底病變及鼻科常見疾病的診斷及外科治療、喉癌下咽癌及頭頸腫瘤等相關疾病診斷及治療。
從醫初心,仰望神聖的救死扶傷殿堂
1992年的夏天,高中畢業的李明棟便迎來了人生第一個重要選擇——高考填自願。未來從事什麼基本上這次選擇就要決定後半生了。
李明棟笑著說:「當時很迷惑,但就在一瞬間,我的眼前出現了二叔的身影。」原來,李明棟的二叔是當地有名的醫生。「二叔平時很嚴肅,可是一旦家裡來了病人,二叔就變得和藹可親,很耐心地給患者看病。」二叔對待患者的態度給李明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種感覺神聖!」李明棟告訴大渝網健康頻道,「每當病人們滿意的、千恩萬謝的離開,二叔才會長長地舒一口氣。後來二叔的名氣在當地越來越響,走到哪裡,都得到別人的尊重。」二叔為李明棟點亮了心中那盞神聖的燈,李明棟豪不猶豫地走上了從醫的道路,報考了濰坊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從此,醫者仁心不再是遙不可及的神聖殿堂,而成為他一輩子追逐的崇高理想!
濰坊醫學院
初識耳鼻喉,陰差陽錯的緣份
1997年初,李明棟在濰坊醫學院即將走過第五個年頭。「本科階段,大家都學的臨床醫學,什麼都學,沒有分專業,但畢業就面臨著專業的選擇,無論是工作還是繼續考研究生。」李明棟介紹說,「我對醫生的認知可能來源於國外對醫生的高標準,我覺得學醫就應該讀到博士,所以我豪不猶豫地選擇了考研。本來想考普外科的研究生,但最終卻被昆明醫學院耳鼻喉專業錄取了。就這樣,我就與耳鼻喉專業結緣了。」如今談起往事,李明棟聊起來很是淡然,但可以肯定的是,當時他的內心一定是不平靜的。「耳鼻喉專業,在我的想像中,或許就是挖挖耳朵,洗洗鼻子,沒想到一入這個領域就給我個下馬威,這是一門需要深入研究與思考的學科。」
在碩士研究生學習階段,李明棟逐漸對這個專業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越學越有意思,越學越覺得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李明棟繼續向著心中的理想殿堂邁進,以「學為精」的態度考取了第三軍醫大學耳鼻喉方向博士研究生。「無論是學習耳鼻喉專業,還是從事耳鼻喉專業相關疾病的診治,我都能從中感受一種牽引力。每攻克一個難關,治好一位患者,我都能感覺到幸福。」李明棟坦言道。
2003年8月份,李明棟分配到第三軍醫大學附屬大坪醫院(現陸軍特色醫學中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正式成為一名耳鼻喉頭頸外科醫生,俯身為醫,妙手回春,這一幹就是10餘年風風雨雨。
陸軍軍醫大學
從軍十餘載,救死護傷贏得國際讚譽
2007年,中德軍方開展了留學項目,每一年互派留學生到對方軍事單位學習。2008年第二批赴德留學的名額下來,醫學方面全軍只有一個名額,專業是耳鼻喉頭頸外科方向。在醫院的推薦下,李明棟通過層層選拔,獲得了當年唯一的一個留德學習名額。
在北京經過幾個月的德語集訓後,李明棟來到了德國聯邦國防軍Ulm醫院,該醫院是德國五大軍隊總醫院之一。他的導師是著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家Maier教授。Maier教授是德國著名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及整形外科專家,以嚴謹認真出名,對學生的指導很嚴格。正因為這樣的嚴格,使李明棟夯實了耳鼻喉基礎理論知識及臨床實踐能力,練就了一手過硬的手術技能。回國後,李明棟把在德國學到的知識和技術充分運用到了患者診療中,十餘年來診療耳鼻喉患者近十萬人次。
李明棟與Maier教授
醫療合作交流
項目證書
2015年,中國軍事醫療援助衣索比亞,李明棟再次被選中成為軍事醫療專家組成員。
衣索比亞的醫療條件比較落後,一方面醫療器械短缺,另一方面醫療技術不夠,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明棟擔當的不僅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醫療專家的角色,更代表著中國的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專業的醫療技術水平。他紮根當地,在醫療器械落後的情況下,一年時間裡,接診患者3200餘人次,手術120餘例,佔全醫療隊50%以上。完成埃軍總醫院首例喉癌部分切除手術,受到當地醫院和老百姓的好評。埃軍總醫院院長阿斯法感慨地說:「李醫生給了耳鼻喉科新的生命。」
在衣索比亞開展義診
埃軍總醫院同事
從三甲到仁品,從未改變過的初心
大坪醫院工作了10餘年後,因軍隊改革而選擇自主擇業的李明棟,在2020年2月選擇了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作為下一個為患者服務的平臺。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
「其實很多人知道我自主擇業後,問我的兩個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麼不選擇公立醫院繼續工作?為什麼選擇仁品?」李明棟微笑著說,「其實這兩個是一個問題。從醫已經十餘載,大坪醫院作為重慶知名的三甲醫院,每天的患者非常多,該見的病種,該研究的治療方案都已經學習過了,把這些豐富的經驗怎樣回饋給患者,重點不是在公立醫院服務還是在民營醫院服務,重點是這家醫院是否能『保持醫療本質』,這才能讓我的初心得到保障。」
「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雖然建院時間短,但從建院之初,我所了解到的,一直堅持以患者為中心。醫院的設施設備很先進,特別是醫療設備,達到了國內一流水準。比如動態頻閃喉鏡,重慶市一共2家有,仁品就有一臺。這些高精尖設備為我下一步的臨床和研究工作都提供了便利條件。」
動態喉鏡
李明棟略帶興奮地說,下一步,除了常規鼻科疾病外,還要探索與開放鼻科特色診療技術,包括鼻腔鼻竇腫瘤的診療、鼻前中顱底外科手術等,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讓患者能夠享受到高水平高品質安全有效的鼻科診療服務。
記者了解到,李明棟的專業特長是鼻部疾病。在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擔任鼻科主任。鼻科是重慶仁品耳鼻喉醫院重點科室,擁有德國艾克松全高清鼻內窺鏡系統、海極翼超聲波鼻炎治療儀等大型高端醫療設備。以資深鼻科專家李明棟主任和「4D康復療法」研發人申跡主任為首的醫師團隊,聯合國際耳鼻喉界專家——德國波恩大學附屬醫院耳鼻喉中心BOOTZ教授、比利時布魯塞爾自由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Olaf Michel教授,以及重慶市三甲醫院鼻科專家團隊,精準系統化治療鼻竇炎、鼻息肉、鼻腔鼻竇良惡性腫瘤、鼻畸形等疑難疾病,做到了精準化、差異化、個性化診療,效果更好,品質更高。
過敏性鼻炎分齡分型系統診療方案
李明棟初到仁品耳鼻喉醫院,就不斷有患者慕名來找他看病。2020年4月23日下午,就在大渝網健康頻道採訪李明棟期間,一位自來重慶周邊區縣的「頑固性」鼻竇炎患者專程從火車前來找他看病。
據李明棟介紹,該患者曾經在其他醫院做過鼻竇開放+鼻中隔手術,但是治療效果不是很理想,病情再次復發,症狀較重。「經過初步檢查,基本可以斷定發生這種情況是由於患者沒有遵從醫囑,再加上生活習慣問題造成。」李明棟介紹到,為了徹底幫助該患者解決困擾他的問題,李明棟在看診時就反覆與患者溝通,確保患者這次能夠謹遵醫囑,耐心給患者講解不良生活習慣將給患者病情帶來怎樣的影響。
李明棟博士查房
「不僅要對患者給予身體上的良好治療,更要幫助患者從心理上戰勝疾病。」最終在李明棟的悉心溝通下,該患者清楚認識到要想治療好鼻竇炎不僅離不開醫生,更需要自身良好的配合及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這樣才能戰勝頑疾!
「作為一個醫生,既要關注患者身體的病痛,也要關注心理方面的問題。」這就是李明棟,一個時刻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的醫生。也許對於醫者來講只是一個小舉動,但卻為患者帶來治癒疾病的信心。
談到傷醫事件:只是個案,醫生不能因噎廢食
當談到這次新冠疫情使醫生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與傷醫事件時有發生的巨大反差時,李明棟沉默了一下,說,「最開始的傷醫事件就是從耳鼻喉科開始的。患者對疾病本身了解不足,對治療效果過度期待,療效有時不能盡如人意,再加上醫患溝通可能存在一定障礙,造成患者負面情緒不斷累加,並對醫生宣洩,極端情況下造成傷醫事件。這種事情需要醫患加強有效溝通,幫助患者了解病情及治療的詳情還有可能達到的療效,調整患者的心理預期及應對,還要加強國家立法確保醫患的利益。但即使是有這樣的情況發生,我依然會堅守醫生這個崗位。大部分人是尊重醫生的,大部分患者也受益於醫生的。傷醫事件是個案,不能因噎廢食。這次疫情面前,我相信醫務工作者並不是為了得到更多人的尊重而去一線的,而僅僅因為:我是一名醫生,救死扶傷是我的職責。這次我沒有去一線,但內心卻是時刻準備著的,只要需要我,我一定豪不猶豫地到一線去。哪裡需要我們,哪裡就有我們的身影。這就是我們的初心。」
談及未來,李明棟表示自己將會一如既往地投身於耳鼻喉科事業中去。除了常見病、多發病以外,李明棟談到自己對嗅覺方面也有濃厚的興趣,在仁品這個平臺上,希望能夠為嗅覺障礙的患者做出自己的貢獻。李明棟用他自己的行動一步一步地踐行著心裡崇高而神聖的醫學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