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欠我一個燒餅

2021-02-16 蒙城吃喝玩樂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蒙城吃喝玩樂」

小時候,並不是特別愛吃燒餅。只覺得神奇而已,圓圓的麵團拍一下,撐開,抹上芝麻,迅速往熱騰騰的缸爐貼上,皮不薄餡也不大。就是這樣的一個燒餅,成就了我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味道。

現在的燒餅越做花樣越多,有甜的、有肉的,還有甜鹹辣的,不再像是當年的那種燒餅了。早年路邊最常見的那種長著兩個輪子的缸爐燒餅,已經逐漸消失。現在再也難尋。

說起來,不止是那種路邊攤燒餅變少了,蒙城人對燒餅的叫法也不一樣。曾經,蒙城人把「燒餅」叫「燒巴子」,這樣的稱呼,逐漸在年輕人口中湮滅了

反正關於叫法這一點,就不用過分去追究了,在蒙城人眼裡,好吃才是硬道理。

小萌幾乎踏遍了蒙城大大小小的「燒餅店」,尋找內心覺得最好吃的那個燒餅。那些印象深刻的燒餅,都放在了自己心上。

碰到過一些大致保留傳統燒餅的形式卻做得不太好吃的店,也碰到過一些改良後但比傳統燒餅更好吃的店。在這裡把它們整理出來,這些有代表性的店(有好的也有體驗不好的),分享給大家。

地址:商貿城車站斜對面利君飯店內

車站是送別離人的港口,你來過這裡嗎?

車站的吃的又貴又坑人的魔咒,在這裡被打破。從外地歸來,或要回老家,小萌都會過來買兩個燒餅。一個油酥一個甜的,一口氣吃掉,胃撐撐的,一些失落和感慨就這樣被埋在深處。

這家油酥燒餅難得的是一點都不油,突出的是鹹香的口味和面的嚼勁。

說來奇怪,甜味的燒餅,小萌只在他家吃過。膨的中空的餅,上下的酥皮掉渣,中間還有砂糖融化後微溼、黏甜的口感。

這家開了10幾年的燒餅小攤,甚至沒有個體面地店面和招牌。老闆執意讓我寫上「桂氏燒餅」,大概心中也有一個做大並且傳承下去的夢想吧。

地址:連鎖店(莊子大酒店、一院、一中均有門店)

sá知餅作為連鎖店遍布蒙城,名單裡肯定不能少了他。開業不足一年,已經有了三家門店。統一的制服、統一的店面裝潢、統一的菜單。可以說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店了。

從味道上看來,倒是也不算差。這種「不差」的原因來自於流水化控制下的統一備料,來自專門的研發團隊。但卻欠缺了一些蒙城味道,不大像是遊子們魂牽夢縈的燒餅。

油酥燒餅、雜糧油酥燒餅、木瓜燒餅……新品想必會源源不斷的上來

小萌嘗了油酥燒餅和雜糧油酥燒餅以及木瓜燒餅,其實味道還可以,就是做的不大像油酥燒餅,粉質感略強,油酥燒餅的特有的薄而韌的層次,消失不見。

一個人來點個木瓜味的,料足味美,只是吃的東西就已經和「油酥燒餅」沒有半點關係了。

地址:寶塔公園南門斜對面 塔前巷

 薛家燒餅一直像是蒙城燒餅標杆一樣的存在,如果你去了蒙城卻沒有在薛家吃過燒餅,就談不上知道蒙城的燒餅。小萌第一次去吃這家之前,抱了很大期望。

他家做得確實很大,門頭就很排場。對於食物的態度也更是認真,出鍋之前真的會用火剪挑一下。這種操作,之前只在百度百科見過。吃之前,我就抱著一種特別戰戰兢兢的心態,「這家店要是好吃,就真的好完美啊。」

店面裝修古樸,又聲名在外,且每個人對待燒餅的態度又專業、自信,要是做出來的燒餅好吃,該是多麼完美。

可惜,現實往往就不像那樣。薛家燒餅,在油、酥兩方面都做的很完美。出鍋之後,還隱約能聽到燒餅與空氣接觸而產生的噼啪聲,吃起來的面的嚼勁、層次感都很棒。但是,最關鍵的味道,做的有些讓人失望。麵團本身只有油膩的味道,其他的鹽味什麼的,都很淡。

之前聽到它的名氣、看到它的裝修、看到它的氛圍,看到他們做燒餅好似很專業的樣子,所以吃到嘴裡這種失望感,就會很濃烈。

但,薛家的名氣是實打實的做出去了,經過將近百年的傳承,提到蒙城燒餅,薛家是一座繞不過去的大山。工作日的兩三點,還碰到了從淮北、合肥來專門吃燒餅的人。

跟朋友談過蒙城的地名,隨意的很有趣。三義路口這個名字,是因為之前有去三義的車停在這裡……

你上一次,吃到1塊錢的燒餅是什麼時候?我是2、3年前的事情了。老闆賣1元燒餅,已經持續了7、8年了,一直在三義路口這邊做,最近挪到了小巷子裡,熟客還是源源不斷的湧來。

他家是少見的以發麵燒餅見長的店,據說在久遠的從前發麵燒餅比油酥燒餅更受歡迎。小萌一直無法理解,直到吃到了這家發麵燒餅。

憑良心說,他家燒餅,可能並不是正宗的發麵燒餅。中間的表皮有著油酥燒餅的酥脆和未發酵麵粉的嚼勁,邊緣厚處,有發麵燒餅的厚實、軟和也有油酥燒餅的嚼勁。口味很鮮明,沒有被油蓋過去。

即使店面偏僻,價格低廉,老闆還在繼續的做著燒餅,想來除了謀生之外,也有些旁人無法理解的樂趣吧。

這家店特別小,藏在女人街裡,而且最近基本上3、4點才會出街。平時從那裡經過連店面都沒有,攤子也會收掉,感覺好像這家店不存在一樣。

所以要吃這家店,就一定得下午4、5點去。小萌之前撲了兩次空攤

他家的攤位拍出來真的不如前面幾家好看,但味道卻很特別。店面實在是小,基本上暴露在路邊上。

老闆的人生很傳奇了,之前在廣東做燒餅的時候,受客人啟發,在燒餅中加入甜味,一戰成名,而後為了孩子開始在老家做甜鹹辣燒餅。有合肥的老闆來挖角過,但一個人做老闆實在是自由自在,所以老闆至今還窩在女人街的小小巷子,已經有了十多年,每天能賣50斤麵粉的量。

小萌在今年才開始聽說他家的燒餅,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秀。

吃的話,最好是買上一個,自己吃光,之前我跟朋友一人一半,就沒有一個人吃光一個燒餅好吃,可能是內餡分布不均,一小口的吃,口味有很多不確定性吧。

甜鹹辣幾種味道混在一起,算是棋逢對手,並沒有哪一種口味特別突兀,搭配的很合適。餡料裡偶爾會有小小的肉,餅身還有一小層酥皮,吃起來很滿足。

老闆半是苦惱半是得意的說,很多家在模仿自己的甜鹹辣燒餅,但是吃過的顧客還是會一邊買她的燒餅,一邊抱怨著別家的口味。

說這話的時候,老闆眉眼裡都透著小快樂。

這家是姐姐推薦的,老闆是個爽朗的中年人

已經做了33年的燒餅店,一直在老附小的巷子裡,是很多人的回憶了。但是吃起來卻印象不深。只是比sa知餅他家好一些的水準而已。餅身沒什麼嚼勁,粉質感比較重。

老闆最開始是在淮南某煤礦邊做燒餅的,並且從前受歡迎的是發麵燒餅。歲月流逝,距離他來蒙城已經33年了,如今,最受歡迎的是油酥燒餅,儘管有門面,他也開始順帶著賣一些旁的東西了。

一些人常跑到這裡,吃著燒餅,在回憶裡神遊;另外一些人則是順便來這邊吃個燒餅,然後,不知不覺,這裡也會成為他回憶裡的一份子吧。

這是小萌找燒烤和餛飩、涼皮時不小心發現的一家店。但吃了這麼多家之後,回過頭來,才真正發現,這家油酥燒餅的水準之高。

小萌做了一件很傻的事,在楊家燒餅問他蒙城還有什麼好吃的老牌燒餅。

老闆說:「蒙城也就我們兩家的不錯了,剩下的都差不多。」這個評價對自己和對手都是很高的評價了。

楊家燒餅在小萌看來,比薛家要好吃一下,二者的油、酥的程度類似(酥這一指標,楊家可能略略遜色一些)但是油和酥都沒有都沒有遮住燒餅的本味。滋味和口感之間的平衡做的很優秀。不過還是稍微油了一些。

什麼是正宗?什麼是食物對我們的安慰?

或許,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正宗食物,只是我們是否擁有對一樣食物的共同記憶而已。

燒餅、燒巴子說來說去,只是名字而已。

而當我們說燒餅不正宗,是因為它沒有長成我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

不是說蒙城現在沒有那種正宗傳統燒餅賣了,也不是說蒙城現在沒有好吃的燒餅。只是現在賣的燒餅,雖然好吃,但是大都不像是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而那種街邊的燒餅,也越來越少,甚至找不到了。當我們的味覺被取悅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接受這個變化,甚至會忘記原先的燒餅是什麼樣子。以至於一代新的人再次成長起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曾經燒餅以什麼樣子存在過。

到那時候,蒙城便欠我一個燒餅,記在每個老去的人的帳上。



關注蒙城吃喝玩樂

好看-好吃-好玩

商務合作:17626043910

相關焦點

  • 安徽蒙城菜市場內的燻牛肉,祖孫3代人做了20多年,1天要賣1頭牛
    據說東漢時期有一位孝子叫作韓伯俞,他每次外出歸來都會給父母買兩個燒餅,中間加一塊滷牛肉,因為他孝名在外,很多人效仿他,每次回家都會給父母買燒餅牛肉,久而久之就成為一種風俗,只要回家就要給父母帶上一塊牛肉。就這樣義門燻牛肉賣得越來越好,憑藉它的文化底蘊和營養價值在安徽一帶走紅。
  • 中華『燒餅』哪家強?井陘缸爐燒餅能排第幾?
    首先要做爐燒餅用的「缸爐」,即把一個盛糧用的陶瓷在甕下部鑿去底的「二鬥甕」,使之上口收小,爐肚較大。其次,備好爐燒餅用的碳,一般用煙煤燃燒後無煙的乏炭,俗稱「蘭炭」,以使火力適中切無煤煙味。淄川肉燒餅製作首先將和好的面撮下饅頭大小一塊包上肉餡,然後在面板上揉一揉,接著放到一個光滑的凸形瓷器上,用手沾著水壓得更加薄一些,這時往早已鋪好密密一層脫皮芝麻的板子上一沾,一個直徑20多釐米的燒餅就放進爐內烤。烤爐的直徑約有一米多,裡面是燃燒的鋸末,無煙,無火焰,火上方約40釐米是一塊鐵板,用笤帚將不帶芝麻的那一面往板上用力一貼,5分鐘一個又大又香的淄川肉燒餅就出爐了。
  • 【愛蒙城•本地】蒙城好吃的cheesecake推薦
    愛蒙城網愛蒙城網是加拿大蒙特婁最為活躍的華人門戶網站。
  • 沙梨一個7斤多,蒙城這個鎮的農產品驚豔省城!
    農交會現場亳州展區十分火爆,顧客和商家們除了爭相選購我市農特產品外,更對藥都的大冬瓜、蒙城籬笆鎮大沙梨讚不絕口。蒙城籬笆鎮大沙梨,驚豔省城!!在合作社家庭農場展館,蒙城籬笆黃花梨種植合作社帶來的大沙梨吸引了大家的眼球。
  • 「牛縣長」正式上任 蒙城各界寄厚望
    中新安徽網12月28日消息:12月27日晚八時,不久前被任命為安徽蒙城縣副縣長的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攝影家牛群飛抵合肥駱崗機場,隨後「牛縣長」連夜乘車奔赴蒙城上任。  牛群表示,此次赴蒙城出任副縣長,不為錢,不為名,不為利,為的是以另一種方式為群眾做一點實事,同時鍛鍊自己,增加生活體驗,將來更好地為廣大觀眾服務。
  • 板橋歌手李莉、李佳莉現身蒙城,為蒙城大電影演員海選助陣!
    導演: 王珊 馮兵編劇: 王珊演員: 全部來自海選類型: 青春 / 勵志/校園區: 中國·蒙城
  • 【愛蒙城•特輯】 探IN蒙城 - Cacao70巧克力店 巧克力狂人的至尊天堂
    愛蒙城網愛蒙城網是加拿大蒙特婁最為活躍的華人門戶網站。
  • 團蒙城縣委組織觀看《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警示教育片
    團蒙城縣委組織觀看《扶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警示教育片 2020-05-26 11:35:44   來源:安青網
  • 【愛蒙城•特刊】520,我想表白蒙特婁第一美女,求上牆...
    愛蒙城網愛蒙城網是加拿大蒙特婁最為活躍的華人門戶網站。
  • 孟鶴堂吐槽燒餅兒子沒眉毛,燒餅:長大了給紋一個!
    這一次孟鶴堂吐槽燒餅兒子沒眉毛,燒餅:長大了給紋一個!孟鶴堂vs燒餅兒子=沒眉毛,燒餅直言長大了紋一個!其實一直在強調自己並不是沒有眉毛,而是眉毛少又加上眉骨高燈光一打就顯得沒有眉毛了,所以在上臺前自己也會將眉毛畫的重一些。這樣看起來形象就會好很多,但是大家依舊還是不放過孟老師的眉毛。然而就在近幾天。燒餅發了一個微博裡面是自己的兒子和自己騎著木馬的照片。
  • 世界欠我一個初戀,同時也欠我一套房子
    世界欠我一個初戀,同時也欠我一套房子!最近熱播的《世界欠我一個初戀》,講述的是患難見真情的情誼,一群充滿理想的年輕人團結一心,熱血奮鬥,邢運、夏柯二人在一路扶持闖關的道路上,共同成長,建立了默契與信任,收穫了美滿的事業與愛情。
  • 蒙城:「內外兼修」助推鄉村振興
    原標題:蒙城:「內外兼修」助推鄉村振興   「叔,莊東頭的志友因地邊糾紛,跟鄰居吵起來了,你快過來處理一下吧。」「好,我這就過去。」
  • 燒餅敢嗆聲欒雲平,卻從小就怕張雲雷,兩人同框會是什麼樣的呢
    ,是一個很嚴肅的師兄,但是在燒餅眼裡,欒雲平就是自己從小玩到大的兄弟,在德雲社還沒有火的時候兩人就是師兄弟,一起學相聲。,用張鶴倫的話說就是,兩個人太極端了,一個是什麼都強,一個是什麼都不搶。郭德綱曾在一個綜藝節目中問燒餅「燒餅從小就怕張雲雷,現在還害怕張雲雷嗎?」
  • 西安俗人:燒餅胡與蛋糕李
    早先看過馮驥才的《俗世奇人》,正巧,我之前也認識兩個人,稱不上「奇」,權冠個「俗」字,「俗」字左邊一個「人」字,右邊一個「谷」字,人吃谷即為俗,也不算辱沒了他們,權為他們立個傳,倘他們或日後出了名,也算有個交情。
  • 濰坊美食:鼓燒餅、酥燒餅和肉燒餅
    在我小時候,由於生活條件有限,留在記憶中的濰坊美食也是屈指可數,其中燒餅讓我印象深刻。說起濰坊燒餅,與淄博周村燒餅倒有幾分類似,也是一面沾滿了芝麻,只不過在個頭上要比周村燒餅大上那麼一圈兒,咬起來特別香,酥脆可口。
  • 燒餅燒餅,哐哐哐!
    文/王梓玥燒餅街上當然都是燒餅店。燒餅店裡賣的當然都是燒餅。大燒餅小燒餅不大不小的燒餅,甜燒餅鹹燒餅不甜不鹹的燒餅,方燒餅圓燒餅不方不圓的燒餅,厚燒餅薄燒餅不厚不薄的燒餅。燒餅街的每家燒餅店只做一種燒餅。據說,這是燒餅大仙定下的規矩,誰也不能違背。
  • 世界欠我一個你,是世界欠的,不是你
    1、世界欠我一個你, 是世界欠的, 不是你。2、在你看不到的地方陪著你終老,說好絕不會讓我一個人看夕陽的你還是丟下我一個人了,真的心疼了。3、我們沒有故事了,再見我的男孩,世界欠我一個你,我會記住你,陪別人過一生。4、我會陪你老去,在你看不到的地方。5、有時候愛的只是這個人,可是愛不愛和能不能在一起是兩件事啊。6、愛而不得而已,這世界上又不是我一個人愛而不得。
  • 世界欠我一個你,是世界欠的,與你無關
    世界欠我一個你,是世界欠的,與你無關!總要習慣一個人!16萬撩人心弦的感性文字,寫盡你情感中的痛與希冀。第一次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我被腰封上這句話戳到了,第一眼覺得有道理,第二眼覺得心裡發酸,第三眼莫名有點難過。這應該是我今年讀的第一部治癒系列的書籍吧。
  • 德雲社燒餅結婚時,一個醜男,一個靚女,新娘卻不是郭柯彤
    說到道德雲社年輕力量的中流砥柱,首先想到應該就是嶽雲鵬了,小嶽嶽那句「我的天吶」紅遍大江南北。今天,我們說的這個人不是嶽雲鵬,而是另一位核心人物朱雲峰,也就是燒餅。因為他小時候臉上有雀斑,看著就像帶芝麻的燒餅,因此郭德綱管他叫燒餅。2004年,13歲的燒餅拜在郭德綱門下,可以說是郭德綱看著燒餅長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小時候的燒餅相貌長得有些著急,而且還非常胖,那一對眯縫小眼就跟沒有睜開似的。
  • 通知:蒙城2020年新春燈展活動取消,景區關閉
    來源:蒙城夢蝶旅遊 百度蒙城吧 關注蒙城吧就是關注了整個蒙城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