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關注「蒙城吃喝玩樂」】
小時候,並不是特別愛吃燒餅。只覺得神奇而已,圓圓的麵團拍一下,撐開,抹上芝麻,迅速往熱騰騰的缸爐貼上,皮不薄餡也不大。就是這樣的一個燒餅,成就了我印象中記憶最深刻的味道。
現在的燒餅越做花樣越多,有甜的、有肉的,還有甜鹹辣的,不再像是當年的那種燒餅了。早年路邊最常見的那種長著兩個輪子的缸爐燒餅,已經逐漸消失。現在再也難尋。
說起來,不止是那種路邊攤燒餅變少了,蒙城人對燒餅的叫法也不一樣。曾經,蒙城人把「燒餅」叫「燒巴子」,這樣的稱呼,逐漸在年輕人口中湮滅了。
反正關於叫法這一點,就不用過分去追究了,在蒙城人眼裡,好吃才是硬道理。
小萌幾乎踏遍了蒙城大大小小的「燒餅店」,尋找內心覺得最好吃的那個燒餅。那些印象深刻的燒餅,都放在了自己心上。
碰到過一些大致保留傳統燒餅的形式卻做得不太好吃的店,也碰到過一些改良後但比傳統燒餅更好吃的店。在這裡把它們整理出來,這些有代表性的店(有好的也有體驗不好的),分享給大家。
地址:商貿城車站斜對面利君飯店內
車站是送別離人的港口,你來過這裡嗎?
車站的吃的又貴又坑人的魔咒,在這裡被打破。從外地歸來,或要回老家,小萌都會過來買兩個燒餅。一個油酥一個甜的,一口氣吃掉,胃撐撐的,一些失落和感慨就這樣被埋在深處。
這家油酥燒餅難得的是一點都不油,突出的是鹹香的口味和面的嚼勁。
說來奇怪,甜味的燒餅,小萌只在他家吃過。膨的中空的餅,上下的酥皮掉渣,中間還有砂糖融化後微溼、黏甜的口感。
這家開了10幾年的燒餅小攤,甚至沒有個體面地店面和招牌。老闆執意讓我寫上「桂氏燒餅」,大概心中也有一個做大並且傳承下去的夢想吧。
地址:連鎖店(莊子大酒店、一院、一中均有門店)
sá知餅作為連鎖店遍布蒙城,名單裡肯定不能少了他。開業不足一年,已經有了三家門店。統一的制服、統一的店面裝潢、統一的菜單。可以說是一家野心勃勃的店了。
從味道上看來,倒是也不算差。這種「不差」的原因來自於流水化控制下的統一備料,來自專門的研發團隊。但卻欠缺了一些蒙城味道,不大像是遊子們魂牽夢縈的燒餅。
油酥燒餅、雜糧油酥燒餅、木瓜燒餅……新品想必會源源不斷的上來
小萌嘗了油酥燒餅和雜糧油酥燒餅以及木瓜燒餅,其實味道還可以,就是做的不大像油酥燒餅,粉質感略強,油酥燒餅的特有的薄而韌的層次,消失不見。
一個人來點個木瓜味的,料足味美,只是吃的東西就已經和「油酥燒餅」沒有半點關係了。
地址:寶塔公園南門斜對面 塔前巷
薛家燒餅一直像是蒙城燒餅標杆一樣的存在,如果你去了蒙城卻沒有在薛家吃過燒餅,就談不上知道蒙城的燒餅。小萌第一次去吃這家之前,抱了很大期望。
他家做得確實很大,門頭就很排場。對於食物的態度也更是認真,出鍋之前真的會用火剪挑一下。這種操作,之前只在百度百科見過。吃之前,我就抱著一種特別戰戰兢兢的心態,「這家店要是好吃,就真的好完美啊。」
店面裝修古樸,又聲名在外,且每個人對待燒餅的態度又專業、自信,要是做出來的燒餅好吃,該是多麼完美。
可惜,現實往往就不像那樣。薛家燒餅,在油、酥兩方面都做的很完美。出鍋之後,還隱約能聽到燒餅與空氣接觸而產生的噼啪聲,吃起來的面的嚼勁、層次感都很棒。但是,最關鍵的味道,做的有些讓人失望。麵團本身只有油膩的味道,其他的鹽味什麼的,都很淡。
之前聽到它的名氣、看到它的裝修、看到它的氛圍,看到他們做燒餅好似很專業的樣子,所以吃到嘴裡這種失望感,就會很濃烈。
但,薛家的名氣是實打實的做出去了,經過將近百年的傳承,提到蒙城燒餅,薛家是一座繞不過去的大山。工作日的兩三點,還碰到了從淮北、合肥來專門吃燒餅的人。
跟朋友談過蒙城的地名,隨意的很有趣。三義路口這個名字,是因為之前有去三義的車停在這裡……
你上一次,吃到1塊錢的燒餅是什麼時候?我是2、3年前的事情了。老闆賣1元燒餅,已經持續了7、8年了,一直在三義路口這邊做,最近挪到了小巷子裡,熟客還是源源不斷的湧來。
他家是少見的以發麵燒餅見長的店,據說在久遠的從前發麵燒餅比油酥燒餅更受歡迎。小萌一直無法理解,直到吃到了這家發麵燒餅。
憑良心說,他家燒餅,可能並不是正宗的發麵燒餅。中間的表皮有著油酥燒餅的酥脆和未發酵麵粉的嚼勁,邊緣厚處,有發麵燒餅的厚實、軟和也有油酥燒餅的嚼勁。口味很鮮明,沒有被油蓋過去。
即使店面偏僻,價格低廉,老闆還在繼續的做著燒餅,想來除了謀生之外,也有些旁人無法理解的樂趣吧。
這家店特別小,藏在女人街裡,而且最近基本上3、4點才會出街。平時從那裡經過連店面都沒有,攤子也會收掉,感覺好像這家店不存在一樣。
所以要吃這家店,就一定得下午4、5點去。小萌之前撲了兩次空攤
他家的攤位拍出來真的不如前面幾家好看,但味道卻很特別。店面實在是小,基本上暴露在路邊上。
老闆的人生很傳奇了,之前在廣東做燒餅的時候,受客人啟發,在燒餅中加入甜味,一戰成名,而後為了孩子開始在老家做甜鹹辣燒餅。有合肥的老闆來挖角過,但一個人做老闆實在是自由自在,所以老闆至今還窩在女人街的小小巷子,已經有了十多年,每天能賣50斤麵粉的量。
小萌在今年才開始聽說他家的燒餅,對我來說,這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秀。
吃的話,最好是買上一個,自己吃光,之前我跟朋友一人一半,就沒有一個人吃光一個燒餅好吃,可能是內餡分布不均,一小口的吃,口味有很多不確定性吧。
甜鹹辣幾種味道混在一起,算是棋逢對手,並沒有哪一種口味特別突兀,搭配的很合適。餡料裡偶爾會有小小的肉,餅身還有一小層酥皮,吃起來很滿足。
老闆半是苦惱半是得意的說,很多家在模仿自己的甜鹹辣燒餅,但是吃過的顧客還是會一邊買她的燒餅,一邊抱怨著別家的口味。
說這話的時候,老闆眉眼裡都透著小快樂。
這家是姐姐推薦的,老闆是個爽朗的中年人
已經做了33年的燒餅店,一直在老附小的巷子裡,是很多人的回憶了。但是吃起來卻印象不深。只是比sa知餅他家好一些的水準而已。餅身沒什麼嚼勁,粉質感比較重。
老闆最開始是在淮南某煤礦邊做燒餅的,並且從前受歡迎的是發麵燒餅。歲月流逝,距離他來蒙城已經33年了,如今,最受歡迎的是油酥燒餅,儘管有門面,他也開始順帶著賣一些旁的東西了。
一些人常跑到這裡,吃著燒餅,在回憶裡神遊;另外一些人則是順便來這邊吃個燒餅,然後,不知不覺,這裡也會成為他回憶裡的一份子吧。
這是小萌找燒烤和餛飩、涼皮時不小心發現的一家店。但吃了這麼多家之後,回過頭來,才真正發現,這家油酥燒餅的水準之高。
小萌做了一件很傻的事,在楊家燒餅問他蒙城還有什麼好吃的老牌燒餅。
老闆說:「蒙城也就我們兩家的不錯了,剩下的都差不多。」這個評價對自己和對手都是很高的評價了。
楊家燒餅在小萌看來,比薛家要好吃一下,二者的油、酥的程度類似(酥這一指標,楊家可能略略遜色一些)但是油和酥都沒有都沒有遮住燒餅的本味。滋味和口感之間的平衡做的很優秀。不過還是稍微油了一些。
什麼是正宗?什麼是食物對我們的安慰?
或許,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正宗食物,只是我們是否擁有對一樣食物的共同記憶而已。
燒餅、燒巴子說來說去,只是名字而已。
而當我們說燒餅不正宗,是因為它沒有長成我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
不是說蒙城現在沒有那種正宗傳統燒餅賣了,也不是說蒙城現在沒有好吃的燒餅。只是現在賣的燒餅,雖然好吃,但是大都不像是我們記憶中的樣子。
而那種街邊的燒餅,也越來越少,甚至找不到了。當我們的味覺被取悅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接受這個變化,甚至會忘記原先的燒餅是什麼樣子。以至於一代新的人再次成長起來,他們甚至都不知道曾經燒餅以什麼樣子存在過。
到那時候,蒙城便欠我一個燒餅,記在每個老去的人的帳上。
關注蒙城吃喝玩樂
▼
好看-好吃-好玩
商務合作:1762604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