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7月中旬,王扶林導演正在懷柔農村拍自己的戲,此時的他不會想到,有個老朋友正在趕來請他「出山」。
此人便是央視的領導任大惠,他急急忙忙來見王扶林,一下車便直截了當對王導說:三國演義電視劇正式籌拍,領導決定請你來當總導演。
王扶林聽完後,有些措手不及,但任大惠只給了他三分鐘時間考慮,最後王導決定接下這副重擔,全身心再拍一部名著。
擺在王導面前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主演的選角。尤其是讓誰來飾演曹操呢?這個角色關係到整部電視劇的成敗。
現在大家都知道了,王導選的是中戲教授:鮑國安。但其實,王導一開始的人選並不是鮑老師。
王導在後來的採訪中透露,最開始曹操的人選並非鮑國安,他選了另外一個知名演員,但是那位演員因為「個性」原因,被王導放棄,不得不另選他人。
王導在央視節目中的回憶
此時,王扶林導演便想到了鮑國安。
當時來看鮑老師資歷也是很牛的,他中戲畢業後,因成績優異而被留校教學,可見其專業能力很強;在作品方面,他之前參演過山東版《水滸》裡的宋江,《大唐名相》裡的魏徵,並憑藉這個角色奪得了飛天獎。
但即便如此,當王導決定選鮑國安演曹操時,還是有質疑的聲音。很多人說他已經44歲了,歲數有些過大,怕是演不了曹操這位性格複雜的梟雄。
不過,王導並沒有被這些聲音左右,他堅持自己的選擇,讓鮑國安放手去演。從後來的結果看,王導以及觀眾都很慶幸,劇組最終堅持選擇了鮑國安。
剛進劇組,鮑老師也是壓力巨大,畢竟面對的是一個形象極其複雜的角色,這讓他不得不下大力氣去研究琢磨。
但是,一個人的一句話讓鮑老師陷入了苦惱。
當時三國劇組聘請三國方面的專家,給演員們上課,補充三國知識。其中一位老專家對鮑國安說:你一定要演出千百萬老百姓心目中的曹操。
這一下讓鮑老師有些困惑,於是他逢人便問:你心中的曹操是什麼樣?
鮑老師後來回憶說:我問了大概上千人,大家的說法也都不一樣,但人們的理解和想像都成了我後來演好曹操的營養。
經過此事,鮑老師也明白了一個道理:曹操不管誰來演都要「演」,因為現實生活中不可能有像他一樣的人,在他身上集中了很多人的特點,構成了一個奸雄,所以要拿捏火候。
於是我們在鮑國安的曹操身上看到,曹老闆不僅是陰險狡詐的奸雄,也是豪邁奔放的詩人,更是智謀百變的軍事家。
更重要的一點是,他的曹操讓我們看到了曹老闆這一角色的「成長」,從愛國青年一步步成長為老奸巨猾的奸雄。不像某些版本,人物始終都是一個形象,從出場到死亡沒有任何起伏變化。
憑藉曹操一角,鮑國安收穫了「飛天」「金鷹」雙料最佳男主角,被譽為最經典曹操,有人評價說:真正的曹操絕對沒有鮑國安更像他自己!
曾有人採訪鮑國安老師,對新版曹操的評價,他說自己看過《新三國》的曹操,也看過《赤壁》裡的曹操。
「雖說大家演的都叫曹操,但實際上不是同一個曹操。我演的是《三國演義》裡的曹操,陳建斌演的是編劇朱蘇進寫的曹操,張豐毅演的又是另一個編劇的曹操,其實角色差別很大,大家各自演各自的就好,沒有什麼可比性。」
這段話鮑國安老師說得很通透,他演的是小說《三國演義》裡的曹操,不要拿他去套正史裡的曹操,說什麼貶低抹黑的;也不必強行與其他版本對比優劣,他的曹操立足的是還原名著,其他則是不同編劇的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