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文化和旅遊部非遺司指導,光明日報社和光明網主辦的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推選活動公布100名候選人名單,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秦淮燈會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顧業亮作為南京市唯一一名候選人名列其中。2006年5月20日,南京市申報的秦淮燈會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當年,秦淮燈彩傳統的蓮花燈還被選為中國郵票圖案。作為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秦淮燈會已有1700多年歷史。
據悉,「中國非遺年度人物」遴選自2017年至今已連續舉辦四年,旨在盤點過去一年中為非遺保護傳承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標誌性人物,遴選在非遺領域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堅持保護、繼承、弘揚、振興,並有效保護非遺、確保非遺生命力,以及在疫情防控期間,結合自身工作,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或在復工復產方面有突出貢獻的代表性傳承人。100名候選人中有傳承人75人,策展人、企業家、藝術家9人,管理者8人,研究者、媒體人、傳播者、教育者8人。在此基礎上,下一步將推選出30位提名候選人及10位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並於明年年初舉辦2020「中國非遺年度人物」揭曉活動。
作為南京唯一一名入選的候選人,顧業亮將傳承千年的純手工技藝延續至今,從秦淮燈會到走出國門,將中國的傳統手藝帶向世界。
1962年,顧業亮出生在一個燈彩世家。受家庭影響,耳濡目染,他8歲就開始扎彩燈。從那時起,他和燈彩藝術結下不解之緣。「8歲時學著做荷花燈的花瓣,給大人打下手。」顧業亮回憶說,當時學扎花燈還有一個原因——「荒年餓不死手藝人」。20世紀80年代初,高中畢業的顧業亮拜著名燈彩老藝人李桂生為師,正式入門學習傳統燈彩技藝。師傅願教,弟子肯學,沒過幾年,他扎制的燈彩「仙鶴」「雙龍戲珠」等先後獲獎,在業內嶄露頭角。他痴迷燈彩,肯動腦子,常常有新穎的創意,燈彩作品榮獲原文化部授予的最高榮譽「山花獎」,並多次榮獲國家、省、市非遺展賽大獎。
顧業亮堅信,燈彩要真正做到薪火傳承,就要把「根」扎到年輕人心中。於是他把秦淮燈彩帶進了南京的學校。「我們作為傳承人有責任有義務在學校裡面宣傳,使更多的學生了解、熱愛秦淮燈彩。」顧業亮感慨道。在學校,顧業亮會和孩子們進行面對面、手把手教學,給他們講燈彩故事,教他們製作花燈,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樣的燈彩課堂。顧業亮說,不僅是小學,他希望中學、大學都要把非遺文化傳承重視起來,「大學生們學習非遺文化,不僅是一種傳承,也能帶動他們就業,還能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南京和秦淮燈彩。」顧業亮說。
記者還了解到,為了更好地傳播和展示燈彩文化,顧業亮先後帶領秦淮燈彩藝人到美國和法國進行展覽和燈彩扎制技藝表演,其燈彩作品也遠銷到日本、德國、義大利、英國、新加坡等地。至今,他已經帶著秦淮燈彩走過了40多個國家及地區,荷花燈、獅子燈、兔子燈、金魚燈、蛤蟆燈……每到一處,秦淮燈彩都受到極大的關注,這也讓顧業亮深刻理解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話的真諦。
作為六朝古都,南京坐擁數量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個個非遺項目構成了一張張亮麗的城市文化名片。在2006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除了秦淮燈彩,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南京金箔鍛制技藝、金陵刻經印刷技藝項目也一併入選。歷史悠久的秦淮燈彩,以絢麗多姿的身影展示了南京傳統文化的積澱,而巧心妙手的南京手藝人,也一定會讓秦淮花燈一直閃耀下去,向世界傳達更有溫度、更有人情味的「南京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