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其實很簡單,我一般對於短期的在醫院看病時,就統一的都稱之為「大夫」或者「醫生」。因為我們國家很多人都有這個習慣,以這一個統稱來稱呼醫護人員也是常有的事。
醫生或者說大夫的地位比護士要高,您要是統一的稱呼,醫生或者大夫肯定覺得很正常。而護士卻會覺得您把她認為醫生是對她工作的肯定,也會是一種自豪,還是會感到很受用的。這就是見人說好話的好處嘛!就像是我們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習慣稱呼某一個職業是「師傅」。而很多行業可能師傅和徒弟是在一起工作呢,我們統稱為「師傅」,那麼徒弟是不是會很欣慰呢?
如果是我們正式的住院,動手術的那種,就要明確這些稱呼了。有以下原因:
便於區分。住過院的都知道。每天醫生和護士都要來病房裡查房,護士還會來的次數更多。整個病房裡會有醫生,護士,護工,保潔等等等等來回在病房裡穿梭。他們穿的衣服吧,還都差不多。所以,在病房裡如果是要叫醫護人員,一定要區分一下,因為你如果是統稱醫生其實是想叫護士的話,就很容易會鬧誤會,不便於病房裡的工作。次數多了,肯定會被護士糾正。
不會顯得太業餘。一般住院都是需要幾天的時間或者更長,如果說我們平時,也就是臨時的那種看病,當然不用區分醫生和護士了。可如果是住院有一段時間了,您這還跟護士叫醫生,就顯得不好了。當然跟醫生叫護士更是不可以。因為熟悉了以後,都已經認識的狀態下,再不按照實際當中的稱呼叫,就讓人覺得你不認真區分,不像是一個成熟的病人,顯得太業餘了。也不禮貌。其實正確的做法是我們住院期間應該知道醫生和護士的姓,直接稱呼什麼什麼醫生,什麼什麼護士。才對,才會顯出對人家醫護人員的尊重。對人家醫護人員,尤其是醫生有最起碼的尊重。對自己的治療也有好處。我們剛才說到的,對人家有正確的稱呼,最好是知道人家的姓名。直接在稱呼中帶出姓名來,是對人家醫生的尊重和禮貌。那麼反過來想,人家醫生也會對您有一定的好感。在這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裡會顯得容易一些,對於自己的治療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我更喜歡把在治病過程中的醫患關係理解為合作。我不喜歡很多偏激的人,對於醫患關係一下子就理解成為對立的。如果自己的病不能痊癒,總往醫患關係不好上靠,說醫生的態度不好,技術不好,不能很好的服務患者。這種心情我可以理解,可一味的指責醫生也不對。我的一個醫生朋友說過,我們治病的過程,一定要理解成是在治病,而不是在治人。有些病通過我們的治療痊癒了,這當然是好事,也是我們希望看到的。可有些病醫生就是使出洪荒之力也不行,就是單純的是這個病我們治不了,我們並不是對這個病人有意見,厚此薄彼。難道世界上在醫院死亡的人都是和醫生有仇的人嗎?顯然這是一個片面的理解。
好吧,說的有些多,我就是想說明,我們最好尊重治病救人的醫生,也同樣尊重不怕髒不怕累的護士。他們都是天使。稱呼什麼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病人的我們要給醫護人員一個深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