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特點倆字:顛覆。醜款哪吒、帥翻天的敖丙三太子、川普太乙真人,就連申公豹也成了雞湯名言大師。
當然,特效也是牛的。
不過,在90年代早有一部復古名劇《封神榜》,融合了cult邪典、實驗前衛、塑料特效、電子玄幻、元祖特攝,服化道全面超時代。
碾壓當時的價值觀,也因為部分情節過於恐怖真實,成了不少80後的童年夢魘。
顛覆尺度之大,不輸《魔童降世》。
《封神榜》和《西遊記》在80後的童年裡是兩大神話史詩,每年暑假在衛視循環播放,酷炫帶勁、藿香正氣。
長大後再看,簡直是一部亞文化寶藏神劇。
封神界的聖鬥士們
《魔童降世》裡的哪吒是朋克的,《大鬧龍宮》裡的哪吒是為痛苦信仰自刎的少年,90版《封神榜》的哪吒,是獨屬於那個年代的清新草系男子。
正氣凜然,說話還帶著變聲期的奶聲奶氣,遇到妖邪就哈哈大笑,沒有當代鮮肉的奶油感。
△ 太乙真人的盤發很迷,風火輪就真的是一對橡膠輪胎
這個叫何威的小演員,當年出演了一部《十六歲的花季》轟動全國,可以說是那時候的國民偶像劇。
但細想下這種盔甲頭飾的服化道打破了《西遊記》裡龍族就是帶著龍頭皮套的刻板印象,很前衛。姜子牙,封神之戰的白袍甘道夫,由著名話劇演員藍天野飾演,由於太過經典,導致印象中的姜太公就該是這個樣子。藍天野老師當年因為被下放需要改名字,曾有一個特別狠的藝名——王皇。△ 完美的法師群攻技能
王皇這個藝名像極了《國際歌》裡唱的「從來就沒有什麼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一種我就是天王皇帝的霸氣感。
「戰天鬥地」的革命心和《魔童降世》裡的「我命由己不由天」如出一轍。
△ 小妖,一記原子吐息吹死你
還有七十二變的楊戩,童年男神,神話裡的帥氣一哥,百戰百勝,很穩。
△ 上海著名滬劇演員,跨界猛人
這些造型現在看來也是很潮的,比如下圖,我恍然大悟這不是聖鬥士的盔甲範兒麼,從左到右——星矢、一輝、冰河。還有雷震子,變身時妥妥的悟天克斯超級賽亞人。
扮演申公豹的雷長喜老師,是《變形金剛》中擎天柱的配音演員,童年的次元壁這麼聯動了。
△ 申公豹就是擎天柱,我們的童年真幸福
很多90後印象更深的是TVB《封神榜》,陳浩民版哪吒、溫碧霞版妲己。但我想說看看下面這圖,你會被傅藝偉版妲己驚豔到,一個完美蛇蠍尤物形象。
我懷疑整個劇組50%的投資預算都用在妲己的百變妝容上了,衣服換的比《花樣年華》裡的張曼玉還多。
施華洛世奇鑽飾、八零年代復古頭花、祖母綠亮片衣、波西米亞風耳環,當時看這部潮劇的女孩們幸好沒有購物app。
邪典Cult聖經
本段落請各位80後老人在父母陪同下觀看,以免引發應激性創傷障礙。
90版《封神榜》最大的特點就是非常Cult,有很多B級片的影子。
商紂王的宮殿頗有商朝奴隸社會的既視感,牆上壁畫上的獸頭人又有種古瑪雅阿茲特克文明的風格。
但一轉眼,妲己的後宮變成了古羅馬浴場風格,加上改革開放後私營歌舞廳的粉白兩色拼接地磚。在這個復古混搭風的亂穿世界裡很多恐怖戲碼輪番上演,問過一些奔四十的觀眾,有兩段堪稱童年噩夢。
(下方較為高能,請做好心理準備)
一個是炮烙之刑,一個是湯鎮宗飾演的伯邑考變成骷髏的畫面。
妲己變狐狸臉的畫面在當時已經很牛逼了,建議寫在中國電影特效史上,排在《流浪地球》之前。
△ 儘管現在看來跟動畫片似的,但小時候就是很怕
這部劇完美還原了原著裡的血腥段落,比如比幹挖心,真的是一顆砰砰跳的道具豬心;哪吒割骨還父母,真的就是從手臂上削下一塊特效肉。
在《哪吒:魔童降世》裡申公豹的變形特效拖垮了特效師,而在90版《封神榜》裡豹爺直接上演飛頭術,這其實也是一部血漿片。
堪稱中國第一硬核邪典Clut聖經神劇。專治各種不服的熊孩子。還有不得不提的就是片中充斥了大量宮廷邪典舞蹈,極大豐富了紂王和妲己的後現代前衛生活。比如這款雙人健美舞,尺度突破了90年代的極限,這種展現健與美的人體藝術操,顯然受到了美國八十年代健美風潮的影響。這段紋身舞知道的是在商朝,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斯巴達克斯300》裡的女祭司呢,舞女背上的變異蜘蛛十分詭異。祭祀舞配上細野晴臣式的電子樂。
在視覺和聽覺上全方位轟擊你的大腦。我覺得這就是一種藝術。塑料特效的復古狂歡
長大後才意識到明代小說《封神演義》本來就是一部無視次元壁的小說。
堪稱史上最早穿越爽文。
商周奴隸社會背景,封建帝王時代的魔改,託塔天王李靖是唐朝人,哪吒是從佛教護法裡進化來的。
這部迷之神劇充滿了塑料特效感,現在看來有種古早混搭前衛的實驗風。
申公豹和姜子牙的神仙打架就像跳迪斯科一樣,豹爺的紫色魔法攻擊仿佛八神庵的鬼燒,或宇智波鼬的天照,動漫感十足。
《哪吒:魔童降世》裡太乙真人有一個山河社稷圖,帶著哪吒進入了神仙迪士尼世界。
山河社稷圖和太極圖都是《封神榜》裡的一種空間法寶,能把三次元轉換到二次元。我一想這不是《三體》裡降維打擊的二向箔麼。
劇裡的降維法寶就是這樣一個鑲鑽的粉底盒,很有創意。
△ 這種被特效深深的震撼,多年後看《阿凡達》時才再次出現
土行孫的形象就像是B級片裡常見的那種侏儒,幽默逗趣裡摻雜了一絲寒意。被捆仙繩綁住的哪吒和黃天化,就是一對CP,放到現在衍生出同人文化很正常。另外,這部劇裡多少有點B級片裡的軟色情風潮,給我們的童年蒙上了一層若有似無的潮溼感。
比如女媧娘娘,周身被上世紀歌舞廳的燈球酷炫七彩光籠罩。那一身健美褲也是我們小時候女孩子常穿的。
而且在她就是《金枝欲孽》中的鈕鈷祿皇后。
劇中的女妖、仙姑都超漂亮。這段三仙姑施法時,會有美女幻影魅惑正義人士,之後就會變成石頭人,是超越原著的騷設定。
火靈聖母在喝下姜子牙的符水後百抓撓心,各種特寫鏡頭對準了她汗津津的身體,不由得讓年少的我想入非非。
與當時舉全國之力拍攝《西遊記》不同,《封神榜》的班底是上海企劃、香港投資、有外國特效師介入,在當時是很酷的一種實驗嘗試。
在遠古的封神臺背景上,寫著鳴謝上海天鵝麵包房,這畫面委實清奇。
港臺明星在當時能來大陸參演,基本上等同於見到外星人。
譚詠麟譚校長唱主題曲,紅人小生湯鎮宗加盟,為九十年代的大陸娛樂文化注入了一股清新活力。
主題曲《神的傳說》,上世紀影視金曲你保準會哼,當時最潮的電子合成器擬音,歌詞寫得太有文化了,充滿了神話時代碰擊歷史的宿命感:花開花落 花開花落
悠悠歲月 長長的河
一個神話 就是浪花一朵
一個神話 就是淚珠一顆
聚散中有你 聚散中有我
你我匆匆 皆過客
這部不倫不類的《封神榜》在當時是一部潮劇,做到了打破成見,現在放入Cult亞文化裡解讀,也可以嚼的津津有味,話不多說,看就完了,你的品味由你不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