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光明網)
文/黃西蒙
有關《封神演義》的研究著作可謂浩如煙海,「封神」故事的各類影視劇作品也是層出不窮。《封神演義》在民間俗稱為《封神榜》,對其影視劇改編的歷史,也是一部重讀「封神」故事甚至重新審視殷周之際歷史巨變的歷史。
目前可以考證到的,中國最早的有關《封神榜》的影視劇,是1949年12月在香港上映的電影《肉山藏妲己》。這部片子在電影史上屬於屬於冷門片子,如今已經難以看到影片的全貌,但從當時發布的電影海報來看,這屬於「戲說」一類的片子,用今人的腦洞去重構古典名著的故事。
在海報上,有粵劇名旦秦小梨的大幅照片,還有「秦小梨首本好劇」的大幅廣告語,她在劇中飾演妲己,服裝尺度也很大,還加入了加入西洋軟骨功、拗腰咬杯雜技等炫技動作。《肉山藏妲己》主要是表現妲己與紂王的香豔故事,與當時紙醉金迷的香港社會氛圍頗為契合。影片上映後,一度引發熱議,幾年後,在1958年,還在香港上映了《新肉山藏妲己》,依然是「封神」故事,但影響力比前作小很多,這個系列的影片也沒有繼續拍攝下去。
此後很多年,國內有關《封神榜》的影視劇一度罕見,即便是動畫電影,也不再涉及《封神榜》的核心故事,而偏愛抽出哪吒的故事進行創作與演繹。比如《哪吒鬧海》一類的以哪吒故事為主體的作品,也一度影響很大,但哪吒故事在《封神榜》中具有相對獨立性,即便抽出「封神」敘事的主要線索,依然可以完整呈現哪吒最吸引人的故事,而他後來加入伐紂陣營的故事,則沒能在這些作品裡得到呈現。
直到進入80年代,伴隨影視劇題材的多樣化與表現方式的個性化,《封神榜》的故事才被一些導遊重視。香港與臺灣曾各自在1981年與1986年拍攝過電視劇《封神榜》,但其影響力不大,尤其是大陸觀眾幾乎不知道它們的存在。直到1989年由陝西電視臺製作、梁麗主演的電視劇《封神榜》上映,才終於讓《封神演義》書中的各種奇妙詭異的故事有希望被搬上熒幕。
這部被坊間稱為「梁麗版《封神榜》」的電視劇,播出版本只有短短五集。與那個年代很多古裝劇或神話劇類似,其製作成本與特技效果並無過人之處,但影片風格特質十分明顯。這部《封神榜》堪稱罕見的國產「cult作品」,其陰森與怪異誇張的風格,令觀眾印象深刻,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即便在今天看來,這部《封神榜》都是極具先鋒氣質的,它毫不避諱上古社會陰冷殘酷的一面,紂王的炮烙酷刑、酒池肉林等原始野蠻的景象,都以近乎白描的手法來呈現。
或許是導演的有意設置,或許是照明設備條件有限,在短短五集內容中,鏡頭下多為陰冷黑暗的場面,但採光效果差也的確符合那個年代的社會生產力水平。這部《封神榜》的片頭曲也極其詭異,不論是歌詞還是曲調,都透露著濃鬱的陰冷氛圍。正因為這部《封神榜》的怪異風格,它在後來被網友以近乎考古的方法再度發掘出來時,也與網絡文化崇尚的個性化、去權威化的風氣契合,其知名度反而並不算低。但毋庸置疑的是,這部《封神榜》在1989年上映時,很多觀眾是無法接受的,甚至民間還傳出過「有人看後被嚇死」的事,而它只有五集內容,是否已經拍完了全部內容,只是因上述因素而無法播出,至今也是一個謎。
就在「梁麗版《封神榜》」引起巨大爭議後不久,由上海電視臺製作的電視劇《封神榜》在1990年上映,隨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成為至今知名度最高、也被多數人視為最經典版本的《封神榜》電視劇。這部《封神榜》與「梁麗版《封神榜》」的風格完全不同,如果說之前的版本是黑暗中被壓抑的孤魂低語,這個版本則是燈火通明的世界裡的神魔故事。而且,姜子牙、周武王、紂王、妲己、楊戩、哪吒、黃飛虎、雷震子、土行孫等眾多小說中出現過的主角,在電視劇中都陸續亮相,算是第一部相對完整地呈現《封神演義》故事全貌的電視劇。而且達奇、傅藝偉、藍天野等演員的精彩表演,符合多數觀眾認知對其對應角色形象的認知,這點也是後來的《封神榜》影視劇難以超越的。
當然,這部《封神榜》同樣引發了諸多爭議,尤其是人物服飾、劇中場景濃鬱的異國色調,似乎並不符合中國上古時代的風貌。但《封神榜》畢竟不是歷史劇,而是神話劇,那些酷似古羅馬風格的服裝與建築,也屬於影視劇的「再創作」,從文藝的視角看也未嘗不可。而一些觀眾批評的劇中人物「穿得較少」的問題,其實也未嘗不能與商朝時氣溫較高的歷史事實相契合。事實上,當我們試圖用自己的視角來理解神話劇的時候,也無法拿出一個客觀的標準來評判其中的真偽,而應該訴諸於獨特的想像力,進而對《封神榜》的故事進行再次塑造。
此後,最經典的電視劇版本,莫過於分別於2006年與2009年播出的《封神榜之鳳鳴岐山》與《封神榜之武王伐紂》。這兩部電視劇上下銜接,堪稱鴻篇巨製,對《封神演義》的故事呈現得更加完整,並加入了當代影視劇慣用的愛情元素。正如這部劇的片頭曲叫《愛在封神榜》,與1990年版《封神榜》片頭曲《神的傳說》不同,電視劇將當代人的男女情愛視角納入神魔戰爭的敘事中,雖更取悅了市場,卻也讓作品的古典味道流失。當然,從觀看體驗上看,這版《封神榜》更符合今人的審美趣味,也是「泛娛樂化」的現實氛圍的折射。
(圖片來源於網絡。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歡迎轉發、評論。)
作者:黃西蒙,媒體人,90後專欄作家。
歡迎關注「黃西蒙物語」,每篇原創作品為您提供一個深度思考世界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