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切洛蒂帶領埃弗頓取得了賽季四連勝,讓足壇重新重視起這位世界級名帥,不過說起安帥的執教生涯發展軌跡,不少老球迷們有些心酸——他本來就是一流名帥,真的要評價他率領俱樂部在歐冠上的表現,恐怕瓜迪奧拉與穆裡尼奧也不敢在他面前「造次」。就算是上一代的戰術大師範加爾,也認可安胖的體系很先進。至於弗格森與溫格還學習過安切洛蒂的體系,然而就是這位在圈內評價度很高的名帥,好像已經離開豪門球隊很久了。太妃糖從結構上來說,還只是普通球會的模樣,至少安帥現在的執教狀態,很難讓人與「米蘭王朝」的締造者聯繫在一起。不少人將安胖的「沒落」與他在拜仁與皇馬的失敗經歷聯繫起來。
實際上安切洛蒂在伯納烏與安聯球場初期很不錯,就是他帶領銀河戰艦打開了「五年四座大耳朵杯」的大門,只不過他在這兩家豪門俱樂部的結局不太好,就落下了「離開AC米蘭無法取得成功「的頭銜。在安帥離開紅黑軍團執教理念的時候,不少人提到了他在其他俱樂部沒有進行合理的輪換,導致主力球員太累,才是他在那些球隊開局階段都不錯,最後卻被」炒魷魚「的關鍵因素。筆者老同事說事認為這個觀點值得討論:安切洛蒂在皇馬與拜仁黯然下課,是他不懂得輪換導致的結果嗎?先分析一下伯納烏的情況,在13~14賽季皇馬的陣容說變動有些變動,畢竟貝爾來了,他並不是角色球員而是改變進攻體系的一個重要球星。
然而真的從總體上來看,銀河戰艦的陣容也沒有大變動,主要還是穆裡尼奧時代的球員框架,實際上威爾斯球星還是當時穆帥點名要求弗洛倫蒂諾引進的人,只不過「大聖」與魔力鳥陰差陽錯,反而成為了安胖的福將。如果說穆裡尼奧執教皇馬時期不常輪換的話,是因為他的訓練量相對也小,而且葡萄牙人當時有個匪夷所思的特點——從來不進行點球大戰的模擬訓練,這樣就解決了一部分老將的體能問題。而安切洛蒂的訓練量相對於「狂人」來說更大,甚至比克洛普還大。筆者老同事說事記得有皇馬球員的評論為證,眾所周知,訓練量非常大的教練比如說貝尼特斯,在比賽中適合的解決方法就是需要大量輪換。
看看皇馬在安帥後期的情況:一個賽季已經出現了22人次肌肉受傷,就連他自己在採訪中都說,我們球員的傷病情況不正常。相信很多球迷們就會閉著眼睛回答:看吧,安胖不輪換導致了主力球員積勞成疾,就連巔峰期C羅在那個賽季也出現了一些傷病問題。然而大家有沒有想過輪換的關鍵問題——固然伯納烏板凳深度足夠,替補席也有優秀球員組成不錯的陣容,然而輪換對於多線作戰的球隊來說其實是大忌,一來把主力球員的狀態輪換沒了,二來戰術也沒有穩定的打法和陣容,全年下來都在磨合。要知道銀河戰艦這種球隊,基本上需要頻繁參加商業比賽,就算在賽季前熱身賽期間,大部分主力球員也是各個國家隊的國腳。
如果到了賽程密集期開始輪換,他們根本就沒有時間操練陣型,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安切洛蒂在皇馬黯然下課,實際上與他不懂輪換沒什麼關係,而是他的訓練量太大,當然這也只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他在拜仁被炒魷魚的原因,實際上可以確鑿就是訓練量的關係——德甲老球迷們都清楚,赫內斯是更喜歡大運動量還是小運動量訓練,當初馬加特愛魔鬼訓練是常識,而且拜仁這種球星太多的球隊,又是在德甲一家獨大,用一位魔鬼教練還是有效的。赫內斯就、用馬加特取代了深受球員愛戴的希斯菲爾德,難道不是想利用一下他的嚴明隊規嗎?後來拜仁拿到了聯賽兩連冠,那個時候也沒有聽說董事會對訓練有異議。
直到第三年拜仁突然崩盤,連歐冠資格也差點沒有拿下來,赫內斯就突然開始批評馬加特這種訓練方法遲早要完蛋。由此可見成績才是決定這位教練成功的關鍵,當安切洛蒂帶領拜仁提前三輪就蟬聯德甲冠軍,他無論幹什麼都是對的。而且個人一直認為赫內斯這個說法,其實就是要求安帥變相的要求增大輪換,原因也很簡單——任何俱樂部的董事會都不希望自己大價錢買的人真「廢」在替補席上。拜仁在替補席上積壓著不少潛力球員,至少在執教初期的一到兩個賽季,是希望主教練無論如何都要進行輪換,皇馬時期同理。所以說安胖在銀河戰艦與拜仁黯然下課,並不是他不懂得輪換導致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