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9月4日確診了新冠肺炎,演員羅伯特·帕丁森應該正在電影《蝙蝠俠》劇組裡緊鑼密鼓地拍戲,或是為全球熱映的電影《信條》馬不停蹄地接受採訪。
「我是一個災難論者,」他曾經笑著對媒體說過,「我總會把事情往最壞的方向想,所以當壞事真的發生的時候,我已經做好了準備。」
他曾因《暮光之城》系列電影中性感、憂鬱的吸血鬼一角在全世界吸粉無數,成為10年前的現象級「流量」。
「不知道在《信條》裡演的是誰」
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信條》是備受全球電影人矚目的一部巨製——由「神級」導演諾蘭親自操刀。影片的整體觀感像是一部諾蘭版的007電影,帕丁森飾演的「男二號」尼爾是一個痞痞的英國特工,穿著雙排扣西服,綁著絲巾,和約翰·大衛·華盛頓扮演的主角一起出生入死,完成拯救世界的使命。
電影《信條》劇照。
「我會像劇中角色一樣,想要揭開故事的神秘面紗。」帕丁森說,「這部電影有很多關於重構世界觀的東西,信息量特別大,要讓外行人理解,這真的很難,可能需要博士學位才能明白。人物對話還要自然,所以就得把臺詞放到像我這樣幾乎不會隨便加詞的演員嘴裡。」
電影《信條》劇照。
「我不是一個想做演員的孩子」
2005年,帕丁森出演了《哈利·波特與火焰杯》中的塞德裡克·迪戈裡,很多人從這部影片開始記住了這張白皙英俊的臉。2008年,他在電影《達利和他的情人》中扮演超現實主義畫家薩爾瓦多·達利。這部電影受到了當時評論家的猛烈抨擊,但導演保羅·莫裡森對他讚不絕口:「他非常投入,做了很多研究,如果他不在片場,就整天趴在筆記本電腦前尋找達利。」
電影《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劇照。
22歲這年,帕丁森遇見了那個讓他紅遍全球的角色——《暮光之城》裡神秘、痴情的吸血鬼愛德華。影片中有一幕,帕丁森半臥在草地上,陽光灑在他的身上,完美還原了原著小說對愛德華美貌的描述:「他的皮膚依然很白淨,簡直熠熠生輝,好像鑲嵌了無數顆小小的鑽石……他躺在那裡,像一尊用大理石一樣光滑、水晶般透亮的無名石頭刻成的雕像」。
電影《暮光之城》劇照。
「名氣之類的東西是最無聊的。」帕丁森一下子擁有了名譽、聲望和看似綿綿無期的觀眾喜愛,卻也在質疑著這一切。影迷們自然希望他能永遠是眾人矚目的焦點,繼續扮演最閃光的角色,但帕丁森完全不這麼想。在一次採訪中,他被問到是否從《暮光之城》的最後一部電影中帶走了一些紀念品,他回答說:「我的尊嚴。」
每一個角色都是「找刺激」
在2012年的電影《大都會》中,帕丁森扮演28歲的億萬富翁艾瑞克·派克,一個冷酷、空虛的反社會者。《大都會》後,他的演技越來越純熟,尤其擅長刻畫內心黑暗的人物。在電影《好時光》中,他是一個蓬頭垢面、生活卑微的罪犯,在奈飛拍攝的《蘭開斯特之王》中,他則是魅力四射但心腸惡毒的法國王太子。
電影《大都會》劇照。
去年上映的電影《燈塔》裡,他又變成了一個在偏僻崎嶇的島嶼上陷入瘋狂的燈塔守護者。為了演好這個陰鬱的角色,帕丁森會用拳頭打自己的臉,通過旋轉製造眩暈感,或是喝泥坑裡的水,強迫自己嘔吐。他認為這些看似瘋狂的嘗試,可以把自己的創造力最大化。「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演,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身體狀態更貼近人物本身,那時候感覺就來了。」帕丁森說,「這部電影比我以前拍過的任何電影都要好」。
電影《燈塔》劇照。
外界認為,《燈塔》中的角色應該為帕丁森贏得奧斯卡獎提名,這顯然是輿論對他演技的一種肯定。「我喜歡做不安全的事,因為不安全感會給我帶來能量。」抱著這樣的信念,他挑戰了很多既不漂亮也不討喜的角色。但他也開始琢磨另一些問題 :「無論我多喜歡我正在拍的電影,卻沒有人看,這有點可怕,我不知道有多少人願意在沒有商業可行性的情況下支持我。」
影迷們始終關注著帕丁森的成長。《暮光之城》系列播出後,人們說他是繼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之後第二位靠「驚為天人的美貌」而成名的人。演技得到認可後,媒體又說他總有一天會出演詹姆斯·邦德。對穩紮穩打的帕丁森來說,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