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姜子牙》票房破10億,已經過去兩天了。
現在當天票房已經落在第二位,票房也開始輸給《我和我的家鄉》。
原因就是《姜子牙》口碑上的 ,確實一定影響到了票房。
但如果有人問我。
《姜子牙》這部電影值不值得看呢?
我的回答是它當然值得一看。
但這部電影缺點確實很明顯。
這部電影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呢?
我個人覺得評價一部影視劇的優劣,一直都是這三個方面。
製作水平、劇情角色與思想內核。
1、《姜子牙》優點幾乎都是製作
這部動畫電影最大優點肯定是作畫、特效和配樂等等。
這些代表國產動畫影視工業的製作水平上。
它保持了自2015年《大聖歸來》以來,國產商業動畫較高的製作水平。
由於後發優勢,《姜子牙》很多地方要好過《大聖歸來》。
大致與《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三維動畫電影持平。
不過,很多觀眾認為《姜子牙》的製作確實不錯,但缺點也非常的明顯。
那就是外國風格過於明顯了,號稱中國神話卻也中國風格無關。
比如姜子牙的造型問題。
平時太像麥迪文,變身又像西方某宗教領袖。
比如整部電影的美術風格,都有很像的本文美術風格。
開場靜虛宮斬九尾狐的時候,整個美術風格不像商周倒有點埃及風。
後來的北海,路上的沙漠到幽都山等等。
整部電影都沒有多少中國風格,相反雜糅太多的美術風格。
如果真的要評價,我個人並不太喜歡這種。
但如果考慮中國文化的發展,嘗試一下也未嘗不可。
畢竟中國文化一向包容,幾千年的歷史都是一個融合史。
這幾年影響比較大的國產動畫,實際上都有對於外國動畫的借鑑和融合。
包括《大聖歸來》《白蛇緣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等。
我們對於不同文化融合併不需要過於戒備。
前提是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要有足夠的認識。
說到底還是電影拍得不夠好,只要拍的好。
哪種風格都可以接受,不需要有中國人必須拍中國風格這種說法。
所以,《姜子牙》東西方美術風格的雜糅。
當然可以不喜歡,但還是能接受。
何況這部動畫電影的美術、特效和配樂確實值回票價。
如果光論這部動畫的質量。
美中不足的是在故事劇情,與角色塑造上面。
2、劇情有野心但平庸,角色有深度但不夠。
這部動畫電影劇情和角色的問題,還真的是挺多的。
姜子牙,天尊,申公豹等等不提。
我們以其中最重要的角色小九蘇妲己,與背後狐族為例。
電影始終有個貫穿主線的陰謀,那就是天尊和狐族的交易。
我個人觀看大量官方資料,還有網絡上的分析。
自己整理總結了一下,情況大概如下(可能是過度解讀了)。
狐族為何要和天尊交易呢?
大概是狐族從來就是卑賤的種族,九尾本身天賦異稟。
從小就想修真得道,不甘心讓自己讓狐族永遠埋沒。
但是一直沒有任何生靈能夠理解他,沒有人引導。
後來不知怎麼的受傷了,遇上了天尊。
天尊對其悉心教導,獲得信任之後,派她下去加速商的滅亡。
但由於畢竟是妖怪,沒有道德教育。
她就做的太過頭了,被元始順勢轉嫁仇恨,滅掉了全族。
後來借著宿命鎖詐死逃脫,醒來之後見族人全滅,成神已無希望。
她當時就已經心存死志了,決心找到狐族怨魂,拼盡全力,揭露當年封神的真相。
殊不知這也在天尊的計算之內,他故意留下蘇妲己。
讓她詐屍脫逃,就是為了給姜子牙煉心。
讓姜子牙在蒼生和蘇妲己之間做出選擇。
如果姜子牙斬殺了蘇妲己,就說明姜子牙真正理解了"神性",就可以成為當之無愧的眾神之長。
小九蘇妲己也是天尊暗中放到北海的。
九尾從頭到尾都是一顆棋子,直到最後也沒能逃出這場操弄。
但是,按照導演的說法電影有90分鐘的刪減(沒做出來)。
導致姜子牙,九尾,師尊,這三個人物都有某種程度的成分殘缺。
師尊缺乏了對核心觀念的表達。
九尾缺乏了對於過往的塑造以及心態的變化。
姜子牙的從神到人,從人到神的認知過程敘述的不詳細。
如果這部電影做成上下兩部,可能會比較合適一些。
上部展現師尊立場,把師尊的核心觀念補全。
在展現九尾的過往,讓九尾和狐族,擁有施害者和受害者兩重身份。
對於姜子牙和小九則應該是著重性格的塑造。
最後就在九尾揭露真相那裡結束,下部就該塑造世界。
姜子牙深入凡界,北海為什麼那麼荒涼?
為什麼廢墟得不到重建?什麼是蒼生?
最後姜子牙悟道,聯合所有被操弄的人。
包括被釋放的狐族,打上了崑崙靜虛宮。
蒼生的命運由蒼生掌握。
最後天尊因為蒼生的力量,因緣際會輸了。
這樣《姜子牙》無論是故事劇情,還是角色塑造應該都會完美很多。
當然,上面只是我個人的腦補。
但是根據採訪,導演說電影本來有200分鐘。
現在上映的只有110分鐘,大概刪減了90分鐘。
不過,我們並不能怪刪減不是嗎?
不管電影有沒有刪減,你都要把現有的做好不是嗎。
真正的好電影,不是靠腦補和過度解讀。
更何況,我都不知道這樣腦補到底對不對。
整部電影劇情和角色塑造上,這樣腦補的問題,可謂是數不勝數。
電影故事節奏的問題,人物刻畫的問題。
最終影響的是什麼呢?
故事劇情是由角色推動的,劇情和角色又組成導演編劇想要表達的思想內核。
《姜子牙》的導演編劇,想要講的故事內核還是挺大的。
殺一人而救天下是否可取?
神、人、妖的關係又如何?
戰爭的殘酷,靈魂的救贖等等。
這麼多命題要揉進一個多小時電影裡,還要兼顧一路的戰鬥戲。
看上去確實很難。
但很多外國動畫導演就做到了。
遠的如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今敏的電影。
近的如好萊塢的《瘋狂動物城》《尋夢環遊記》。
哪怕是故事劇情相似,尤其是結尾也受到詬病的《天氣之子》。
你會發現新海誠講故事,角色塑造的水平。
明顯要比《姜子牙》導演編劇強多了。
這部電影我的直觀感覺就是。
這打了一架,哦,又打了一架,終於打完了——
啥?咋還要打!
如果單純圖一樂,這樣安排也不是不行。
但是,導演編劇的野心顯然不是圖一樂(娛樂反而沒做好)。
故事的最後可能是出於諸多原因,製作組巧妙的迴避了他提出的問題,把鍋全甩給了最後的反派。
「別想了,這些都是偽命題,其實都是ta的錯」。
這一點表面上非常討巧,對於整部電影的劇情,角色塑造,甚至思想內核產生非常嚴重的問題。
正如很多網友而言。
天尊為何這麼做沒交待不提。
如果姜子牙反抗是因為理想,而天尊是大反派。
最終姜子牙成功了,雖然不一定認同,但也敬他是條漢子。
結果卻是姜子牙斬斷橋,大反派被更高的師祖給收拾了。
這都是什麼啊?
總體而言,《姜子牙》這部電影問題實在太多了。
可能就是導演編劇太過貪心,野心和想法大過了自己的能力。
最終卻根本無法駕馭,導致了這個上又上不去,下又下不去的結果。
不管如何,動畫從業者在國內還算是有夢想的。
這部《姜子牙》可以看出來團隊絕對用了心的。
就是經驗和能力不足,在打磨劇本和角色上欠缺太多了。
《姜子牙》雖然不能說是裡程碑,但也算開創性的一步。
光線如果真的要搞封神宇宙,宏大敘事是躲不開的。
怎麼樣找到文藝和商業之間的平衡,及早的積累經驗是好事。
《姜子牙》好歹把故事講正了,看得出來主題。
最終又回到開始所說了,你既然是一部電影。
就別要求刪減時長,還有分上下兩部電影講完這類。
畢竟做差了就是做差了。
要怪,只能怪導演和編劇能力不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