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微信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作者:Ashley
今晚,土築女孩終於迎來了《築夢情緣》的大結局:沈家兄妹報仇成功,「蓋樓」CP終於攜手並肩,完成了這趟逐夢之旅。
截至收官之際,#電視劇築夢情緣#話題閱讀量達到23.4億,討論量為398.8萬。
據CMS55統計,截止6月5日,築夢情緣收視率已位列榜首,達到1.387。
據VLinkage電視網絡播放量排行榜顯示,截至6月8日收官前夕,《築夢情緣》網絡播放量位列全網第一。
這部民國建築劇從開播時的屢受質疑,接近收官時熱度一路飆升,從不被看好到不斷牽扯觀眾的心,《築夢情緣》以超強卡司鑄造「強情節」,書寫「強情懷」,最終完成文化自信和正能量的「強輸出」。
從下飯甜劇到虐戀情深
以「強劇情」完成情緒傳達
在看一部新劇時,有35%的用戶僅觀看了第一集前7分鐘就棄劇了。也就是說,劇集的前7分鐘是流量集中的高地。
「生死7分鐘,黃金前三集。」開篇高能的《築夢情緣》,第一幕就是楊冪飾演的傅函君與霍建華飾演的沈其南決裂現場,寥寥幾句對話牽扯出複雜的家庭、親情、愛情糾葛。
以倒敘的手法贏得觀眾的興趣和期待後,接下來的四集回憶裡故事更是層層轉折,信息量巨大。槍殺、逃亡、樓市崩盤、官商勾結、千金小姐身世之謎……節奏緊湊不拖沓,在高潮迭起的劇情裡勾畫出時代背景和人物關係,漏掉絲毫劇情點,就容易看不懂了。
隨著男主一家突生變故,父母被害、兄妹離散,少年沈其南前途未卜,牽動著觀眾的心。
觀眾的情緒也被調動起來,紛紛在彈幕裡討論、猜測四兄妹將來的命運。
有了前面高飽和度的內容作鋪墊,第五集出場的楊冪和霍建華,一上場就撒狗糧。參加傅函君的畢業典禮時,遇到滋事者,沈其南抱起傅函君就走,男友力爆棚。
明明特意準備了禮物趕來,嘴上卻說著「順路」,畢竟見喜歡的人「天南地北都順路」。
接著又開啟風雨無阻送飯模式,雖然送飯套路常見,但在華哥的深情注視下依然甜出新高度。
青梅竹馬的傅函君、沈其南,又是玫瑰花瓣雨
又是相約吃西餐
「背對背」上藥
高甜劇情,幾乎每集都有糖,構成了觀眾的追劇動力。
不過,前期有多甜,決裂時就有多虐。剛和傅函君私定終生的沈其南,被告知當年父親被殺的真相,與傅家決裂,故事被推向一個高潮。
而後傅函君誤以為沈其南被害,看到其遺物和骨灰悲痛欲絕。從不信到不願信,再到無奈之下不得不信,從滿臉的疑惑到崩潰大哭,以至於手捧骨灰罈走出之後的昏倒,虐心指數飆升。
劇集過半之時,《築夢情緣》又以張力十足的強情節再次達成收視破1成就。
從前期的撒狗糧到後期的虐戀升級,《築夢情緣》用強有力的戲劇性情節不斷調動觀眾與劇中角色同感,達到情緒高點。
沈其南與傅函君青梅竹馬的愛情遭遇家仇的阻礙,當觀眾們以為劇情將如往常一樣開始生死虐戀的時候,《築夢情緣》卻並沒有沉浸在個人的愛恨情仇裡,而是借著男女主雙雙逆襲而帶著觀眾們一頭扎進了時代洪流,去見證那個年代一個行業的人生百態,使得整部劇的氣質瞬間從甜到虐又升級為「燃」。
以建築行業為切口
書寫「強時代」下的風骨氣節
回望中華歷史,民國是一個特殊的年代,也是一個大師雲集的年代。堅船利炮打開了閉鎖的大門,西方的思想知識技術湧入國內,這一時期有創新,有堅守,有衝突,也有融合。生於民國的一批文人、報人,「一為文人,便無足觀」,「寧鳴而死,不默而生」其名已湮沒,但氣節猶存。
因此以民國為背景的影視劇,其對於民國風貌的展現不僅限於服化道的還原,更在於民國風骨的書寫。
《築夢情緣》講述民國時代背景下的建築行業從業人員的命運起伏。民國是一個過渡特徵很強的時段,新舊雜糅,傳統與現代之間複雜交織。20世紀20年代的上海灘,正如劇中的商會會長章炳坤所說「自開埠以來,都是洋建築師的天下,我們華人建築師可謂舉步維艱」,以西式建築為主,中式建築並存。
從置景來看,人流如織的十裡洋場、年代感十足的石板路、黃包車、熱鬧紛繁的商家招牌,都是典型的民國樣貌。
劇中的「上海第一高樓」,最早出現在第一集永晟營造的傅建成辦公室內,設計上借鑑了上海百老匯大廈的局部造型。並且是確實在上海建築歷史上出現過的,原版就是坐落於外灘地標的和平飯店。
《築夢情緣》中的建築和環境設計,在復原時代背景之外,也致敬了彼時的建築行業。
從畫面來看,《築夢情緣》的調色和構景以低飽和度為主,仿佛一張張飽經滄桑的老照片,形成一種天然的年代濾鏡。光影斑駁的街頭、沉悶狹仄的內景,流露出厚重的時代感,
從服化來看,霍建華的工裝造型、楊冪的旗袍、洋裝造型,都是復古的民國風。
傅函君宣傳永晟的一段長鏡頭中,出鏡的有衣著得體的男士、穿著正裝與工作服的女士。
旗袍、洋裝、工衫奇妙的融合在一起,正如每一位都在時代的洪流中為生活努力著,不論性別,不論職業。
從人物成長經歷來看,由於彼時近代建築業發展還未成熟,傅函君所代表的建築設計師、沈其南所代表的營造師,都是在時代浪潮下歷經磨礪方才蛻變成長的。
家世顯赫的傅函君,接受了優質教育,對底層營造師也能予以人文關懷,認為人人生而平等,在中山陵設計競賽中匿名投稿,憑實力贏得名譽獎,打破業界對女性的偏見。
個性倔強而堅韌,不願隨波逐流,追求獨立的事業和人格。
從傅函君身上,依稀能辨識出林徽因、張愛玲、蕭紅等一批民國傑出女性的特質。
時代為角色賦予更多張力。在這幅底色黯淡的群像中,沈其南、傅函君作為民族建築師代表,所言所行無一不體現時代風骨,尤以號召建築行業的「發展華界,抗衡租界」打出救亡圖存的時代最強音。
從服化背景到故事發展脈絡,無論是場景構圖,還是人物形象設計,都融合了民國元素。《築夢情緣》以情懷動人,帶觀眾回到那個風雲激蕩,時勢造英雄的時代,體會時代風骨。
以人為本匠心註解
文化自信「強輸出」抵達觀眾
「傳統不會說話,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去用創造性的方式跟傳統對話」、「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的國家,我們應該愛惜自己的文明」…… 《築夢情緣》中的一系列臺詞都是文化自信的一種 「強輸出」。
傅函君作為優秀畢業生代表發言,談的是「以人為本」。
沈其南想通過「大上海計劃」的道路改造、危房翻新、公共建築和平民村建設來實現舊城改造,進而保障貧苦百姓的日常生活。
《尚書》曰「民為邦本」,孟子有言:「民為貴,社稷次之。」人本精神是匠心,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主脈。劇中所宣揚的以人為本,超越了建築行業的局限,是為文化自信註解。
《築夢情緣》聚焦建築業,但並不囿於一行一業。主角們以技術建築,以匠心建築,更以中華五千年的瑰麗文明建築。
不崇洋媚外,更不盲目自信,關於中國建築與西方建築之間的討論是對堅守與傳承最好的表達。
藉助直白卻深刻的臺詞輸出文化自信的同時,《築夢情緣》也以劇中人的行為對文化自信加以外化。
傅函君堅持在設計中加入中國元素,保留中華文化的傳承價值,汲取西方風格的營養,尋找紮根「舊」和標立「新」之間的平衡感,將兩種價值融合到自己的圖紙上。
沈其南研製「紅磚」,甘心公開配方,從技術層面支持國家建築業的發展,減少對「外國造」物件的依賴。
聚焦動蕩年代,刻畫匠人風骨、家國情懷,正三觀、正能量的《築夢情緣》以民國時期建築行業歷經起伏波折後的復興映射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構成現實關照。在強劇情、強時代之上,加蓋文化自信與現實主義的高樓。
本文首發微信號:鏡像娛樂(ID:jingxiangyule)
原創文章,轉載請標註來源和作者,違者必究!
━━ 已入駐平臺 ━━
商務合作、投稿、應聘可添加微信:
ID1:love-travis
ID2:Courser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