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辣條只有0次和無數次!
吃過的人都逃不過「真香定律」!
近日,中國辣條作為中日友好外交「使節」,登上媒體頭條。據央視報導,中國的零食中辣條的出口量持續增長。相關平臺數據顯示,2020年下半年辣條出口額同比增長超120%,共出口至160國,其中,日本成為海外進口辣條最多的國家。
愛上辣條的日本人,一部分基於「勇於」創新探索的精神,另一部分就少不了中國朋友的強力助推。很多日本人在與辣條結緣之前,多少會有些害怕這無法預估的辣,可一旦入口,卻欲罷不能。
毫無防備的被辣條的微妙魅力所吸引!
越來越多的日本年輕人踴躍嘗試中國辣條,並記錄下真實的味覺感受,這也成了Youtube很多日本網紅吃播很受歡迎的話題素材之一。
雖然視覺上平平無奇,但味覺卻出乎意料的駁回好感,「おいしい」(好吃)。
「1つの辣條を味わって落ち著く」(吃一條辣條冷靜一下),「辣條を持っていると、誰とでも友達になれる。」(誰有辣條和誰做朋友),「100パックの辣條を買った私は、豊かでわがままだ。」(買了100包辣條……)SNS上辣條的話題也持續發酵...
「辣條是什麼,辣條怎麼吃,辣條怎麼讀?……」 都成了日本網絡上的流行話題。
我昨天吃了這個。中文叫「辣條」。但果然還是「衛龍」的最好吃。
吃了迷一樣的中國零食。味道像火鍋,口感像蒲燒太郎。查了一下,好像是一種叫做「辣條」的以小麥粉為原料的零食。在中國好像很受歡迎。
聽說章魚燒和辣條是最佳搭配呢(笑)。
國民的點心辣條,為何能稱霸零食界。
果然,嗚哇~突然想吃辣條了~
就連動漫遊戲,也帶上了中國辣條的元素。
中國辣條的歷史
中國的辣條,分南北兩派。
北方的就是以知名的河南衛龍為首,而南方地位也不可小覷,其實辣條的溯源就在南方。
辣條的誕生還與1998年特大洪水災害有關。
當時洪水導致農產品受損,平江縣醬乾產業的主要原料大豆出現大幅產能下降,嚴重打擊醬乾產業。
在此情況下,平江縣三市鎮富有創新精神的平江人邱平江、李猛能、鍾慶元在探索中用麵粉代替豆粉,改進生產工藝,採用單螺杆擠壓機械加工,加入辣椒、花椒、孜然、糖、鹽、植物油等佐料,創新發明了麻辣味的辣條,行業叫麵筋,平江人叫麻辣。
從此,辣條也應運而生。Ψ( ̄∀ ̄)Ψ
「中國辣」在日本的人氣
當然,在日本受歡迎的中國「辣」味美食,遠不止【辣條】。【火鍋】也作為中日辣味「使節」的代表,早早的在日本「站穩了腳跟」。
去年中日韓成都峰會之際,前日本首相安倍蒞臨中國成都,在接受央視採訪時主持人向他推薦了「四川火鍋」,隨後,安倍首相毫不掩飾的露出了孩童般的燦爛笑容,並表示他非常喜歡辣味火鍋,也很期待。
辣味火鍋的人氣在日本自不必說。
其餘和辣有關的料理,與其說是一種風尚,倒不如說已經成為了部分日本人的日常飲食習慣。
日本人跟風中國辣味美食的溯源,與《孤獨的美食家》這部日劇謂功不可沒。在「中國式麻辣」那集播出之後,吸引了更多日本人對中國辣的關注與嘗試。
還有日本各類大小綜藝節目,為了激發綜藝效果,也很喜歡用中華辣來做主題素材,邀請不擅長辣的嘉賓進行挑戰,拍嘉賓的味覺反應。
不過,部分中華料理店裡賣的「中華辣」,都經過了日式口味的改良。麻、辣都變得相對溫和更容易被老人和孩子所接受。有些商品貼心地提供了辛(中辣)、激辛(重辣)等不同標誌,顧客以此對辣味程度進行選擇,滿足了不同階梯性的尋味需求。
日式辣味調料
辣椒在日語的佐料中,也記做薬味「やくみ」的一種,但並不是作為中文意義上的藥物,而是指放在食物裡增加風味,引起人食慾之意。
日本人的飲食習慣雖不嗜好辣,但是辣椒,或者含辣的調味料,自古以來就有。日語裡「唐辛子」,也就是辣椒,在江戶時代,隨著辣味調味品的銷售普及民間。
其中有三家七味唐辛子老鋪:東京的「やげん堀」、京都的「七味家本鋪」、長野的「八幡屋磯五郎」,每家的配方和風味都各有特色,名震地方。
日本超市裡賣的不太辣的青椒「ピーマン」、,彩椒「パプリカ」,都不算特別辣的品種。據悉,在日本用來做調味料的辣椒主要是「鷹爪、本鷹、八房、熊鷹、能鷹」等辣度較高的品種。
小米辣也稱朝天椒,算是我國辣度較高的品種,辣度約為3-5萬SHU,但是,鷹之爪的辣度約為4-5萬SHU(史高維爾辣度單位);
熊鷹甚至達到12.5-15萬SHU!!!
所以,你看到的日本料理店「激辛」挑戰,最好不要輕易嘗試,很可能會辣到面目全非,據服務員介紹,很多人為了免單而挑戰,最後傷到胃進了醫院。
日本的辣味商店街
有需求,就有市場。
位於京都市西南部的向日市,面積是「西日本最小的市」。和不斷有遊客到訪的京都中心街不同,這裡並沒有特別大的觀光資源,而是一個安靜的住宅街。
但從8年前開始,以「能品嘗到超辣美食的街道」為主題核心振興城鎮,2012年開始每年舉辦的名為「KARA-1大獎」的辛辣美食活動,也吸引著來自日本全國數萬人規模的參觀者,作為用特色美食逆襲為城鎮振興的範例,收穫了不俗的口碑。
街道的辣味美食,除了傳統的中華辣味料理,還加上了別具一格的創新理念。
像是這款「金魚蘇打」據說是辣味商店街的招牌飲品。藍色的蘇打酒裡浮著鷹爪辣椒和大葉,似乎就像靈動的金魚在水裡嬉戲,一口下去,辣椒的辣味和碳酸的氣流,衝擊著整個口腔,整個人像是被注入了能量。
曾經,傳統的日本人寧願待見芥末刺鼻的「辣」,也不願意給中華美食的「香辣」一個該有的名分。但中華辣終究掩飾不住自己獨特的魅力,徵服了一波又一波毫無戒備之心的日本人。中華辣能上癮,漸漸在日本人心中有著不可或缺的一席之位。
當然,辣椒在日本的大眾化還很漫長。
不過,隨著文化、物流等行業地促進,我們很樂意看到越來越多的日本人能喜愛並接受中國的辣,以及喜愛辣味美食和零食,豐富自己的味蕾。
今日匯率:1日元 = 0.0631人民幣
小
春
日
本
公眾號ID
xchunj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