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在先秦時代有很多文化和現在都是不同的,如果沒有秦始皇統一六國,中國也許會逐步分裂成歐洲那樣的多個小國,時間一久每個國家的文化和語言也都會完全不同。
要知道整個先秦時期最長的楚國就存在了892年,其中很多大大小小的習俗文化都和後來中原文明不同,在談論秦始皇的功績之前就想來看一下先秦文化的不同之處吧。
先秦的通常是指秦一統六國之前,也就是夏商文化一直延續到戰國末期,在這個時期中國處於奴隸制社會轉向封建期間,同時政治上是貴族政治,和秦漢時期的士族政治也不一樣,這兩者的不同加上西周那會兒的禮樂文化就形成了先秦文化。
現在很多熟悉的詞語其實來自那個時代,比如士農工商的階級劃分,比如君子和小人,但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的君子和小人並不是現在的含義。君子指的是貴族,而小人指的就是一般的沒有身份的人。
先秦時代是奴隸制的社會,在那個時代人不一定能被當作人,所以也就有了劃分人的姓氏制度,對於男子來說他的氏會比姓更為重要,因為氏是可以證明他的身份的,甚至是貴族文化的代表。姓氏制度的消亡其實也和貴族制度的消亡是一體的。話說回來,如果身為奴隸是沒有姓氏這種東西的,他們只是貴族的附屬品罷了。
所以根據當時的階級劃分就是最沒有地位的奴隸,生活在城邑之外的野人,生活在城邑之中的國人,然後就是貴族們了。這樣等級森嚴的制度也就是儒家所尊崇的禮樂制度。
有個有意思的事情,在春秋時期因為禮壞樂崩,戰爭開始頻發了,所以各國之間摩擦不斷,一旦發起戰爭,國君就會徵兵。這個時期還沒有很多的徵兵制度,野人和奴隸是屬於貴族的所屬品所以上戰場需要先徵貴族們,這樣的操作其實也和歐洲的貴族攻伐有些類似,只不過我們早了1000年。
整個先秦時代也就是在這樣的各種各樣的文化中度過的,由於各國路途遙遠,南北方風俗不同,各國的政治體系差異也非常大,當時的人們心中也沒有統一的概念,這也體現了秦始皇的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