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雜技演員展現給觀眾的表演都是經過數年堅持不懈的訓練的。每一次的演出都是演員嘔心瀝血的成果,所以觀眾才會看到神乎其神的表演,才能有令人驚嘆的視覺享受。
王寶合是一位雜技演員,從六歲開始就跟隨父親賣藝,他的絕活是用三個球兩個碗表演的「三仙歸洞」。王保合年近七十,已經成名多年,但他不忘初心,數次表演雜技為家鄉拉投資,用雜技「三仙歸洞」為家鄉贏了李嘉誠4億的投資。
王寶合生於1944年河北吳橋的一個雜技世家,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賣藝人,在河北一帶小有名氣。祖父和父親一直走街串巷表演雜技,可以當時的社會對賣藝人不太友好,認為他們不過是耍把式的,所以他們不會得到什麼尊敬。再加上當時國家動蕩,人人自危,根本沒有多少人有心思看雜技,因此王寶合一家一直很貧窮。
年幼的王寶合因為家境貧寒跟隨父親賣藝,但他還小幫不了父親的忙,只能撿撿客人扔在地上的賞錢。父親有兩門絕活,一個是「三仙歸洞」,一個是「縮骨功」。三仙歸洞是中國傳統戲法,用一根筷子,兩個碗,三個球,便可使三球在兩碗之間來回變幻,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縮骨功對人體骨骼的要求極高,需要「能屈能伸」,而且只有在年幼時才能練成,等長大了骨骼長成就沒辦法練了。王寶合在父親的嚴格要求下,開始了「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的練功生活。
王寶合不願過父親走街串巷、朝不保夕的生活,希望跟隨正式的雜技團表演。1958年王寶合的縮骨功已經練至大成,正式成為雜技演員。王寶合登臺的第一次演出獲得了極大的反響。經過十幾年的基礎功的練習,也發自內心喜歡雜技,更希望能將雜技這門藝術傳遍大江南北。
王寶合三十歲時才正式學習「三仙歸洞」,由父親親自傳授。「三仙歸洞」的第一要義就是快,快到觀眾要看不到手在動。因為練了二十多年的基礎功,再加上他的勤學苦練,「三仙歸洞」很快就被他練得爐火純青。
1999年王寶合跟隨河北藝術團受邀去香港藝術中心演出,表演的節目就是「三仙歸洞」,表演完成後在場觀眾無不拍案叫絕。香港特首也敬佩他的手速,稱他為「鬼手」。
後來央視用了三臺攝像機,從不同的角度拍攝下王寶合的表演過程,希望能通過慢鏡頭播放看到王保合手的運動軌跡。但是很可惜,一切都是徒勞,王寶合太快了,從此「天下第一快手」的稱號便響徹南北。
如今王寶合已經快70歲了,還收了不少弟子。他曾經在採訪中表示自己收弟子最先看中的不是天分,而是人品。因為「三仙歸洞」以快聞名,他不能讓自己的弟子學成之後做出危害社會的事情。眾多弟子中將「三仙歸洞」運用到爐火純青的地步的是王寶合的兒子王玉剛。父子兩人攜手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王寶合多年來參加了眾多演出,獲得了不少獎項。因為他對雜技藝術,尤其是三仙歸洞的傳承與發揚,他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尊重。
王寶合成名後沒有忘記自己的家鄉河北吳橋,吳橋雖然在慢慢發展,可是人民的需求遠遠沒有得到滿足,吳橋的建設還需要眾多投資者的資金幫扶。所以王寶合多次接受政府的邀請去參加「招商引資表演」,為家鄉的建設盡一份心力。
一次偶然的機會,王寶合在投資者李嘉誠的面前表演「三仙歸洞」。三個碗兩個球的簡單配置,抓住了在場觀眾的眼球。表演完成後,李嘉誠嘖嘖稱奇。那時王寶合已經成名已久,他飛快的手法令人捉摸不透。這便是「三仙歸洞」的精髓所在。
李嘉誠的求知慾被勾起,他非要看看這「三仙」是怎麼個「歸洞」法,要求王寶合表演第二次。王寶合當然要滿足他的心願了,可是第二次表演完成了,李嘉誠依然沒有找到什麼破綻。李嘉誠好勝心被激起,「不達目的誓不罷休」。
王寶合看穿了李嘉誠的心思,主動說可以表演第三次,如果李嘉誠看穿了他的雜技他就再不表演「三仙歸洞」。如果李嘉誠看不穿他的雜技,就要為他的家鄉投資4億進行建設。李嘉誠同意了,可是王寶合第三次的表演他還是看不透。願賭服輸,李嘉誠敗給了用三個碗兩個球表演「三仙歸洞」的王寶合,為吳橋的建設出資4億。
王寶合「三仙歸洞」的絕活傳遍了天下,現在已經是功成名就了。可是王寶合依舊樸素,夫妻兩人攜手一生。兩人都是節儉的人,王寶合參加大型活動就穿老伴花十五元給他做的衣服。賺的錢都用來教導弟子上了。王寶合對於雜技藝術孜孜不倦的傳承,值得尊敬。
中華文化傳承五千年,在歷史上出現過許多令人驚豔的藝術表現方式。那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凝聚了無數代人的心血。由於朝代更迭,、山河變換無數心血被淹沒在歷史長河中,流傳至今的寥寥無幾,但是為數不多的傳統技藝也足以讓國人為之驕傲。
雜技藝術家王寶合將雜技「三仙歸洞」和「縮骨功」傳遍中國,傳到世界。讓外國人見識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王寶合也致力於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被評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人」。他的許多弟子練習「三仙歸洞」已至大成,可是「縮骨功」訓練太過艱難,「縮骨功」已經面臨失傳的危機了。
王寶合年近七十,已經功成名就的他依然不忘自己的家鄉吳橋。多次參加家鄉的「招商引資表演」,在演出中他用三個玩兩個球的簡單配置表演雜技「三仙歸洞」。並且與李嘉誠打賭贏了,贏了李嘉誠4億作為家鄉的建設經費。
除了王寶合之外,在中國還有許多不慕名利,只為了心中的一個信念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而奔走的人。不管他們的結果如何,也不管他們出沒出名,他們都值得社會的尊重。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更多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