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花落,周而復始。」
我們的懷念,起始於一個家族的即將興盛,也結束於這個家族的花到荼蘼。
這花開花落、周而復始的過程,
終究有跡可循。
明蘭1歲。顧廷燁8歲。1047年。
顧廷燁和明蘭的相差歲數,由明蘭8歲那年推算得來。那年顧廷燁在大人口中是個孩子,因此不可能像原著設定的那樣18歲(原著顧廷燁大明蘭8歲),我認為改編後《知否》的設定,明蘭8歲時,顧廷燁大約可能是15歲會比較合適,正是個半大小子。
(明蘭生於此年,是由8歲那年發生的朝中大事推算而來)。
明蘭5歲。顧廷燁12歲。1051年。
顧廷燁12歲為楊無端鳴不平,就在這一年。
楊無端,對應的是北宋詞人柳永。姓柳的改名好像會習慣性改為楊,比如柳如是就曾化名楊愛,有意思。
按: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榜。落榜原因是「且去淺斟低唱,何須浮名」。1034年,柳永50歲終於中舉。所以顧廷燁認為「曠世奇才」的柳永不應受此50歲才能重考的重罰,應在1034年以後。
這裡的無端先生就是柳永
明蘭8歲。顧廷燁15歲。1054年。
這一年,明燁投壺初相遇,衛小娘難產死,明蘭被盛老太太收養,盛紘赴汴京任,全家從揚州到汴京。
到汴京沒多久,盛家請了莊學究來教私塾,顧廷燁則直接去了白鹿書院。
朝堂上,大臣們上諫逼仁宗立嗣,仁宗表示自己兒子剛死,沒有心思。
按:歷史上,仁宗第三子趙昕早夭實際是在1043年,此後,再無自己的子嗣。編劇為了壓縮時間線,把仁宗痛失嗣子的時間上提了十來年,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畢竟這也並非歷史劇不是。
(明蘭1054年8歲,由此上推至1047年出生)。
後面劇情中林噙霜明確提到衛小娘死時明蘭8歲
明蘭14歲。顧廷燁21歲。1060年。
春天顧庭燁從白鹿書院返汴京應試,並已發解,且已有一兒一女。
齊衡開始屢次向明蘭表白。
明蘭15歲。顧廷燁22歲。1061年。
這年明蘭開始管家時,盛老爺提過一嘴:明兒剛剛及笄。女子及笄是15歲。
另外餘太師說顧廷燁從白鹿書院到今發解不過六七年時間,明蘭8歲到今正是六七年。
這年事情最多。
二月盛長柏、盛長楓、齊衡、顧廷燁等參加春闈。
長柏高中。齊衡落榜。
顧廷燁也落榜,並被父親斥罵落榜原因是替楊無端鳴不平,後來被趕出顧家,遣散曼娘,流浪江湖。
齊衡辦馬球賽向明蘭表白、嘉成縣主偶識齊衡都在這一年。
馬球賽應是在七夕前。因為齊衡說過:這次見不到你,還有七夕,過了七夕,還有上元。
同年明蘭陪祖母前往宥陽老家,水路陸路均遇寇,得顧廷燁搭救。
按:歷史上的1061年,是宋仁宗嘉祐六年。這年確有進士科考,北宋的春闈,一般定在二月。這年科考有193人登進士第,狀元為萊州王俊民。
《知否》在這次發榜中,提到兩個人。
一個是蘇氏一家。圍觀人群中說道:畢竟不能人人象蘇氏一門(一舉登第),蘇軾和蘇轍同科進士及第是在1057年。
另一個被提到的是范文正公,考官評價顧廷燁有范文正公的志向,範仲淹卒贈范文正公是在1052年以後,因此,顧廷燁、長柏、齊衡、長楓參加科舉在1057年以後這個時間設定是可以的。
這裡提到的蘇家無疑是指蘇軾蘇轍同榜考中
明蘭16歲。顧廷燁23歲。1062年。
這一年的上元燈會,齊衡被關在家中,長隨無為帶給明蘭一個口信,明蘭回覆:他若不負我,我定不負他。
同時上元燈會次日,榮妃之妹榮飛燕慘死。
大概秋天,齊衡被逼娶嘉成縣主。
明蘭17歲。顧廷燁24歲。1063年。
宮廷譁變,顧廷燁從禹州護送趙宗全往汴京承嗣,明蘭從宮中逃出送皇帝血詔給趙宗全,二人半道遇上。
不久,皇帝卒,趙宗全繼皇帝位。
按:歷史上的1063年,是嘉祐八年。這年四月宋仁宗卒,英宗繼位,曹太后垂簾聽政。
明蘭18歲。顧廷燁25歲。1064年。
這年恩科春闈,文炎敬和齊衡考中進士(科考三年一屆,按1061年後應是1064年再開科,其實這不好算恩科)。
齊衡考中進士後欲求娶明蘭,顧廷燁和他攤牌:我已經向盛家提親,你沒機會了。
草還沒有長齊,顧廷燁就急急求皇后辦了早春的馬球會。每次見到顧廷燁掉頭就跑的明蘭,終於因著顧廷燁的懇切陳辭答應下嫁。
「吾傾慕汝已久,願聘汝為婦,託付中饋,衍嗣綿延,終老一生」。
這段陳辭,盪氣迴腸啊!感動的可不只是明蘭的小心臟。
明蘭這年遇到的事情不少:出嫁,整理澄園,巡視田莊。而顧廷燁這一年的功勞主要是自太后處騙得玉璽交還皇帝。
按:歷史上的1064年,在曹太后攝政期間,她所持有的玉璽,被韓琦騙出,交還英宗。
劇中韓大相公韓康的原型就是韓琦,韓琦生年是(1008-1075),1064年大約57歲,也忒顯老了。
明蘭19歲,顧廷燁26歲。1065年。
明蘭嫁入候府近一年,顧家姑母送來小妾鳳仙。
這一年曼娘找上門,顧廷燁為了套取昌哥兒消息放走曼娘,恆王勸他:昌哥兒已養在曼娘處三五年,恐怕已經懷恨,又何必找呢——已過三年,未超五年,從明蘭15歲到19歲,大概四年左右,這個時間是對得上的。
顧廷燁因為支持皇帝給生父議定「皇考」名號,被太后打了板子,朝中大臣也分為兩幫,以齊衡為首的諫議大夫支持曹太后,以韓康為首的大相公們支持皇帝,盛長柏和盛紘則秉持明蘭「做個純臣」的定論,兩不相幫。
按:歷史上的1065年,濮議之爭曾足足爭執了8個月,最後以太后同意、言官被貶結束。
明蘭20歲,顧廷燁27歲。1066年。
明蘭誕下小糰子。顧廷燁下獄。第二次宮廷譁變——當然,沒有成功。
第一次宮廷譁變成就了盛明蘭和顧廷燁的美滿姻緣。
第二次宮廷譁變,成就了他們的美滿人生。
就好像《傾城之戀》裡說的,為了白流蘇,整座城傾在戰火之中。
那麼,為了盛明蘭,區區一座皇宮,又有何不可呢。
胡亂理一下《知否》的時間線。
以後,大事就沒有實質性的時間提示了。就不再理了。
摘一段《知否》的書評,就此結論這盛姑娘的一生吧:
這個故事,起始於一位盛六姑娘,也結束於一位盛六姑娘,最後她們都很幸福;
所有的情感紛擾,起始於一個齊姓少年掀簾而入的一個下午,也結束於這個少年的過世,他最後是否幸福,誰也不知道;
我們的懷念,起始於一個家族的即將興盛,也結束於這個家族的花到荼蘼。
花開花落,周而復始。
閱讀連結 知否系列:
知否知否 | 扎心!史上這位被逼婚的名門貴族,一生遭遇比小公爺更悲催
知否知否 | 在北宋做個純臣有多難?看看濮議之爭就知道
知否知否 | 在吃這件事上,盛小六是認真的
知否知否 | 盛六姑娘贏回來的聘雁是種什麼鳥兒?
500年不追劇的我,
親自追劇,親自截圖,
評論區一起聊聊不?
放一個小小的蘋果專用打賞碼
往期 · 擷錄
▼
圖片來自網劇《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歡迎個人轉發、擴散。
公號轉載、商務合作請聯繫:
juzhai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