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師重教,乃傳統美德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古語
代代相傳
對於譚興斌來說
有這樣一位師父
不僅教會他養家餬口的手藝
更幫助他和家人
度過了最艱難的歲月
譚興斌來自重慶萬州
從小家境不富裕
家裡人口多、收入少
靠種地為生的一家子
連一頭耕牛都買不起
水田裡
姐姐和媽媽把繩子套到肩上
拉起比身體高的犁頭
弓著身子吃力地往前走
一天下來
媽媽和姐姐的肩上、胳膊上
被勒出長長的血印
汗水混合著血水浸染了衣襟
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
譚興斌就特別難過
年幼的他渴望著早日分擔家人的壓力
1988年
譚興斌成為村裡第一個出門打工的人
「我要出去掙錢,一定給家裡買一頭牛回來!」
他暗暗下著決心
沿江而下
走了三天三夜
譚興斌來到武漢
經人介紹
他認識了師父張長文
「我記得第一眼看見他的時候,高高的、瘦瘦的,笑容看上去很親切」。
面前笑容可掬的師父
讓初到異鄉的小譚忍不住想要親近
「師父,我想跟你學這個手藝可以嗎?」
「當然可以!」
師父回答得乾脆利落
之後便開始教譚興斌如何刷油漆
每個地方應該怎樣刷
師父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
仔細耐心地傳授小譚本領
「師父,我明天可不可以跟你一起去看看師娘?」
譚興斌心存感恩
第二天
他換了一身乾淨衣服
來到師父家
師娘十分熱情
第一次上門便竭力挽留小譚在家吃飯
譚興斌看著碗裡
師娘不斷夾給他的菜
特別感動
「雞腿、紅燒肉、牛肉、青椒肉絲、雞蛋湯.有十來個菜,那是我有生以來吃得最好的一餐飯。」
吃過飯
師父和師娘還給他支起了一張摺疊床
留他住在家裡
這讓獨在異鄉打拼的小譚內心充滿著感激
從此
師父師娘給予譚興斌父母般的溫暖
譚興斌也搬到了師父家
跟師父、師娘一起生活
當時的工資是一天4元錢
一個月有120元
為了報恩
小譚剛領到工資
就拿出100元給師娘
「師娘,這是我的生活費。」
「你這孩子,誰要你的生活費!多雙筷子而已。」
師娘笑著斥責道
錢不能要
心意領了
譚興斌和師父一起上工
一起吃住
3年時間
他的體重
從剛去時的90多斤漲到了178斤!
打工第二年
又到了老家農忙的季節
譚興斌攢了400元錢
準備為家裡買一頭牛
然而當時一頭牛要600元
師娘知道後
當即借給小譚200元買牛
「村裡人都說你有出息了,我們家買牛了!家裡的生活一定會好起來的。」
收到爸爸的回信
譚興斌知道這都是因為自己有幸學到了手藝
還有師父和師娘的幫助、照顧
才換得家裡狀況的改善
後來
師父因為常年勞作
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便準備和師娘一起回老家了
就在這時
譚興斌的父親生了重病
師娘二話沒說
又給譚興斌拿了錢
讓他帶父親去醫院檢查
結果
父親被確診為肝硬化
醫生說可能頂多再活3個月
「當時我給師娘寫信,說自己一時半會回不去了。師父師娘也回信囑咐我好好在家照顧父親。」
」不成想,與師父、師娘這一別竟是25年之久。」
為了賺錢給父親治病
譚興斌到老家的工地找活幹
因為師父教的手藝不錯
他的工錢都比別人高
譚興斌給父親買藥、輸液
但8個多月後
父親還是遺憾離世
送走了父親
在悲傷中煎熬的譚興斌
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師父傾訴
然而當他再次寫信
被告知「查無此人」
3年後
譚興斌的母親也因病過世
如今
譚興斌憑藉師父教的手藝
從初期給別人打工
到開起了屬於自己的裝修裝潢公司
他也像當年師父帶他一樣
開始帶起了徒弟
在譚興斌看來
雖然刷油漆只是一門小小的手藝
但正是這門手藝
幫他改善了家裡的生活條件
然而
曾經傳授他養家餬口、安身立命本事的師父
卻徹底失去了聯繫
譚興斌後悔當初在師父師娘身邊時
沒能跟他們說一聲「感謝」
「師父就是我的第二個父親,師娘就是我的第二個母親!因為他們的愛護,我才有了一門踏踏實實的謀生手藝。」
滴水之恩,湧泉相報
譚興斌曾想盡辦法尋找師父師娘
卻至今無果
「就像他們曾經像親生骨肉一般對待我,我也要像照顧父母一樣,照顧他們。」
今晚《等著我》現場
譚興斌能否找到師父師娘?
稍後22:30檔
CCTV-1《等著我》
與您一起為緣尋找,為愛堅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