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蔣 秋 通訊員 龐建輝
「助人尋親,我見證了一個個悲喜人生;每個尋親者的重逢喜悅,讓我忘卻尋找的艱辛。且行且珍惜,我希望能將這份對公益的愛心傳遞、延續。」九三學社社員、廣西大學商學院教師陽月星說。
為緣尋找,為愛堅守。2016年起,陽月星和她的志願者夥伴一直在公益尋人的路上奔忙,只為讓更多的失散家庭享受到團圓的溫馨。
2002年國慶夜晚,漫步陝西西安街頭的陽月星被一曲悲涼的小提琴聲所吸引。循聲望去,一位老人坐在清冷的街頭,閉眼拉著小提琴,琴盒裡放著一份份尋親材料。自從8歲孫子被拐後,老人已踏遍30個省份尋找。
這一幕在陽月星心中烙下深深的印記。2007年,陽月星有幸「認識」了剛剛起步的「寶貝回家」尋子網。2014年央視《等著我》節目上線,被拐人物的悲歡離合故事震撼了她的心靈。2016年,她正式申請成為「寶貝回家」的一名志願者,開始艱苦的公益尋親之路。
2017年9月底,陽月星接到首個線下核實任務:前往南寧市西鄉塘區金陵鎮為羅紅芬尋找家人。
因種種原因,羅紅芬與家人已失去聯繫27年。根據多位志願者提供的線索,陽月星一行4人驅車抵達金陵鎮。沿著鄉間小路盤旋多時,她們終於來到了羅紅芬所說的村子。幾位熱心居民卻告訴她們,這是村子的舊址,她們要找的人已搬到鎮裡。
當陽月星輾轉來到鎮上的羅紅芬弟弟家時,卻發現大門緊閉。所幸隔壁住的正是羅紅芬叔叔,幾經溝通,羅紅芬的叔叔、嬸嬸、妹妹聞訊趕來。獲悉失蹤27年的羅紅芬的確切消息,羅家人個個淚目。
當年重陽節,羅紅芬從廣東汕尾趕回老屋,與弟弟妹妹緊緊相擁而泣。見證27載後的重逢,陽月星和眾多志願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公益尋親的這些年,陽月星見識了形形色色的悲歡離合。每個尋親者的背後,都有一段心碎的經歷。
當年因避戰亂,吉八妹一家9口各奔東西。失散79年後,年邁的吉八妹只有一個心願:找到失聯的家人。
收到求助信息後,陽月星立即組織志願者在吉奶奶的家鄉欽州大石鼓東村尋找,未果。她們又通過欽州360網站的論壇發出尋親帖。經過好心人的層層轉發,不到24小時,終於傳來了吉奶奶同父異母、已年逾九旬的七姐姐的消息。
2018年3月29日,吉八妹奶奶從廣東雷州回到欽州,姐妹相見,深情相擁,泣不成聲。
自從加入「公益尋人 傳遞溫暖」的志願者行列以來,陽月星擔任過「寶貝回家」廣西群管理員,還加入「寶貝回家」尋家工作組,目前負責248位被收養到海外的中國孩子的尋親。2019年她被中央電視臺邀請赴京參加《等著我》節目的錄製。迄今為至,陽月星撰寫了「寶貝回家」214個成功案例總結,總篇幅超過20萬字。「麥麥」(陽月星筆名)寫下的尋子故事曾被數家新聞媒體、自媒體刊載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