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筱葉說情感
點擊上方「關注」,和我一起,說出故事。
人與人之間,總是免不了會有攀比的想法,都希望自己是身邊朋友、親戚、同事中過得最好的一個。一旦有人超越了自己,基本上,那個人就成了自己容不下的過去與回憶。
我們總是想成為最好的自己,無論現在的生活是怎樣的,經濟是怎樣的,都願意更上一層樓。可以說,這是一種上進心,想成為更好的自己有什麼錯呢。
沒有錯。
錯的是一個人的行為,一個人的貪念,一個人想要走捷徑的想法。
巴斯德說,「我達到目標的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在你想成為最好的自己之前,先要考慮,自己是不是可以做到足夠的堅持。如果你的堅持只是三分鐘熱度,你永遠成不了最好的自己。
其實,讓自己變得更好從來不是為了超越任何人,而是為了自己可以擁有更好的格局、更好的眼界、更好的世界、更好的人生。當你月薪三四千的時候,可能覺得身邊的人都不靠譜,當你月薪三四萬的時候,覺得身邊的人都挺靠譜的。
你身處在不同的世界,自然會給你不同的感受、不同的領悟、不同的收穫。
不逼自己一把,你永遠都不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自己的能量有多大。有一天,當你成為了最好的自己,你會發現,原來山頂的景色如此美好。當你的高度足夠時,即使山腳下的人對你質疑、對你冷嘲熱諷,你也完全聽不清楚,還以為他們在道賀呢。
做最好的自己,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不要做平凡可貴來安慰自己,大多數情況下,那只能說明你的碌碌無為。我們似乎總能為自己的平庸找到一些理由,說起來冠冕堂皇,讀起來朗朗上口,和任何人提起時都沒有半點膽怯。唯有自己安慰自己的時候才明白,一切都是自己給自己找的藉口。
你一定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好,哪怕不是最好,至少也會比現在的自己強大不少。問問自己,你的夢想是什麼,你的野心是什麼,你想過的生活是怎樣的,你想擁有的人生是怎樣的。現在的你,與你想像中的距離到底差了多遠?
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就是今天,此時,此刻。如果你對現在的自己不滿意,那麼,請你用行為證明一切。無論你最後擁有了什麼得到了什麼,都是對自己能力的肯定。
做最好的自己,你才能遇上更好的愛人。
每個人擇偶的時候,都想找一個優秀的人相伴到老。當你心存懷疑,為什麼自己總是遇不上更好的人?為什麼身邊的人都是如此平凡呢?不妨先看看自己,當你只是一個凡人的時候,又如何能夠遇得上「神仙」呢?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當你做到最好時,你身邊的人自然不是現在的光景,你會看到更大、更寬廣的世界。優秀的人找愛人時,當然希望自己的愛人比自己更加優秀、更加出色了。所以,只有你足夠好時,才能被優秀的人所看到。
任何人都不是生來平凡,而是自己的拖延與懶惰讓自己變得平凡。潛力人人都有,不過就像愛因斯坦的大腦一樣,他被開發到2%,而我們的大腦可能只開發了他的百分之一。
做最好的自己,會讓你的父母過上好日子。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成年人不該給自己的人生留下這樣的遺憾。如果說,一定要為自己的努力與拼搏找一個理由的話,那麼,父母應該成為你的最大動力。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並不是不夠孝順,而是沒有孝順的資本。
他們的日常收入可能滿足不了日常花銷,拿什麼讓父母過上更好的生活呢。沒人想做啃老族,那種滋味並不好受,深在其中的人也想走到這個困境,只是沒有足夠的勇氣與力量罷了。
做最好的自己並不難,難的是很少有人能夠邁出第一步,很少有人有耐心等到開花結果的那一天。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多有天賦的人才能功成名就啊?說白了,你的平凡是自己造成的,與任何人沒有關係。
董必武說,「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我們想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是因為那樣的人生更加有意義、更加有價值。不要安慰自己,馬爾地夫和北戴河沒什麼區別,燕窩不過是燕子的口水,豪宅不過是面積大一點。
當你真的有了那個能力,再去回答自己,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吧。此世界與彼世界,真的不同。
—END—
話題互動:你們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