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拉開開啟紅色之旅,多臺好戲「藝述」英雄。
2020年「十一黃金周」期間,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主辦的「藝述·紅色廣州——2020國慶演出周」帶旺了廣州的演出市場。原創芭蕾舞劇《浩然鐵軍》、現代粵劇《蘇兆徵》以及木偶劇《遊曦》等三部紅色題材大戲精彩上映,既展現文旅復甦和文旅深度融合成果,又傳承弘揚了紅色文化,讓羊城觀眾享受到豐富的精神大餐。
廣州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紅色資源最豐富、最集中的城市,被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列為全國紅色旅遊資源普查試點城市,擁有4個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6個紅色旅遊A級景區、30個廣州黨員教育基地和75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為骨幹的紅色旅遊景區體系。今年「十一黃金周」上演的三部大戲,都是經過不斷創排和優化且體現紅色文化的經典劇目。
大型原創芭蕾舞劇《浩然鐵軍》講述先進青年經大革命浪潮洗禮成為優秀革命戰士的真實故事,優雅的芭蕾和血與火的紅色革命題材交融結合,體現了中西方文化融合交匯的美好圖景。該芭蕾舞劇別出心裁地融入了乞巧、鰲魚、儺舞以及刺繡等屬於嶺南文化的舞蹈元素,是一個具有嶺南風情的劇目。
「我們希望能得到觀眾的喜愛,能得到市場的認可。」總編導舒琴表示,面對講好中國故事這個重大的課題,以及用西方的藝術形式講述中國故事的挑戰,主創團隊著實下了一番功夫。「能在十一長假上演,主創人員都非常的激動,也是如願以償,我們有信心能夠讓觀眾懷著比較興奮和激動的心情離開現場。」
編導汪洌透露,劇目設計上在芭蕾原有動作的基礎上,加入很多現代舞蹈元素,讓觀眾更容易看懂舞劇中的情節和一些劇情。「整個作品在編劇上非常完整,也能夠清晰地講述陳鐵軍從一名普通的大家閨秀走上革命,甚至為理想犧牲的過程,希望能給觀眾帶來更多的思考和更深刻、更震撼的感受。」
大型紅色題材木偶劇《遊曦》,以1927年廣州起義中犧牲的19歲女兵班長遊曦為故事原型來講述廣州起義的歷史,以小見大表現革命英雄的英勇無畏,在舞臺上運用數字多媒體技術作為環境和背景交代,全劇不僅有80個不同種類的木偶悉數登場,還達到演員與木偶融為一體的境界。
80多個木偶,除了劇院的看家偶形「杖頭木偶」作為表演主體以外,還運用了多種木偶形式來展現各種場面,增強了劇目的視覺效果,讓觀眾感受到了更多木偶樣式帶來的驚喜。比如剪頭髮的片段中,近景的杖頭偶與遠景的「類皮影偶」遙相呼應,生動展現出「人」與影的對話,虛實結合,更具情感張力。
廣東省木偶藝術劇院方面表示,排演原創大型紅色題材木偶劇《遊曦》是對演員表演全方位的一次考驗,他們不但要在擋板後面操縱木偶,還需要走到臺前與木偶共同表演。特別是本劇是以女士兵為主,女演員都自覺加強了形體動作上的訓練,把巾幗英雄的氣質形象和肢體語言傳遞到木偶的表演中,使木偶像真人一樣有血有肉栩栩如生,達到人偶合一的境界。
紅色現代粵劇《蘇兆徵》,選取中國工人運動的先驅和領袖、中華全國總工會的主要創建人和領導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蘇兆徵人生中的幾個重要橫切面,表現了一個優秀共產黨員的成長曆程。
主創團隊感言,借著這次機會把這個不為人所熟知的英雄人物帶到廣大觀眾的視野,讓更多的觀眾能更深入了解這位英雄,是謳歌人民、謳歌英雄、講好中國故事以及傳播正能量的最直接體現。該劇主演陳振江談到:「希望這個劇能走得更遠,讓這個人物能得到廣大觀眾的了解和認可,是我們全體演職人員最大的期望。」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莫斯其格 通訊員 穗文廣旅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李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