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從容閒聊
這種提法不科學,錢越來越不值錢跟房子賣成白菜價本身沒有必然聯繫,我們將問題分開來,分別說明為什麼錢不值錢,房價什麼情況下會賣成白菜價?
貨幣超發造成錢不值錢,但房價受多重因素影響
錢不值錢是因為M2(廣義貨幣)每年都在增長,近幾年每年央行投入流通的貨幣增量都在6%左右,也即意味著錢每年大約貶值6%,後果就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最直觀反映就是日常消費開支增大,錢不經用了。它反映的實質是由於流通貨幣增加,其所對應的食物就需要比以前更多的貨幣交換,因此我們就說物價上漲,錢不值錢。
而影響房價的因素有多種。a、建房的土地價格b、建築成本(鋼筋水泥以及人工)c、供求關係d、地理位置等等。
我們一項項的說明,就拿新一線城市來說吧,房子賣20000元每平米,拿地價格就可能在12000元左右,材料加人工也需近4000元,雖然國家現在宏觀調控,嚴禁房價上漲。但也僅限於增加土地供應量,土地價格不會上漲甚至會下降。但材料和人工成本則會一直上漲,因此,固定成本的變量在土地那一塊。但是新一線城市商品住宅用地本來就供應緊張,所以也不可能大幅降價,只可能遵循國家政策略微下降而已。
城鎮化率提高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城市的地位決定房價會產生分化
再說市場供求,國家要持續地發展經濟,城鎮化建設是重中之重,只有提高城鎮化率,刺激國內消費,經濟才能持續健康的穩定增長。目前我國的城鎮化率剛過40%多一點,離發達經濟體城鎮化率達70%以上還相差甚遠。這就意味著今後還會有大量農村人口轉為城鎮居民,這是每一個發展中國家成為先進發達國家的必經之路。
不過,事情發展也具有兩面性,一方面經濟繁榮發達的一、二線城市吸納的人口會遠遠大於三、四線中小城市,因為人們更容易就業掙比較高的薪水。因此,一、二線城市房源緊張趨勢不會更改,人口也會越來越集中於此,也就是說賣成白菜價沒可能。而四、五線小城市房價用發展的眼光看趨勢是長期向下的。
發達國家房價走勢的借鑑意義
我們反觀一下我國的鄰居日本就很清楚了,它的首府東京地區是全國最發達地方,面積僅13400平方公裡,卻匯聚了3700多萬人口,佔全國人口四分之一還強,國民生產總值也佔了全國三分之一。生活消費貴,房價很高,超過我國「北上廣深」地區。而全國眾多的小城市甚至留下了300萬套空房無人居住,這是因為為了尋求更好的生活和就業機會,小城市的大量居民捨棄了房屋湧入到大城市。據報導,當地政府為了吸引人口,象徵性「一日元一套」賣給願意前來生活的日本國民,比白菜價還便宜。日本是先進發達國家,看看其目前現狀就知道我國以後房產市場前景是如何了。
從以上所述:
我們大致可了解,今後隨著經濟的發展,通貨膨脹會長期存在,但國民在對待房價問題上要有一個理性認識。即哪裡的房子能買可保值,哪個地方房價會長期下降,這樣才能讓我們作出正確的判斷!
大家同意我的觀點嗎?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