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我而言,看《奪冠》,其實是想找回些記憶,或者說是一種重溫,那段歷史、那段時光還是很熟悉的,熟悉到很輕易就可以掉眼淚。
儘管這些年球賽看的不多,但從新聞、報導裡,還是有很多的關注。在大銀幕上,切身去感受那種熱情,那般激情,還是感覺不一樣。
很長的一段時光,從女排第一次奪冠,到磕磕碰碰,到冷嘲熱諷,到再站上領獎臺,一次次的浴血奮戰,一次次從汗水和傷痛裡站起來,真的是有傷心,有焦灼。好在,能為這段歷程落淚,為這段過程歡呼。
想說的東西很多,今天更多地是想「為什麼打球」?
《奪冠》的鏡頭來到改革開放初期。
簡陋的訓練設施、牆上砸出的一個個排球印、身上「掛著彩」的女排姑娘們訓練時流下的汗水與淚水.
那時候就是這樣的。要說多艱苦有多艱苦。
訓練館裡,五星紅旗距地面距離三米三二,那是郎平心裡對標美國隊主攻手海曼的摸高距離.
那時候的差距何止三米三二,各個環節都有差距啊。
主教練對女排的姑娘們說:他們第一次出去比賽,看著外面的高樓大廈,都哭了。因為他們發現,別的國家已經有冰箱、彩電,很先進,而我們什麼都沒有。
當時他心裡就憋了一口氣,覺得我們國家落後人家太多,一定要迎頭趕上來。
落後人家太多,科技、戰術、整體實力,都差得很遠,沒有多少人相信女排能拿世界冠軍。對於女排來說,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拼了命地去練習。為了提高技術,別人扣一萬個球,我們就扣五萬個;為了增強力量,別人負重蹲起50次,我們卻能蹲200次;別人找女陪練,我們偏偏和身體素質更有優勢的男運動員打。
1981年11月,中國女排經過激烈爭奪,以七戰七捷的成績首次獲得世界冠軍。
這個世界冠軍太重要了,打碎了各種質疑,激發了振興中華的熱情,國人奔走相告的喜悅遠勝於過節,那是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塊敲門磚。
「為什麼打球」?
為國爭光,為祖國而戰,披星戴月,渾身傷痛,用郎平的話來說,「脖子以下,沒有一塊好的骨頭」,那份堅韌和血性恰恰是女排精神。
「那個年代真的是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心裡邊有這個。」對,一種精神,為了祖國。再苦,也要咬牙堅持,哪怕是受了傷,也要咬牙堅持。傷痕累累就是最好的詮釋啊。
鏡頭來到本世紀初,因為改革開放,經濟迅速騰飛,我國已經開始走向強國的行列。這個時候的女排還是沿用之前的老辦法,沒有跟上發展的腳步,在一場場的賽事中,頻頻失利。於是有人嘲諷說:中國女排走到頭了,屬於中國女排的輝煌時代結束了……
郎平曾經被譽為中國女排的「鐵榔頭」,中國女排拿下五連冠,就有她的貢獻。在歐美國家積累的豐富經驗,也讓她成為新時期女排領軍的最佳選擇。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就是敗在她率領的美國隊手下。
但是她身體很不好,按理應該安享晚年才是最好的選擇,為什麼還要這麼折騰?
心裡一直放不下中國女排,她覺得自己的一生,就應該在球場上燦爛綻放。她接過了「教鞭」。
女排的傳奇,很多人早已耳熟能詳。為什麼還要去看《奪冠》。
當然是那個不容忽視的傳奇。
中國女排能勇奪世界冠軍,獲得眾多榮耀,並不是因為哪位隊員的天賦有多高,也不是因為教練多厲害,而是一次次的艱苦訓練,才有了一次次的奇蹟出現。
很多時候,人們往往看到偶像的榮耀,卻少有人關注榮耀背後付出的努力。
《奪冠》巧妙地把家國情懷、英雄敘事,以及個體化塑造融合到一起,讓影片情緒如海浪一般一波波衝向觀眾,這或許是吸引觀眾的地方。當然,中國女排走過的艱辛之路以及奪得冠軍帶來的震撼也為電影的成功創造了條件。
看看女排姑娘,她們也是想求勝,但也會怕輸,她們也有疲憊、有恐懼、更有勝利的欲望……那麼,如何引導她們一步步登頂?
「為誰打球」?
郎平一遍一遍地問著朱婷。
起初朱婷無動於衷,直到郎平的語氣越來越嚴厲。
「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這個回答顯然不能讓郎平滿意,她依舊滿臉嚴肅。
「成為你,你滿意了吧?」朱婷憤然怒吼,現場一片愕然。
郎平卻對朱婷說:「你永遠成不了我。」
這並非郎平的自傲,這是真實的人生。「我們這代人是苦過來的,你們應該打出你們自己的排球,放開了打,豁出去打。你不用成為我,你只要成為你自己。」
最初的郎平,她的「目標」是美國女排明星海曼。她要比海曼跳的更高,但是整個職業生涯她都沒能做到。但是郎平卻取得了遠超海曼的成就。
有這麼一句話:你必須先去成為什麼,然後才能遇到什麼;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人生或許成功,但絕不會精彩。
真正了解了「為誰打球」,目標才明確,訓練才能刻苦,遇到困難才能想法戰而勝之。
朱婷的父親接受採訪時說,體校生活一開始就過得異常艱辛,「那時朱婷每到飯點,便會買個饅頭,加一毛的鹹菜,摻和著吃。她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也只用12元。」
不經一番風霜苦,哪得寒梅吐清香。鑽石能閃耀四方,需要淬鍊、打磨。朱婷在成長,中國女排在成長。每一個打磨的經歷,就是一段尋找自己的旅程。
臺灣作家盧蘇偉說:「人這一輩子,年輕時所受的苦不是苦,都不過是一塊跳板。」
人生是自己的,要配得上自己所受的苦,要對自己負責.
「女排精神是什麼?」
郎平回答說:「女排精神不是贏得冠軍,而是有時候知道不會贏,也竭盡全力。是你一路雖走得搖搖晃晃,但站起來抖抖身上的塵土,依舊眼中堅定。人生不是一定會贏,而是要努力去贏。」
看《奪冠》,就是要找尋真正的自己,要有努力生活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