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發生了!」9月19日,演員吳彥祖在某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其近日因闌尾炎復發而決定前往醫院進行手術以杜絕後患。從吳彥祖上傳的照片中可見,躺在病床上的他戴著口罩,眼神疲憊,憔悴之色顯然,而其手臂附著的輸液管更是清晰可見。見此情形,不少網友則紛紛留言安慰吳彥祖要好好休息,並祝願其早日康復。
吳彥祖第一次闌尾炎瘦了16斤
醫生:一般情況闌尾炎與體重下降無關
值得注意的是,吳彥祖透露,其早在2019年3月,就已經和闌尾炎「打過交道」了。不過,因為當時還沒什麼經驗的他以為自己只是食物中毒,所以在疼了三天後才去的醫院就診。
之後因患有敗血症,吳彥祖還不能即時取出闌尾,只是被安排了為期十天不進食的抗生素療程。因此,耗時好幾個月才恢復的吳彥祖還瘦了整整18磅(約16斤)。據彥祖介紹,經過這次治療後,他已經完全割除闌尾,並回家休養。
說到令人疑惑的「發生兩次闌尾炎的機率到底如何」,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醫師陳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保守治療後的闌尾炎都存在復發的可能,「但是早期的單純性闌尾炎經保守治療後復發的機率會少一些」。
另外,針對吳彥祖保守治療期間體重劇減的情況,陳戎醫生則持保留態度,其向記者表示,對於炎症早期的患者,一般不會引起這麼嚴重的體重下降(16斤),「但這只是一般情況下,因為不了解當時的具體情況,不能做出評論」,陳戎醫生說道。
闌尾炎「不挑食」
人人都有可能遇上它
公開資料顯示,闌尾炎以青年最為多見,且男性多於女性。不過作為外科常見及高發病之一,闌尾炎顯然有著「自來熟」的特點。「理論上每個人都有概率會得闌尾炎」,陳戎醫生強調道。
據悉,一旦出現闌尾炎,較為常見的表現有轉移性腹痛(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後腹痛轉移並固定於右下腹),常呈陣發性或持續性脹痛和鈍痛。
除此之外,或伴隨食欲不振、噁心、嘔吐胃腸道症狀。值得一提的是,這類胃腸道症狀與食物中毒的症狀非常相似,而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何吳彥祖會在初患闌尾炎時將其與食物中毒混淆。
事實上,「人均可能闌尾炎」的背後,其致病因素較為多元。陳戎醫生表示,闌尾炎是由多種因素形成的闌尾炎性病變。而若要細究闌尾炎的病因的話,則需分為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兩類情況進行討論。
急性闌尾炎系多為闌尾管腔阻塞所致
慢性闌尾炎則與其前身病灶未除有關
據悉,闌尾炎分類有急性闌尾炎和慢性闌尾炎兩類。其中,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是急性闌尾炎,佔急腹症的首位;而慢性闌尾炎則較少見。就急性闌尾炎的病因而言,陳戎醫生介紹稱,「闌尾管腔阻塞是急性闌尾炎最常見的病因,胃腸道疾病和細菌入侵也會引起」。
資料顯示,其中,闌尾管腔出現阻塞,與其自身構造有關。從闌尾外觀形態來看,闌尾構造為一細長的管道,僅一端與盲腸相通。因其細小,又是盲端,腸中之物(如糞塊、小果核、毛髮團塊、腸道寄生蟲等)容易掉入腔內闌尾梗阻[1],使內壓增高,壓迫闌尾壁阻礙遠側血運。而在此基礎上,管腔內細菌則會「趁虛而入」,侵入受損黏膜,容易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
另外,在胃腸道疾病方面,目前普遍認為有因腹瀉、便秘等胃腸道功能障礙引起內臟神經反射,導致闌尾肌肉和血管痙攣,產生闌尾管腔狹窄、血供障礙、黏膜受損,細菌入侵而致急性炎症。
與急性闌尾炎病因稍有不同的是,「多數慢性闌尾炎是急性闌尾炎消退後遺留的病變」,陳戎醫生說道。據悉,多數慢性闌尾炎是急性闌尾炎發作時病灶未能徹底除去殘留感染,病情遷延不愈而致。不過也有少數慢性闌尾炎的患者,此前並沒有急性闌尾炎發作史,發病初期即呈慢性過程,症狀隱晦,體徵也多不確切。
「劇烈運動本身並不一定會引起闌尾炎」,針對熱議的劇烈運動會否導致闌尾炎的說法,陳戎醫生認為不管是急性闌尾炎還是慢性闌尾炎,都與其並無直接聯繫。
保守治療後有復發可能
手術治療需視情況而定
都說「闌尾炎是會呼吸的痛」,「被闌尾炎疼哭的背後,沒有一個闌尾是無辜的」,但若讓曾有闌尾炎病史的朋友再回想起當時的疼痛,想必都會連連擺手表示拒絕。
如果說,闌尾炎發作令人如此苦不堪言,那麼患者發病時又該如何治療呢?據悉,急性闌尾炎的治療可分為非手術治療(即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就保守治療而言,當患者急性闌尾炎診斷明確,有手術指徵,但因其周身情況或客觀條件不允許,比如2019年3月時吳彥祖初次闌尾炎發作那般,則可先採取抗生素抗感染治療等非手術治療,延緩手術。
與此同時,若急性闌尾炎已合併局限性腹膜炎,形成炎性腫塊,也應採用非手術治療,使炎性腫塊吸收,再考慮擇期闌尾切除。患者應臥床休息、禁食,給予水、電解質和熱量的靜脈輸入等。
而就手術治療而言,雖然原則上,除了黏膜水腫型的急性闌尾炎可以保守後痊癒外都應採用闌尾切除手術治療,但是陳戎醫生表示,闌尾炎病變早期的炎症較輕,一部分患者在及時就醫後經藥物治療,其炎症是可以消退的,「所以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必要手術,但這需要專科醫生的判斷及治療過程中的觀察」,陳戎醫生說道。
但是在慢性闌尾炎的治療方面,陳戎醫生強調稱,慢性闌尾炎反覆發作的也是需要手術治療的,「只要手術切除病變的闌尾也會解決問題」。
因此,陳戎醫生建議,不管是有過急性闌尾炎病史的,還是有反覆發作的臨床症狀等慢性闌尾炎的患者,都應該及時就醫,「經專科醫生診斷後如果得以確診,還是建議手術治療」。
闌尾無用論是真還是假?
能否先下手為強切掉闌尾以絕後患?
在了解了眾多關於闌尾炎的知識後,想必大家會有一個疑惑,「如果我沒有闌尾炎要不要主動去切掉闌尾呢?」而事實上,人們之所以感到疑惑,與常見說法稱闌尾是「多餘」器官的誤解有關。
那麼,闌尾是否真的「多餘」呢?為了避免發炎,我們可以先「下手為強」嗎?答案非也。南都記者了解到,雖然在外觀上,闌尾像是上方盲腸「充話費送的」器官,但是實際上,闌尾也具備重要的功能。
針對闌尾的功能,近年來科學家們又有了新的認識。比如,有研究表明闌尾具有豐富的淋巴組織,可分泌B淋巴細胞和T淋巴細胞,能促進免疫球蛋白A類抗體的生成。
同時,闌尾參與製造的分子,有助於淋巴細胞向身體內的其他部位轉移能抑制破壞血液和淋巴產生的體液抗體反應,發揮淋巴器官的免疫功能。
另外,闌尾還能分泌細胞核多種物質及各處消化酶,促使腸管蠕動亢進的激素和與生長有關的激素等,能使白細胞接觸胃腸道裡的大量抗原並對其作出反應,使很多對人體極端有害、容易引起腹腔疾患的微生物和細菌在裡面受到剿滅,並能產生和保護有益的細菌。
總的來說,作為人體內的一個淋巴器官,闌尾參與了B淋巴細胞的產生和成熟,是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並能剿滅有害菌,從而保護有益菌。所以,闌尾看似「多餘」,實際上用處也不小。至於要不要切除闌尾,還是建議要在專科醫生診斷後再做打算。
實習生 餘佩掀 南都記者 錢小莉 通訊員 白恬
本文部分內容整合自:
封彥青.闌尾功能新認識對闌尾炎防治影響研究[J].當代醫學(學術版),2008(13):19-21.